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林家父亲43
荣禧堂里,史夫人隔着窗子看着二媳妇王氏的背影缓缓消失在视线里,无声地叹了口气。王氏今天来请安,又向她谈起了琏儿的婚事,再一次失望而归。她想把自己家的侄女王熙凤嫁给琏儿,请自己来撮合,自己却一直没能给她准话。
唉!史夫人扶着额头苦恼,方才在王氏面前,她语气含混,其实她是不方便说得明白,琏儿娶王熙凤这事儿,九成是成不了的了!
史夫人怅然地陷入到往事的追忆之中。时间已经过去十年了,这十年里啊,发生的事情不少,但没几件,是让人感到顺心的。
八年前,大儿媳张氏的父兄结束了流放,回到了京城。时过境迁,皇上年纪大了,见到儿子们明争暗斗,又不禁怀念起太子来,后悔自己以前对太子过分严厉了些,才导致太子乱了心思。因此,他追封太子为忠义亲王,也是借此敲打众皇子们。
太子兵变而受到牵连的官员也陆续得到赦免。张家本就没做过什么,当年也是无辜被牵连的,在一些文臣的援手下,皇上想起了他们,决定施恩招他们回京城,给予些补偿。
张氏的父亲年纪大了,上书乞骸骨,皇上怜悯,赐金养老。张氏的兄弟们正当壮年,给皇上上了谢恩悔过折子,态度恭敬,全了皇上的面子,得以起复,重回官场。
有了父兄撑腰,张氏再无顾虑,下定了决心,她不愿留在贾家了。再不想见到虚伪狠辣的公婆和好色无情的丈夫,觉得那样的日子一刻都再难忍受。她知道,在当时的社会里,她是不可能和离的,于是她提出‘析产别居’,要求带着贾琏,去伺候居住在京城郊外的老父亲。
那时,国公爷还在世,自然不能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这会败坏贾家的名声的。他叫了张氏前来劝说,要她为贾琏着想,母亲与夫家几近决裂,日后他何以自处他是嫡长孙,日后是要继承贾家的,难道不考虑这名声和利益么语气殷殷,诚意满满,可谓纡尊降贵。
但那张氏却不肯听从,冷冷地拒绝了国公爷的好意。她的长兄也是不识大体的,还专程上门来为她助阵,拿出了当年张氏被‘病卧在床’的种种凭证。
啧啧,张氏真的是有心计手段!早年老荣国公夫人宠爱贾赦,为能给他聘下张家的女儿,承诺过进门就给她协理管家之权,还把手中的心腹人手交付给张氏。怪不得,张氏在张家倾覆后,还能保全了自己,收集到贾家的把柄。麻烦啊!
这还不算,张氏的长兄还拿着嫡长孙贾瑚死因蹊跷说事,扬言他要以舅舅的身份,去顺天府衙门告状,为外甥讨一个公道!
张氏现在身份还是贾家儿媳,公婆如何对待她,其中的恩怨纠葛,只能算是家事,衙门也不好过问,这还好说一些。但这贾瑚的死因,就牵扯到了一条人命,由不得衙门不重视!
况且,张氏的长兄如今也做了官,昔日与张父交好的文臣们也对他关照有加,顺天府不敢为荣国府瞒下的。那竖子也真是奸猾,把矛头直指向政儿和王氏,不涉及到她和国公爷,占据了大义名分。
做叔婶的,因着要谋夺家中的爵位财产,狠心害死自己的嫡侄—日后的承爵人,这状子一告上去,必定会轰动京师!不管最后审案后是个什么结果,政儿夫妻俩的名声就要彻底毁了!贾家如今在文官中很不受待见,史夫人和贾代善心中都是有数的。
那可就是雪上加霜了!更何况,天地良心,这事与史夫人绝对无关,虎毒还不食子呢,贾瑚那可是她的亲孙子,她是下不了手的!但是,但是吧,她可不敢保证,王氏一点儿没做过手脚!
王氏自然是满口喊冤,也不知是真是假但无论王氏有没做过,荣国府也必须保住她啊,她生下了那几个好孩子不说,她娘家哥哥王子腾可是承继了贾家势力,日后要维护贾家的出息老亲,妹妹是薛家当家主母!王氏,贾家割舍不得!
