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5章 拼命
接下来的战争结果,却出乎了沈一贯的预料。
他没想到想到,女真人竟然对鸭江根本没有布防,朝鲜的军队虽然在沈一贯看来只是勉强合格,但是跨过鸭江后竟然势如破竹,迅速杀进了辽东。
李舜臣亲自带兵,打出东南的旗号后,鸭江边上的几座坚守的汉人军事据点,看到东南的旗号后立刻闻风而向。
这些戍卫军屯的士兵们,都是扎根在北方的汉人军户的后代,他们对于李如松在辽东的政策是不满的。
在李成梁时代,辽东汉人依然是核心地位,享受诸多的特权。
李成梁虽然任用女真人,但是只是将女真人当做耗材和奴仆,并没有给他们任何地位。
那时候女真人不能种田也不能经商,同时还需要去攻打更深山中的生女真,负责保护辽东的安全。
但是随着李如松开始执掌辽东以后,女真人的地位开始提升,李如松允许这些女真人种田经商,也挤压了辽东汉人的根基。
这也是为什么李如松被围困在辽阳,但是周围的军卫无人出兵相救的原因。
而辽东随着海上贸易的兴起,对中原的局势也非常的了解,所以在看到东南的旗帜后,这些汉人豪强毫不犹豫的就背叛了李氏父子,迅速倒戈。
李舜臣看着这些汉人豪强送来的粮食,更是觉得从没有打过这么顺利的仗,他带领士兵直接扑向建州。
建州,女真名是赫图阿拉,这里是建州女真最早建立的城市,在李如彘的打造下成为女真后方最重要的城镇。
这一次出征,李如彘带领女真精锐分成了两拨,分别攻打明廷在辽东的两个重镇——辽阳和抚顺。
李如彘亲自带领精锐攻打辽阳,辽阳是明廷蓟辽总督的衙门驻地,也是关外重兵把守的门户。
第二路则是由李如彘的同族带领,抚顺同样也是明军的重要据点,抚顺西边就是关外城市沈阳,这里是关外商品交易的中心,也是汉人商队齐聚的城市。
而李如彘将部族的老弱都留在了建州,只留下部分亲卫把守,交给他的女真妻子佟加带领。
女真文明程度比较低,野女真中还有一部分是母系社会,建州女真中女性当家做主的情况也很多。
其实佟加是李如彘的结发妻子,但是他后来被李成梁赐婚了汉人女子,李如彘宣布和佟加合离,但是依然和佟加生了好几个儿子。
这一次起兵叛明之后,李如松扣押了李如彘的汉人妻子,但是李如彘根本不为所动,还让人给李如松传话,让他随意处置自己的汉人妻子。
李如彘也没有想到,东南竟然采取了这样的策略。
按照李如彘的设想,东南和明廷争夺天下,自己主动投诚,东南就算不支持自己,肯定也会袖手旁观,等到自己和明廷争出胜负,消耗明廷的实力。
可是东南完全不按照常理出牌,直接从朝鲜出兵直扑自己的老巢。
李如彘接到消息的时候,李舜臣已经跨过了鸭江,杀向了建州,李如彘准备回援建州的时候,建州已经被李舜臣攻陷,自己的妻子佟加不知所踪,部族长老们也全部被俘。
听到这个消息的李如彘几乎要抛下围困的辽阳,返回救援建州了,但是他还是压制住了这股冲动,而是派遣亲信和攻打抚顺的统帅联络,要求对方放弃攻打抚顺,立刻南下辽阳汇合,不计代价攻下辽阳城。
到了这个时候,李如彘明白想要不出血是不可能取得胜利了,要是再等半個月,那李成梁就要带领军队冲进关外了,建州老巢已经被端了,恐怕自己再也没有机会了,难道继续往北去山里做野人?
