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薛家父亲22
内务府授予了薛家收买海外珍品货物的职权,薛淞反过来一推,那等于薛家也同时具备了向海外售卖货物的权力。反正朝廷也没有区分得很明确,这个恩惠是可以合理合法地利用起来。
这海外贸易利润丰厚,南宋时就靠着海贸支撑起了半壁江山,还能过得不错。只是,若是出海远航,那其中风险太大,薛家如今是不必‘富贵险中求’的了。薛老爷可万万不准许薛淞好奇心一起,就上船出海的。就是薛霖,也表示反对,薛淞那是要走仕途的人,不能因小失大,他好好地做官,就是对薛家最有利的选择。
薛淞见父兄的反对和紧张,也有些哭笑不得。他倒是向往诗和远方,想很文艺一把的,但他也很清楚地知道此时的航海是多么危险和艰苦,他可不敢拿生命去体验。自己就是那好龙的叶公啊,薛淞自嘲地想着。
薛淞关心海外贸易的原因,其实是算算年代,正是西方开始大航海运动的时期。西班牙作为先驱者,吃到了头道汤,掠夺了数不尽财富的同时,也带回了新大陆的很多高产作物,如玉米、红薯、土豆等,还有番茄、花生这样可以改换口味的农产品。
欧洲太远,且东西方差异巨大,那去不了,不等到目的地,半路上或许就会被海盗抢一把。薛淞瞄准的是西班牙最早侵略东南亚时建立起的殖民地—菲律宾,那时的称呼为吕宋。
他看过史书上介绍了红薯是如何传入中国的经过。他不知道这红楼世界是不是和真实的历史是一样的轨迹,但他想去试一试,说不定就能成了呢。
即使不行,薛家也没有损失。薛家在江南一带经营了那么多年,各种货物的资源途径是很多的,如果能打通海外贸易,那也是为家族另开辟了一条财路。
在薛淞的软磨硬缠下,薛老爷同意先派了几位精干的管事前往东南沿海打听贸易行情和诸般事宜。当时,华夏销往海外的大头就是茶叶、丝绸和瓷器,这些,对薛家不是大问题。
薛淞觉得,茶叶和丝绸的成本本就不低,那是真材实料的物品,要种茶树,制作茶叶;养蚕抽丝,织成丝绸,这些物品在华夏境内都是能消耗掉的。
最划算的就是瓷器,需要多少都能制作得出来,利润还很丰厚。薛淞就想着如果他来做这买卖,就要以瓷器为大头,,搭配着茶叶、丝绸售卖。而且,海运艰难,要卖就卖价格昂贵的精品,这样才能实现价值最大化。想想后世的国外奢侈品,在中国都卖出了天价,其实它们真实的成本有多少呢
华夏瓷器制造水平很高,制造出来的瓷器美伦美伦。薛淞琢磨着,薛家要开展海外贸易,可以在瓷器细节上多下功夫。比如,专门制造契合海外之人喜好的风格和口味的瓷器,买主是欧洲的,就按照西方的风格烧制;买主是阿拉伯波斯这一带的,也设计成他们喜欢的图案。先与海外商人建立起比较亲近的贸易关系,再慢慢探听自己感兴趣的情况。
在等待的日子里,薛老爷给薛淞相看的事情有了些眉目。
仔细挑选,左右衡量,薛老爷最后挑中了一位。那姑娘姓方,原籍在金陵,一家人原是随着任职五品同知的父亲在外地生活。两年多前,方氏的祖父病逝,方老爷按照礼制只得辞官回老家守孝,回到了金陵城。
方家也是读书人家,家中父母和睦,方姑娘上面有两个哥哥,一个姐姐,都已经婚配。方老爷没有纳妾,只有很早就伺候在身边的两位通房,家中关系简单。
方家颇为开明,对待儿女相差不多,方氏也读书识字,据说其人美貌能干,性情也开朗,在家就帮着母亲管家理事,是个很出众的姑娘。但因着父母对她的婚事很上心,不肯轻易许婚,之后又遇上祖父的丧事,因此耽误了嫁期,如今年岁已经过了十八岁,一般这个年纪的姑娘早已出嫁。
