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陷入泥潭
在《告敌后明朝官员书》的鼓舞下,山东各州府的明吏们,都是一言不发地离开了。
当面辞职是不可能的,这无异于向清廷表明:我胆子比较小,害怕明朝的锄姧队,为了保住小命,而放弃工作。
估计清廷的人会说:我们认为你胆子比较大,是个难得的人才,要好好培养。这样吧:留下人头,其余部分准许辞职回乡。
当然,也有冥顽不灵、顽固不化的。
青州通判李懋学,因为坚定追随清廷,响应剃发令,自觉留了辫子,于是官升三级,被提拔为青州知府。
李懋学原本是明朝青州通判,大顺进入山东后,为了保住自己的官职,投靠了大顺。
可人家不仅没有理会他,反而将他的一大部分家产都给没收了。
大顺的主力西撤后,明朝不少官绅,趁此机会颠覆大顺地方政权,随时进行反攻。
李懋学也在清廷的慰藉下,恢复了官身,对着四里八乡高喊着:我胡汉三又回来了。
要说李懋学的业务能力还是不错的,至少算是努力上进的一类。身为推官,掌管刑名,虽然是个文人,自己却也有着一定的身手。
正因为如此,才敢无视李国庆的警告。
然而不做亏心事,不怕鬼叫门,一旦做了亏心事,便会整天疑神疑鬼。
午夜时分,寝室内,李懋学躺在软榻之上。
睁着眼,凝视着天花板中的一片虚无,时刻提醒着自己,不要睡,一定要等到那个人。
虽然屋里、屋外都安排了侍卫,但李懋学还是不放心。
李懋学坚信,白天在府衙门口,那个身形一闪的蒙面人,一定会顺藤摸瓜找到自己的府邸。
即使自己狡兔三窟,也一定会在今晚摸进他的房间。
可是他什么时候才会来呢?
李懋学百无聊赖地用被子裹住了自己的身体,身体僵硬,握着匕首的手紧了紧,整个人都有些疲惫了。
听着外面飒飒的风声,感受着夜凉如水,两个眼皮不住地打架。
“噗。”一声轻响,从寝室的窗户外传来,李懋学一下子精神起来。
他一动不动,呼吸刻意平缓,就像是熟睡中的人。然而,却瞪大了眼睛。
确信窗外没有脚步声,这声音来得似乎有些太突然了。
外面那人的轻功一定很厉害,说不定是专业的刺客。
一声响动过后,又是一片寂静。
就像是一滴雨水落在奔腾的河水中,根本没有发出任何声音。
但李懋学知道,那并非幻听,一定是真实存在的。
李懋学琢磨着,如果外面是一个职业刺客,刺客又会怎么做?
他知道一种迷香,一旦进入房间,不出一刻钟,就会浑身无力,任人宰割。
这个时候,是不是应该屏住呼吸?
李懋学转念一想,觉得不对劲,如果是迷香,房间里应该有一股奇怪的味道才对。难道真有无嗅无味的香?
李懋学对自己的嗅觉很有信心,就算是火星,也逃不过他的鼻孔。
然而现在的确没有火!
他再深呼吸了好几次,都没有发现任何的烟味,李懋学不敢放松警惕,依然保持着僵硬的姿势,等待着。
“嘶……”李懋学倒吸了一口凉气。
窗纸裂开了一道口子!
李懋学做出了判断,甚至松了口气久等了!
