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匈奴袭扰
作为一个志向远大的政治家,王莽活得很累。与刘邦相比,纵观刘邦一生,他最大的功绩就是征战天下,为刘氏子孙开天辟地。简而言之,刘邦为刘氏子孙建立一座大厦,却没进行装修,将装修的任务留给后辈。曾记否,称帝后,刘邦沿用秦朝的一切制度,甚至连官职称谓不曾更改。王莽崛起于约大汉两百年后,这两百年间,大汉王朝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制度、文化和风格。雄心勃勃的王莽想在短短几年内改变大汉,不仅艰难,甚至不可行。王莽坐在长安,一只手改革内政,另一只手管理外交。如此看来,称帝后的王莽确实比皇帝刘邦繁忙。大汉周边,东有朝鲜半岛诸国,北有北方诸部落,西有西域,南有西南夷。新王朝建立,王莽派遣使臣前往各国晓谕。王莽以往从没有跟匈奴打过交道。这次王莽派遣使臣前往匈奴,应该是他第一次接触匈奴。两个陌生人交往,需要时间彼此适应。为了大汉百姓,我们祝愿这两位陌生人合得来。祝愿是好的,现实却很残酷。王莽遭遇的一切讲述了一个道理“天下大势,和久必战”。自从王莽平定战乱,登基称帝,他在形式上和实质上都成了天下无敌。之前封官后越发谦虚的王莽,不过是做戏而已。一个人进步之后,多少都要有点骄傲,这才是人之常情。王莽自负天下无敌,刘氏子弟在位期间,他不便向境外高手挑战。将刘氏子弟打入冷宫后,王莽派遣使者,前往匈奴,旨在让他们臣服。事实上,大汉与匈奴有几十年没打仗了,百姓都淡忘了匈奴的残暴,王莽对匈奴更是不屑一顾。王莽派遣使者前往匈奴,说好听点是派遣和平使者,说难听点是下挑战书。新始建国元年(公元9年),在一个秋风如醉的日子,王莽新封“五威将”,王莽派遣他们晓谕周边各国,说明新王朝的合法性,顺便收回汉王朝的印章,颁发新印章。“五威将”取的是威慑各方之意,这就说明王莽自居高位。五威将一行先到高句丽,事情进展很顺利,没出差错。但到了匈奴,事情出了差错。因为王莽在印章上玩了一个文字游戏。王莽改革,必先改名,这是模式。印章刻有字,王莽也喜欢改。汉朝分封,分别为王和侯两个等级,王比侯高一个等级,封王用的章末一个字是“玺”,封侯用的章末一个字是“章”。王莽认为,匈奴蛮夷得紧,不配用“玺”印章。第十八任单于乌珠留若鞮单于接见五威将。有些心虚的五威将,说完新王朝的合法性后,要求立刻交换印章。单于直率,双手奉上旧印章。但单于身旁的苏大臣说不行,要先看看新印章,一新一旧,同时交换。苏大臣是一个明了政治技巧的铁腕,单于却并未理会,只是将新章胡乱收起。不听忠言,必坏大事;单于不听苏大臣之言,就上了王莽的当。王莽是一个改革家,他封的五威将确是诈骗专家。骗取旧印章后的五威将,因为苏大臣的言行提心吊胆的,总觉着苏大臣在向他们暗示什么。在匈奴的地盘,诈骗单于的东西,弄不好可能没命;作为王莽的使臣,如果不能收回旧印章,回长安后没法交差。遭遇如此尴尬的境地,五威将只能冒险一试,险中求生。旧印章诈骗到手,无论如何都不能送回去。为了保命,一个胆大的家伙将旧印章砸碎了。他们心想,旧印章已毁,就算单于发现了新印章的阴谋也无能为力。这样一来,他们既能向王莽交差,也有办法应对前来索要的单于。虽然五威将此举有情可原,然而,砸毁印章却失了大国使节的身份,是无赖之举。明智之人玩政治,不会将自己推向绝路。五威将砸毁旧印章,已经将自己推向悬崖,十分危险。为了开辟一条栈道,五威将送单于一份厚礼。单于眼见旧印章被毁,杀了五威将无补于事,就十分大方回送五威将礼物,让他们返回长安。自作聪明的王莽,在送给单于的新印章上刻着“新匈奴单于章”。这样一来,既降低了匈奴单于的地位,有直接表明单于隶属于新王朝。单于的旧章上只刻有“匈奴单于玺”,没有表明彼此的隶属关系,还承认了单于王的地位。一个新章,改了两处,背后的政治意义却如此之大,单于根本无法接受。单于差人告诉王莽,印章坏了,要自己刻印。印章代表身份,单于想自己刻章,意味着他想重新定义自己的地位。王莽是个聪明人,自然知道单于的意思。单于的此举与王莽称帝后索要玉玺有异曲同工之妙。单于见旧印章被毁,却不向王莽索赔,而是自己刻。这一切,证明了单于已有反心。总之,单于刻印章是假,造反是真。王莽的新印章给了匈奴单于造反的借口。匈奴全力进袭大汉边塞英雄总是惺惺相惜的,胆大的王莽欣赏同样大胆的人。王莽的出现转变了汉朝皇帝专宠美人和外戚的局面,为僵化的大汉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只不过,王莽的改革过于强硬,只是照搬商周的经验,并不适用大汉的情况,致使大汉的百姓生活在水火之中。凭借胆量欺诈单于成功的五威将归来后,得到了王莽的重赏,尤其厚待砸毁旧印章的家伙。五威将冒死一赌的行为,居然得到了王莽的赏识,自然心中万分高兴。