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薛家父亲72
从金陵城回来后,林如海不敢怠慢,立刻不停息地写了好几封恳切的书信。之后,他找来自己信任的奶哥哥,托付给他一个重要的任务。
他要奶哥哥悄悄地上京,把这几封书信分别送给他的几位好友同年,再带来他们的回信。在逗留京城的那段时间里,要想方设法打听到如今贾家的情形和世人的风评,不用吝惜银子,这可关系到小姐的前程安排,要紧,要紧!
奶哥哥是和林如海一起长大的,对林家很是忠心,这些年来,林如海一直安排他在外打理林家的产业,贾家的人对他也不太熟悉,因此不虞会被人认出来。奶哥哥知道林如海对唯一女儿的重视,拍着胸脯向他保证,定然不会负了老爷所托,必会在京城里打听个清清楚楚,让老爷得以做出正确的抉择。
奶夜兼程地赶路,到了京城,径自住进了早就订好的一处宅子里。安顿下来后,奶哥哥就带着林如海的书信一一上门去请安了。林如海的朋友们接到书信后,觉得责任不轻,也非常慎重,斟酌了好几日,才写下了回信,很诚恳,也很客观,诸事娓娓道来,很让人信服。林如海接到信后,深受震动,此为后话。
在等待那些大人们回信的日子里,奶哥哥也没闲着,他忙着用各种方法去打听贾家的底细呢。
贾家已经和王家谈妥了贾琏和王熙凤的婚事,如今在紧锣密鼓地在走礼筹备中,上下人等都忙得不行,不免有些纷乱。平常人或许感受不出来,但看在多年后再见的奶哥哥眼中,顿时就觉得与当年贾敏初嫁时那规矩甚严格,声势赫赫的荣国府就显出了不小的差别来了,他心中不禁感叹,贾家是不比从前了!
贾琏娶王熙凤,这是贾家和王家的联姻,对两家都是大事,因此这婚事准备得很是隆重。奶哥哥寻到了门路,让身边人打听到了许多消息。
王家为表示对这门婚事的重视,给王熙凤准备了丰厚的陪嫁。王子腾逼着王子胜掏了老本,自己又出了不少血,给王熙凤厚厚地添了妆。
王子胜原是心疼不舍得的,哪里有为女儿这样耗费的呢,王子腾特地来与他说明白这桩联姻的重要,日后王熙凤会成为贾家的当家主母,王家岂能丢了这个面子今日王家十里红妆地给她争了这个脸,她在贾家的腰杆才能硬正,她也会念及娘家的好处的!
王子腾出面了,这一番话王子胜也不得不服,给王熙凤的嫁妆便赠加了许多,加上王子腾夫妇的大方赠予,王熙凤的嫁妆非常丰厚,都胜过了当年王夫人。
王子腾的所为很快便‘传’到了王熙凤的耳中,她对这位权势显赫的叔叔又是崇敬又是感激的。对比着自己无能的父母,自己跟着他们时,哪里有今日这样的前程那时她处境尴尬,还为了给王仁出力平白惹了一身躁!
王熙凤想起事败时被赶出去的狼狈,心中便愤愤不已,除了恨薛家外,对自己父母也不乏埋怨之情。没想到,她为家中尽心尽力的,父母却还吝惜那一点嫁妆,哼,可比不得叔叔大气慈爱!
贾家也下了本钱,聘礼丰厚,预备下的排场也甚大,贾赦对此很满意,认为这才是府中大房继承人的应有待遇,可见他们父子在家中的地位还是受到尊重的。其实啊,如果贾琏娶的不是王家的姑娘,那断然是享受不了这番礼遇的,史夫人尽可以用家中没有从前兴盛,凡事要节俭的理由来堵他的嘴了。贾赦这一房在府中不过是占了个虚名儿罢了!