薛老爷看中了方家姑娘,但也有两点觉得美中不足。第一,是方老爷守丧辞官了,他已经不再年轻,再起复也要费一番力气,未必就能得到如意结果。那么,方家对薛淞的前途就没什么帮助;
其次,薛老爷觉得方姑娘的年纪是大了些,说难听些,那就是老姑娘了。须知两家有意后,还要走六礼,筹办婚事,又得耽搁个一年两年的,这岂不是委屈了儿子
老姑娘薛淞不禁咋舌,在现代社会,这正好是准备上大学的时光,是风华正茂好吧这里的女子十三四岁就开始说亲,薛淞才觉得是不可思议的!他又不是,和初中女生能过在一起这一点上,薛淞非常坚定地驳斥了薛老爷的想法。
薛老爷见儿子的表现,认为那是对方姑娘满意动心了。于是,也不计较那些不足了,和方家商议起来。
薛家如今不再是商人门第,薛淞年轻俊朗,进士功名又几乎是板上钉钉,再加上家中豪富,这样的条件,是足够诱人的。方家对薛家递来的橄榄枝也积极响应了。
薛淞坚持要相看一面,他不愿盲婚哑嫁,等到成亲那日,揭开红盖头时,才能见到未来妻子是什么样的。两人即使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至少也得见面有好感,久处不厌才行。
在两家人心照不宣地安排下,薛淞和方姑娘在一座佛寺里偶遇了。俊朗大气的薛淞和明媚美貌的方姑娘见面后,对彼此都生出好感。两人交谈了几句,方姑娘落落大方的言辞举止比起普通女子来,自有一般不同气韵。而薛淞也自信洒脱。两人都觉得满意。
在薛家与方家商议婚事时,方姑娘却提出一个要求来。方家是书香门第,读书人讲究规矩,家中风气与勋贵们迥异,鄙夷他们姬妾成群,骄奢淫逸。方老爷自娶妻后,就没纳过妾,只与夫人亲近相处。
因此,方姑娘就和父母道,如果薛家要求娶,希望答应,除非自己在三十之后,也不能生下子嗣,否则薛淞不要纳妾。她希望自己能和父母、兄姐一般,有个幸福安宁的婚姻。
薛老爷听到传话,有些为难,也夹杂了几分不理解。薛家也算勋贵之后,与书香之家的规矩大有不同,薛老爷自己也是有几房姨娘的,还有通房们伺候,只他为了家宅安宁,把嫡庶分得很分明而已。
薛淞却欣然答应下来。妻妾成群,这艳福不是每个人都能享受的!他宁愿过些单纯省心的日子,可不想日后面对着整日勾心斗角,充满算计的后院。方姑娘这样坦然,有勇气的态度,更让他欣赏,这契合现代女子的风格。他想,这样的姑娘,日后是能够和他在精神上契合的。
一辈子很长,如果有幸能与投缘的伴侣携手同行,也是一种幸运!
薛淞也不是没有被人看上过,在最初和方家开始接触商议之时,甄家就请人来暗示过,有意与薛家结亲,再把祖上的交情延续下去。他们看重薛淞,准备让甄家六爷家的嫡出二姑娘与之相配。六爷虽是嫡出,但分家后也是旁支了,在织造府做一份差事,不算很显达。但甄家在江南身份显赫,与之相配也不算委屈薛家了。
薛老爷对此是举棋不定,薛霖更觉得这门亲事门当户对,对薛家是很有利的。薛淞不是不看好忠义亲王么,听说那宫中甄贵妃和其子甚是得宠,日后说不得能更上一层楼。那么,薛家作为姻亲,岂不是能更加兴旺
听薛老爷提起甄家的意思后,薛淞顿时周身一寒,汗毛都竖了起来。还有比和贾家结亲更糟糕的么有啊,那就是和甄家!
与贾家有亲,还可以划清界限,把自己摘出来。换了是甄家,那就等着一起被抄家问罪吧!下一任皇帝对甄家的憎恨和处罚之严厉,远远地越过了其他的武勋们,贾家那些上不得台面的后代,论起仇恨值,还真没法和甄家相提并论!
