第364章 阎埠贵的日常操作
阎埠贵虽然很不想把钱分给梁拉娣,但何大清都说了,其他人也都是这个意思,他也只能忍痛应了下来。
几人散了之后,阎埠贵将所有东西拿回了自己家后,好一阵盘算。
随后便带着东西一户户的送了过去,不过梁拉娣那边,他并没有和其他家一样晚上送,而是起了个大早,和老伴儿一起敲响了梁拉娣家的房门。
梁拉娣因为要照顾孩子的关系,起的原本就早,阎埠贵敲门的时候虽然还没起来,但也已经醒了。
匆匆套上衣服打开门,看到来人的时候,就明白了是什么事情,笑着将两人迎进了屋,顺手将门给带上了。
“小梁啊,你来院子也有一段时间了,住的还习惯吧?”
阎埠贵不怎么走心的问了一句,坐下后就开始打量起了屋里的摆设。
这不看不要紧,一看倒是让他心里开始有些发酸了。
他发现梁拉娣这个从乡下来的,屋里的东西哪怕不算上早就知道的那台缝纫机,都比他家齐全的多。
而且虽然东西多了,但屋子里却是比易中海住着的时候还要亮堂了不少。
整洁不杂乱的布置,乍一看比他们这些城里人更像城里人。
这种落差非但让他过来的时候带着的那点优越感荡然无存,还让他格外尴尬,虽然梁拉娣什么话都没说,但他总觉得脸上火辣辣的。
“习惯,住的挺习惯的,咱们院里的人,可比我以前那些邻居好相处多了。
大家对我们家都挺照顾的,我工作的时候不用总担心孩子被欺负。
您不知道,这对我来说,可太不容易了。”
梁拉娣也是专挑好处说,她在院子里住的确实是挺舒服的,但也没她说的那么夸张。
不过现在后院总是看她们家不舒服的聋老太太一走,倒是和说的这些差不多了。
她很清楚,院子里能没那么多事儿,是因为院里出了一个张建国。
因为身份和地位,让院里所有人都努力维持着表面的平静。
以她这段日子对院子里各家各户的观察,要不是有这么一个人,这院里怕是比她之前住着的地方都乱。
当然,知道归知道,说是肯定不会说出来的就是了。
“咱们院里一直讲究一个尊老爱幼,几个孩子在院子里你只管放心就好。
我这次过来就是看看你有什么要帮忙的,顺便说一下聋老太太的事情。
昨天在医院耽搁太久,回来的时候有些晚了,我们几个大爷就没有喊大家继续开全院大会。
聋老太太家除了街道办要收走的东西,还有一些小物件。
这些东西聋老太太之前就说过,走了之后要分给院里大家伙的,我们就看着分了一下。
你既然住在院里,东西也有你的一份。”
阎埠贵说着,将两块钱放到了桌子上。
他知道自己这番话说道的不够漂亮,但这也没办法,实在是不知道该怎么说才好。
院里其他人都是老邻居了,他拿东西过去根本不用说这些,给了东西走人就好。
唯独梁拉娣这边,不光要给东西,还要给个合理的解释,但吃绝户分东西这种事情,哪里能有什么合理的解释。
“啊?二大爷,您说的东西是钱啊,这……”
梁拉娣原本已经打算好,不管阎埠贵拿出什么东西,她都笑呵呵的接下就是,就当是意外之财了。
但她着实是没想到,阎埠贵会直接拿钱出来,这让她怎么接?
