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四章:济宁被袭
经历昨日的平反讨逆的大典后,士卒们的士气直接被朱凌拉到了一个从未有过的巅峰。或许对于如今的大明来说,如今的士气已是难得,但对于与闯贼和建奴激战,已是有了不小的胜算。至少将领们有了从未有过的自信。
似乎那高一功颇为喜欢出其不意,就在今日凌晨,突然有一支闯军沿着河道直接偷袭了孟章明所驻扎的济宁。这一举动直接在所有人的意料之外,众人皆认为闯贼会从北面和东边袭来,但却没有想到有一条河可以直接攻向济宁。
济宁,瞬间成为了高一功进攻的起点。
也幸好孟章明本就是个谨慎的人,早就在济宁周围撒了多名斥候,在闯贼进攻的凌晨,也多亏了负伤中箭的斥候告知了消息,这才让孟章明有了防范。
但毕竟这是闯军进攻的第一战,攻势极为猛烈,加上正是黑夜。不少士卒便连敌人都没有看到便被无数支射来的箭矢射中倒地身亡。孟章明也立即命全城点燃火把,举剑呐喊,这才让惊慌失措的士卒看清了敌人。
在经过接近两个时辰的攻势,云梯,攻城车尽数用到了济宁的城墙,最后闯军在下面留下了大量的尸体仓皇撤退。但济宁的守军也不好过,在熟睡之中被惊醒,一片茫然之中上了战场,根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情况,惨死之人数不胜数。
而期间,闯贼险些攻上城楼,孟章明直接提刀便上,砍杀数名敌人后,身后护卫这才争相挥刀将闯军重新赶了下去。在经历过数次的血战之后,济宁城才勉强守住。事后,孟章明也不由感叹太过幸运,若是闯军有几万的兵力,攻势再猛烈一些,他们根本就守不住。
贼寇进攻济宁的消息当日下午便传到了兖州,朱凌立即召集众位大臣商谈。
“眼下夜袭济宁,乃是闯贼的第一步棋,他们只是试探。试探一下我军的战斗力如何,城防如何。而经历今日凌晨一战后,他们必然会做出调整。可能会包围我们,也可能会继续不断骚然。”朱大典听了济宁一战后,当即分析道。
其他人也在低头沉思,毕竟高一功可不是个无名小辈,其为李自成臂膀,此人在曾经与明军的战斗中,也算是次次大胜。绝不能小觑此人,但在场的将领几乎并没有人与他有交战的经历,属实有些迷茫。
见众人不说话,高杰觉得自己的机会到了,当i就上前说道:“若是陛下信任末将,末将愿意率轻骑作先锋军北上查探闯贼踪迹!这样一来,既能清楚贼寇的动向意图,又能让其知道,我军可不是只会驻守城池,说不定可以出其不意。”
待其说完,王家彦便不悦道:“闯贼此刻势必是在朝兖州缓慢推进,说不定在周围已布好了包围圈,你若是出去,必然会陷入包围之中,到那个时候你是要投降还是要战死?我们必然不会冒险营救。”
一番话语下来,怼的高杰是面红耳赤,不敢轻易发言。毕竟王家彦可是兵部尚书,不是他一个小小的参将能惹得起的。说白了,他也知道自己急功近利的心思被看穿,这才有些羞愧。
“出击是必要的,一旦到了守城的地步,我们绝不能将十几万大军全部作为守军镇守城池。肯定要派出一部分大军作为外围的接应,若是能反包围贼寇,自然也是最好的。因此,臣以为可分兵出城,用来接应兖州。”
朱大典上前冷静说道,作为统帅,他必须要做出所有情况的应对之策,而分兵出城,第一不会让数量庞大的大军拥挤在城内,这只会浪费诸多兵力。而分兵出城,又可以减轻守城压力,又可以在处于上风之时击溃闯贼。
“依你所言即可,现在你是主帅。朕不会随意插手你的安排,朕虽然赢过贼寇,但那也只是侥幸罢了,而你才是真正知兵之人。”
曾经的崇祯就是因为经常无故插手将领军中之事,使得很多次都以失败告终。昔日孙传庭领命率军出击,期间被崇祯多次催促出击,最后被逼无奈出兵中了闯贼的伏击,大败,最后死于潼关。
史书曰:“传庭死,而明亡矣。”
朱大典听了此话也是倍感欣慰,陛下有如此想法真乃自己的大幸。孙传庭如何兵败,他自然知道,而且前几年的锦州之战的大败他也清楚,其中战败的“功劳”亦有朝廷一份。这次陛下能允诺不干涉,他便有至少六分胜算。
“你如何分兵?你心中估计已经有了答案吧。”看着沉稳的朱大典,朱凌又说不出来的信任。
“臣认为,史尚书率两万兵马绕道曲阜,驻守那里。参将高杰率兵一万,增兵济宁。而参将范弦超则北上诌县,埋伏从后方绕道的敌人。”
“为何要继续增援济宁?”王家彦有些不解,道:“闯贼已试探过了济宁,孟章明那里必然有了防范,增兵过去,岂不是多此一举?”