自然,薛淞立刻就严词拒绝了。他拿出文臣和外戚不能相交的理由,表示他绝不会迎娶甄家女儿!若是薛老爷执意答应下来,他也不管,不会去办这婚礼的。
有主见的进士儿子的话是要认真对待的,薛老爷只能婉言回绝了甄家的好意。这情形看在薛霖眼中,心中自有一番滋味,隐隐有些不平。
他当初的婚事,薛老爷是全权做主的,他之前也未见过王秀云啊。但为了家族,他不也安分地接受了这门亲事么薛淞都不知甄家姑娘如何,就一口回绝了。此举必会大大得罪了甄家的,他就不为家族着想么,而父亲竟然如此纵然着他
这海外贸易利润丰厚,南宋时就靠着海贸支撑起了半壁江山,还能过得不错。只是,若是出海远航,那其中风险太大,薛家如今是不必‘富贵险中求’的了。薛老爷可万万不准许薛淞好奇心一起,就上船出海的。就是薛霖,也表示反对,薛淞那是要走仕途的人,不能因小失大,他好好地做官,就是对薛家最有利的选择。
薛淞见父兄的反对和紧张,也有些哭笑不得。他倒是向往诗和远方,想很文艺一把的,但他也很清楚地知道此时的航海是多么危险和艰苦,他可不敢拿生命去体验。自己就是那好龙的叶公啊,薛淞自嘲地想着。
薛淞关心海外贸易的原因,其实是算算年代,正是西方开始大航海运动的时期。西班牙作为先驱者,吃到了头道汤,掠夺了数不尽财富的同时,也带回了新大陆的很多高产作物,如玉米、红薯、土豆等,还有番茄、花生这样可以改换口味的农产品。
欧洲太远,且东西方差异巨大,那去不了,不等到目的地,半路上或许就会被海盗抢一把。薛淞瞄准的是西班牙最早侵略东南亚时建立起的殖民地—菲律宾,那时的称呼为吕宋。
他看过史书上介绍了红薯是如何传入中国的经过。他不知道这红楼世界是不是和真实的历史是一样的轨迹,但他想去试一试,说不定就能成了呢。
即使不行,薛家也没有损失。薛家在江南一带经营了那么多年,各种货物的资源途径是很多的,如果能打通海外贸易,那也是为家族另开辟了一条财路。
在薛淞的软磨硬缠下,薛老爷同意先派了几位精干的管事前往东南沿海打听贸易行情和诸般事宜。当时,华夏销往海外的大头就是茶叶、丝绸和瓷器,这些,对薛家不是大问题。
薛淞觉得,茶叶和丝绸的成本本就不低,那是真材实料的物品,要种茶树,制作茶叶;养蚕抽丝,织成丝绸,这些物品在华夏境内都是能消耗掉的。
最划算的就是瓷器,需要多少都能制作得出来,利润还很丰厚。薛淞就想着如果他来做这买卖,就要以瓷器为大头,,搭配着茶叶、丝绸售卖。而且,海运艰难,要卖就卖价格昂贵的精品,这样才能实现价值最大化。想想后世的国外奢侈品,在中国都卖出了天价,其实它们真实的成本有多少呢
华夏瓷器制造水平很高,制造出来的瓷器美伦美伦。薛淞琢磨着,薛家要开展海外贸易,可以在瓷器细节上多下功夫。比如,专门制造契合海外之人喜好的风格和口味的瓷器,买主是欧洲的,就按照西方的风格烧制;买主是阿拉伯波斯这一带的,也设计成他们喜欢的图案。先与海外商人建立起比较亲近的贸易关系,再慢慢探听自己感兴趣的情况。
在等待的日子里,薛老爷给薛淞相看的事情有了些眉目。
仔细挑选,左右衡量,薛老爷最后挑中了一位。那姑娘姓方,原籍在金陵,一家人原是随着任职五品同知的父亲在外地生活。两年多前,方氏的祖父病逝,方老爷按照礼制只得辞官回老家守孝,回到了金陵城。
方家也是读书人家,家中父母和睦,方姑娘上面有两个哥哥,一个姐姐,都已经婚配。方老爷没有纳妾,只有很早就伺候在身边的两位通房,家中关系简单。
方家颇为开明,对待儿女相差不多,方氏也读书识字,据说其人美貌能干,性情也开朗,在家就帮着母亲管家理事,是个很出众的姑娘。但因着父母对她的婚事很上心,不肯轻易许婚,之后又遇上祖父的丧事,因此耽误了嫁期,如今年岁已经过了十八岁,一般这个年纪的姑娘早已出嫁。
薛老爷看中了方家姑娘,但也有两点觉得美中不足。第一,是方老爷守丧辞官了,他已经不再年轻,再起复也要费一番力气,未必就能得到如意结果。那么,方家对薛淞的前途就没什么帮助;
