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照顾
应和连忙点头说:“前几天长房有书信过来,说适龄儿女在都城已经定下亲事了。”
应家老爷子冲着他嘲讽道:“前怕狼,后怕虎?叫你家儿媳妇把消息放出去,免得误了别人家小女子的佳期。”
应和回去和卢氏说了应家老爷子的话,卢氏一下子笑了起来:“小叔父为人一向痛快,我们听小叔父的话,把长房的好消息说出去。”
应和背着双手叹息一声:“别做得太过分了,影响我们两家的交情。”
“她们放消息的时候,都不担心会影响我们两家的情意,你何必替她们着想太多了。而且是早早晚晚晚要说的好消息,自然早说比晚说来得好。”
应和沉默下来,卢氏出门和儿媳妇说大好的消息。
很快,三家巷子的人,都听说应家长房适龄儿女在都城定下亲事的大好消息。
大家一边听好消息,一边给应家人贺喜。
陶永成听到好消息的时候,在心里面轻舒一口气,他对吉大妹说:“温氏这一回应该满意了吧。她以后还要听娘家人做糊涂事情,你在她面前还是端一端婆婆的架子吧。”
吉大妹没有说话,她一直不曾在儿媳妇面前端过婆婆的架子,自从儿媳妇一个接一个给陶家长房添孙子后,她这个婆婆在儿媳妇面前都不知道架子是什么了。
陶永能是不知道外面的一些消息,平三顺也有意不告诉他外面的一些事情。
平三顺听到外面的消息后,她对季八姐说:“瑶儿这个孩子有福气,寻得到一门适合的亲事。”
季八姐笑着说:“娘,我们是这般的想法,只怕别人没有这般的去想,她们只会越发的失望,只会想求得一门更加好的亲事。”
“我们不管别人家的事,我们家孩子日后不要攀不适当的亲事。”
陶永成和陶永能坐在一起说闲话的时候,陶永能听兄长感叹好一会后,他才明白过来,满脸惊讶神情:“哥哥,我听说了应家长房的喜事,是好事情。
他们这一房人已经在都城定居了,儿女亲事自然要落在都城,难道还千万里跑回来定亲事?除非他家的孩子特别的不争气,才会回到汾州想定下一门好的亲事。”
“啪。”陶永成双手一拍:“老二啊,这几年,你长进了。”
陶永能把他搭在肩膀上的手往下甩:“哥,我又不傻,正常人都是这样想的。两家联姻,自然想的是锦上添花,谁还在这样的事情上面雪中送炭?
两家又不是自小定下的婚约,一方家境不行后,另一方不方便悔了亲事,只有硬着头皮按照约定结了亲事。”
陶永成再一次把弟弟赶走了,这个弟弟的话,多少让他败了心情。
陶永能回家后,审视平三顺:“我哥哥今天和我说一些话,我有些没有听懂,你和我分析一下,他说的是什么意思?”
“还能有什么意思?不过是自作自受的意思。”平三顺爽直把事顺了一遍后,陶永能叹息一声,对她说:“我哥这一次把我赶走,还真是不冤。
我在不知道实情时,说的话等同用小刀刺了他一下又一下,虽然没有见血,却伤了好几层皮。”
陶永能想着这几日不能去见兄长了,又转身去后院做木工活,手里面有活做,心里面安稳。
大雪的天气,小学堂里放假了,陶惟梓和爹娘提出来,陶青碧姐弟不用去守店铺了,他可以照顾好妹妹和弟弟。
陶作染夫妻对此持怀疑的态度,但是欣喜长子的担当,他们夫妻终是点了头,陶作染宽慰安二芷道:“我在后院做活,可以分一些心思出来照顾三个孩子。”
第二天,陶作染送安二芷一人去店铺,她是一步一回头,陶作染在一旁低声道:“三个孩子还在睡,我开店铺门后,回来的时候,正好叫他们起来用早餐。”
安二芷这才没有回头,她和陶作染说:“妞妞爹,明年下半年,我们再添一个孩子吧。”
陶作染惊讶的张口,直接吸了一块雪花,冷得他闭嘴深吸了一口气,然后伸手挡在嘴边:“你不是说等琪儿三岁后,再考虑添孩子的事吗?”
