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束水冲沙
家祠堂中众人都露出笑容,背山陈氏和长宁卫的仇恨不仅仅是芦田,还关系到水源等一系列的争端。
家老阿公说道“这次陈氏三兄弟从县衙回村,想要和我们长宁卫好好谈谈疏通建溪的事情。”
苏泽问道“是在县衙当差的陈氏三犬吗?”
“正是那三兄弟。”
苏泽了然,南平县城的胥吏差役中,一虎一狐三狗最为出名,而其中狐就是户房书吏徐士盛,已经被苏泽带人杀了。
虎就是壮班领袖李虎,上次被苏泽的鸟铳击中了肩膀,如今还在家中养伤。
三犬就是背山陈氏三兄弟,如今他们三兄弟都在县衙当差,三人最懂得欺上媚下,在上官面前温顺如狗。
上次长宁卫和背山村械斗的时候,陈家三犬因为有差事在身没有参加,这次关系到了背山村的水利灌溉,他们请了假返回村子,就是要和长宁卫好好谈谈。
这一次家老阿公依然将谈判的重任交给苏泽,林显扬作为苏泽的副手。
家老阿公的底线是可以允许背山陈氏疏通淤塞的支流,但是不能影响长宁卫的水利灌溉。
第二天苏泽刚刚和九姑婆林彩娘一起吃完了早饭,苏泽并没有直接去家祠,等待和陈家来人谈判,而是骑着马出了长宁卫,沿着建溪绕了一圈,观察了建溪的走向后,这才返回长宁卫。
而林显扬已经在家庙中等待苏泽了,他是来通知苏泽,陈氏三犬已经到了家祠了。
谈判的地方是家祠的前厅,苏泽被林显扬拉着进门,就看到了坐在右手边的陈家三兄弟。
这陈家三兄弟个头不高,身体也算不上魁梧,但是颇为精壮。
为首的陈氏三兄弟的老大,一双三白眼阴鹜的看着苏泽,凶狠的脸上挤出一个笑容,对苏泽拱手说道“这位就是最近名满县城的苏相公了?”
陈氏三兄弟也在打量苏泽,他们也没想到明明是读书人的苏泽,为什么要比他们还高出一个头。
高也就罢了,苏泽走路虎虎生风,一看就是练家子,这哪里是什么文弱书生,县衙壮班首领李虎和苏泽比,气势上都要低半个头。
陈家老大本来还准备先用气势压迫长宁卫的人,可没想到反而被苏泽这个读书人压了一头。
陈家老大名叫陈伯飞,老二陈仲飞,老三陈叔飞,三人从小逞勇斗狠,成年后就被白县令点了差役,如今在南平县城担任衙役。
不过三人在不同的地方当差,陈伯飞是县衙的捕役,也就是俗称的捕快,负责抓捕凶手办理案件。
陈仲飞是粮役,粮役的工作是负责看守粮仓,在百姓进县城缴纳粮税的时候负责验收粮食的。
而陈叔飞则是皂役,这就是古装剧中站在衙门大堂上喊威武的,也负责在公堂上执行笞刑和杖刑的。
陈伯飞也是头疼,上次械斗没有斗过长宁卫的人,这次上门求水源,想要让长宁卫同意可不容易。
但是宗族派人让他们三兄弟出面,三兄弟又不能不从,他们在县衙的地位,其实也仰仗背山陈氏在背后出力。
苏泽礼数周全的回礼,陈伯飞是个粗人,倒是也没有什么弯弯绕绕,直接进入主题说道
“这次我是受我陈氏族长之邀,来查看长宁卫和背山村争水源的事情。”
苏泽皱眉说道“陈捕快,这里我就要问清楚了,您是代表县衙来处理我们长宁卫和背山村争夺水源的案子,还是代表背山村来和我们长宁卫协商的?”
听到苏泽这么说,陈伯飞心中暗暗叫苦,这长宁卫自从出了苏泽这样的读书人之后,真的是越来越难对付了!
若是以前,陈伯飞直接搬出县衙身份来,说不定就能将长宁卫众人唬住,扯起县衙的虎皮来,这水源的事情说不定就能解决了。
可是现在有了苏泽,事情就不一样了!
