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 诸国!
身为皇帝的朱元璋早已预见了一切可能,包括青龙要塞的延迟竣工,军队出征的延误等。
换作他人妨碍了国家大事,皇帝恐怕早已下令斩首,最轻也会流放到千里之外。
但是,
徐达那样说,是为了向陛下表达决心,却未想到陛下对朱林如此袒护,似乎即使计划落空,朱林也不会受到责罚。
此刻,
角落里,
一位身着深红朝服的中年男子始终低垂着腰,对大人们和皇帝之间的交谈仅是默默点头附和。
此人,
正是吕本。
实际上,
他感到十分诧异。
军事国事从未有他这位太常寺卿插手的份,未曾想早朝结束后,皇帝竟将他单独留下。
正当他思索着皇帝为何留下自己时,高处传来朱元璋轻微的咳嗽声。
“吕爱卿啊。”
朱元璋的声音和煦。
“微臣在。”
吕本向前一步。
“讲讲诸国的状况吧。”
朱元璋抬手示意。
“诸国?”
吕本尚未开口,徐达等人已是一愣,疑惑地望向他。
也难怪,
他们几个被留下时,对吕本的存在都感到意外。以往这种小型朝议,从没有太常寺卿的位置。
只见……
吕本向龙座上的帝王微微行礼,向群臣讲述异世界的态势。
“陛下,各位大人,自大明帝国崛起,众多小国竞相前来致意,祈愿新生的辉煌大明如同破晓的曙光,永照千秋万代。”
“其中,蒲甘王国、安南领地、占城领地、爪哇岛、中山王国、暹罗帝国、三佛齐领地、真腊王国以及渤泥国,皆派遣使者前来庆贺!特别是琉球群岛的中山国,上次使者到访时还言道,蛮族元廷的灭亡象征着华夏文明的复兴,他们欲派遣皇室子弟来我大明学习汉家的辉煌文化!”
“吾皇英明!陛下曾昭告天下,不侵犯任何国度,此策略使得更多小国顺应大明的天命归顺!”
“微臣在此,恭贺陛下,恭贺大明帝国!”
话毕,吕本再次深鞠一躬,恭敬无比。
徐达等人听罢,满意地点了点头。
然而,朱元璋虽然点头,但脸上并未流露出喜悦:“嗯……各国前来祝贺,固然是件好事。不过,似乎遗漏了些什么?东瀛国,还有……高丽国呢?这两国,是我大明周边最为重要的国度,为何未提及?”
“近几年,东瀛和高丽的使者还在金陵城出现过,但这两年,连他们的身影都难觅,其他国纷纷进献贡品,唯有他们两国如此特别,连使者都不愿再派?难道无视我大明的存在了吗?”
说完,他严厉地瞥了吕本一眼,仿佛所有的问题都源于吕本。
此刻,徐达等人的面色也变得凝重。
这些人均是陪同朱元璋征战天下的人物,身上透着一股勇往直前的魄力,对那些小国未曾在意,可如今两国这般特立独行,连续两年未派使者,这无疑是**裸的挑衅。
吕本连忙解释:“陛下,各位大人,这两国未遣使者确有其因!”
“东瀛国内正经历南北对立,尊崇天皇至高无上。然而,其四境岛屿上竟出现了两位天皇,各自拥戴,战争频发。”
“至于高丽国,依仗其险峻地形,左右逢源,甚至妄图窥伺我大明辽东领土。为此,两国曾数次互派使者谈判,却始终未能达成共识,近一两年更是拒派使者!”
“所以。”
“对于这两国,太常寺已尽展善意,耗费心力,即便如此,仍难获回应,如何处置,还请陛下裁决。”
说完,他低下头。
此言一出,徐达的脸色愈发阴沉。
若非帝王在场,他恐怕早已出言责骂。
朱元璋环视众人一圈,边揉着手,边冷声道:“大明帝国的建立并不意味着天下安宁,内忧外患未曾间断。北征讨伐伪朝并非一语之轻,一人的意志,而是民心所向。”
“但是。”
世间动荡,如今在这海滨沿线,来自东瀛的狂风海盗肆虐横行。尽管海上封锁多年,让这些海盗无法轻易获利,但仍有些胆大妄为的恶徒闯上海岸,扰乱平民,行踪飘忽不定,地方官府亦难以应对!
更不必提高丽之地,时常有传闻说高丽部族连人带畜被劫掠至辽东。然而在朕看来,天命如雨,人各有志,他们既然选择离去,便由他们去吧。但如今,那些高丽人见我大明未曾追究,反而变本加厉,若不予以惩戒,如何彰显大明的真正威仪?
然而。
此事非一时可毕,须一件件来办。
今日朕命吕爱卿讲述边疆各国之事,便是希望各位在此北伐大计上全力以赴!当然,切勿在朕面前空谈豪言,进展如何便如实禀告,朕需要的不仅是能做事的大臣,更是忠诚耿直之人!你们……可都明白了?