闻言,朱大典旋身解释道:“王尚书,闯贼虽然已进攻过了济宁,但是不代表济宁无用。济宁临近水路,上可以去往北直隶,南下可以直袭南方。济宁经过凌晨一战,损失不小,应当及时增兵。而且闯贼可以从水路进攻济宁,我们为何不可以从水路背袭闯贼呢?”
听了朱大典一番解释,王家彦也恍然大悟。上面的朱凌与众臣也对其大加赞赏,果然朱大典不负众望,提出想法也能有其重要理由。
“但现在你只调出三万人马,城中可是还剩下十万人马。”黄伯当偏头提醒道。
“兖州府只需五万人守城即可,而另外的五万人……”说话间戛然而止,朱大典牛头看向王家彦,缓缓说道:“若是王尚书肯接受,其中两万人马希望尚书可以领兵,听我号令。”
王家彦见其朝自己行礼,态度如此恭敬,而上面陛下也有着期盼的目光,便立即道:“为大明,我自当愿意。”
“剩下那三万人马,我会随时视情况而定。诸位,此战是否能胜利,便仰仗各位了!”
……
而此时的高一功,正率军驻扎于兖州府东北边的宁阳一带,但距离宁阳也不是很近,反而更接近旁边的洸水边。
“大帅,我们为何还不进攻?”帐下一些将领见自己主帅还安然坐在大帐之内悠闲地吃饭,众人皆有些不满。
毕竟,若是攻下兖州,生擒了崇祯,对他们来说可是大功一件!
“着急什么!”
只见高一功直接摔下碗筷,将众人着实吓了一跳,抬头却是冷冷说道:“我自有打算,你们只需等我命令便可。只一次,那崇祯小儿逃不了的!”
似乎那高一功颇为喜欢出其不意,就在今日凌晨,突然有一支闯军沿着河道直接偷袭了孟章明所驻扎的济宁。这一举动直接在所有人的意料之外,众人皆认为闯贼会从北面和东边袭来,但却没有想到有一条河可以直接攻向济宁。
济宁,瞬间成为了高一功进攻的起点。
也幸好孟章明本就是个谨慎的人,早就在济宁周围撒了多名斥候,在闯贼进攻的凌晨,也多亏了负伤中箭的斥候告知了消息,这才让孟章明有了防范。
但毕竟这是闯军进攻的第一战,攻势极为猛烈,加上正是黑夜。不少士卒便连敌人都没有看到便被无数支射来的箭矢射中倒地身亡。孟章明也立即命全城点燃火把,举剑呐喊,这才让惊慌失措的士卒看清了敌人。
在经过接近两个时辰的攻势,云梯,攻城车尽数用到了济宁的城墙,最后闯军在下面留下了大量的尸体仓皇撤退。但济宁的守军也不好过,在熟睡之中被惊醒,一片茫然之中上了战场,根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情况,惨死之人数不胜数。
而期间,闯贼险些攻上城楼,孟章明直接提刀便上,砍杀数名敌人后,身后护卫这才争相挥刀将闯军重新赶了下去。在经历过数次的血战之后,济宁城才勉强守住。事后,孟章明也不由感叹太过幸运,若是闯军有几万的兵力,攻势再猛烈一些,他们根本就守不住。
贼寇进攻济宁的消息当日下午便传到了兖州,朱凌立即召集众位大臣商谈。
“眼下夜袭济宁,乃是闯贼的第一步棋,他们只是试探。试探一下我军的战斗力如何,城防如何。而经历今日凌晨一战后,他们必然会做出调整。可能会包围我们,也可能会继续不断骚然。”朱大典听了济宁一战后,当即分析道。
其他人也在低头沉思,毕竟高一功可不是个无名小辈,其为李自成臂膀,此人在曾经与明军的战斗中,也算是次次大胜。绝不能小觑此人,但在场的将领几乎并没有人与他有交战的经历,属实有些迷茫。
见众人不说话,高杰觉得自己的机会到了,当i就上前说道:“若是陛下信任末将,末将愿意率轻骑作先锋军北上查探闯贼踪迹!这样一来,既能清楚贼寇的动向意图,又能让其知道,我军可不是只会驻守城池,说不定可以出其不意。”