几番撕扯,最后,国公爷无奈做了让步,张氏就这么施施然地拖走了她的嫁妆,带着贾琏回到了张家别院。好在,张家还肯用了个张老太爷年高体弱,思念爱女,张氏和外孙承欢膝下,也是至孝之举遮掩了过去。外人其实也是明白此事大违常理,个中必有不为人知的内情,只大家见到贾张两家的态度,也不方便深究罢了。贾家的名声更加被拖累了!
自此,琏儿就跟随着张氏在张家生活,只在逢年过节时,匆匆回荣国府一遭儿走个过场。他被张家教歪了,和祖父母、父亲都不亲近,见了面,都是恭敬中带着疏远冷淡的态度。打小他就跟着张氏,母亲这些年过的日子都看在眼中呢,史夫人想笼络他,也是不成的。
贾琏被送到了一家很好的书院上学,那书院的山长是张家老太爷的好友,对贾琏的教导极是用心。贾琏聪明,读书也用功,十六岁就考中了禀生秀才,正在努力磨炼,准备再接再厉地冲击乡试呢。他如今出挑了一副好相貌,功名有望,又有官运不错的舅舅扶助,前程可期。况且,他又没脱离贾家,日后还会是贾家的承爵人。王家就打上了贾琏的主意,想与贾家灾连一次姻。王熙凤在荣国府见到了贾琏,对他很是满意。
王氏来说和这事,口口声声道当年是张氏误会了自己,她可以去向大嫂解释,大家亲上加亲,消弭前嫌不好么虽然大嫂态度生硬地一口拒绝了,但自古以来,儿女的婚事,向来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此事当由大伯做主,出嫁从夫,大伯答应了,大嫂也违逆不得!
听了这话,史夫人是有苦说不出,贾赦他也不愿答应啊!她那大儿子早就不满她偏心二房,岂肯让王家的女人做他的儿媳再说了,那就是个欺软怕硬的货色,张家渐渐地回到了当年的盛况,他哪里敢和大舅子叫板
时运不济啊,史夫人叹息了一声。七年前,国公爷积劳成疾,不幸仙逝了。临死前,他也放心不下贾家,放心不下儿女。皇上体恤老臣,愿意在他死前,赐予贾家一个恩典。国公爷思虑良久,还是上了奏本,为政儿求了一个实职文官。
政儿自国子监出来后,一直在埋头读书,准备博个举人功名。无奈任凭贾家出了高价,也寻不到得力的先生,学习不得进益,连着参加了几回乡试,都落了榜。国公爷也渐渐死了心,暗地里对自己说,政儿怕不是读书的料,须得为他谋划一番。从军那是不行的,但想谋一个文官实职,那也很不容易,因为政儿没有功名啊!
皇上恩典,政儿被赐官,当上了工部主事。工部在六部中并不出彩,管理的是建造修缮之事,前程和吏部、户部、翰林院这样的,根本不能相提并论,但要求也相对低些,只勤恳做事就好。不料,即使是这样的地方里,文官对他们武勋,也是排斥的。政儿在工部里做了冷板凳,上司同僚们既不为难他,也鲜少理会他。在几件事没办好后,更加不派给他工作,每日里政儿上衙门点卯后,要么就跟着打个杂,要么就无事可做,实在尴尬。若不是身后还有个国公府,身前还有个有本事的大舅子,那不知会被人挤兑成啥样了!
政儿现在膝下两儿一女,想到这个,史夫人眉眼一动,眼中光芒闪烁,心中顿时一松。
孙子贾珠,比贾琏要大着两岁,眼下在国子监里求学呢。那个国子监的名额,原是属于嫡长孙贾琏的,被她给了珠儿。反正贾琏有张家人扶助着,有好书院上,兄弟之间可不得均衡着些。珠儿已经从国子监毕业了,一毕业就有了秀才功名。政儿对他是寄以厚望,每日里督促他用心读书,准备两年后的乡试。说不得,珠儿就能实现政儿未完成的心愿呢,贾家改换门庭有望。
元春,更是她精心教养出来的闺秀。自国公爷去后,贾家的声威便大不如从前了。说是国公府,其实全靠她一个国公夫人,一品诰命的名分和人脉来支撑着。赦儿是降三等袭爵的,如今身上不过是个一等将军的虚衔罢了。他还因此怨怪国公爷偏心,把临终的恩典给了政儿,没给他求个不降等袭爵,真是个没兄弟情义的!
