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徐渭想要重铸家族荣光

    待内阁会议结束后,阁老们便遣人将消息传递给正在编纂书籍的李春芳,李春芳听闻此消息,手中的毛笔一下子没拿稳,‘啪嗒’一声掉落在地上。

    “这…这这,你们是不是找错人了,往年科举考试的主考官都是由礼部来出人的啊?怎么今年会……”李春芳神色焦急,连话都说不利索了。

    “大人,我等也是奉命行事,内阁决定了,就由你来当这个主考官!”

    李春芳见事情已无法挽回,无奈地叹了一口气“我一个太长少卿,怎么就成了科举考试的主考官了?”

    正当李春芳心有所感,灵感爆发,即将吟诗一首时,却被来人接下来的消息打断了。

    “李大人,你也不要太过沮丧!偷偷告诉你吧,你这个主考官人选是陛下钦定的。”前来给李春芳传递消息的人,见四下无人注意,压低声音道。

    “什么?”李春芳听闻此消息,大吃一惊。

    “嘘,小声点。”

    来人被李春芳突然提高的音量吓到了,连忙环顾四周,见无人注意后,松了一口气。

    “哦哦。”

    “消息属实吗?”

    “属实。”

    “来日我李某做东,还请诸位不要推辞啊。”

    “客气客气,李大人,我们还有公务在身,就先告辞了。”

    “慢走啊。”

    待前来报信的人走后,身旁的同僚围了上来,眼中满是幸灾乐祸的神情“李大人,出什么事了?”

    只见李春芳神色黯然,沉默许久后才开口回应道“内阁那边让我做今年科举考试的主考官,已经定下来了。”

    “唉,你也别太难过,担任科举考试的主考官有什么不好?那些考进来的人,可都是伱的“门生故吏”啊!”一旁的同僚见李春芳如此消沉,不由得出声安慰道。

    “唉,但愿如此吧!诸位同僚就此别过,在下过几天就得去黑屋中想今年科举考试的试题了。”

    “李大人,珍重!”

    ……

    浙江,浙直总督府。

    自胡宗宪将整個总督府的事务都交由幕僚徐渭来处理后,一开始总督府的官吏还觉得此举有些不妥,对徐渭的能力有些质疑,毕竟徐渭一直以来只是胡宗宪的幕僚,并没有接触过太多有关政务上的事。

    可是后来,众人见徐渭在处理政务时不仅没有出现什么差错,甚至效率还比原来胡宗宪还在的时候要高上不少时,这些质疑声便完全消失了。

    很快,朝廷下拨的赈灾款以及粮食均已到位,徐渭以极其高效的办事效率,将其下发完成后,引得总督府的官吏一阵惊叹。

    “这是最后一批折子了,您还是多休息会儿,不要这么劳累。”胥吏将折子送到徐渭的府中,开口劝慰道。

    “嗯,我会注意的,就放在那里吧,另外这里是已经完成的折子,拿过去吧。”听闻胥吏此话,徐渭抬起头,开口道。

    “是。”胥吏说完,便抱着徐渭已经处理完毕的那堆折子离开了。

    徐渭出生于一个将近没落的大家族,出生环境极其糟糕,小时候,他的生母被赶出家门,而家族也把复兴的希望都寄托在了他一个人身上,他也不辜负家族的期望,在二十岁那年就考中了秀才!

    正当他和家人以为这是开始时,没想到这便是巅峰了,此后考了六次举人一次没中,无奈,徐渭在嘉靖三十九年投奔浙直总督胡宗宪,做了他的幕僚。

    胡宗宪对于徐渭的能力颇为认可,平时二人也经常一起谈论家国抱负,胡宗宪将徐渭引为知己。

    “原来这就是做官的感觉,能够为百姓做些实事!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这便是徐渭在胡宗宪不在的日子中最大的感受,同时,他那颗早已熄灭的心又重新燃烧起来,他想要等胡宗宪回来后,便准备参加今年的乡试,一举考中举人!

    而同时徐渭也在心中暗下决心,这将是他这辈子最后一次科举考试,重铸家族荣光,徐渭义不容辞!

    ……

    浙江,淳安县。

    自从朝廷的赈灾款以及赈灾粮食都发放下来后,街上的饥民少了很多,街上的粥铺仍然开着,但每天只供应很少的量,甚至有时候会在粥里掺杂上一些灰尘,以防止有一些好吃懒做的懒汉来冒领官府的粥。

    渐渐地,大街上也有了一丝人气,也有一些小摊贩开始出摊,叫卖声,讨价还价声不绝入耳,治安方面也得到了保障,街上不时便有一队衙门的官差腰间挎着刀路过。

    淳安县,县衙。

    待到县衙修缮完毕后,海瑞便将自己的妻子以及剩余的那点财产都搬到了县衙内院来,这样做也能够减少一些不必要的开支。

    由于物件太多,海瑞和妻子两个人搬不完,后来不得已请了几个在码头上搬货的脚夫来一起搬运。

    在将东西都搬到县衙后,海瑞给他们钱时,他们却死活都不肯要,只是嘴中不停说着“知县大人当初为我淳安县的百姓讨回公道,这是救命之恩!我们怎么还敢要钱呢?”

    说罢便要作势离开,最后还是海瑞以自己知县的身份相要挟,才令他们收下钱。

    ……

    今天,家中世代为医的赵青被海瑞请到了县衙之中,一开始,他心里还有一些忐忑,后来在听闻知县大人找他来是为了预防疫病时,也就放下了心。

    “来,赵大夫,喝茶。”

    赵青没等太久,海瑞便出现在了他面前,开口道。

    “多谢知县大人赐茶!”赵青说罢,便躬身于地。

    “起来吧,今天找你来,是想和你商讨有关预防疫病的问题,眼下洪灾已经过去,疫病必将接踵而至!”

    “知县大人可算是找对人了,我家世代为医,对于如何防治疫病有独到的见解。”眼见知县大人提到了自己擅长之处,赵青有些小得意,连忙开口道。

    “哦,还请直言。”海瑞闻言,也不由得对此起了兴趣。

    “老话常说,大灾之后必有大疫!若要做到防治疫病,首先要将染病者与健康的人分开居住,周边用石灰粉隔离开来,不允许私下见面,其次便是对于那些因为瘟疫而去世的人的尸体,则需要就地掩埋。”

    “让百姓不喝生水,只喝烧开烧透的开水,再辅以一些治病的草药,便可让因疫病死亡的人大幅度降少。”

    “嗯,如此甚好!就依赵大夫所言。”海瑞在听完大夫赵青的讲解后,觉得颇有可行性,开口赞叹道。

    “哪里哪里,我一个大夫所能够做的事很少,远不及当初知县大人为我淳安县百姓请命的壮举。”

    “只要能够造福百姓,再小的事,也是大事!不能造福百姓,再大的事,也是小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