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柴米油盐 生活不易
顾横惊讶地立即道:“郑大娘,我不是安排你们每家每户可以在家做口罩,做出一个口罩可以兑换一文钱,而且,做口罩的布料都是免费提供给你们的。”
“按理来说,你们应该能在家中也挣钱,然后不影响你们正常的开销啊!”
听到这里,轮到郑大娘大吃一惊了,道:“公主,您是不是弄错了?我们确实做一个口罩可以兑换一文钱,但是来收口罩和发布料的那人,每次是要收我们布料钱的。”
“原本收我们布料钱,也没什么,我和我儿媳多做点口罩,也是能勉强度日的。可是,这生活中常用的柴米油盐却是比从前翻了好几番。”
郑大娘说的时候满是焦虑与忧愁,顾横知道她应该说的都是实情,便问道:“可以说说柴米油盐的具体情况吗?”
“多谢公主,愿意听我们小老百姓念叨。那草民就直说了。”
“比如这柴,以前我们100文铜钱可以买3担柴,有时候讲讲价,还可以买4担柴,但是现在,100文铜钱只能买一担柴,还没有价讲,因为有了瘟疫以后,是固定的两个人专门负责给我们这条街送柴。”
“还比如这稻米、粟米,每斗值银2两银子,折合每石20两;在没有瘟疫之前,每斗一般只有一两银子左右。”
“还有小麦,现在每斗值银2两,折合每石也是20两,没有瘟疫之前,每斗也只有一两银子左右;”
“而大麦,每斗是1两银子400文铜钱,折合每石14两;荞麦,每斗900文铜钱,折合每石9两银子;也是都比从前翻了一番。”
“就连谷糠,每斗都要100文铜钱,这样折合每石也就是1两银子;柿果,一斤就是15文铜钱,而核桃、枣子类的,一斤就要100文铜钱了!”
“这么贵!那油呢?”顾横听了也忍不住感慨。
“油的话,最便宜的每斤现在也要160文铜钱了,以前只有70文铜钱到80文铜钱一斤。”
“油也这么贵,那盐呢?”顾横很是吃惊地继续问道。
“盐的话,每斤要10文铜钱,以前只要5文铜钱就可以买到了。”
“还有大肉(即猪肉,民间为避讳朱姓皇帝而叫),一斤就是180文铜钱,从前也只有90文铜钱左右;”
“另外红白萝卜,每斤也要10文铜钱;棉花,则一斤要320文铜钱了。还有……”
“郑大娘,你还是告诉本宫,以前你们一家三口一月花费大概多少?有了瘟疫之后,现在一个月又要多少钱才能生活下去吧。”
眼见老妇人还要跟自己介绍其他的哪些东西涨了价,顾横只好出言阻止,直接问最重要的问题,这样等会回府后好重新安排工作。
老妇人见顾横打断了她,倒也不恼,直接回答顾横想知道的问题,道:“回公主的话,草民一家在瘟疫发生之前,一个月一两银子加500文铜钱差不多了,有时还要不了这么多。”
“现在的话,我们尽量节省,一个月都必须要3两银子以上。而且这都是在没有人生病的情况下。”
顾横听到这里,又问道:“那你们做口罩一天能挣多少钱?”
“我做的多一点,我一天可以做80个,儿媳要带小孩,做的少一点,一天也可以做50个左右,但我们基本上每天做口罩的布料钱也有20文铜钱,所以每天差不多只能挣110文铜钱。”
听到郑大娘条理清晰的说了这么多,算的账目也一清二楚,顾横忍不住道:“郑大娘,你识字对吧。”
“是的,公主,您真是慧眼如炬,一下子就看出我识字,我父亲从前也是秀才,教过我,”郑大娘解释道。
“原来如此,那如果不识字不算数的人,会不会有可能被别人欺骗,少拿钱?”顾横突然问道。
“一般没有,但有的人一看就是比较糊涂的,就容易被别人欺骗,少拿钱。”郑大娘答道。
“好的,谢谢郑大娘告知本宫这么多,本宫会把你说的问题妥善处理的。”
说完,顾横又对小翠道:“小翠,拿十两银子给郑大娘,郑大娘一家也不容易。”
小翠赶紧把钱给郑大娘。郑大娘拿到10两银子,马上跪在顾横面前,十分激动欣喜地道:“多谢公主,公主大恩大德,草民一家没齿难忘!”