“我想家里面孩子多一些,我出门在外,也不用太过操心了。”
陶作染瞅一眼她面上的神情:“多一个孩子多一份担心,你都不怕多操心,我由着你吧。”
安二芷抬眼看了他:“堂嫂说,孩子多了,他们互相照顾,当爹娘的人,反而会少操心。她娘家姐妹都生得多,她们的日子比别人家的妇人都要好过许多。”
陶作染不说话,这些年,温家女子大多数嫁进富裕人家,她们又特别的能生,以至于温六娘有心传话,可以把话传得满城皆知。
早上,陶青碧醒来睁眼瞧了瞧睡在身边的陶惟琪,她捏了捏他的小手,陶惟梓从外面进来,看到妹妹醒来了,满脸高兴神情说:“妞妞,快起来,吃完早餐,我带你和弟弟认字。”
陶青碧高兴的点头,兄妹两人合起来把陶惟琪吵醒,陶惟琪醒了就要哭,给陶惟梓直接捂了他的嘴,警告:“你要是敢哭,我就敢打你。”
陶惟琪立时转头看陶青碧,眼泪在眼眶里打转,陶青碧哄他:“不哭啊,你不哭,哥哥带我们一起玩好玩的东西。”
陶惟琪用力眨了眨眼睛,眼泪一下子收了回去,陶惟梓松了手,拿起衣裳给陶惟琪穿,还顺带盯着陶青碧穿衣裳。
他们三人出房间,季八姐过来查看了陶青碧姐弟身上的衣裳后,满脸赞赏的瞧着陶惟梓:“梓儿,你也太能干了,把弟妹照顾得很好。”
陶惟梓面有几分得意道:“伯母,我和爹娘说了,我一定会照顾好他们的,妞妞和琪弟都是听话的好孩子。”
季八姐听陶惟梓夸陶青碧姐弟是听话的好孩子,她觉得很有几分的喜感,毕竟陶惟梓也只是一个还不曾满七岁的孩子。
这一天,平三顺婆媳还是分一些心思给陶惟梓,见到他的确把弟妹照顾得很好,婆媳心里面也跟着安心下来。
应家老爷子冲着他嘲讽道:“前怕狼,后怕虎?叫你家儿媳妇把消息放出去,免得误了别人家小女子的佳期。”
应和回去和卢氏说了应家老爷子的话,卢氏一下子笑了起来:“小叔父为人一向痛快,我们听小叔父的话,把长房的好消息说出去。”
应和背着双手叹息一声:“别做得太过分了,影响我们两家的交情。”
“她们放消息的时候,都不担心会影响我们两家的情意,你何必替她们着想太多了。而且是早早晚晚晚要说的好消息,自然早说比晚说来得好。”
应和沉默下来,卢氏出门和儿媳妇说大好的消息。
很快,三家巷子的人,都听说应家长房适龄儿女在都城定下亲事的大好消息。
大家一边听好消息,一边给应家人贺喜。
陶永成听到好消息的时候,在心里面轻舒一口气,他对吉大妹说:“温氏这一回应该满意了吧。她以后还要听娘家人做糊涂事情,你在她面前还是端一端婆婆的架子吧。”
吉大妹没有说话,她一直不曾在儿媳妇面前端过婆婆的架子,自从儿媳妇一个接一个给陶家长房添孙子后,她这个婆婆在儿媳妇面前都不知道架子是什么了。
陶永能是不知道外面的一些消息,平三顺也有意不告诉他外面的一些事情。
平三顺听到外面的消息后,她对季八姐说:“瑶儿这个孩子有福气,寻得到一门适合的亲事。”
季八姐笑着说:“娘,我们是这般的想法,只怕别人没有这般的去想,她们只会越发的失望,只会想求得一门更加好的亲事。”
“我们不管别人家的事,我们家孩子日后不要攀不适当的亲事。”
陶永成和陶永能坐在一起说闲话的时候,陶永能听兄长感叹好一会后,他才明白过来,满脸惊讶神情:“哥哥,我听说了应家长房的喜事,是好事情。
他们这一房人已经在都城定居了,儿女亲事自然要落在都城,难道还千万里跑回来定亲事?除非他家的孩子特别的不争气,才会回到汾州想定下一门好的亲事。”
“啪。”陶永成双手一拍:“老二啊,这几年,你长进了。”
陶永能把他搭在肩膀上的手往下甩:“哥,我又不傻,正常人都是这样想的。两家联姻,自然想的是锦上添花,谁还在这样的事情上面雪中送炭?