李如彘开始搜集辽阳城周围的木材,抓捕周围的汉人工匠和劳动力,逼迫他们制造攻城设备。
这时候李如彘彻底撕下了温情的面纱,开始强行逼迫这些投降的汉人也去制造工程工具。
那些投靠了李如彘的汉人大族立刻遭殃,李如彘撕毁了和他们的协议,将他们驱赶到寒冷的雪地上,整日从早到晚劳作,很多人活活冻死在雪原上。
而李如彘也红了眼,此时他已经没有了退路,马上他女真本部的人马都要到城墙下拼命了,还要怀柔你们这些汉人?
李如彘开始这么做之后,反而发现自己的压力减少了很多。
以前李如彘还要照顾汉人,还要优待一些投降的汉人,给部队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如今这样反而让女真大军喘了一口气,李如彘干脆豁出去一切,开始攻打辽阳。
在苏泽穿越的历史时间线上,女真的崛起,很大一部分原因来自于其残忍的政策。
明末天灾不断,正处于小冰河时期,北方更是缺乏粮食,又遭遇了大量的兵灾。
在这种时候,相比之下对百姓负担更轻,承诺闯王来了不纳粮的李自成农民军,比起烧杀抢掠的女真人多了道德负担。
女真又通过这种残杀抢劫的方式,让参与到整个军事集团的满人和汉人降军都得到了巨大的利益,最后夺取了天下。
这也就是所谓的低道德优势。
李如彘在刚刚起兵的时候,还想要顾及自己的名声,想要辽东的民心。
如今已经到了生死边缘,自然是暴露出暴虐的本性来,他孤注一掷开始攻打辽阳,而辽阳城中的李如松也不出意外的怂了。
站在城墙上,看着女真人驱赶汉人送死,尸体堆满了城墙,李如松何曾见过这样的场面,他在总督府衙门醒来,满头都是冷汗。
自从李如彘叛乱之后,李如松对于身边的人更不信任。
首先是亲卫中的女真人都被他处死,府中的侍卫和家仆都换成了汉人,但是李如松依然没有安全感,生怕有人拿自己的脑袋去献城投降。
如今辽阳被围困,虽然城中还有物资和弹药,依然能够坚守下去,但是李如松反而内心有些崩溃了。
“来人!本将军要召开军议!”
(本章完)
他没想到想到,女真人竟然对鸭江根本没有布防,朝鲜的军队虽然在沈一贯看来只是勉强合格,但是跨过鸭江后竟然势如破竹,迅速杀进了辽东。
李舜臣亲自带兵,打出东南的旗号后,鸭江边上的几座坚守的汉人军事据点,看到东南的旗号后立刻闻风而向。
这些戍卫军屯的士兵们,都是扎根在北方的汉人军户的后代,他们对于李如松在辽东的政策是不满的。
在李成梁时代,辽东汉人依然是核心地位,享受诸多的特权。
李成梁虽然任用女真人,但是只是将女真人当做耗材和奴仆,并没有给他们任何地位。
那时候女真人不能种田也不能经商,同时还需要去攻打更深山中的生女真,负责保护辽东的安全。
但是随着李如松开始执掌辽东以后,女真人的地位开始提升,李如松允许这些女真人种田经商,也挤压了辽东汉人的根基。
这也是为什么李如松被围困在辽阳,但是周围的军卫无人出兵相救的原因。
而辽东随着海上贸易的兴起,对中原的局势也非常的了解,所以在看到东南的旗帜后,这些汉人豪强毫不犹豫的就背叛了李氏父子,迅速倒戈。
李舜臣看着这些汉人豪强送来的粮食,更是觉得从没有打过这么顺利的仗,他带领士兵直接扑向建州。
建州,女真名是赫图阿拉,这里是建州女真最早建立的城市,在李如彘的打造下成为女真后方最重要的城镇。
这一次出征,李如彘带领女真精锐分成了两拨,分别攻打明廷在辽东的两个重镇——辽阳和抚顺。
李如彘亲自带领精锐攻打辽阳,辽阳是明廷蓟辽总督的衙门驻地,也是关外重兵把守的门户。
第二路则是由李如彘的同族带领,抚顺同样也是明军的重要据点,抚顺西边就是关外城市沈阳,这里是关外商品交易的中心,也是汉人商队齐聚的城市。