这次顾横直接扶住了老妇人,道:“郑大娘,快别这样谢本宫了,本来朝廷派本宫来就是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本宫还要去调查你所说的情况,然后解决这些问题,就不多逗留了!”
顾横说完就叫众人离开,留下郑大娘在后边一个劲地道谢。
这个时候,另一间房里传来小孩哭声,顾横想着应该是郑大娘家的孙子醒了,不过,郑大娘她们一家应该以后生活不会太差。
只是,像郑大娘一家或者比郑大娘一家还差的家庭肯定还有,必须赶紧去解决这些问题了。
回到公主府后,顾横问过身边官员和“道天”商行的人,才知道并不是“道天”商行的人亲自每天去每家每户发布料和收口罩。
因为没有那么多人手,而是官府出面,安排街道一些识字会算账的和身强力壮的人组合成二人组送布料和收口罩,而且这些人每天也有100文的工钱。
顾横因此让负责这个事的官员赶紧核实哪些送布料的人擅自违反规定,送布料收百姓钱,借瘟疫发个人横财,都要让他们加倍还回钱财!并且不再让他们继续从事送布料收口罩的工作。
另外,顾横指派具体的官员去调查柴米油盐的具体价格,五天内将涨价原因都找到,并找出解决办法。
然后,顾横又让“道天”商行的商人们去收集具体的市场情况,因为商人对市场更熟悉。
五天后,顾横整理了官员们的资料和解决方案,自己又结合了“道天”商行的商人的资料和意见,想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法。
顾横便赶紧跑到皇宫中,找到崇祯皇帝,让崇祯皇帝帮助自己尽快解决问题了。
“按理来说,你们应该能在家中也挣钱,然后不影响你们正常的开销啊!”
听到这里,轮到郑大娘大吃一惊了,道:“公主,您是不是弄错了?我们确实做一个口罩可以兑换一文钱,但是来收口罩和发布料的那人,每次是要收我们布料钱的。”
“原本收我们布料钱,也没什么,我和我儿媳多做点口罩,也是能勉强度日的。可是,这生活中常用的柴米油盐却是比从前翻了好几番。”
郑大娘说的时候满是焦虑与忧愁,顾横知道她应该说的都是实情,便问道:“可以说说柴米油盐的具体情况吗?”
“多谢公主,愿意听我们小老百姓念叨。那草民就直说了。”
“比如这柴,以前我们100文铜钱可以买3担柴,有时候讲讲价,还可以买4担柴,但是现在,100文铜钱只能买一担柴,还没有价讲,因为有了瘟疫以后,是固定的两个人专门负责给我们这条街送柴。”
“还比如这稻米、粟米,每斗值银2两银子,折合每石20两;在没有瘟疫之前,每斗一般只有一两银子左右。”
“还有小麦,现在每斗值银2两,折合每石也是20两,没有瘟疫之前,每斗也只有一两银子左右;”
“而大麦,每斗是1两银子400文铜钱,折合每石14两;荞麦,每斗900文铜钱,折合每石9两银子;也是都比从前翻了一番。”
“就连谷糠,每斗都要100文铜钱,这样折合每石也就是1两银子;柿果,一斤就是15文铜钱,而核桃、枣子类的,一斤就要100文铜钱了!”