苏泽可是得到方知府赐表字,也得到白知县夸奖的读书人!
虽然苏泽还不是秀才,但是他在县城的影响力一点都不小。
陈家三兄弟虽然凶名昭著,但是他们也不敢谎称衙门公务,苏泽要是真的到衙门打听一下,就能轻易揭穿陈伯飞的谎言。
陈伯飞立刻说道“我们三兄弟来并非衙门公干,只是以背山陈氏一份子的身份,来和诸位谈判的。”
原来不是衙门的人啊!
林显扬看了一眼苏泽,还是读书人厉害啊,一下子就扯掉了三兄弟身上的虎皮。
没有“衙门的人”这层身份,陈伯飞的气势也弱了不少。
陈伯飞硬着头皮说道“长宁卫和我们背山村比邻数代人了,常言远亲不如近邻,如今建溪淤塞,我们背山村想要疏通一下建溪,希望长宁卫能行个方便。”
若是以前,盯着给县衙公干的名头,陈伯飞这番话肯定说的义正言辞。
可是如今被苏泽拆穿了身份,他气势上就弱了不少,这句话更是说的底气不足。
要疏通的建溪支流都在长宁卫的范围内,你要动人家的水源,别人怎么能答应。
果然陈伯飞刚说完,林显扬就说道“建溪又不流经你们背山村,凭什么要动我们村子的水源!”
这时候陈家老二站起来说道“建溪也不是只流过你们长宁卫!我们背山村流过的是建溪支流,如今水位浅了!我们怀疑是伱们长宁卫截断水源!”
陈仲飞这句话,彻底点燃了长宁卫众人的怒火,在家祠堂上的众人纷纷站起来问候陈氏兄弟。
而陈氏兄弟也不甘示弱,三人竟然和家祠中长宁卫众人骂了一个奇虎相当。
苏泽则是默不作声,一直等到陈氏兄弟骂累了,陈伯飞用沙哑的声音说道
“苏相公,难道真的要对簿公堂吗?”
这种两个村子之间争夺水源的案子,也是大明官府最常处理的案子。
陈伯飞这句话中隐约带着威胁之意,这年头上公堂对原告被告双方,都是最终的手段。
大明朝的法制精神就是重调解而抑诉讼,如果背山村和长宁卫真的要打官司,那第一步要先在旌明亭接收一轮调解。
若是调解的结果双方满意,那就在县衙书吏的见证下盖章公证,承诺以后再也不为这件事诉讼了。
如果无法达成调解,那才能进入下一步的对簿公堂环节。
到了这个环节,刑房的老吏就会让你知道,什么叫做吃了被告吃原告了。
陈家三兄弟深谙县衙的门道,自然也不愿意对簿公堂。
苏泽无所谓的说道“行啊,对簿公堂就对簿公堂,这建溪下游是我们长宁卫的!”
这下子陈氏三兄弟彻底败下阵来,显然苏泽是个懂行的,这案子告到了县衙,也是人家长宁卫占理。
上次械斗输的那么惨,抢又抢不过,打官司又打不赢,三兄弟绝望的站起来,准备将这个坏消息告诉族长。
苏泽却说道“不过你们想要疏通建溪,倒是也未尝不可。”
三兄弟都已经站起来了,听到苏泽这这句话后立刻重新坐下。
陈伯飞立刻问道“苏相公,真可以吗?”
林显扬也看向苏泽,他也不理解,为什么苏泽要同意让背山村来疏通水源,难道这个时候不是应该乘胜追击,让背山村知道长宁卫的厉害吗?
