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 第一印象很重要
“建国,你怎么都自己动上手了,我就说进来的时候怎么没看见你。”
李副厂长看到张建国穿着围裙的样子有些想笑,暗暗给他使了个眼色,轻松的问道。
“还不是兄弟厂来的人比杨厂长和我说的多了两百多,我就准备了五十个月饼的余量,扣掉意外损耗,差不多还有一百**十个月饼的缺口。
我要是不上手,估计兄弟厂的同志到下午开始比试都吃不上月饼。
不光是这里,其他几个食堂一个个都忙着加菜呢,忙疯了都。”
张建国满是无奈的抱怨了几句,这才看向李副厂长背后的两人说道:
“两位大领导是过来视察的吧,我这里您二位也看到了,还得忙好一会儿,实在是不好意思。”
“你忙你忙,工作重要,我们就在这里随便看看,不打扰你们工作。”
老宋闻言笑了笑,看着眼前这个格外精神的年轻人,越发满意了起来。
不卑不亢,进退有度,这年轻人真的很不错。
张建国微微躬身,旋即便转身回到了灶台前接过了南易手里的活。
而南易则是将装陷的陶瓷盆放到桌案上,又揭开醒好面皮,开始制作月饼。
三人的到来除了让四食堂里少了一些工人之间的闲聊,并没有带来其他的影响。
“不错,老宋你都是大领导了。”
老赵看着后厨内忙活的热火朝天的景象,轻笑着调侃道。
“人喊的可是两位大领导,你也没落下。
走,过去看看这月饼馅是怎么做的,看着也没加什么糖。”
老宋轻笑摇头,几步走到灶台边上,轻声询问道:
“建国同志,你们做的月饼我刚才尝过两个,味道很好。
不过味道上并不像其他糕点一样甜,不知道做这么一个月饼,需要用到多少糖?”
“并没有加糖,甜味是冬瓜条和萝卜条炒制之后带上的,还有一部分面皮烤制之后带上的甜味。
说起来,不光是没加糖,面皮时还加入了少量的盐,这样能让月饼的口味更为醇厚,所以才会甜而不腻。”
张建国手中动作不停,简单的和大领导解释起了月饼的甜味来源。
听对方这么问,他自然是对方是打起了要推广月饼的想法,那他自然是要打消对方的顾虑的。
而有了这简短的交流,再加上刚才李副厂长的对两人的态度,他基本已经能确定身边这位就是剧中傻柱的贵人,救了娄家一命的大领导了。
毕竟和李副厂长不是一派,能过来轧钢厂视察的大领导本就那么几个,而他还特别关注月饼的推广,这一切加起来他的身份也就明了了。
倒是一旁那位一直笑意盈盈的领导,张建国没办法猜出来是什么来头。
“不加糖,还加盐?都说隔行如隔山,是我想岔了。”
老宋闻言眼中闪过惊喜之色,看着张建国正在炒制月饼馅,简直就和看珍宝一般。
不需要用到糖,又能让工人们吃上糕点,这月饼简直就是为了作为工人福利而生的。
“大领导您想的都是关乎各个厂子发展的大事,不清楚吃食这种小道是大好事。
要是您对这些吃食都了解的透彻,那各个厂子可就要受苦咯。”
张建国没有去看大领导,说出来的话将大领导逗笑了。
这话错是没错,但就这么说出来,恭维的实在是太明显了。
果然还是个年轻人,不像是那些上了年纪的厂领导一样,做事满是油滑。
或许就是这样,才能让食堂出现这么大的变化,才能想出拿月饼给工人们发福利的法子吧。
老宋如此想着,心中竟是有了几分多提拔年轻干部的想法。
“建国同志,大家只是职责不同,所有工作都是重要的,没有高下之分。
