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1章 长生果

    等到九阿哥从内务府回来,舒舒就问起八贝勒府的后续:“这都一个月了,雅齐布还没有处置么?”

    如今四阿哥也好,八阿哥也好,都随扈北巡去了,再回来就是两个月后。

    九阿哥摇头道:“估摸着四哥也觉得棘手!”

    处置一个奴才不难,关键是不能伤了八阿哥的体面。

    雅齐布虽没有补贝勒府的僚属官,却是外管事,代表着八阿哥在外头行走。

    想要直接找个借口,将他送到衙门都不行,会叫人看八贝勒府的笑话。

    要不是如此,九阿哥也不会将此事交给四阿哥。

    “等着吧,四哥说了解决,肯定要解决的,咱们搬家后不会有这么碍眼的人杵着。”

    九阿哥道。

    舒舒只是随口问一句,也就罢了。

    她想起了额尔赫跟桂珍格格的亲事,跟九阿哥说了一遍,道:“万万没想到,还真就成了。”

    九阿哥听舒舒提过两次,晓得欠着桂珍的人情,道:“爷今日去上书房,还碰到他来着,下回再遇到,爷就问问日子定了没有,到时候爷陪你去给桂珍格格添妆。”

    舒舒先头已经将手头的产业清点了一遍,只有去年从桂丹手中截买的三处适合送人。

    一处是地安门外的酒坊,一处是海淀的小庄,一处是大兴的大庄。

    海淀小庄就是百望山那处,跟康亲王太福晋给她添的大庄挨着,不好送人。

    大兴的大庄都是好地,地也多,价格又太高了,是桂珍格格当初给她添的庄子的三倍市价。

    如此不是礼尚往来的规矩,也容易让人收着有负担。

    剩下能选的,就是地安门外的铺子,现在赁给了原东家,五间门脸,上下两层,后院带了配房十一间,总共是二十一间房。

    去年买的时候是一千零二十两银子,也是因为桂丹在前头逼卖,机缘巧合的缘故。

    正常情况下,就是再添二、三百两银子,都没地方买去。

    不过因为桂珍给她的小庄地价更贵,这个铺子还抵不上。

    舒舒就道:“除了这个铺子,再让银楼做两柄金如意……”

    真金白银最是实用。

    压箱底的东西不嫌多。

    九阿哥想了想,道:“南巡的时候不是买了不少洋货么?也可以挑几样西洋物件添妆,物以稀为贵……”

    他这么一说,舒舒想起了宜妃带的点翠簪子,道:“今天娘娘带了一枚点翠簪子,看着极美,还是前朝宫里传下来的古物!”

    九阿哥看了她一眼,道:“喜欢了?那爷明儿吩咐人去外头打听打听,看能不能找到,世面上的点翠首饰不多,在江南的时候怎么没想起来,好像都是南面传过来的……”

    舒舒摇头道:“不是想要首饰,是想到那点翠技艺要受翠鸟限制,材料稀少,我就想到珐琅,珐琅里也有蓝色!”

    后世从珐琅工艺里单独分出来的烤蓝工艺,现在应该还没有齐备。

    按照宫里古董的考据,传世的烤蓝器物是雍正年间的,不过那已经是完全成熟的工艺。

    按照时间推测,现在应该就有了银烧蓝技术的萌芽。

    九阿哥来了兴致,道:“仔细说说……”

    舒舒道:“不过是上行下效那些,要是内造办掌握了独家的烧蓝珐琅工艺,控制着数量,那烧蓝首饰是不是也能卖出点翠的价来?”

    九阿哥立时心动,道:“到时候用金子做胚子,卖给蒙古王公去!”

    去年的金腰带生意,一直延续到上半年,内务府好大一笔进账。

    内造办的师傅手艺也确实好,做出来的黄金腰带精巧绝伦,腰带扣上的虎豹狼鹰栩栩如生。

    蒙古人并没有被坑了的自觉,反而觉得物有所值。

    要说金腰带赚了年轻王公的钱,那衍子丸就赚了年老的王公的钱。

    女眷的钱,还没怎么赚呢。

    九阿哥立时道:“下午爷就去内造办转转!”

    宫里的内造办原本在养心殿,现在挪到慈宁宫了,就在内务府后头。

    九阿哥溜达过去,十分方便。

    舒舒又提及十八阿哥“百日”之事,道:“上次见十八阿哥,还是挪园子之前,现下也不知道什么样了。”

    九阿哥道:“等爷从造办处回来,天也凉快了,咱们过去兆祥所转转……”

    舒舒一愣,道:“方便么?”

