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五章叹
平三顺不想和陶永能提起当年的事情,当年她受了不少的委屈,陶永能好象白生了一双大眼睛,从来看不到她的不顺心。
陶永能看了脸阴沉下来的平三顺,他立时起身:“天色不早,我忙活了一天,我先去睡了。”
平三顺看着他三步并作两步进了内室,她跟着起身,吹熄了烛火。
第二天,陶永成来看陶永能,兄弟坐在屋檐下说话。
“老二,我们买下应家三房的院子了。”
陶永能点头:“我昨天已经听说了,是好事。”
陶永成看了看陶永能的面色,笑着说:“全哥儿比我懂得做生意,这些年家里面的日子好过许多。”
陶永能看了他一眼:“大哥,应老大和应老三走的事情,你事前有没有听他们提过?”
陶永成摇头:“他们说会在过年前回都城,出发的时间没有告诉过我。
他们两家人已经走了,其实也能想得明白,他们以后不会再回来了,也不想和我们这些故人有多的牵扯了。”
“哥哥,应老三有一次和我们说,他们兄弟的年纪大了,这一趟回来后,日后不会再来汾州了,我们这些老友们有什么话要对他们说,这一次可以痛快的说出来。”
陶永成抬起一边眉眼:“应老三比两个哥哥要狡猾一些,都不是年少轻狂时了,当成客气话听一听。日后不会再见面的人,还是互相留下最后的好印象吧。”
陶永能叹息道:“唉,他们不来这一趟,我们提及他们的时候,心里面还有一些盼望。他们这一趟走了后,心里面真有些不是滋味。”
陶永成很快提及家中孙子的事情,他提及陶青瑶的时候,很是怀念道:“老二,你还记得你和我说过,从来没有见过像瑶儿这般可爱的孩子。”
陶永能跟着笑了起来:“瑶儿小的时候,很是可爱,小小的人儿在院子里跑来跑去,爹娘也很是疼爱她的。“
“转眼间,就过了这么多年。我听说梓儿这个孩子春天的时候要参加大考了,他这一次有几分把握院试上榜?”
陶永能看了看陶永成,笑着说:“他的年纪不大,已经是童生了。他爹说,只要他愿意读书,至少会供他到二十岁。如果他在之前已经有秀才的功名,家里面愿意供他读书到二十五岁。”
“老二,我们这样的人家,也要懂得选择。染儿兄弟没有经过多少事情,你要在一旁劝一劝,总不能为一个人的读书,而让一家人的日子不太好过。”
“大哥,我不想太多以后的事情,我只想眼前的日子。眼前是孩子愿意读书,家里面供得起,就由着他们继续读书。
梁儿和柱儿都是大气的人,他们心里面知道,梓儿真要读书出头了,对家里人都有好处,至少家中日后孩子们婚嫁方面,就有条件和对方说,我们家也有读书人。”
陶永成失望的走了,陶永能心里面也不太痛快,他和平三顺说:“我大哥现在还想管了梓儿兄弟读书的事情,他怎么不去管自家孙子读书的事?”
平三顺看了一眼生气的陶永能,实在不好意思提醒他,目前来说,长房的年纪大孩子们真没有愿意读书的人。
陶永成回家同样气得说不出话,等到下午的时候,他的心情缓和了一些,这才有心情对吉大妹抱怨道:“老二现在是越来越不识好歹了。”
吉大妹好笑望着他:“你不是去和他报喜吗?他不高兴我们家买了应家三房的院子?”
“我们两家分家了,他怎么好意思反对我们买院子。我和他报喜了,他说昨天就听到好消息了。”
吉大妹不解的望着他:“老二也觉得是一件好事,你生气什么?他没有妒忌我们家日子过得好?你心里面不自在?”