他甚至在想,该如何出其不意,将窗外的人制服。
“嘶……”
窗纸不断地被划破,听声音,那把划破窗纸的刀子非常锋利。
这是一把锋利的刀,没有任何停顿,锋利如针,这把刀一定很薄,就像风吹进了窗框里。
用这把刀宰人,只要力道合适,位置准确,一刀下去,连血都溅不出来。
李懋学能想象到窗外那人的谨慎和果决,判断着刺客接下来要做什么。
李懋学突然想要说点什么,比如……微弱的磨牙声。
如果窗外站着一个胆小怕事的人,那他就需要发出这样的声音来吸引窗外的人。
这个磨牙声,必须要做得很逼真,如果做得太假,很容易打草惊蛇。
他可不想自己精心布置的埋伏,被人算计了。
但李懋学从来不磨牙,总是睡得很安稳。
就在李懋学胡思乱想的时候,窗外却恢复了一片寂静。
他压下心中的好奇,没有回头去看窗户,而是侧耳倾听。
人走了?李懋学无法作出判断。
天亮了,李懋学仍然睁着双眼,一动不动,一支四寸长的钢钉死死地,钉入了他的眉心。
除此之外,再无其他异样。就连那些侍卫,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
自从洪承畴离开后,豪格喜滋滋地当上了主帅。
然而好景不长,就在他率军前往兖州,准备向南进军兖州时,济南知府李恪遇刺身亡。好在没走多远,匆匆忙忙地返回了济南。
当他接到李懋学被刺杀的消息时,已经是第十七个前明官员,丧命在锄姧队的手里。
一开始,他们以为所谓锄姧队不过是嘴上说说,谁知道明朝那帮孙子来真的。
至于说破案,山东现在连知府一级的官员都配不齐,谁还有闲心去破案。
接二连三的刺杀事件,在山东各地已经引起了强烈反应。
别说前明的官员了,连小吏都不敢冒头,整个山东完全属于无人管理的状态。
无人管理,政令不通,其实跟豪格没有太大关系,毕竟他只是来打仗的。
可是现在,却没有人给他提供粮草。
眼看着大军的粮草一天天地减少,他不得不亲自上阵。
把一万兵马,派出去五千,分散到各个县、府,充当起了衙门的角色。
豪格这个时候想起了他二伯说的话,文要靠洪承畴,武才能够发挥自己的特长。
带兵打仗自己不在话下,管理地方事务,都不知道从何谈起。
豪格不知道怎么办,底下的兵将更不知道怎么办。
既然充当了各级衙门,就得把当官儿的做派显露出来,然后干起了清军的老本行,抢。
如此一来,清军不抢粮食的伪装彻底撕破了。送酒的、送肉的、送美女的全不见了。
头两天算是比较顺利,截掠回来一些财物。然而从第三天开始,就出现了异常情况。
当面辞职是不可能的,这无异于向清廷表明:我胆子比较小,害怕明朝的锄姧队,为了保住小命,而放弃工作。
估计清廷的人会说:我们认为你胆子比较大,是个难得的人才,要好好培养。这样吧:留下人头,其余部分准许辞职回乡。
当然,也有冥顽不灵、顽固不化的。
青州通判李懋学,因为坚定追随清廷,响应剃发令,自觉留了辫子,于是官升三级,被提拔为青州知府。
李懋学原本是明朝青州通判,大顺进入山东后,为了保住自己的官职,投靠了大顺。
可人家不仅没有理会他,反而将他的一大部分家产都给没收了。
大顺的主力西撤后,明朝不少官绅,趁此机会颠覆大顺地方政权,随时进行反攻。
李懋学也在清廷的慰藉下,恢复了官身,对着四里八乡高喊着:我胡汉三又回来了。
要说李懋学的业务能力还是不错的,至少算是努力上进的一类。身为推官,掌管刑名,虽然是个文人,自己却也有着一定的身手。
正因为如此,才敢无视李国庆的警告。
然而不做亏心事,不怕鬼叫门,一旦做了亏心事,便会整天疑神疑鬼。
午夜时分,寝室内,李懋学躺在软榻之上。
睁着眼,凝视着天花板中的一片虚无,时刻提醒着自己,不要睡,一定要等到那个人。
虽然屋里、屋外都安排了侍卫,但李懋学还是不放心。
李懋学坚信,白天在府衙门口,那个身形一闪的蒙面人,一定会顺藤摸瓜找到自己的府邸。
即使自己狡兔三窟,也一定会在今晚摸进他的房间。
可是他什么时候才会来呢?