你说的吃食上的小道,可是保证工人同志工作激情的重中之重,不管做什么都要吃饱了才好干活嘛。”
“好了好了,老宋你就别在这里给建国同志添乱了,人也见了月饼也看了,该去和我们的杨大厂长会和了。”
老赵笑眯眯的打断了两人的客套,说起杨厂长的时候,眼中比之见张建国之前更多了几分厌恶。
虽说月饼给他带来了很大的惊喜,但他同样没忽略张建国开始和李怀德说的话。
这次来的人比杨厂长交代下去的人数多了两百人之多,这已经是工作上的失职了。
来轧钢厂的这段时间,轧钢厂上下给他的印象都很不错,唯独作为轧钢厂一把手的杨厂长,实在是让人失望至极。
不得不说,实在是有些可笑了。
“嗯,是该走了。建国同志,下次见面的时候,希望我们可以好好交流交流。”
这话的意思,老宋很清楚,他也想看看这个事情杨厂长会怎么和他解释。
“大领导实在是抱歉,我这里脱不开身,下次一定好好向您汇报工作。”
张建国停下手里的活计,对大领导微微躬身,歉意的说道。
“你啊,继续努力。”
老宋闻言摇头失笑,伸手拍了拍张建国的肩膀,转身带着两人走向了食堂二楼。
李副厂长看到这一幕,不由目光一凝,心道张建国这哄领导开心的本事真是不小。
前有王老看重,现在又有大领导拍肩膀鼓励,真是不得了啊。
现在张建国的人脉,怕是比他都不遑多让了,还好自己一直以来都没亏待张建国,不然怕是有的头疼了。
以后是不能再把张建国当手下看了,这样的人是有大出息的。
哪怕以后能一飞冲天,他都不会惊讶。
不过这也是他的机遇,和这样的人站在一条船上,机会肯定是不会少的。
有张建国的帮衬,他要当上轧钢厂的厂长会容易太多。
……
另一边,二楼包间内。
杨厂长陪着俞老、金老以及视察团的四位同志一起吃着饭。
和以往的招待不同,今天的招待桌上格外安静。
除了二老进行着一些技术上的交流,其他人包括杨厂长在内,几乎都没说几句话。
杨厂长倒不是不想说,纯粹是对二老交流的技术问题一无所知,根本不知道该如何插话。
李副厂长看到张建国穿着围裙的样子有些想笑,暗暗给他使了个眼色,轻松的问道。
“还不是兄弟厂来的人比杨厂长和我说的多了两百多,我就准备了五十个月饼的余量,扣掉意外损耗,差不多还有一百**十个月饼的缺口。
我要是不上手,估计兄弟厂的同志到下午开始比试都吃不上月饼。
不光是这里,其他几个食堂一个个都忙着加菜呢,忙疯了都。”
张建国满是无奈的抱怨了几句,这才看向李副厂长背后的两人说道:
“两位大领导是过来视察的吧,我这里您二位也看到了,还得忙好一会儿,实在是不好意思。”
“你忙你忙,工作重要,我们就在这里随便看看,不打扰你们工作。”
老宋闻言笑了笑,看着眼前这个格外精神的年轻人,越发满意了起来。
不卑不亢,进退有度,这年轻人真的很不错。
张建国微微躬身,旋即便转身回到了灶台前接过了南易手里的活。
而南易则是将装陷的陶瓷盆放到桌案上,又揭开醒好面皮,开始制作月饼。
三人的到来除了让四食堂里少了一些工人之间的闲聊,并没有带来其他的影响。
“不错,老宋你都是大领导了。”
老赵看着后厨内忙活的热火朝天的景象,轻笑着调侃道。
“人喊的可是两位大领导,你也没落下。
走,过去看看这月饼馅是怎么做的,看着也没加什么糖。”
老宋轻笑摇头,几步走到灶台边上,轻声询问道:
“建国同志,你们做的月饼我刚才尝过两个,味道很好。
不过味道上并不像其他糕点一样甜,不知道做这么一个月饼,需要用到多少糖?”