陶永成直接瞪眼望着她:“他是我嫡亲的弟弟,我没有那么小气。我是气他不识好歹。我和他说,我们这样的人家,供不起一个真正的读书人,他不相信我,还以为我妒忌他。”
吉大妹听他的话后,同样生气的站起来:“我们两家已经分了家,你还去管他们家的事情做什么。我们家孙子们愿意读书,我也觉得是大好事。
他们家有人能够读书出来,对我们家一样有好处。你这是老了,傻了吧。你还生气了一个上午,这不是白气了吗?”
吉大妹直接站了起来走人,走到外面吹了冷风后,她又进来对陶永成叹息道:“全儿爹,以后老二家的事情,你别多口了,很容易得罪人。”
“我以后不会管他们家的闲事了。哼,好心没有好报。”
陶永成直接不理吉大妹了,老夫妻难得互相生气了。
陶作全知道原因后,也对陶永成相当服气,劝道:“爹,二叔二婶现在日子过得不错,梁儿兄弟很是孝顺他,我们家以后不要理会他们家的事情了。
娘也是担心你太操心了,想让你后半辈子不要操心这么多的事情,只要你好好的,娘就会高兴的。”
他转头劝吉大妹:“娘,爹一直习惯管着二叔,他也没有什么坏心。你别和他计较了。”
吉大妹对陶作全叹息道:“全儿,当年你祖父说不让染儿读书的时候,他还私下去问过染儿的意见,说过,只要染儿坚持读书,他也愿意去劝一劝你祖父。
可是你看他现在走你祖父的老路,而且我们两家已经分了家,你二叔一家人愿意供家里孩子们读书,他们又没有来找我们借银子,我们用得着管别人家如何过日子吗?”
陶作全满脸惊讶神情:”娘,原来当年爹也不是不赞成染弟读书啊?”
“你们兄弟里面只有染儿愿意读书,你爹说我们家供得起染儿读书。你祖父是坚决不肯让染儿读下去的,后来染儿也没有读书了。”
陶作全现在这个年纪,心里面很是明白一些事情,他是最大利益的获得者,他在这方面没有话可以说。
他回头和温六娘说了一些旧事,感慨说:“老一辈有老一辈的做法,我们家日子只要过得下去,孩子们愿意读书,我们都不要反对,以后也不要干涉孩子们的决定。”
陶永能看了脸阴沉下来的平三顺,他立时起身:“天色不早,我忙活了一天,我先去睡了。”
平三顺看着他三步并作两步进了内室,她跟着起身,吹熄了烛火。
第二天,陶永成来看陶永能,兄弟坐在屋檐下说话。
“老二,我们买下应家三房的院子了。”
陶永能点头:“我昨天已经听说了,是好事。”
陶永成看了看陶永能的面色,笑着说:“全哥儿比我懂得做生意,这些年家里面的日子好过许多。”
陶永能看了他一眼:“大哥,应老大和应老三走的事情,你事前有没有听他们提过?”
陶永成摇头:“他们说会在过年前回都城,出发的时间没有告诉过我。
他们两家人已经走了,其实也能想得明白,他们以后不会再回来了,也不想和我们这些故人有多的牵扯了。”
“哥哥,应老三有一次和我们说,他们兄弟的年纪大了,这一趟回来后,日后不会再来汾州了,我们这些老友们有什么话要对他们说,这一次可以痛快的说出来。”
陶永成抬起一边眉眼:“应老三比两个哥哥要狡猾一些,都不是年少轻狂时了,当成客气话听一听。日后不会再见面的人,还是互相留下最后的好印象吧。”
陶永能叹息道:“唉,他们不来这一趟,我们提及他们的时候,心里面还有一些盼望。他们这一趟走了后,心里面真有些不是滋味。”
陶永成很快提及家中孙子的事情,他提及陶青瑶的时候,很是怀念道:“老二,你还记得你和我说过,从来没有见过像瑶儿这般可爱的孩子。”
陶永能跟着笑了起来:“瑶儿小的时候,很是可爱,小小的人儿在院子里跑来跑去,爹娘也很是疼爱她的。“
“转眼间,就过了这么多年。我听说梓儿这个孩子春天的时候要参加大考了,他这一次有几分把握院试上榜?”