她想着把元春培养出来,元春生在大年初一,本就是个有福的命格,又出落得雍容美貌,端庄迷人,是个极出色的姑娘。若是她能结个好姻缘,就能照应贾家,为父母分忧。鉴于敏儿的教训,她对元春的教养很是严格,自小就让她明白家中的情形和她身上的责任,不能任性而为。千万别整日里伤春悲秋,情情爱爱的,富贵荣华,无上的地位才是最要紧的。她给元春定下的目标就是嫁进权贵豪门,或者干脆进宫去搏一搏!只是,还要再略等一等,看看情势再说。
一年多前,王氏又给贾家生下了一个小公子来。哎呀,这孩子可更了不得啊!想到此处,史夫人不禁眉开眼笑,脸上光彩焕发,顿时连眼角的皱纹都舒展开来,整个人年轻了十岁。
这个男婴啊,出生的时辰就极好,王氏生得也顺利,没受什么罪。生下来一看,他不像别的婴儿一样,皱皱巴巴的,像个没毛的老鼠一般,那叫一个白嫩可爱,她们都没见过这样漂亮的孩子,让人忍不住啧啧称赞。
更神奇的是,他一落草,口中就含着一枚宝玉,大如雀卵,灿若明霞,莹润如酥,五色花纹缠护。宝玉正反都刻着字呢,正面是:莫失莫忘,仙寿恒昌;反面是:一除邪祟二疗冤疾三知祸福。
当时,史夫人心中就砰砰乱跳,狂喜雀跃。这,这是上天的赐福么,这孩子必是有大造化大来历的。他投生到贾家,定是祖宗积德护佑,注定要为已然有些落寂的贾家带来一场富贵荣华的吧!
史夫人立刻就给那男婴取名为宝玉。自此,在史夫人的心中,贾宝玉就是她最疼爱的孙儿,地位远远超过所有人。为了给宝玉祈福,史夫人命人到各寺庙里点起了长明灯,各处散钱布施,让满天神佛保佑他平安。满京城的人都知道贾家有了个天地灵气所钟的孩子。
如今这宝玉已经有两岁了。大约他命中带福吧,久未生育的敏儿,也怀上了身孕。如果这是个男胎,那敏儿就生下了安郡王府的嫡子,可以一扫前辱,扬眉吐气了!:,,.
唉!史夫人扶着额头苦恼,方才在王氏面前,她语气含混,其实她是不方便说得明白,琏儿娶王熙凤这事儿,九成是成不了的了!
史夫人怅然地陷入到往事的追忆之中。时间已经过去十年了,这十年里啊,发生的事情不少,但没几件,是让人感到顺心的。
八年前,大儿媳张氏的父兄结束了流放,回到了京城。时过境迁,皇上年纪大了,见到儿子们明争暗斗,又不禁怀念起太子来,后悔自己以前对太子过分严厉了些,才导致太子乱了心思。因此,他追封太子为忠义亲王,也是借此敲打众皇子们。
太子兵变而受到牵连的官员也陆续得到赦免。张家本就没做过什么,当年也是无辜被牵连的,在一些文臣的援手下,皇上想起了他们,决定施恩招他们回京城,给予些补偿。
张氏的父亲年纪大了,上书乞骸骨,皇上怜悯,赐金养老。张氏的兄弟们正当壮年,给皇上上了谢恩悔过折子,态度恭敬,全了皇上的面子,得以起复,重回官场。
有了父兄撑腰,张氏再无顾虑,下定了决心,她不愿留在贾家了。再不想见到虚伪狠辣的公婆和好色无情的丈夫,觉得那样的日子一刻都再难忍受。她知道,在当时的社会里,她是不可能和离的,于是她提出‘析产别居’,要求带着贾琏,去伺候居住在京城郊外的老父亲。
那时,国公爷还在世,自然不能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这会败坏贾家的名声的。他叫了张氏前来劝说,要她为贾琏着想,母亲与夫家几近决裂,日后他何以自处他是嫡长孙,日后是要继承贾家的,难道不考虑这名声和利益么语气殷殷,诚意满满,可谓纡尊降贵。
但那张氏却不肯听从,冷冷地拒绝了国公爷的好意。她的长兄也是不识大体的,还专程上门来为她助阵,拿出了当年张氏被‘病卧在床’的种种凭证。
啧啧,张氏真的是有心计手段!早年老荣国公夫人宠爱贾赦,为能给他聘下张家的女儿,承诺过进门就给她协理管家之权,还把手中的心腹人手交付给张氏。怪不得,张氏在张家倾覆后,还能保全了自己,收集到贾家的把柄。麻烦啊!