“微臣遵命。”
徐达等大臣纷纷俯首称是。
吕本却站在最后,微微抬首,环视众人,又瞥了一眼高位上的帝王,眉头紧锁。
“陛下,臣有奏。”
于是,
吕本站了出来。
“何事?”朱元璋询问。
其余人也纷纷望向他。
吕本面色忧虑:“陛下,近来臣接待了许多各国使者,他们都对传言中的北伐之事极为关切。”
“然后呢?”
朱元璋眯起眼睛。
“他们深感忧虑。”
吕本轻声说道。
“忧虑什么?”
朱元璋问。
“近日京师动静颇大,特别是新建军队之事。传言这支新军皆由贵族子弟组成,士兵不再研习刀剑技艺。使者们听闻后,无不忧心忡忡,生怕北伐失利,一旦残暴的元朝卷土重来,这些小国将难以自保。”吕本斟酌言辞,小心翼翼地说道。
朱元璋先是怔了怔,随即大笑道:“原来如此,朕还以为是什么大事呢,原来是小国使者庸人自扰,朕的新军如何操练,岂是他们所能忧虑的?”
“他们更担忧另一件事。”
吕本接着说。
“何事?”
“他们听说,这新军的初始构想,源自一名少年商人的建议,所以……”
他停下了,不敢继续。
“哈哈哈!”朱元璋笑声更甚。“罢了罢了,这些使者在京师还真是闲得发慌,朕建立新军,管它来源何处,即便是少年商人,只要对国家有利,又有何妨?”
“好了好了,你这太常寺卿,总扯些无用之事,以后莫再拿这些来让朕笑谈!小朝会到此结束,各自忙碌去吧!”
“遵命!”
众大臣齐声应道。
……
正午时分。
一家酒馆内。
吕本与道衍和尚交谈着。
“大师。”
吕本意味深长地低语:“龙座的态度,便是如此,您意下如何?”
“不会吧?这也能接受?”
姚广孝嘴角抽搐,手中的烤肉瞬间失去了诱人的香气。
姚广孝怔愣半晌,才缓缓放下手中的餐叉,不住地摇头。
对面。
吕本兀自享用着美食,一副世事皆与我无关的模样。
姚广孝从袖筒中抽出一方丝帕,擦拭嘴角,笑道:“看来,龙座对这位义子的信任深不可测啊!龙座……果真不愧为龙座,早已预见了未来的各种可能,显然并未打算让朱林承担任何责任,恐怕这下,那位保不定晚节的徐达元帅就要遭殃了!这朱林……真是个神奇的存在啊!”
“何出此言?”
吕本疑惑地眨了眨眼。
“吕大人。”
姚广孝淡然一笑:“事实再明显不过,朱公子凭借超凡的才华赢得了龙座无尽的信任,现在看来,即使是王子也难以企及他的地位!想不到啊想不到,正值盛年的龙座竟宠爱着这样一位奇人,实在让贫僧感到惊讶。”
“言辞需谨慎啊。”
吕本吓了一跳,险些咬到舌头。
“吕大人,不必紧张。没什么需要忌讳的!龙座信赖一个少年商人之事,京师早有耳闻!然而,许多人只看见朱公子的风光,却未思考他所做的事情,如梦幻泡影般,一旦接连失败,大明的安稳恐怕就会受到威胁!青龙城的建设耗费亿万金银与无数人力物力,万一无法助力北伐成功,激起民愤,龙座又不愿让朱公子受过,那么这个责任只能由徐达来担,这样一来,燕王作为徐达的女婿,恐也将受牵连啊。”
姚广孝脸上的笑意渐消,陷入了深思。
……
燕王府。
府邸内外。
仆人们正在整理行装。
后日。
燕王即将告别京都,浩浩
换作他人妨碍了国家大事,皇帝恐怕早已下令斩首,最轻也会流放到千里之外。
但是,
徐达那样说,是为了向陛下表达决心,却未想到陛下对朱林如此袒护,似乎即使计划落空,朱林也不会受到责罚。
此刻,
角落里,
一位身着深红朝服的中年男子始终低垂着腰,对大人们和皇帝之间的交谈仅是默默点头附和。
此人,
正是吕本。
实际上,
他感到十分诧异。
军事国事从未有他这位太常寺卿插手的份,未曾想早朝结束后,皇帝竟将他单独留下。
正当他思索着皇帝为何留下自己时,高处传来朱元璋轻微的咳嗽声。
“吕爱卿啊。”
朱元璋的声音和煦。
“微臣在。”
吕本向前一步。
“讲讲诸国的状况吧。”
朱元璋抬手示意。
“诸国?”
吕本尚未开口,徐达等人已是一愣,疑惑地望向他。
也难怪,
他们几个被留下时,对吕本的存在都感到意外。以往这种小型朝议,从没有太常寺卿的位置。
只见……
吕本向龙座上的帝王微微行礼,向群臣讲述异世界的态势。
“陛下,各位大人,自大明帝国崛起,众多小国竞相前来致意,祈愿新生的辉煌大明如同破晓的曙光,永照千秋万代。”
“其中,蒲甘王国、安南领地、占城领地、爪哇岛、中山王国、暹罗帝国、三佛齐领地、真腊王国以及渤泥国,皆派遣使者前来庆贺!特别是琉球群岛的中山国,上次使者到访时还言道,蛮族元廷的灭亡象征着华夏文明的复兴,他们欲派遣皇室子弟来我大明学习汉家的辉煌文化!”