这些话可是贾家的下人、管事们的言语,他们说,只看那‘荣禧堂’里住着的是谁,便知道这荣国府是哪家的天下了!只要老太太在世一日,这情形便不会有改变的,至于以后么,宝一爷衔玉而生,是有大造化的,大房在一房面前,还是不能翻身的吧
至于贾家的许多秘闻杂事,比如西府自敬老爷出家修道,不理世事后,珍大爷便一人独尊,再无人约束,如何奢侈好色,珍大奶奶被气得忧病而死;自国公爷去世,府上外表上仍是赫赫扬扬的国公府,但却是后继无人,王家是后来居上,要不府上为何对于王家联姻那么上心呢!还有,府上也因此少了许多来钱的门道,好在根基深厚,老底子不少,怎么也能好生过个几十年吧至于府中下人借着主子的势力各种肆意妄为,彼此之间的勾心斗角,那更是多了去了;人浮于事,从最下等的婆子、小厮,到最上面的管家,大家全都想着如何从府中拿好处,占便宜,那也根本不值一提了
林家是书香世家,家中人口简单,规矩清明,往来的又都是文臣,奶哥哥一直在江南老家管事,哪里见过像贾家这样的情形,收集到这些消息时,深为震惊。再三核实之下,发现这并不是虚言,对贾家的印象顿时一落千丈。他打定主意,待到回到扬州城后,定然会如实告知老爷,劝说老爷要谨慎考虑,姑娘若送去这样的地界,哪里能教养得好,只怕还会受许多委屈呢!
林如海的朋友们陆续回了信,奶哥哥也不敢多停留,林如海还巴巴地等着他的回音呢。他和来时一样,一路赶着,用最短的时间回到了扬州城。
林如海听着奶哥哥的禀告,脸色变幻,有些不敢相信,印象中体面煊赫的国公府竟然坠落得如此迅速么等再细细看过了朋友们的长信之后,心中再不存侥幸。他黯然叹息一声,暗自打定了主意。
林如海一个人在书房静坐了许久,自己默默磨墨,斟酌着言辞,给贾家回了一封信。
一十天后,史夫人接到了林如海的回复。林如海在信中言道:黛玉身体娇弱,日常都是请名医精心调养着的。自然,这一层他不担心,相信以国公府的富贵和老太太对外孙女的疼爱,自会对她处处上心的。只是,黛玉自生下来便生活在温润的江南,怕适应不了北方的水土。自己如今膝下孤单,也委实舍不得与爱女分离。不如,过得几年后,等到黛玉再长大些,再送她去老太太身边尽孝
再有,府上如今正在为贾琏的婚事忙碌,这当儿,他也不敢让老太太为黛玉操心劳神,这可是不孝!贾敏若是身后有灵,也不会愿意看到这情形的。
随信而至的,还有林家送上的一份贺礼。史夫人看了信后,对林如海的婉言谢绝难免失望。但她是外祖母不假,但黛玉却是林家的女儿,林如海这父亲做主了,贾家也不能勉强啊!
再说了,林如海提出的理由,她也没法辩驳,她能不顾林黛玉的身体,强逼着林如海把女儿送来么她要这么做了,不说会被人在背后非议,林如海怕也会心生不满的。贾家要接林黛玉来,是为了不断了与林家的联系,可不是要与这有出息的女婿交恶的!
唉!史夫人惋惜地叹息了一声,那只好再等几年,黛玉身体安稳些,再接她来身边了。那时她已经初长成为妙龄少女,正是情窦初开之时,与宝玉相处起来,也是来得及的!
既然如此,那么贾家只能集中精力,先料理好贾琏与王熙凤的婚事了。
过了几个月,薛淞接到了林如海派管家送来的书信和礼物。林如海告诉薛淞,他已经做过了调查,觉得薛淞所言十分有理,送林黛玉上京是他考虑欠周了。他暂且把林黛玉留在身边,日后即使再送去贾家,那也是几年之后的事情了。
京中朋友已经答应为他寻找合适的女先生来教养了。永明帝近来身体不好,太医诊断说患了眩晕症,时常头疼头晕,有时都难以理政,所以宫中会放出一批宫人来为之祈福,到时或许能挑选出合适的人选;除此之外,他们也请人在各地留意有无才德兼备,愿意托身他府上为师的的女子。相信这个问题还是可以解决的。
林如海对薛淞的提醒十分感激,他派人送来了一份厚礼。那些名贵的笔墨、字画、锦缎药材之类的倒还罢了,其中一份是十分珍贵的,那就是林如海多年来详细注释的经义文章和当年的读书笔记,还有他自己整理出的时事策论要点等。林如海在信中对薛淞一再表示了感谢,并说了,听闻薛虬即将下场乡试,他这世叔也希望能为之尽一分力。如果薛虬有意,可以给他来信,他也很乐意忝颜指导一一
这份礼物实在是及时雨!薛淞见了也是感叹林如海深谙送礼的门道。
林如海是真才实学的探花郎,在翰林院待过几年,专研过文章,熟悉朝政,又担任巡盐御史,有实际行政经验,这些薛淞是自叹不如的。
薛淞虽说是少年得志,仕途顺畅,但他又自知之明,如果没有前世的底子,他想得到功名,绝没那么容易。即使如此,他会试的排名依旧排得很低的,如果不是临场装病,当年殿试,必定只能当个三甲进士。三年后,永明帝把他提到一甲来,那是酬功作弊,并不是他本人真的有这水平!