苏泽继续说道“取水文图来。”
林显扬立刻从宗祠后方取出一份泛黄的图册,这东西就是流经长宁卫的建溪的流域图。
大明朝从村到县,都有这样的水文图。
水文图记录了河流的走向和分支,也记录了河流的宽度和基本形状。
水文图一方面是记录了水文基本信息,一方面也是对河流归属权的确权,如果一条河流分属不同的村落,或者这条河流上游属于哪个村落,这些都是要标注在水文图上的。
苏泽看着水文图,果然和他今天早上观察的一样,淤塞的支流是在河道弯曲的地方。
建溪虽然叫做溪,实际是一条挺宽的小河,要不然长宁卫也不会靠着建溪就能灌溉出这么良田。
不过从几十年前开始,建溪的水流就逐渐变小,而且水中的泥沙也多了很多。
在降雨少的时候,建溪甚至还会断流。
原因其实也很简单,建溪上游路过一片矿区,因为挖掘采矿和矿坑冲刷泥浆,让建溪中的泥沙含量增加,因为泥沙的增加建溪的河床被抬高,水流也就变缓了很多。
河床抬高不仅仅导致了河流变缓容易断流,而且在暴雨时节还容易发生水灾,长宁卫的家谱中就记录了很多次“治溪”的事迹。
从嘉靖二十年开始,官办的矿坑为了多贡矿税,更是不断的破坏土地开挖矿石,建溪也从时隔几年泛滥一次,变成了几乎每年都会泛滥一次。
对于长宁卫的人来说,建溪流经长宁卫又是祝福又是诅咒。
原本长宁卫百废待兴,苏泽还管不到治溪的事情,但是这一次背山村送上门来,这些人手不用白不用,干脆乘着机会治理一下建溪。
虽然如今苏泽的【水利】技能只有v1,但是建溪也只是一条普通的闽江支流,v1的知识体系加上苏泽前世阅读水利史的经验,治理这条小溪绰绰有余,吧?
苏泽对着陈家兄弟说道“我打算治理建溪,这样背山村的河道也就不会淤塞了,但是治溪的人手要背山村出。”
陈氏兄弟愣住了,就连长宁卫众人也愣住了。
家老阿公咳嗽了一声说道“阿泽,这建溪的问题老百户也曾经请渠房的曹典史看过,曹典史说只要上游的矿坑不绝,下游断无安宁之时啊。”
陈氏兄弟也点头说道“苏相公,这建溪淤沙太多,就算是我们陈氏和长宁卫全员出动,也挖不清这溪内的淤沙啊。”
苏泽知道,这是大家不相信自己。
水利这个东西,一向是专业性非常强的。
比如县衙渠房的吏员,家族世代都是从事水利工作的。
而大明朝非常重视治河治江,专门设立了河道衙门负责治水。
不过大明朝的另外一个特色,就是财政极度紧张,各衙门严重缺乏经费。
而水利工程一直都是投入巨大,但是收益却很缓慢的工程。
所以在明初的水利工程发展之后,大明中期水利工程建设进入停滞期。
南平县渠房能将闽江管好就不错了,根本管不到建溪这种支流。
甚至在降雨量大的时候,还会将洪水引入建溪来泄洪。
不仅仅是南平县,整个大明朝的水利工程都存在年久失修,旧工程维护不下去,新工程没钱开工的窘境。
苏泽暗暗想到,在读史书的时候,总觉得各个王朝后期是“气运耗尽”,整个王朝的天灾不断,似乎老天爷都要送走这个王朝。
但是实际上,这个观点就是因果颠倒了。
是因为到王朝后期朝廷财政崩溃,无法再和王朝建立初期那样低成本高效率的进行大型工程建设,这才让各种水利设施年久失修,遭遇到洪水就会“河堤大溃,千里泽国。”
又或者是爆发蝗灾和旱灾,如果是王朝强盛的时期,自然有办法赈灾抗灾,但是到了王朝末年,朝廷连官员俸禄都快要发不上了,自然也没能力组织救灾了。
但是嘉靖朝廷的时间点还不太一样,这位皇帝还不是他孙子的孙子那时候,朝廷还能从民间收到大量的银钱。
只不过这位“聪慧”的皇帝更愿意将钱花在修建宫观上,而不是用在他的“子民”身上。
大明朝的国库空虚,皇帝的私人金库太仓库却堆满了金银。
嘉靖皇帝像是个极端的守财奴一般,从太仓库“借”给国库的钱还要收利息。
除了闽江之外,其余水系的治理都靠民间自筹经费自行开工。
苏泽却胸有成竹的说道
“我只需要五十能干活的青壮,就足以治好建溪和背山村的支流。”
陈伯飞忍不住问道“苏相公真的有治河之法?”