两家又不是自小定下的婚约,一方家境不行后,另一方不方便悔了亲事,只有硬着头皮按照约定结了亲事。”
陶永成再一次把弟弟赶走了,这个弟弟的话,多少让他败了心情。
陶永能回家后,审视平三顺:“我哥哥今天和我说一些话,我有些没有听懂,你和我分析一下,他说的是什么意思?”
“还能有什么意思?不过是自作自受的意思。”平三顺爽直把事顺了一遍后,陶永能叹息一声,对她说:“我哥这一次把我赶走,还真是不冤。
我在不知道实情时,说的话等同用小刀刺了他一下又一下,虽然没有见血,却伤了好几层皮。”
陶永能想着这几日不能去见兄长了,又转身去后院做木工活,手里面有活做,心里面安稳。
大雪的天气,小学堂里放假了,陶惟梓和爹娘提出来,陶青碧姐弟不用去守店铺了,他可以照顾好妹妹和弟弟。
陶作染夫妻对此持怀疑的态度,但是欣喜长子的担当,他们夫妻终是点了头,陶作染宽慰安二芷道:“我在后院做活,可以分一些心思出来照顾三个孩子。”
第二天,陶作染送安二芷一人去店铺,她是一步一回头,陶作染在一旁低声道:“三个孩子还在睡,我开店铺门后,回来的时候,正好叫他们起来用早餐。”
安二芷这才没有回头,她和陶作染说:“妞妞爹,明年下半年,我们再添一个孩子吧。”
陶作染惊讶的张口,直接吸了一块雪花,冷得他闭嘴深吸了一口气,然后伸手挡在嘴边:“你不是说等琪儿三岁后,再考虑添孩子的事吗?”
“我想家里面孩子多一些,我出门在外,也不用太过操心了。”
陶作染瞅一眼她面上的神情:“多一个孩子多一份担心,你都不怕多操心,我由着你吧。”
安二芷抬眼看了他:“堂嫂说,孩子多了,他们互相照顾,当爹娘的人,反而会少操心。她娘家姐妹都生得多,她们的日子比别人家的妇人都要好过许多。”
陶作染不说话,这些年,温家女子大多数嫁进富裕人家,她们又特别的能生,以至于温六娘有心传话,可以把话传得满城皆知。
早上,陶青碧醒来睁眼瞧了瞧睡在身边的陶惟琪,她捏了捏他的小手,陶惟梓从外面进来,看到妹妹醒来了,满脸高兴神情说:“妞妞,快起来,吃完早餐,我带你和弟弟认字。”
陶青碧高兴的点头,兄妹两人合起来把陶惟琪吵醒,陶惟琪醒了就要哭,给陶惟梓直接捂了他的嘴,警告:“你要是敢哭,我就敢打你。”
陶惟琪立时转头看陶青碧,眼泪在眼眶里打转,陶青碧哄他:“不哭啊,你不哭,哥哥带我们一起玩好玩的东西。”
陶惟琪用力眨了眨眼睛,眼泪一下子收了回去,陶惟梓松了手,拿起衣裳给陶惟琪穿,还顺带盯着陶青碧穿衣裳。
他们三人出房间,季八姐过来查看了陶青碧姐弟身上的衣裳后,满脸赞赏的瞧着陶惟梓:“梓儿,你也太能干了,把弟妹照顾得很好。”
陶惟梓面有几分得意道:“伯母,我和爹娘说了,我一定会照顾好他们的,妞妞和琪弟都是听话的好孩子。”
季八姐听陶惟梓夸陶青碧姐弟是听话的好孩子,她觉得很有几分的喜感,毕竟陶惟梓也只是一个还不曾满七岁的孩子。
这一天,平三顺婆媳还是分一些心思给陶惟梓,见到他的确把弟妹照顾得很好,婆媳心里面也跟着安心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