陶永能看了看陶永成,笑着说:“他的年纪不大,已经是童生了。他爹说,只要他愿意读书,至少会供他到二十岁。如果他在之前已经有秀才的功名,家里面愿意供他读书到二十五岁。”
“老二,我们这样的人家,也要懂得选择。染儿兄弟没有经过多少事情,你要在一旁劝一劝,总不能为一个人的读书,而让一家人的日子不太好过。”
“大哥,我不想太多以后的事情,我只想眼前的日子。眼前是孩子愿意读书,家里面供得起,就由着他们继续读书。
梁儿和柱儿都是大气的人,他们心里面知道,梓儿真要读书出头了,对家里人都有好处,至少家中日后孩子们婚嫁方面,就有条件和对方说,我们家也有读书人。”
陶永成失望的走了,陶永能心里面也不太痛快,他和平三顺说:“我大哥现在还想管了梓儿兄弟读书的事情,他怎么不去管自家孙子读书的事?”
平三顺看了一眼生气的陶永能,实在不好意思提醒他,目前来说,长房的年纪大孩子们真没有愿意读书的人。
陶永成回家同样气得说不出话,等到下午的时候,他的心情缓和了一些,这才有心情对吉大妹抱怨道:“老二现在是越来越不识好歹了。”
吉大妹好笑望着他:“你不是去和他报喜吗?他不高兴我们家买了应家三房的院子?”
“我们两家分家了,他怎么好意思反对我们买院子。我和他报喜了,他说昨天就听到好消息了。”
吉大妹不解的望着他:“老二也觉得是一件好事,你生气什么?他没有妒忌我们家日子过得好?你心里面不自在?”
陶永成直接瞪眼望着她:“他是我嫡亲的弟弟,我没有那么小气。我是气他不识好歹。我和他说,我们这样的人家,供不起一个真正的读书人,他不相信我,还以为我妒忌他。”
吉大妹听他的话后,同样生气的站起来:“我们两家已经分了家,你还去管他们家的事情做什么。我们家孙子们愿意读书,我也觉得是大好事。
他们家有人能够读书出来,对我们家一样有好处。你这是老了,傻了吧。你还生气了一个上午,这不是白气了吗?”
吉大妹直接站了起来走人,走到外面吹了冷风后,她又进来对陶永成叹息道:“全儿爹,以后老二家的事情,你别多口了,很容易得罪人。”
“我以后不会管他们家的闲事了。哼,好心没有好报。”
陶永成直接不理吉大妹了,老夫妻难得互相生气了。
陶作全知道原因后,也对陶永成相当服气,劝道:“爹,二叔二婶现在日子过得不错,梁儿兄弟很是孝顺他,我们家以后不要理会他们家的事情了。
娘也是担心你太操心了,想让你后半辈子不要操心这么多的事情,只要你好好的,娘就会高兴的。”
他转头劝吉大妹:“娘,爹一直习惯管着二叔,他也没有什么坏心。你别和他计较了。”
吉大妹对陶作全叹息道:“全儿,当年你祖父说不让染儿读书的时候,他还私下去问过染儿的意见,说过,只要染儿坚持读书,他也愿意去劝一劝你祖父。
可是你看他现在走你祖父的老路,而且我们两家已经分了家,你二叔一家人愿意供家里孩子们读书,他们又没有来找我们借银子,我们用得着管别人家如何过日子吗?”
陶作全满脸惊讶神情:”娘,原来当年爹也不是不赞成染弟读书啊?”
“你们兄弟里面只有染儿愿意读书,你爹说我们家供得起染儿读书。你祖父是坚决不肯让染儿读下去的,后来染儿也没有读书了。”
陶作全现在这个年纪,心里面很是明白一些事情,他是最大利益的获得者,他在这方面没有话可以说。
他回头和温六娘说了一些旧事,感慨说:“老一辈有老一辈的做法,我们家日子只要过得下去,孩子们愿意读书,我们都不要反对,以后也不要干涉孩子们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