如果说薛淞算读书还不错的话,林如海就是真正的学神学霸了!放在现代社会,一个全国前三名的考生,放在哪个高考培训班里都是金字招牌!况且,论起理政经验来,林如海执掌巡盐衙门多年,可比薛淞这专业人才强!
林如海送出这样一份礼物,可见他心思敏锐,知道别人最需要的是什么,另一方面,这也是他表达诚意,想与薛淞拉近关系。
归根到底,也是为了林黛玉吧,要给女儿多结下一份善缘来,投之以桃,报之以李!父母之爱,为之计深远啊,薛淞感叹道。
薛虬拿到林如海的札记后,立刻就埋头研读起来,之后很惊喜地告诉薛淞,这些对他大有帮助,他觉得整个人仿佛感悟又深了一层,林大人不愧是探花郎,果然不凡!
薛淞闻言默然许久,心情复杂。从本心而言,他其实想和林家保持距离的,怕和贾家牵扯上,但这一点,他也无法与家人明言。那么,只能斟酌着处理吧。
林黛玉身世凄凉,林如海对他也表明了友善和诚意,如果有能力时,薛淞也愿意援手一一。
一晃又过了大半年,薛淞的三年孝期已满。但他没有立刻回到京城,因为乡试在即,薛虬要下场了,他们全家在等待这个结果。:,,
他要奶哥哥悄悄地上京,把这几封书信分别送给他的几位好友同年,再带来他们的回信。在逗留京城的那段时间里,要想方设法打听到如今贾家的情形和世人的风评,不用吝惜银子,这可关系到小姐的前程安排,要紧,要紧!
奶哥哥是和林如海一起长大的,对林家很是忠心,这些年来,林如海一直安排他在外打理林家的产业,贾家的人对他也不太熟悉,因此不虞会被人认出来。奶哥哥知道林如海对唯一女儿的重视,拍着胸脯向他保证,定然不会负了老爷所托,必会在京城里打听个清清楚楚,让老爷得以做出正确的抉择。
奶夜兼程地赶路,到了京城,径自住进了早就订好的一处宅子里。安顿下来后,奶哥哥就带着林如海的书信一一上门去请安了。林如海的朋友们接到书信后,觉得责任不轻,也非常慎重,斟酌了好几日,才写下了回信,很诚恳,也很客观,诸事娓娓道来,很让人信服。林如海接到信后,深受震动,此为后话。
在等待那些大人们回信的日子里,奶哥哥也没闲着,他忙着用各种方法去打听贾家的底细呢。
贾家已经和王家谈妥了贾琏和王熙凤的婚事,如今在紧锣密鼓地在走礼筹备中,上下人等都忙得不行,不免有些纷乱。平常人或许感受不出来,但看在多年后再见的奶哥哥眼中,顿时就觉得与当年贾敏初嫁时那规矩甚严格,声势赫赫的荣国府就显出了不小的差别来了,他心中不禁感叹,贾家是不比从前了!
贾琏娶王熙凤,这是贾家和王家的联姻,对两家都是大事,因此这婚事准备得很是隆重。奶哥哥寻到了门路,让身边人打听到了许多消息。
王家为表示对这门婚事的重视,给王熙凤准备了丰厚的陪嫁。王子腾逼着王子胜掏了老本,自己又出了不少血,给王熙凤厚厚地添了妆。
王子胜原是心疼不舍得的,哪里有为女儿这样耗费的呢,王子腾特地来与他说明白这桩联姻的重要,日后王熙凤会成为贾家的当家主母,王家岂能丢了这个面子今日王家十里红妆地给她争了这个脸,她在贾家的腰杆才能硬正,她也会念及娘家的好处的!