“这么贵!那油呢?”顾横听了也忍不住感慨。
“油的话,最便宜的每斤现在也要160文铜钱了,以前只有70文铜钱到80文铜钱一斤。”
“油也这么贵,那盐呢?”顾横很是吃惊地继续问道。
“盐的话,每斤要10文铜钱,以前只要5文铜钱就可以买到了。”
“还有大肉(即猪肉,民间为避讳朱姓皇帝而叫),一斤就是180文铜钱,从前也只有90文铜钱左右;”
“另外红白萝卜,每斤也要10文铜钱;棉花,则一斤要320文铜钱了。还有……”
“郑大娘,你还是告诉本宫,以前你们一家三口一月花费大概多少?有了瘟疫之后,现在一个月又要多少钱才能生活下去吧。”
眼见老妇人还要跟自己介绍其他的哪些东西涨了价,顾横只好出言阻止,直接问最重要的问题,这样等会回府后好重新安排工作。
老妇人见顾横打断了她,倒也不恼,直接回答顾横想知道的问题,道:“回公主的话,草民一家在瘟疫发生之前,一个月一两银子加500文铜钱差不多了,有时还要不了这么多。”
“现在的话,我们尽量节省,一个月都必须要3两银子以上。而且这都是在没有人生病的情况下。”
顾横听到这里,又问道:“那你们做口罩一天能挣多少钱?”
“我做的多一点,我一天可以做80个,儿媳要带小孩,做的少一点,一天也可以做50个左右,但我们基本上每天做口罩的布料钱也有20文铜钱,所以每天差不多只能挣110文铜钱。”
听到郑大娘条理清晰的说了这么多,算的账目也一清二楚,顾横忍不住道:“郑大娘,你识字对吧。”
“是的,公主,您真是慧眼如炬,一下子就看出我识字,我父亲从前也是秀才,教过我,”郑大娘解释道。
“原来如此,那如果不识字不算数的人,会不会有可能被别人欺骗,少拿钱?”顾横突然问道。
“一般没有,但有的人一看就是比较糊涂的,就容易被别人欺骗,少拿钱。”郑大娘答道。
“好的,谢谢郑大娘告知本宫这么多,本宫会把你说的问题妥善处理的。”
说完,顾横又对小翠道:“小翠,拿十两银子给郑大娘,郑大娘一家也不容易。”
小翠赶紧把钱给郑大娘。郑大娘拿到10两银子,马上跪在顾横面前,十分激动欣喜地道:“多谢公主,公主大恩大德,草民一家没齿难忘!”
这次顾横直接扶住了老妇人,道:“郑大娘,快别这样谢本宫了,本来朝廷派本宫来就是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本宫还要去调查你所说的情况,然后解决这些问题,就不多逗留了!”
顾横说完就叫众人离开,留下郑大娘在后边一个劲地道谢。
这个时候,另一间房里传来小孩哭声,顾横想着应该是郑大娘家的孙子醒了,不过,郑大娘她们一家应该以后生活不会太差。
只是,像郑大娘一家或者比郑大娘一家还差的家庭肯定还有,必须赶紧去解决这些问题了。
回到公主府后,顾横问过身边官员和“道天”商行的人,才知道并不是“道天”商行的人亲自每天去每家每户发布料和收口罩。
因为没有那么多人手,而是官府出面,安排街道一些识字会算账的和身强力壮的人组合成二人组送布料和收口罩,而且这些人每天也有100文的工钱。
顾横因此让负责这个事的官员赶紧核实哪些送布料的人擅自违反规定,送布料收百姓钱,借瘟疫发个人横财,都要让他们加倍还回钱财!并且不再让他们继续从事送布料收口罩的工作。
另外,顾横指派具体的官员去调查柴米油盐的具体价格,五天内将涨价原因都找到,并找出解决办法。
然后,顾横又让“道天”商行的商人们去收集具体的市场情况,因为商人对市场更熟悉。
五天后,顾横整理了官员们的资料和解决方案,自己又结合了“道天”商行的商人的资料和意见,想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法。
顾横便赶紧跑到皇宫中,找到崇祯皇帝,让崇祯皇帝帮助自己尽快解决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