苏泽笃定的说道“我有一‘束水冲沙’之法,可为百年大计,彻底解决建溪淤沙的问题。”
(本章完)
。
家老阿公说道“这次陈氏三兄弟从县衙回村,想要和我们长宁卫好好谈谈疏通建溪的事情。”
苏泽问道“是在县衙当差的陈氏三犬吗?”
“正是那三兄弟。”
苏泽了然,南平县城的胥吏差役中,一虎一狐三狗最为出名,而其中狐就是户房书吏徐士盛,已经被苏泽带人杀了。
虎就是壮班领袖李虎,上次被苏泽的鸟铳击中了肩膀,如今还在家中养伤。
三犬就是背山陈氏三兄弟,如今他们三兄弟都在县衙当差,三人最懂得欺上媚下,在上官面前温顺如狗。
上次长宁卫和背山村械斗的时候,陈家三犬因为有差事在身没有参加,这次关系到了背山村的水利灌溉,他们请了假返回村子,就是要和长宁卫好好谈谈。
这一次家老阿公依然将谈判的重任交给苏泽,林显扬作为苏泽的副手。
家老阿公的底线是可以允许背山陈氏疏通淤塞的支流,但是不能影响长宁卫的水利灌溉。
第二天苏泽刚刚和九姑婆林彩娘一起吃完了早饭,苏泽并没有直接去家祠,等待和陈家来人谈判,而是骑着马出了长宁卫,沿着建溪绕了一圈,观察了建溪的走向后,这才返回长宁卫。
而林显扬已经在家庙中等待苏泽了,他是来通知苏泽,陈氏三犬已经到了家祠了。
谈判的地方是家祠的前厅,苏泽被林显扬拉着进门,就看到了坐在右手边的陈家三兄弟。
这陈家三兄弟个头不高,身体也算不上魁梧,但是颇为精壮。
为首的陈氏三兄弟的老大,一双三白眼阴鹜的看着苏泽,凶狠的脸上挤出一个笑容,对苏泽拱手说道“这位就是最近名满县城的苏相公了?”
陈氏三兄弟也在打量苏泽,他们也没想到明明是读书人的苏泽,为什么要比他们还高出一个头。
高也就罢了,苏泽走路虎虎生风,一看就是练家子,这哪里是什么文弱书生,县衙壮班首领李虎和苏泽比,气势上都要低半个头。
陈家老大本来还准备先用气势压迫长宁卫的人,可没想到反而被苏泽这个读书人压了一头。
陈家老大名叫陈伯飞,老二陈仲飞,老三陈叔飞,三人从小逞勇斗狠,成年后就被白县令点了差役,如今在南平县城担任衙役。
不过三人在不同的地方当差,陈伯飞是县衙的捕役,也就是俗称的捕快,负责抓捕凶手办理案件。
陈仲飞是粮役,粮役的工作是负责看守粮仓,在百姓进县城缴纳粮税的时候负责验收粮食的。
而陈叔飞则是皂役,这就是古装剧中站在衙门大堂上喊威武的,也负责在公堂上执行笞刑和杖刑的。
陈伯飞也是头疼,上次械斗没有斗过长宁卫的人,这次上门求水源,想要让长宁卫同意可不容易。
但是宗族派人让他们三兄弟出面,三兄弟又不能不从,他们在县衙的地位,其实也仰仗背山陈氏在背后出力。
苏泽礼数周全的回礼,陈伯飞是个粗人,倒是也没有什么弯弯绕绕,直接进入主题说道
“这次我是受我陈氏族长之邀,来查看长宁卫和背山村争水源的事情。”
苏泽皱眉说道“陈捕快,这里我就要问清楚了,您是代表县衙来处理我们长宁卫和背山村争夺水源的案子,还是代表背山村来和我们长宁卫协商的?”
听到苏泽这么说,陈伯飞心中暗暗叫苦,这长宁卫自从出了苏泽这样的读书人之后,真的是越来越难对付了!
若是以前,陈伯飞直接搬出县衙身份来,说不定就能将长宁卫众人唬住,扯起县衙的虎皮来,这水源的事情说不定就能解决了。
可是现在有了苏泽,事情就不一样了!
苏泽可是得到方知府赐表字,也得到白知县夸奖的读书人!