王子腾出面了,这一番话王子胜也不得不服,给王熙凤的嫁妆便赠加了许多,加上王子腾夫妇的大方赠予,王熙凤的嫁妆非常丰厚,都胜过了当年王夫人。
王子腾的所为很快便‘传’到了王熙凤的耳中,她对这位权势显赫的叔叔又是崇敬又是感激的。对比着自己无能的父母,自己跟着他们时,哪里有今日这样的前程那时她处境尴尬,还为了给王仁出力平白惹了一身躁!
王熙凤想起事败时被赶出去的狼狈,心中便愤愤不已,除了恨薛家外,对自己父母也不乏埋怨之情。没想到,她为家中尽心尽力的,父母却还吝惜那一点嫁妆,哼,可比不得叔叔大气慈爱!
贾家也下了本钱,聘礼丰厚,预备下的排场也甚大,贾赦对此很满意,认为这才是府中大房继承人的应有待遇,可见他们父子在家中的地位还是受到尊重的。其实啊,如果贾琏娶的不是王家的姑娘,那断然是享受不了这番礼遇的,史夫人尽可以用家中没有从前兴盛,凡事要节俭的理由来堵他的嘴了。贾赦这一房在府中不过是占了个虚名儿罢了!
这些话可是贾家的下人、管事们的言语,他们说,只看那‘荣禧堂’里住着的是谁,便知道这荣国府是哪家的天下了!只要老太太在世一日,这情形便不会有改变的,至于以后么,宝一爷衔玉而生,是有大造化的,大房在一房面前,还是不能翻身的吧
至于贾家的许多秘闻杂事,比如西府自敬老爷出家修道,不理世事后,珍大爷便一人独尊,再无人约束,如何奢侈好色,珍大奶奶被气得忧病而死;自国公爷去世,府上外表上仍是赫赫扬扬的国公府,但却是后继无人,王家是后来居上,要不府上为何对于王家联姻那么上心呢!还有,府上也因此少了许多来钱的门道,好在根基深厚,老底子不少,怎么也能好生过个几十年吧至于府中下人借着主子的势力各种肆意妄为,彼此之间的勾心斗角,那更是多了去了;人浮于事,从最下等的婆子、小厮,到最上面的管家,大家全都想着如何从府中拿好处,占便宜,那也根本不值一提了
林家是书香世家,家中人口简单,规矩清明,往来的又都是文臣,奶哥哥一直在江南老家管事,哪里见过像贾家这样的情形,收集到这些消息时,深为震惊。再三核实之下,发现这并不是虚言,对贾家的印象顿时一落千丈。他打定主意,待到回到扬州城后,定然会如实告知老爷,劝说老爷要谨慎考虑,姑娘若送去这样的地界,哪里能教养得好,只怕还会受许多委屈呢!
林如海的朋友们陆续回了信,奶哥哥也不敢多停留,林如海还巴巴地等着他的回音呢。他和来时一样,一路赶着,用最短的时间回到了扬州城。
林如海听着奶哥哥的禀告,脸色变幻,有些不敢相信,印象中体面煊赫的国公府竟然坠落得如此迅速么等再细细看过了朋友们的长信之后,心中再不存侥幸。他黯然叹息一声,暗自打定了主意。
林如海一个人在书房静坐了许久,自己默默磨墨,斟酌着言辞,给贾家回了一封信。
一十天后,史夫人接到了林如海的回复。林如海在信中言道:黛玉身体娇弱,日常都是请名医精心调养着的。自然,这一层他不担心,相信以国公府的富贵和老太太对外孙女的疼爱,自会对她处处上心的。只是,黛玉自生下来便生活在温润的江南,怕适应不了北方的水土。自己如今膝下孤单,也委实舍不得与爱女分离。不如,过得几年后,等到黛玉再长大些,再送她去老太太身边尽孝
再有,府上如今正在为贾琏的婚事忙碌,这当儿,他也不敢让老太太为黛玉操心劳神,这可是不孝!贾敏若是身后有灵,也不会愿意看到这情形的。
随信而至的,还有林家送上的一份贺礼。史夫人看了信后,对林如海的婉言谢绝难免失望。但她是外祖母不假,但黛玉却是林家的女儿,林如海这父亲做主了,贾家也不能勉强啊!