待其说完,王家彦便不悦道:“闯贼此刻势必是在朝兖州缓慢推进,说不定在周围已布好了包围圈,你若是出去,必然会陷入包围之中,到那个时候你是要投降还是要战死?我们必然不会冒险营救。”
一番话语下来,怼的高杰是面红耳赤,不敢轻易发言。毕竟王家彦可是兵部尚书,不是他一个小小的参将能惹得起的。说白了,他也知道自己急功近利的心思被看穿,这才有些羞愧。
“出击是必要的,一旦到了守城的地步,我们绝不能将十几万大军全部作为守军镇守城池。肯定要派出一部分大军作为外围的接应,若是能反包围贼寇,自然也是最好的。因此,臣以为可分兵出城,用来接应兖州。”
朱大典上前冷静说道,作为统帅,他必须要做出所有情况的应对之策,而分兵出城,第一不会让数量庞大的大军拥挤在城内,这只会浪费诸多兵力。而分兵出城,又可以减轻守城压力,又可以在处于上风之时击溃闯贼。
“依你所言即可,现在你是主帅。朕不会随意插手你的安排,朕虽然赢过贼寇,但那也只是侥幸罢了,而你才是真正知兵之人。”
曾经的崇祯就是因为经常无故插手将领军中之事,使得很多次都以失败告终。昔日孙传庭领命率军出击,期间被崇祯多次催促出击,最后被逼无奈出兵中了闯贼的伏击,大败,最后死于潼关。
史书曰:“传庭死,而明亡矣。”
朱大典听了此话也是倍感欣慰,陛下有如此想法真乃自己的大幸。孙传庭如何兵败,他自然知道,而且前几年的锦州之战的大败他也清楚,其中战败的“功劳”亦有朝廷一份。这次陛下能允诺不干涉,他便有至少六分胜算。
“你如何分兵?你心中估计已经有了答案吧。”看着沉稳的朱大典,朱凌又说不出来的信任。
“臣认为,史尚书率两万兵马绕道曲阜,驻守那里。参将高杰率兵一万,增兵济宁。而参将范弦超则北上诌县,埋伏从后方绕道的敌人。”
“为何要继续增援济宁?”王家彦有些不解,道:“闯贼已试探过了济宁,孟章明那里必然有了防范,增兵过去,岂不是多此一举?”
闻言,朱大典旋身解释道:“王尚书,闯贼虽然已进攻过了济宁,但是不代表济宁无用。济宁临近水路,上可以去往北直隶,南下可以直袭南方。济宁经过凌晨一战,损失不小,应当及时增兵。而且闯贼可以从水路进攻济宁,我们为何不可以从水路背袭闯贼呢?”
听了朱大典一番解释,王家彦也恍然大悟。上面的朱凌与众臣也对其大加赞赏,果然朱大典不负众望,提出想法也能有其重要理由。
“但现在你只调出三万人马,城中可是还剩下十万人马。”黄伯当偏头提醒道。
“兖州府只需五万人守城即可,而另外的五万人……”说话间戛然而止,朱大典牛头看向王家彦,缓缓说道:“若是王尚书肯接受,其中两万人马希望尚书可以领兵,听我号令。”
王家彦见其朝自己行礼,态度如此恭敬,而上面陛下也有着期盼的目光,便立即道:“为大明,我自当愿意。”
“剩下那三万人马,我会随时视情况而定。诸位,此战是否能胜利,便仰仗各位了!”
……
而此时的高一功,正率军驻扎于兖州府东北边的宁阳一带,但距离宁阳也不是很近,反而更接近旁边的洸水边。
“大帅,我们为何还不进攻?”帐下一些将领见自己主帅还安然坐在大帐之内悠闲地吃饭,众人皆有些不满。
毕竟,若是攻下兖州,生擒了崇祯,对他们来说可是大功一件!
“着急什么!”
只见高一功直接摔下碗筷,将众人着实吓了一跳,抬头却是冷冷说道:“我自有打算,你们只需等我命令便可。只一次,那崇祯小儿逃不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