虽然苏泽还不是秀才,但是他在县城的影响力一点都不小。
陈家三兄弟虽然凶名昭著,但是他们也不敢谎称衙门公务,苏泽要是真的到衙门打听一下,就能轻易揭穿陈伯飞的谎言。
陈伯飞立刻说道“我们三兄弟来并非衙门公干,只是以背山陈氏一份子的身份,来和诸位谈判的。”
原来不是衙门的人啊!
林显扬看了一眼苏泽,还是读书人厉害啊,一下子就扯掉了三兄弟身上的虎皮。
没有“衙门的人”这层身份,陈伯飞的气势也弱了不少。
陈伯飞硬着头皮说道“长宁卫和我们背山村比邻数代人了,常言远亲不如近邻,如今建溪淤塞,我们背山村想要疏通一下建溪,希望长宁卫能行个方便。”
若是以前,盯着给县衙公干的名头,陈伯飞这番话肯定说的义正言辞。
可是如今被苏泽拆穿了身份,他气势上就弱了不少,这句话更是说的底气不足。
要疏通的建溪支流都在长宁卫的范围内,你要动人家的水源,别人怎么能答应。
果然陈伯飞刚说完,林显扬就说道“建溪又不流经你们背山村,凭什么要动我们村子的水源!”
这时候陈家老二站起来说道“建溪也不是只流过你们长宁卫!我们背山村流过的是建溪支流,如今水位浅了!我们怀疑是伱们长宁卫截断水源!”
陈仲飞这句话,彻底点燃了长宁卫众人的怒火,在家祠堂上的众人纷纷站起来问候陈氏兄弟。
而陈氏兄弟也不甘示弱,三人竟然和家祠中长宁卫众人骂了一个奇虎相当。
苏泽则是默不作声,一直等到陈氏兄弟骂累了,陈伯飞用沙哑的声音说道
“苏相公,难道真的要对簿公堂吗?”
这种两个村子之间争夺水源的案子,也是大明官府最常处理的案子。
陈伯飞这句话中隐约带着威胁之意,这年头上公堂对原告被告双方,都是最终的手段。
大明朝的法制精神就是重调解而抑诉讼,如果背山村和长宁卫真的要打官司,那第一步要先在旌明亭接收一轮调解。
若是调解的结果双方满意,那就在县衙书吏的见证下盖章公证,承诺以后再也不为这件事诉讼了。
如果无法达成调解,那才能进入下一步的对簿公堂环节。
到了这个环节,刑房的老吏就会让你知道,什么叫做吃了被告吃原告了。
陈家三兄弟深谙县衙的门道,自然也不愿意对簿公堂。
苏泽无所谓的说道“行啊,对簿公堂就对簿公堂,这建溪下游是我们长宁卫的!”
这下子陈氏三兄弟彻底败下阵来,显然苏泽是个懂行的,这案子告到了县衙,也是人家长宁卫占理。
上次械斗输的那么惨,抢又抢不过,打官司又打不赢,三兄弟绝望的站起来,准备将这个坏消息告诉族长。
苏泽却说道“不过你们想要疏通建溪,倒是也未尝不可。”
三兄弟都已经站起来了,听到苏泽这这句话后立刻重新坐下。
陈伯飞立刻问道“苏相公,真可以吗?”
林显扬也看向苏泽,他也不理解,为什么苏泽要同意让背山村来疏通水源,难道这个时候不是应该乘胜追击,让背山村知道长宁卫的厉害吗?