这还不算,张氏的长兄还拿着嫡长孙贾瑚死因蹊跷说事,扬言他要以舅舅的身份,去顺天府衙门告状,为外甥讨一个公道!
张氏现在身份还是贾家儿媳,公婆如何对待她,其中的恩怨纠葛,只能算是家事,衙门也不好过问,这还好说一些。但这贾瑚的死因,就牵扯到了一条人命,由不得衙门不重视!
况且,张氏的长兄如今也做了官,昔日与张父交好的文臣们也对他关照有加,顺天府不敢为荣国府瞒下的。那竖子也真是奸猾,把矛头直指向政儿和王氏,不涉及到她和国公爷,占据了大义名分。
做叔婶的,因着要谋夺家中的爵位财产,狠心害死自己的嫡侄—日后的承爵人,这状子一告上去,必定会轰动京师!不管最后审案后是个什么结果,政儿夫妻俩的名声就要彻底毁了!贾家如今在文官中很不受待见,史夫人和贾代善心中都是有数的。
那可就是雪上加霜了!更何况,天地良心,这事与史夫人绝对无关,虎毒还不食子呢,贾瑚那可是她的亲孙子,她是下不了手的!但是,但是吧,她可不敢保证,王氏一点儿没做过手脚!
王氏自然是满口喊冤,也不知是真是假但无论王氏有没做过,荣国府也必须保住她啊,她生下了那几个好孩子不说,她娘家哥哥王子腾可是承继了贾家势力,日后要维护贾家的出息老亲,妹妹是薛家当家主母!王氏,贾家割舍不得!
几番撕扯,最后,国公爷无奈做了让步,张氏就这么施施然地拖走了她的嫁妆,带着贾琏回到了张家别院。好在,张家还肯用了个张老太爷年高体弱,思念爱女,张氏和外孙承欢膝下,也是至孝之举遮掩了过去。外人其实也是明白此事大违常理,个中必有不为人知的内情,只大家见到贾张两家的态度,也不方便深究罢了。贾家的名声更加被拖累了!
自此,琏儿就跟随着张氏在张家生活,只在逢年过节时,匆匆回荣国府一遭儿走个过场。他被张家教歪了,和祖父母、父亲都不亲近,见了面,都是恭敬中带着疏远冷淡的态度。打小他就跟着张氏,母亲这些年过的日子都看在眼中呢,史夫人想笼络他,也是不成的。
贾琏被送到了一家很好的书院上学,那书院的山长是张家老太爷的好友,对贾琏的教导极是用心。贾琏聪明,读书也用功,十六岁就考中了禀生秀才,正在努力磨炼,准备再接再厉地冲击乡试呢。他如今出挑了一副好相貌,功名有望,又有官运不错的舅舅扶助,前程可期。况且,他又没脱离贾家,日后还会是贾家的承爵人。王家就打上了贾琏的主意,想与贾家灾连一次姻。王熙凤在荣国府见到了贾琏,对他很是满意。
王氏来说和这事,口口声声道当年是张氏误会了自己,她可以去向大嫂解释,大家亲上加亲,消弭前嫌不好么虽然大嫂态度生硬地一口拒绝了,但自古以来,儿女的婚事,向来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此事当由大伯做主,出嫁从夫,大伯答应了,大嫂也违逆不得!
听了这话,史夫人是有苦说不出,贾赦他也不愿答应啊!她那大儿子早就不满她偏心二房,岂肯让王家的女人做他的儿媳再说了,那就是个欺软怕硬的货色,张家渐渐地回到了当年的盛况,他哪里敢和大舅子叫板
时运不济啊,史夫人叹息了一声。七年前,国公爷积劳成疾,不幸仙逝了。临死前,他也放心不下贾家,放心不下儿女。皇上体恤老臣,愿意在他死前,赐予贾家一个恩典。国公爷思虑良久,还是上了奏本,为政儿求了一个实职文官。
政儿自国子监出来后,一直在埋头读书,准备博个举人功名。无奈任凭贾家出了高价,也寻不到得力的先生,学习不得进益,连着参加了几回乡试,都落了榜。国公爷也渐渐死了心,暗地里对自己说,政儿怕不是读书的料,须得为他谋划一番。从军那是不行的,但想谋一个文官实职,那也很不容易,因为政儿没有功名啊!