再说了,林如海提出的理由,她也没法辩驳,她能不顾林黛玉的身体,强逼着林如海把女儿送来么她要这么做了,不说会被人在背后非议,林如海怕也会心生不满的。贾家要接林黛玉来,是为了不断了与林家的联系,可不是要与这有出息的女婿交恶的!
唉!史夫人惋惜地叹息了一声,那只好再等几年,黛玉身体安稳些,再接她来身边了。那时她已经初长成为妙龄少女,正是情窦初开之时,与宝玉相处起来,也是来得及的!
既然如此,那么贾家只能集中精力,先料理好贾琏与王熙凤的婚事了。
过了几个月,薛淞接到了林如海派管家送来的书信和礼物。林如海告诉薛淞,他已经做过了调查,觉得薛淞所言十分有理,送林黛玉上京是他考虑欠周了。他暂且把林黛玉留在身边,日后即使再送去贾家,那也是几年之后的事情了。
京中朋友已经答应为他寻找合适的女先生来教养了。永明帝近来身体不好,太医诊断说患了眩晕症,时常头疼头晕,有时都难以理政,所以宫中会放出一批宫人来为之祈福,到时或许能挑选出合适的人选;除此之外,他们也请人在各地留意有无才德兼备,愿意托身他府上为师的的女子。相信这个问题还是可以解决的。
林如海对薛淞的提醒十分感激,他派人送来了一份厚礼。那些名贵的笔墨、字画、锦缎药材之类的倒还罢了,其中一份是十分珍贵的,那就是林如海多年来详细注释的经义文章和当年的读书笔记,还有他自己整理出的时事策论要点等。林如海在信中对薛淞一再表示了感谢,并说了,听闻薛虬即将下场乡试,他这世叔也希望能为之尽一分力。如果薛虬有意,可以给他来信,他也很乐意忝颜指导一一
这份礼物实在是及时雨!薛淞见了也是感叹林如海深谙送礼的门道。
林如海是真才实学的探花郎,在翰林院待过几年,专研过文章,熟悉朝政,又担任巡盐御史,有实际行政经验,这些薛淞是自叹不如的。
薛淞虽说是少年得志,仕途顺畅,但他又自知之明,如果没有前世的底子,他想得到功名,绝没那么容易。即使如此,他会试的排名依旧排得很低的,如果不是临场装病,当年殿试,必定只能当个三甲进士。三年后,永明帝把他提到一甲来,那是酬功作弊,并不是他本人真的有这水平!
如果说薛淞算读书还不错的话,林如海就是真正的学神学霸了!放在现代社会,一个全国前三名的考生,放在哪个高考培训班里都是金字招牌!况且,论起理政经验来,林如海执掌巡盐衙门多年,可比薛淞这专业人才强!
林如海送出这样一份礼物,可见他心思敏锐,知道别人最需要的是什么,另一方面,这也是他表达诚意,想与薛淞拉近关系。
归根到底,也是为了林黛玉吧,要给女儿多结下一份善缘来,投之以桃,报之以李!父母之爱,为之计深远啊,薛淞感叹道。
薛虬拿到林如海的札记后,立刻就埋头研读起来,之后很惊喜地告诉薛淞,这些对他大有帮助,他觉得整个人仿佛感悟又深了一层,林大人不愧是探花郎,果然不凡!
薛淞闻言默然许久,心情复杂。从本心而言,他其实想和林家保持距离的,怕和贾家牵扯上,但这一点,他也无法与家人明言。那么,只能斟酌着处理吧。
林黛玉身世凄凉,林如海对他也表明了友善和诚意,如果有能力时,薛淞也愿意援手一一。
一晃又过了大半年,薛淞的三年孝期已满。但他没有立刻回到京城,因为乡试在即,薛虬要下场了,他们全家在等待这个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