李懋学百无聊赖地用被子裹住了自己的身体,身体僵硬,握着匕首的手紧了紧,整个人都有些疲惫了。
听着外面飒飒的风声,感受着夜凉如水,两个眼皮不住地打架。
“噗。”一声轻响,从寝室的窗户外传来,李懋学一下子精神起来。
他一动不动,呼吸刻意平缓,就像是熟睡中的人。然而,却瞪大了眼睛。
确信窗外没有脚步声,这声音来得似乎有些太突然了。
外面那人的轻功一定很厉害,说不定是专业的刺客。
一声响动过后,又是一片寂静。
就像是一滴雨水落在奔腾的河水中,根本没有发出任何声音。
但李懋学知道,那并非幻听,一定是真实存在的。
李懋学琢磨着,如果外面是一个职业刺客,刺客又会怎么做?
他知道一种迷香,一旦进入房间,不出一刻钟,就会浑身无力,任人宰割。
这个时候,是不是应该屏住呼吸?
李懋学转念一想,觉得不对劲,如果是迷香,房间里应该有一股奇怪的味道才对。难道真有无嗅无味的香?
李懋学对自己的嗅觉很有信心,就算是火星,也逃不过他的鼻孔。
然而现在的确没有火!
他再深呼吸了好几次,都没有发现任何的烟味,李懋学不敢放松警惕,依然保持着僵硬的姿势,等待着。
“嘶……”李懋学倒吸了一口凉气。
窗纸裂开了一道口子!
李懋学做出了判断,甚至松了口气久等了!
他甚至在想,该如何出其不意,将窗外的人制服。
“嘶……”
窗纸不断地被划破,听声音,那把划破窗纸的刀子非常锋利。
这是一把锋利的刀,没有任何停顿,锋利如针,这把刀一定很薄,就像风吹进了窗框里。
用这把刀宰人,只要力道合适,位置准确,一刀下去,连血都溅不出来。
李懋学能想象到窗外那人的谨慎和果决,判断着刺客接下来要做什么。
李懋学突然想要说点什么,比如……微弱的磨牙声。
如果窗外站着一个胆小怕事的人,那他就需要发出这样的声音来吸引窗外的人。
这个磨牙声,必须要做得很逼真,如果做得太假,很容易打草惊蛇。
他可不想自己精心布置的埋伏,被人算计了。
但李懋学从来不磨牙,总是睡得很安稳。
就在李懋学胡思乱想的时候,窗外却恢复了一片寂静。
他压下心中的好奇,没有回头去看窗户,而是侧耳倾听。
人走了?李懋学无法作出判断。
天亮了,李懋学仍然睁着双眼,一动不动,一支四寸长的钢钉死死地,钉入了他的眉心。
除此之外,再无其他异样。就连那些侍卫,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
自从洪承畴离开后,豪格喜滋滋地当上了主帅。
然而好景不长,就在他率军前往兖州,准备向南进军兖州时,济南知府李恪遇刺身亡。好在没走多远,匆匆忙忙地返回了济南。
当他接到李懋学被刺杀的消息时,已经是第十七个前明官员,丧命在锄姧队的手里。
一开始,他们以为所谓锄姧队不过是嘴上说说,谁知道明朝那帮孙子来真的。
至于说破案,山东现在连知府一级的官员都配不齐,谁还有闲心去破案。
接二连三的刺杀事件,在山东各地已经引起了强烈反应。
别说前明的官员了,连小吏都不敢冒头,整个山东完全属于无人管理的状态。
无人管理,政令不通,其实跟豪格没有太大关系,毕竟他只是来打仗的。
可是现在,却没有人给他提供粮草。
眼看着大军的粮草一天天地减少,他不得不亲自上阵。
把一万兵马,派出去五千,分散到各个县、府,充当起了衙门的角色。
豪格这个时候想起了他二伯说的话,文要靠洪承畴,武才能够发挥自己的特长。
带兵打仗自己不在话下,管理地方事务,都不知道从何谈起。
豪格不知道怎么办,底下的兵将更不知道怎么办。
既然充当了各级衙门,就得把当官儿的做派显露出来,然后干起了清军的老本行,抢。
如此一来,清军不抢粮食的伪装彻底撕破了。送酒的、送肉的、送美女的全不见了。
头两天算是比较顺利,截掠回来一些财物。然而从第三天开始,就出现了异常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