皇上恩典,政儿被赐官,当上了工部主事。工部在六部中并不出彩,管理的是建造修缮之事,前程和吏部、户部、翰林院这样的,根本不能相提并论,但要求也相对低些,只勤恳做事就好。不料,即使是这样的地方里,文官对他们武勋,也是排斥的。政儿在工部里做了冷板凳,上司同僚们既不为难他,也鲜少理会他。在几件事没办好后,更加不派给他工作,每日里政儿上衙门点卯后,要么就跟着打个杂,要么就无事可做,实在尴尬。若不是身后还有个国公府,身前还有个有本事的大舅子,那不知会被人挤兑成啥样了!
政儿现在膝下两儿一女,想到这个,史夫人眉眼一动,眼中光芒闪烁,心中顿时一松。
孙子贾珠,比贾琏要大着两岁,眼下在国子监里求学呢。那个国子监的名额,原是属于嫡长孙贾琏的,被她给了珠儿。反正贾琏有张家人扶助着,有好书院上,兄弟之间可不得均衡着些。珠儿已经从国子监毕业了,一毕业就有了秀才功名。政儿对他是寄以厚望,每日里督促他用心读书,准备两年后的乡试。说不得,珠儿就能实现政儿未完成的心愿呢,贾家改换门庭有望。
元春,更是她精心教养出来的闺秀。自国公爷去后,贾家的声威便大不如从前了。说是国公府,其实全靠她一个国公夫人,一品诰命的名分和人脉来支撑着。赦儿是降三等袭爵的,如今身上不过是个一等将军的虚衔罢了。他还因此怨怪国公爷偏心,把临终的恩典给了政儿,没给他求个不降等袭爵,真是个没兄弟情义的!
她想着把元春培养出来,元春生在大年初一,本就是个有福的命格,又出落得雍容美貌,端庄迷人,是个极出色的姑娘。若是她能结个好姻缘,就能照应贾家,为父母分忧。鉴于敏儿的教训,她对元春的教养很是严格,自小就让她明白家中的情形和她身上的责任,不能任性而为。千万别整日里伤春悲秋,情情爱爱的,富贵荣华,无上的地位才是最要紧的。她给元春定下的目标就是嫁进权贵豪门,或者干脆进宫去搏一搏!只是,还要再略等一等,看看情势再说。
一年多前,王氏又给贾家生下了一个小公子来。哎呀,这孩子可更了不得啊!想到此处,史夫人不禁眉开眼笑,脸上光彩焕发,顿时连眼角的皱纹都舒展开来,整个人年轻了十岁。
这个男婴啊,出生的时辰就极好,王氏生得也顺利,没受什么罪。生下来一看,他不像别的婴儿一样,皱皱巴巴的,像个没毛的老鼠一般,那叫一个白嫩可爱,她们都没见过这样漂亮的孩子,让人忍不住啧啧称赞。
更神奇的是,他一落草,口中就含着一枚宝玉,大如雀卵,灿若明霞,莹润如酥,五色花纹缠护。宝玉正反都刻着字呢,正面是:莫失莫忘,仙寿恒昌;反面是:一除邪祟二疗冤疾三知祸福。
当时,史夫人心中就砰砰乱跳,狂喜雀跃。这,这是上天的赐福么,这孩子必是有大造化大来历的。他投生到贾家,定是祖宗积德护佑,注定要为已然有些落寂的贾家带来一场富贵荣华的吧!
史夫人立刻就给那男婴取名为宝玉。自此,在史夫人的心中,贾宝玉就是她最疼爱的孙儿,地位远远超过所有人。为了给宝玉祈福,史夫人命人到各寺庙里点起了长明灯,各处散钱布施,让满天神佛保佑他平安。满京城的人都知道贾家有了个天地灵气所钟的孩子。
如今这宝玉已经有两岁了。大约他命中带福吧,久未生育的敏儿,也怀上了身孕。如果这是个男胎,那敏儿就生下了安郡王府的嫡子,可以一扫前辱,扬眉吐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