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勒索

    阮大铖闻言,顿时明白了东林党的诡计,气得牙痒痒,急忙辩解:

    “此事定是有人栽赃嫁祸,殿下莫要听信小人之言。”

    “阮大人,是不是栽赃陷害,只要查一查便知。”朱庆扭头看向姚启圣:

    “派人去一趟阮大人的府邸,别让敌人趁虚而入,把赃物和证据送到阮先生府上去。”

    阮大铖一听,知道这是要抄家的节奏,连声说:

    “殿下,家中女眷太多,要不,臣陪着回去一同查看。”

    朱庆心道:谁稀罕你家女眷,“阮大人,你怎么不明白本王的好意?本王这年纪,会对你家的女眷感兴趣?”

    然后向他招手,示意他过来。阮大铖莫名其妙,探头探脑。

    “阮大人,听说你是戏曲大家,你看,台上有十几个戏班子,都在等着呢。这几天,你就在刑部大牢里,写一部关于真假太子的剧本。”

    朱庆压低声音:“当然,真太子一定是被多尔衮暗害了,壮烈殉国。然后,派假太子窃取我大明江山。记住,本王只给你两天时间。”

    随后又笑眯眯地说道:“再有,前方打仗,银粮吃紧。本王也不向你多要,一百五十万,是钱是粮你随便。然后你就可以回家,陪你的女眷去了。”

    回到春和殿的时候,李渔已经等在那里了。朱庆看着他那一脸兴奋的表情,问道:

    “怎么样,生意还不错吧?”

    “殿下,您可能没想到,这本书居然卖得这么好,而且还加印了好几遍。”接着,就将书局的经营情况作了详细汇报。

    围绕着秦淮河和国子监,不管是做什么生意的,哪怕是卖棺材的,都会给你几本。美其名曰,这是代销。

    简装版零售二十两银子,老板能赚一两。精装版带插图,零售八十两,老板能赚五两。彩色版零售一百二十两银子,老板能赚十两,利润杠杠的。

    彩色水墨套印采用荣宝斋技术,也是朱庆教给李渔的。

    至于为啥选择秦淮河?这里是文人雅士的集散地啊。到书店里卖,一天能有多少本?

    果不其然,不到半天的时间,五百本彩色版便被抢购一空。简装版就没人买了,只在国子监附近卖得比较好。

    各大商家纷纷向李渔下订单,事实证明,南方的有钱人果然名不虚传,一天下来,订单已经近万册。

    南京城里有这么多有钱的读书人吗?肯定没有,可是富商多呀。

    不认识字没关系,那不是有画儿嘛。

    这时候的大明,谁见过彩色小画片儿?不穿衣服的那种。

    至于那些文人,更得买上一本儿彩色版的了。

    拿着这书去这个“春苑”、那个“丽坊”,找小妹妹们共同研习,多有面子。

    其实畅销的原因还有一点,这本书,是大明第一本带标点符号的书籍。有插图、有标点,一看就明白。

    几个月下来,李渔就凭一本书,进项达到了一百多万两。

    听完李渔的介绍,朱庆也是喜上眉梢。按照约定,他可是占七成,近百十万两的收入,这可是真真正正自己的钱。

    看到朱庆的样子,李渔继续邀功道:“殿下,其实真正赚钱的是刊印书籍。”

    “说来听听。”

    “以往刊印书籍,成本高,时间长,质量也参差不齐。自从采用了铸字机铸造铅活字,再加上印刷机,咱们的书局可以说是一本万利。”

    李渔的吐沫星子乱飞:“找咱们出书的人是络绎不绝。仅仅是宫里的印刷,咱们每个月就能挣上五六万两。就这,比原来还便宜三成。”

    听到这里,朱庆似乎想起来什么,说道:“周昌,把你们编纂的教材拿来。”

    周昌立刻到书房翻箱倒柜,不多时拿出几本教材。

    李渔接过一看,首先是国学,分为注音、断句、修辞和语法四个部分。然后是数学和自然常识。

    再往下,是朱庆的几个师弟写的《徐州府城调查报告》。

    最后,是朱庆口述,周昌整理的《国家与民族》。

    当看到这本书时,李渔有些惊讶了。“殿下,您这是要著书立说?”

    “著书立说谈不上,只是有感于当今局势,一点心得罢了。笠翁也帮我把把关,有什么不妥之处尽管提。”朱庆这次倒是真的谦虚,接着道:

    “那三本教材,每种先印两千套,过了年,准备办一个学校。银子就从我的份额里出。”

    李渔急于拜读朱庆的大作,匆匆忙忙地走了。另一位金主又来了,就是蹭了一顿火锅,非要合着与太子开店的周堪赓。

    周堪赓五十多岁,湖南人。这次倒不是来汇报工作,一个火锅店也赚不了几个钱。主要是到他这里告状。

    “殿下,皇家银行交付户部赈灾银两时,居然是按借贷方式,里外里,让户部多付了四厘的利息。”

    “周大人,银行是个买卖,不收取一定的费用,你让他们吃什么。再说,百分之四的费用,已经很低了。”

    “银行不是万岁办的吗,怎么还能挣钱?至于费用,应该由户部拨款,更为合适。”

    “周大人,我给了高弘图大人一本叫作金融的小册子,你找来看一看,应该就明白了银行是干嘛的了。至于拨款,以后倒是有可能,现在还不是时候。”

    周堪赓一听,这状是白告了,转移了话题。“殿下,宫中给的辣椒不多了,会影响店里的生意,还需要和他们打声招呼。”

    朱庆听闻,心想,这文人怎么都是死脑筋。辣椒是海外进贡的,当然不多。可你不会找人栽种吗?

    “周大人,你别把辣椒用光了,留出一部分当种子,可以找人种植。这样才能保证供应。我保证,以后你买辣椒挣得,比火锅店挣得多得多。”

    “殿下,臣还想和您商量件事?”

    “什么事?”

    “这几个月的收益,能不能先不分给殿下?”

    “周大人急于用钱?有什么难处直说就行了。”

    “殿下,这年月兵荒马乱,有不少落魄的文人流落于南京,无处安身。臣想用开店的钱安置他们,不知殿下是否同意。”

    “我说周大人怎么着急开火锅店呢,原来是心系百姓。这是好事,本王鼎力支持。正好年后要办一所培训学校,把他们也叫过来。缺钱的话,找王全。”

    送走了周堪赓,朱庆掰着手指一算,该过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