非要顺着话说这是聋老太太分给大家的小东西,不是她的脑袋被门夹了,就是她家的门把阎埠贵的脑袋夹了。
“咳咳,小梁啊,聋老太太留下的是东西,不过有些比较值钱,分到了东西的人家就会把多出来的钱补回来。
我看你家搬来的时候,东西都挺全的,那些小东西你家也用不上,就把他们补的钱都留下分给你家了。
其实大家拿的东西都差不多,要是你还是想要东西,那二大爷和你换换也行。”
阎埠贵干咳两声,他这才反应过来,自己之前的说辞和拿出来的东西搭不上,急忙补救了起来。
当然他也不怕梁拉娣之后去打听,除了他家的东西多了不少,其他人分到的东西还真就值不到两块钱。
如果梁拉娣要换的话,他回去随便划拉几样东西出来就是了。
“二大爷您这说的哪里话,您这都给我安排好了,我哪儿能有什么不满意的,那这钱我就收着了啊。
正好这几天大毛他们几个嘴里没味儿,有了这两块钱,我也能去买点东西给他们吃。”
梁拉娣见他圆回来了,当即顺坡下驴的拿起了钱。
后院那个聋老太太本就不是什么好人,她家搬来第一天就想着欺负她,这钱她拿的不心虚。
“孩子嘴里没味道啊,小梁你有做过鱼么?
你刚来院里不知道,二大爷我平时下班经常去钓鱼的。
要是你会做鱼,以后我调了鱼回来,就过来问你一下。”
阎埠贵知道梁拉娣就是随口一说,但他就是心疼那两块钱,看到有机会把两块钱赚回来,立刻就笑眯眯的说了起来。
张建国最近总是出差不在院子里,他钓到了鱼都没办法卖出去,要是梁拉娣需要的话倒是一条好销路。
倒不是他不知道南易现在才是食堂主任,也有收鱼的权利,而是他觉得这种事情还是院子里内部消化比较好,提着鱼去别的院子,风险大不说还丢他这个当老师的脸。
“二大爷,鱼我倒是会做,不过家里也不会经常吃鱼。
您看这样成么,您要是去钓鱼了,每个星期给我留一条。”
梁拉娣想了想,孩子们吃点鱼肉也好,笑着说道。
原本鱼肉就不贵,从阎埠贵这边买,不说比市场里便宜,肯定不会比市场里贵,而且很大可能不要票。
这样又能处好邻居关系,又不吃亏的事情,她还是挺愿意的。
“诶诶,那就这么说好了,要是钓上鱼了我就给你留着。”
阎埠贵听到这话,一张老脸笑得跟一朵菊花似的。
几人散了之后,阎埠贵将所有东西拿回了自己家后,好一阵盘算。
随后便带着东西一户户的送了过去,不过梁拉娣那边,他并没有和其他家一样晚上送,而是起了个大早,和老伴儿一起敲响了梁拉娣家的房门。
梁拉娣因为要照顾孩子的关系,起的原本就早,阎埠贵敲门的时候虽然还没起来,但也已经醒了。
匆匆套上衣服打开门,看到来人的时候,就明白了是什么事情,笑着将两人迎进了屋,顺手将门给带上了。
“小梁啊,你来院子也有一段时间了,住的还习惯吧?”
阎埠贵不怎么走心的问了一句,坐下后就开始打量起了屋里的摆设。
这不看不要紧,一看倒是让他心里开始有些发酸了。
他发现梁拉娣这个从乡下来的,屋里的东西哪怕不算上早就知道的那台缝纫机,都比他家齐全的多。
而且虽然东西多了,但屋子里却是比易中海住着的时候还要亮堂了不少。
整洁不杂乱的布置,乍一看比他们这些城里人更像城里人。
这种落差非但让他过来的时候带着的那点优越感荡然无存,还让他格外尴尬,虽然梁拉娣什么话都没说,但他总觉得脸上火辣辣的。
“习惯,住的挺习惯的,咱们院里的人,可比我以前那些邻居好相处多了。
大家对我们家都挺照顾的,我工作的时候不用总担心孩子被欺负。
您不知道,这对我来说,可太不容易了。”
梁拉娣也是专挑好处说,她在院子里住的确实是挺舒服的,但也没她说的那么夸张。
不过现在后院总是看她们家不舒服的聋老太太一走,倒是和说的这些差不多了。