    “怎么不方便?现在兆祥所也没有旁人,只有十七格格跟小十八两个……”九阿哥道。

    去年腊月钟粹宫的一个庶妃生了十七格格,比十八阿哥大半岁,现在也在兆祥所。

    舒舒忙道:“不必了,过些日子就是百日,到时候跟五嫂一起过去更妥当。”

    虽说宫里看似太平无事,可是舒舒还是觉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真要是他们夫妻探看过小阿哥后,那边小阿哥、小格格有个不舒服什么的,说不清楚。

    舒舒觉得自己骨子里还是挺凉薄的,规避一切风险。

    九阿哥那里想到她心中都开始编故事了,还以为真的是顾及五福晋的缘故,道:“行吧,那到时候你跟五嫂一起去。”

    午膳摆了上来,有一盘煮毛豆、还有一盘煮生。

    后世常见的小吃,现在却不容易。

    尤其是生,现下金贵着,叫“长生果”,是山东巡抚的中秋贡,刚分派到宫里。

    御膳房那边孝敬了二所一盘。

    九阿哥看着这个道:“中秋贡太少了,就几个地方有,过阵子福建将军的秋贡也该到了,有藕粉;还有陕甘总督的秋贡,有哈密瓜,咱们要不要打发人去买些贡余?”

    舒舒摇头道:“南巡的时候,买了不少藕粉,足够用了;哈密瓜也算了,等到贡到宫里,咱们分到了,就留些籽儿,明年叫人试着种种。”

    种活应该不难,只是日照的缘故,不会像西北的哈密瓜那么甜。

    听舒舒这么一说,九阿哥举一反三,指了指那生道:“那不是也能种长生果?叫人种了试试,要是种成了,明年万寿节礼跟万圣节礼,都可以加上这个。”

    吃着好吃,名字也吉祥。

    舒舒心下一动,道:“爷真打算叫人在京城试种生?”

    九阿哥道:“这有什么扯谎的?闲着也是闲着,又不费什么事,只是爷名下的皇庄多在外地,京郊就是菜地、果园什么的,到时候少不得在你的庄子里试种……”

    夫妻一体,在九阿哥眼中,也没有说两人产业非要分明的意思。

    舒舒怦然心动,道:“那还有两样东西,咱们也可以试试种种……”

    九阿哥好奇道:“哈密瓜伱方才说过了,还有一样是什么?”

    舒舒摇头道:“不是哈密瓜,是玉米跟土豆?”

    “玉米跟土豆?”

    九阿哥不解道:“这两样有什么好种的,不是有人种了么?”

    玉米可以作为粮食,可是因为不好吃,百姓不怎么认,多是用边边角角的地种了,然后玉米跟玉米秸秆当成牲畜饲料。

    舒舒道:“直隶十年九旱,或许玉米就是那种更耐旱的好粮种呢,要是通过精耕细作,使得玉米产量高了,那爷可是做了大好事……”

    实际上十年二十年后,随着人口的滋生,玉米跟土豆两样高产的良种也会推广开了。

    就是现下还没有人留意此事。

    要是九阿哥做成此事,万家生佛,而且还能换个王爷帽子。

    这种实打实的功绩,也不用全凭帝王的好恶来决定地位。

    受宠的皇子也好,受宠的皇弟也好,太凭帝王的好恶,让人心里不踏实。

    况且年老的康熙喜怒不定,雍正上台后执行“官绅一体纳粮”与“摊丁入亩”政策,也免不了被人诋毁,谁晓得会是什么秉性。

    宗室诸王,为什么一个个稳稳当当的,跟皇家都敢掰腕子,那就是因为功绩都是实打实的,是大清功勋,谁也抹杀不了。

    要想睡得安稳,日子也过得安稳,还得有些实打实的功劳。

    九阿哥直直地看着舒舒,道:“你是什么时候开始寻思此事的?”

    舒舒想了想,道:“在宫里吃到玉米面跟土豆的时候,就想过一下,就是不周全;前些日子去红螺寺之前,提及民富的事,我就想到这个……”

    九阿哥有些激动,在地上踱步。

    他是聪明人,自然晓得这事情要是成了,会是多大的功劳。

    这个功劳妻子明明可以告诉岳父那边的,也能让爵位升一升,却是选择告诉自己。

    什么“人尽夫也,父一而已”都是扯淡。

    自己才是跟福晋执手百年的人。

    “土豆是菜,又不好保存,怎么当粮食?”

    九阿哥问道。

    舒舒道:“现下不是就有粉丝跟生粉了么?粉丝应该直接可以当饭,生粉跟面粉、糜子粉什么的掺和起来,应该也可以当主食。”

    九阿哥看着舒舒,眼睛亮晶晶,道:“爷看过内务府的记录,前朝末年的时候,土豆是皇庄里种植,专供皇家食用,确实是高产,亩产可达七百斤……”

    舒舒笑而不语。

    七百斤?

    后世好像亩产过万了。

    现下品种不同,农药也不齐全,没有农业科技的加成,不过一、两千斤应该不成问题。

    有了玉米跟土豆,怎么能不提红薯呢?

    红薯明代就在福建推广开,可是好像到了乾隆年间才在北方推广。

    就跟这土豆一样,这么好的东西,也淹没在皇庄中,不怎么为世人所知。

    还是一样一样来。

    舒舒道:“要是爷找到更好的种植法子,使得土豆的亩产能过一千斤,那就是无量功德!”

    九阿哥看着舒舒的肚子,笑道:“那佛祖可开眼,记得咱们的功德,给咱们投个好儿子来,要出息的,不要不听话的……”

    下一更12月25日中午12点,欢迎来起点app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