苏泽继续说道“取水文图来。”
林显扬立刻从宗祠后方取出一份泛黄的图册,这东西就是流经长宁卫的建溪的流域图。
大明朝从村到县,都有这样的水文图。
水文图记录了河流的走向和分支,也记录了河流的宽度和基本形状。
水文图一方面是记录了水文基本信息,一方面也是对河流归属权的确权,如果一条河流分属不同的村落,或者这条河流上游属于哪个村落,这些都是要标注在水文图上的。
苏泽看着水文图,果然和他今天早上观察的一样,淤塞的支流是在河道弯曲的地方。
建溪虽然叫做溪,实际是一条挺宽的小河,要不然长宁卫也不会靠着建溪就能灌溉出这么良田。
不过从几十年前开始,建溪的水流就逐渐变小,而且水中的泥沙也多了很多。
在降雨少的时候,建溪甚至还会断流。
原因其实也很简单,建溪上游路过一片矿区,因为挖掘采矿和矿坑冲刷泥浆,让建溪中的泥沙含量增加,因为泥沙的增加建溪的河床被抬高,水流也就变缓了很多。
河床抬高不仅仅导致了河流变缓容易断流,而且在暴雨时节还容易发生水灾,长宁卫的家谱中就记录了很多次“治溪”的事迹。
从嘉靖二十年开始,官办的矿坑为了多贡矿税,更是不断的破坏土地开挖矿石,建溪也从时隔几年泛滥一次,变成了几乎每年都会泛滥一次。
对于长宁卫的人来说,建溪流经长宁卫又是祝福又是诅咒。
原本长宁卫百废待兴,苏泽还管不到治溪的事情,但是这一次背山村送上门来,这些人手不用白不用,干脆乘着机会治理一下建溪。
虽然如今苏泽的【水利】技能只有v1,但是建溪也只是一条普通的闽江支流,v1的知识体系加上苏泽前世阅读水利史的经验,治理这条小溪绰绰有余,吧?
苏泽对着陈家兄弟说道“我打算治理建溪,这样背山村的河道也就不会淤塞了,但是治溪的人手要背山村出。”
陈氏兄弟愣住了,就连长宁卫众人也愣住了。
家老阿公咳嗽了一声说道“阿泽,这建溪的问题老百户也曾经请渠房的曹典史看过,曹典史说只要上游的矿坑不绝,下游断无安宁之时啊。”
陈氏兄弟也点头说道“苏相公,这建溪淤沙太多,就算是我们陈氏和长宁卫全员出动,也挖不清这溪内的淤沙啊。”
苏泽知道,这是大家不相信自己。
水利这个东西,一向是专业性非常强的。
比如县衙渠房的吏员,家族世代都是从事水利工作的。
而大明朝非常重视治河治江,专门设立了河道衙门负责治水。
不过大明朝的另外一个特色,就是财政极度紧张,各衙门严重缺乏经费。
而水利工程一直都是投入巨大,但是收益却很缓慢的工程。
所以在明初的水利工程发展之后,大明中期水利工程建设进入停滞期。
南平县渠房能将闽江管好就不错了,根本管不到建溪这种支流。
甚至在降雨量大的时候,还会将洪水引入建溪来泄洪。
不仅仅是南平县,整个大明朝的水利工程都存在年久失修,旧工程维护不下去,新工程没钱开工的窘境。
苏泽暗暗想到,在读史书的时候,总觉得各个王朝后期是“气运耗尽”,整个王朝的天灾不断,似乎老天爷都要送走这个王朝。
但是实际上,这个观点就是因果颠倒了。
是因为到王朝后期朝廷财政崩溃,无法再和王朝建立初期那样低成本高效率的进行大型工程建设,这才让各种水利设施年久失修,遭遇到洪水就会“河堤大溃,千里泽国。”
又或者是爆发蝗灾和旱灾,如果是王朝强盛的时期,自然有办法赈灾抗灾,但是到了王朝末年,朝廷连官员俸禄都快要发不上了,自然也没能力组织救灾了。
但是嘉靖朝廷的时间点还不太一样,这位皇帝还不是他孙子的孙子那时候,朝廷还能从民间收到大量的银钱。
只不过这位“聪慧”的皇帝更愿意将钱花在修建宫观上,而不是用在他的“子民”身上。
大明朝的国库空虚,皇帝的私人金库太仓库却堆满了金银。
嘉靖皇帝像是个极端的守财奴一般,从太仓库“借”给国库的钱还要收利息。
除了闽江之外,其余水系的治理都靠民间自筹经费自行开工。
苏泽却胸有成竹的说道
“我只需要五十能干活的青壮,就足以治好建溪和背山村的支流。”
陈伯飞忍不住问道“苏相公真的有治河之法?”
苏泽笃定的说道“我有一‘束水冲沙’之法,可为百年大计,彻底解决建溪淤沙的问题。”
(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