而李如彘将部族的老弱都留在了建州,只留下部分亲卫把守,交给他的女真妻子佟加带领。
女真文明程度比较低,野女真中还有一部分是母系社会,建州女真中女性当家做主的情况也很多。
其实佟加是李如彘的结发妻子,但是他后来被李成梁赐婚了汉人女子,李如彘宣布和佟加合离,但是依然和佟加生了好几个儿子。
这一次起兵叛明之后,李如松扣押了李如彘的汉人妻子,但是李如彘根本不为所动,还让人给李如松传话,让他随意处置自己的汉人妻子。
李如彘也没有想到,东南竟然采取了这样的策略。
按照李如彘的设想,东南和明廷争夺天下,自己主动投诚,东南就算不支持自己,肯定也会袖手旁观,等到自己和明廷争出胜负,消耗明廷的实力。
可是东南完全不按照常理出牌,直接从朝鲜出兵直扑自己的老巢。
李如彘接到消息的时候,李舜臣已经跨过了鸭江,杀向了建州,李如彘准备回援建州的时候,建州已经被李舜臣攻陷,自己的妻子佟加不知所踪,部族长老们也全部被俘。
听到这个消息的李如彘几乎要抛下围困的辽阳,返回救援建州了,但是他还是压制住了这股冲动,而是派遣亲信和攻打抚顺的统帅联络,要求对方放弃攻打抚顺,立刻南下辽阳汇合,不计代价攻下辽阳城。
到了这个时候,李如彘明白想要不出血是不可能取得胜利了,要是再等半個月,那李成梁就要带领军队冲进关外了,建州老巢已经被端了,恐怕自己再也没有机会了,难道继续往北去山里做野人?
李如彘开始搜集辽阳城周围的木材,抓捕周围的汉人工匠和劳动力,逼迫他们制造攻城设备。
这时候李如彘彻底撕下了温情的面纱,开始强行逼迫这些投降的汉人也去制造工程工具。
那些投靠了李如彘的汉人大族立刻遭殃,李如彘撕毁了和他们的协议,将他们驱赶到寒冷的雪地上,整日从早到晚劳作,很多人活活冻死在雪原上。
而李如彘也红了眼,此时他已经没有了退路,马上他女真本部的人马都要到城墙下拼命了,还要怀柔你们这些汉人?
李如彘开始这么做之后,反而发现自己的压力减少了很多。
以前李如彘还要照顾汉人,还要优待一些投降的汉人,给部队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如今这样反而让女真大军喘了一口气,李如彘干脆豁出去一切,开始攻打辽阳。
在苏泽穿越的历史时间线上,女真的崛起,很大一部分原因来自于其残忍的政策。
明末天灾不断,正处于小冰河时期,北方更是缺乏粮食,又遭遇了大量的兵灾。
在这种时候,相比之下对百姓负担更轻,承诺闯王来了不纳粮的李自成农民军,比起烧杀抢掠的女真人多了道德负担。
女真又通过这种残杀抢劫的方式,让参与到整个军事集团的满人和汉人降军都得到了巨大的利益,最后夺取了天下。
这也就是所谓的低道德优势。
李如彘在刚刚起兵的时候,还想要顾及自己的名声,想要辽东的民心。
如今已经到了生死边缘,自然是暴露出暴虐的本性来,他孤注一掷开始攻打辽阳,而辽阳城中的李如松也不出意外的怂了。
站在城墙上,看着女真人驱赶汉人送死,尸体堆满了城墙,李如松何曾见过这样的场面,他在总督府衙门醒来,满头都是冷汗。
自从李如彘叛乱之后,李如松对于身边的人更不信任。
首先是亲卫中的女真人都被他处死,府中的侍卫和家仆都换成了汉人,但是李如松依然没有安全感,生怕有人拿自己的脑袋去献城投降。
如今辽阳被围困,虽然城中还有物资和弹药,依然能够坚守下去,但是李如松反而内心有些崩溃了。
“来人!本将军要召开军议!”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