其次,薛老爷觉得方姑娘的年纪是大了些,说难听些,那就是老姑娘了。须知两家有意后,还要走六礼,筹办婚事,又得耽搁个一年两年的,这岂不是委屈了儿子
老姑娘薛淞不禁咋舌,在现代社会,这正好是准备上大学的时光,是风华正茂好吧这里的女子十三四岁就开始说亲,薛淞才觉得是不可思议的!他又不是,和初中女生能过在一起这一点上,薛淞非常坚定地驳斥了薛老爷的想法。
薛老爷见儿子的表现,认为那是对方姑娘满意动心了。于是,也不计较那些不足了,和方家商议起来。
薛家如今不再是商人门第,薛淞年轻俊朗,进士功名又几乎是板上钉钉,再加上家中豪富,这样的条件,是足够诱人的。方家对薛家递来的橄榄枝也积极响应了。
薛淞坚持要相看一面,他不愿盲婚哑嫁,等到成亲那日,揭开红盖头时,才能见到未来妻子是什么样的。两人即使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至少也得见面有好感,久处不厌才行。
在两家人心照不宣地安排下,薛淞和方姑娘在一座佛寺里偶遇了。俊朗大气的薛淞和明媚美貌的方姑娘见面后,对彼此都生出好感。两人交谈了几句,方姑娘落落大方的言辞举止比起普通女子来,自有一般不同气韵。而薛淞也自信洒脱。两人都觉得满意。
在薛家与方家商议婚事时,方姑娘却提出一个要求来。方家是书香门第,读书人讲究规矩,家中风气与勋贵们迥异,鄙夷他们姬妾成群,骄奢淫逸。方老爷自娶妻后,就没纳过妾,只与夫人亲近相处。
因此,方姑娘就和父母道,如果薛家要求娶,希望答应,除非自己在三十之后,也不能生下子嗣,否则薛淞不要纳妾。她希望自己能和父母、兄姐一般,有个幸福安宁的婚姻。
薛老爷听到传话,有些为难,也夹杂了几分不理解。薛家也算勋贵之后,与书香之家的规矩大有不同,薛老爷自己也是有几房姨娘的,还有通房们伺候,只他为了家宅安宁,把嫡庶分得很分明而已。
薛淞却欣然答应下来。妻妾成群,这艳福不是每个人都能享受的!他宁愿过些单纯省心的日子,可不想日后面对着整日勾心斗角,充满算计的后院。方姑娘这样坦然,有勇气的态度,更让他欣赏,这契合现代女子的风格。他想,这样的姑娘,日后是能够和他在精神上契合的。
一辈子很长,如果有幸能与投缘的伴侣携手同行,也是一种幸运!
薛淞也不是没有被人看上过,在最初和方家开始接触商议之时,甄家就请人来暗示过,有意与薛家结亲,再把祖上的交情延续下去。他们看重薛淞,准备让甄家六爷家的嫡出二姑娘与之相配。六爷虽是嫡出,但分家后也是旁支了,在织造府做一份差事,不算很显达。但甄家在江南身份显赫,与之相配也不算委屈薛家了。
薛老爷对此是举棋不定,薛霖更觉得这门亲事门当户对,对薛家是很有利的。薛淞不是不看好忠义亲王么,听说那宫中甄贵妃和其子甚是得宠,日后说不得能更上一层楼。那么,薛家作为姻亲,岂不是能更加兴旺
听薛老爷提起甄家的意思后,薛淞顿时周身一寒,汗毛都竖了起来。还有比和贾家结亲更糟糕的么有啊,那就是和甄家!
与贾家有亲,还可以划清界限,把自己摘出来。换了是甄家,那就等着一起被抄家问罪吧!下一任皇帝对甄家的憎恨和处罚之严厉,远远地越过了其他的武勋们,贾家那些上不得台面的后代,论起仇恨值,还真没法和甄家相提并论!
自然,薛淞立刻就严词拒绝了。他拿出文臣和外戚不能相交的理由,表示他绝不会迎娶甄家女儿!若是薛老爷执意答应下来,他也不管,不会去办这婚礼的。
有主见的进士儿子的话是要认真对待的,薛老爷只能婉言回绝了甄家的好意。这情形看在薛霖眼中,心中自有一番滋味,隐隐有些不平。
他当初的婚事,薛老爷是全权做主的,他之前也未见过王秀云啊。但为了家族,他不也安分地接受了这门亲事么薛淞都不知甄家姑娘如何,就一口回绝了。此举必会大大得罪了甄家的,他就不为家族着想么,而父亲竟然如此纵然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