他们更是期待能够多遇上类似的机遇。五威将几人凭借着欺瞒手段和无赖行为受赏,算不得正人君子,但他们探查军事情报的行为,不得不说是有功之人。就在五威将回来时,他们看见匈奴关押很多乌桓俘虏。五威将随即询问是怎么回事。匈奴人如实回答后,五威将命令匈奴放人。匈奴反问道,由塞外还是由塞内护送乌桓人回家。塞外指的是匈奴的人,塞内是大汉的人。匈奴人如此相问,其实是一句很棘手的话。五威将不敢立刻回复,说要向王莽请示。其实,这个问题确实不好回答。应该说一旦匈奴释放俘虏,归心似箭的乌桓人自会回家,不用任何人护送。不过五威将没考虑到这一点,王莽也没想到,居然直接回答了。塞外是弱肉强食的地方。自从冒顿征服乌桓后,乌桓一直是他的手下败将。作为失败者,乌桓每年都要向匈奴纳贡。屈膝纳贡这样耻辱的事情,乌桓人希望遇上一个救星,让他们摆脱。王莽的新王朝建立后,他颁布了很多保障民族平等的法令。接到法令的乌桓人,便不再向匈奴纳贡。收不到贡品的匈奴人,见乌桓人不听善言相劝,就出兵征讨,俘虏了大批乌桓人。乌桓人被俘,颁布法令的王莽正忙于中原大事,无暇顾及。乌桓人为了亲人的生命,只能缴纳贡品,乞求赎回被俘的人。可是,受到贡品的匈奴人迟迟不放俘虏。这些人就是五威将见到的俘虏。接到五威将汇报的王莽,下令要求匈奴从塞外送回乌桓人。匈奴则以护送俘虏回乡为名,趁机在塞外修建了一道防御军事。王莽听说此事,他立刻派人到西域打探。使者回来告诉王莽,匈奴人正大肆接纳大汉王朝的敌人。例如驻扎西域的汉朝将军杀死校尉就逃到匈奴。而且匈奴还收西域诸国作为附属国,那些归顺匈奴的小国不听新王朝的调遣。七年前,即公元2年,王莽命令匈奴不准他们接纳汉朝的叛军、敌人。单于先是要求自己刻章,接着在塞外建造防御军事,再接着就窝藏汉朝敌人,已经表现战争的征兆了。匈奴爱打仗,可是王莽害怕打仗。面对匈奴不公开的挑衅,王莽的反应大出常人所料,他居然应战了。新始建国元年(公元9年)十二月,王莽大调军马,一共召集三十万大军出击匈奴。剿灭国内叛乱似乎给王莽很多灵感,王莽此次调兵布阵,属于集团作战。王莽任命一位主将,主将麾下有十二位大将,组成十二大集团军,分六路迎击匈奴。第一路是五威和虎贲集团军,一齐进军五原郡(今内蒙古包头市);第二路是厌难和震狄集团军,共同进军云中郡(今内蒙古托克托县);第三路是振武和平狄集团军,一齐进军代郡(今河北蔚县);第四路是相威和镇远集团军,一齐进军西河郡(今内蒙古格尔旗西南);第五路是诛貉和讨秽集团军,一齐进军渔阳郡(今北京市密云县);第六路是奋武和定胡集团军,一齐进军张掖郡(今甘肃张掖市)。王莽派出军队的名字大都代表驱除匈奴之意,由此可见王莽也是个知识渊博的人。王莽自称帝起,他潜心研究古书,尤其是记录周朝时代的书籍。匈奴曾经侵扰周朝时,匈奴被周朝驱逐到很远的地方。王莽此次调动大军,就想效仿周朝,将匈奴驱逐,甚至把他们赶到丁令部落(今西伯利亚贝加尔湖畔)。王莽的想法很好,只是他用错了方法,以为人多就能赢。也许是平定国内叛军时,以多胜少给他的印象太深了,王莽还想用打群架的方法对付匈奴。王莽命令大军快速出发,到达前线后不能私自作战,必须等大军全部汇集才能打仗。三十万大军仅调动就花了一年的时间,这还没完成全部在前线集合的任务。兵法云,兵贵神速。王莽想打群架却牺牲了大军的速度,真是不该。三十万大军,有的先到,有的还在路上,有的还没出发。这真是一场奇怪的战争。先到的队伍天天晒太阳,吹风沙;在路上的队伍奔行劳顿,风餐露宿;还没出发的则懒懒散散,不知紧急。有的事情王莽做得糊涂,但他是一个有长处可称的人。首先,王莽知道分化敌军,逐个击破,即他想如切蛋糕一样将匈奴分成几块,一块一块地吃掉;其次,在大军聚集期间,王莽派一位中郎将和一个副校尉率领一万人并携带大量金银,前往云中郡,欲诱蛇出洞。匈奴的地域辽阔,王莽想打入内部用蛮夷治蛮夷的方法。在王莽重金厚利的引诱下,呼韩邪单于的儿子投诚。王莽一下子封了两个单于,分别为孝单于和顺单于。为了安全起见,王莽还扣留孝单于的儿子在长安为人质。自古匈奴只有一个单于,王莽却硬封了两个,真是笑话。第十八任单于乌珠留若鞮单于听说王莽分封两个单于后,大怒,他领军进袭云中郡。被激怒的旧单于出军,相当于王莽的计谋成功是件好事。然而,没有王莽出战的命令,聚集在前线的部队不敢动,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匈奴一路烧杀抢夺。乌珠留若鞮单于兵分两路,命令左右部都尉率领各路战将,全力进袭大汉边塞。没接到王莽出兵命令的汉朝大军不能出动。匈奴大军一路狂奔,如入无人之境。他们沿途斩杀雁门郡郡长和朔方郡郡长,致使大汉百姓死伤无数。......52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