她很清楚,院子里能没那么多事儿,是因为院里出了一个张建国。
因为身份和地位,让院里所有人都努力维持着表面的平静。
以她这段日子对院子里各家各户的观察,要不是有这么一个人,这院里怕是比她之前住着的地方都乱。
当然,知道归知道,说是肯定不会说出来的就是了。
“咱们院里一直讲究一个尊老爱幼,几个孩子在院子里你只管放心就好。
我这次过来就是看看你有什么要帮忙的,顺便说一下聋老太太的事情。
昨天在医院耽搁太久,回来的时候有些晚了,我们几个大爷就没有喊大家继续开全院大会。
聋老太太家除了街道办要收走的东西,还有一些小物件。
这些东西聋老太太之前就说过,走了之后要分给院里大家伙的,我们就看着分了一下。
你既然住在院里,东西也有你的一份。”
阎埠贵说着,将两块钱放到了桌子上。
他知道自己这番话说道的不够漂亮,但这也没办法,实在是不知道该怎么说才好。
院里其他人都是老邻居了,他拿东西过去根本不用说这些,给了东西走人就好。
唯独梁拉娣这边,不光要给东西,还要给个合理的解释,但吃绝户分东西这种事情,哪里能有什么合理的解释。
“啊?二大爷,您说的东西是钱啊,这……”
梁拉娣原本已经打算好,不管阎埠贵拿出什么东西,她都笑呵呵的接下就是,就当是意外之财了。
但她着实是没想到,阎埠贵会直接拿钱出来,这让她怎么接?
非要顺着话说这是聋老太太分给大家的小东西,不是她的脑袋被门夹了,就是她家的门把阎埠贵的脑袋夹了。
“咳咳,小梁啊,聋老太太留下的是东西,不过有些比较值钱,分到了东西的人家就会把多出来的钱补回来。
我看你家搬来的时候,东西都挺全的,那些小东西你家也用不上,就把他们补的钱都留下分给你家了。
其实大家拿的东西都差不多,要是你还是想要东西,那二大爷和你换换也行。”
阎埠贵干咳两声,他这才反应过来,自己之前的说辞和拿出来的东西搭不上,急忙补救了起来。
当然他也不怕梁拉娣之后去打听,除了他家的东西多了不少,其他人分到的东西还真就值不到两块钱。
如果梁拉娣要换的话,他回去随便划拉几样东西出来就是了。
“二大爷您这说的哪里话,您这都给我安排好了,我哪儿能有什么不满意的,那这钱我就收着了啊。
正好这几天大毛他们几个嘴里没味儿,有了这两块钱,我也能去买点东西给他们吃。”
梁拉娣见他圆回来了,当即顺坡下驴的拿起了钱。
后院那个聋老太太本就不是什么好人,她家搬来第一天就想着欺负她,这钱她拿的不心虚。
“孩子嘴里没味道啊,小梁你有做过鱼么?
你刚来院里不知道,二大爷我平时下班经常去钓鱼的。
要是你会做鱼,以后我调了鱼回来,就过来问你一下。”
阎埠贵知道梁拉娣就是随口一说,但他就是心疼那两块钱,看到有机会把两块钱赚回来,立刻就笑眯眯的说了起来。
张建国最近总是出差不在院子里,他钓到了鱼都没办法卖出去,要是梁拉娣需要的话倒是一条好销路。
倒不是他不知道南易现在才是食堂主任,也有收鱼的权利,而是他觉得这种事情还是院子里内部消化比较好,提着鱼去别的院子,风险大不说还丢他这个当老师的脸。
“二大爷,鱼我倒是会做,不过家里也不会经常吃鱼。
您看这样成么,您要是去钓鱼了,每个星期给我留一条。”
梁拉娣想了想,孩子们吃点鱼肉也好,笑着说道。
原本鱼肉就不贵,从阎埠贵这边买,不说比市场里便宜,肯定不会比市场里贵,而且很大可能不要票。
这样又能处好邻居关系,又不吃亏的事情,她还是挺愿意的。
“诶诶,那就这么说好了,要是钓上鱼了我就给你留着。”
阎埠贵听到这话,一张老脸笑得跟一朵菊花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