“并没有加糖,甜味是冬瓜条和萝卜条炒制之后带上的,还有一部分面皮烤制之后带上的甜味。
说起来,不光是没加糖,面皮时还加入了少量的盐,这样能让月饼的口味更为醇厚,所以才会甜而不腻。”
张建国手中动作不停,简单的和大领导解释起了月饼的甜味来源。
听对方这么问,他自然是对方是打起了要推广月饼的想法,那他自然是要打消对方的顾虑的。
而有了这简短的交流,再加上刚才李副厂长的对两人的态度,他基本已经能确定身边这位就是剧中傻柱的贵人,救了娄家一命的大领导了。
毕竟和李副厂长不是一派,能过来轧钢厂视察的大领导本就那么几个,而他还特别关注月饼的推广,这一切加起来他的身份也就明了了。
倒是一旁那位一直笑意盈盈的领导,张建国没办法猜出来是什么来头。
“不加糖,还加盐?都说隔行如隔山,是我想岔了。”
老宋闻言眼中闪过惊喜之色,看着张建国正在炒制月饼馅,简直就和看珍宝一般。
不需要用到糖,又能让工人们吃上糕点,这月饼简直就是为了作为工人福利而生的。
“大领导您想的都是关乎各个厂子发展的大事,不清楚吃食这种小道是大好事。
要是您对这些吃食都了解的透彻,那各个厂子可就要受苦咯。”
张建国没有去看大领导,说出来的话将大领导逗笑了。
这话错是没错,但就这么说出来,恭维的实在是太明显了。
果然还是个年轻人,不像是那些上了年纪的厂领导一样,做事满是油滑。
或许就是这样,才能让食堂出现这么大的变化,才能想出拿月饼给工人们发福利的法子吧。
老宋如此想着,心中竟是有了几分多提拔年轻干部的想法。
“建国同志,大家只是职责不同,所有工作都是重要的,没有高下之分。
你说的吃食上的小道,可是保证工人同志工作激情的重中之重,不管做什么都要吃饱了才好干活嘛。”
“好了好了,老宋你就别在这里给建国同志添乱了,人也见了月饼也看了,该去和我们的杨大厂长会和了。”
老赵笑眯眯的打断了两人的客套,说起杨厂长的时候,眼中比之见张建国之前更多了几分厌恶。
虽说月饼给他带来了很大的惊喜,但他同样没忽略张建国开始和李怀德说的话。
这次来的人比杨厂长交代下去的人数多了两百人之多,这已经是工作上的失职了。
来轧钢厂的这段时间,轧钢厂上下给他的印象都很不错,唯独作为轧钢厂一把手的杨厂长,实在是让人失望至极。
不得不说,实在是有些可笑了。
“嗯,是该走了。建国同志,下次见面的时候,希望我们可以好好交流交流。”
这话的意思,老宋很清楚,他也想看看这个事情杨厂长会怎么和他解释。
“大领导实在是抱歉,我这里脱不开身,下次一定好好向您汇报工作。”
张建国停下手里的活计,对大领导微微躬身,歉意的说道。
“你啊,继续努力。”
老宋闻言摇头失笑,伸手拍了拍张建国的肩膀,转身带着两人走向了食堂二楼。
李副厂长看到这一幕,不由目光一凝,心道张建国这哄领导开心的本事真是不小。
前有王老看重,现在又有大领导拍肩膀鼓励,真是不得了啊。
现在张建国的人脉,怕是比他都不遑多让了,还好自己一直以来都没亏待张建国,不然怕是有的头疼了。
以后是不能再把张建国当手下看了,这样的人是有大出息的。
哪怕以后能一飞冲天,他都不会惊讶。
不过这也是他的机遇,和这样的人站在一条船上,机会肯定是不会少的。
有张建国的帮衬,他要当上轧钢厂的厂长会容易太多。
……
另一边,二楼包间内。
杨厂长陪着俞老、金老以及视察团的四位同志一起吃着饭。
和以往的招待不同,今天的招待桌上格外安静。
除了二老进行着一些技术上的交流,其他人包括杨厂长在内,几乎都没说几句话。
杨厂长倒不是不想说,纯粹是对二老交流的技术问题一无所知,根本不知道该如何插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