“吾皇英明!陛下曾昭告天下,不侵犯任何国度,此策略使得更多小国顺应大明的天命归顺!”
“微臣在此,恭贺陛下,恭贺大明帝国!”
话毕,吕本再次深鞠一躬,恭敬无比。
徐达等人听罢,满意地点了点头。
然而,朱元璋虽然点头,但脸上并未流露出喜悦:“嗯……各国前来祝贺,固然是件好事。不过,似乎遗漏了些什么?东瀛国,还有……高丽国呢?这两国,是我大明周边最为重要的国度,为何未提及?”
“近几年,东瀛和高丽的使者还在金陵城出现过,但这两年,连他们的身影都难觅,其他国纷纷进献贡品,唯有他们两国如此特别,连使者都不愿再派?难道无视我大明的存在了吗?”
说完,他严厉地瞥了吕本一眼,仿佛所有的问题都源于吕本。
此刻,徐达等人的面色也变得凝重。
这些人均是陪同朱元璋征战天下的人物,身上透着一股勇往直前的魄力,对那些小国未曾在意,可如今两国这般特立独行,连续两年未派使者,这无疑是**裸的挑衅。
吕本连忙解释:“陛下,各位大人,这两国未遣使者确有其因!”
“东瀛国内正经历南北对立,尊崇天皇至高无上。然而,其四境岛屿上竟出现了两位天皇,各自拥戴,战争频发。”
“至于高丽国,依仗其险峻地形,左右逢源,甚至妄图窥伺我大明辽东领土。为此,两国曾数次互派使者谈判,却始终未能达成共识,近一两年更是拒派使者!”
“所以。”
“对于这两国,太常寺已尽展善意,耗费心力,即便如此,仍难获回应,如何处置,还请陛下裁决。”
说完,他低下头。
此言一出,徐达的脸色愈发阴沉。
若非帝王在场,他恐怕早已出言责骂。
朱元璋环视众人一圈,边揉着手,边冷声道:“大明帝国的建立并不意味着天下安宁,内忧外患未曾间断。北征讨伐伪朝并非一语之轻,一人的意志,而是民心所向。”
“但是。”
世间动荡,如今在这海滨沿线,来自东瀛的狂风海盗肆虐横行。尽管海上封锁多年,让这些海盗无法轻易获利,但仍有些胆大妄为的恶徒闯上海岸,扰乱平民,行踪飘忽不定,地方官府亦难以应对!
更不必提高丽之地,时常有传闻说高丽部族连人带畜被劫掠至辽东。然而在朕看来,天命如雨,人各有志,他们既然选择离去,便由他们去吧。但如今,那些高丽人见我大明未曾追究,反而变本加厉,若不予以惩戒,如何彰显大明的真正威仪?
然而。
此事非一时可毕,须一件件来办。
今日朕命吕爱卿讲述边疆各国之事,便是希望各位在此北伐大计上全力以赴!当然,切勿在朕面前空谈豪言,进展如何便如实禀告,朕需要的不仅是能做事的大臣,更是忠诚耿直之人!你们……可都明白了?
“微臣遵命。”
徐达等大臣纷纷俯首称是。
吕本却站在最后,微微抬首,环视众人,又瞥了一眼高位上的帝王,眉头紧锁。
“陛下,臣有奏。”
于是,
吕本站了出来。
“何事?”朱元璋询问。
其余人也纷纷望向他。
吕本面色忧虑:“陛下,近来臣接待了许多各国使者,他们都对传言中的北伐之事极为关切。”
“然后呢?”
朱元璋眯起眼睛。
“他们深感忧虑。”
吕本轻声说道。
“忧虑什么?”
朱元璋问。
“近日京师动静颇大,特别是新建军队之事。传言这支新军皆由贵族子弟组成,士兵不再研习刀剑技艺。使者们听闻后,无不忧心忡忡,生怕北伐失利,一旦残暴的元朝卷土重来,这些小国将难以自保。”吕本斟酌言辞,小心翼翼地说道。
朱元璋先是怔了怔,随即大笑道:“原来如此,朕还以为是什么大事呢,原来是小国使者庸人自扰,朕的新军如何操练,岂是他们所能忧虑的?”
“他们更担忧另一件事。”
吕本接着说。
“何事?”
“他们听说,这新军的初始构想,源自一名少年商人的建议,所以……”
他停下了,不敢继续。
“哈哈哈!”朱元璋笑声更甚。“罢了罢了,这些使者在京师还真是闲得发慌,朕建立新军,管它来源何处,即便是少年商人,只要对国家有利,又有何妨?”
“好了好了,你这太常寺卿,总扯些无用之事,以后莫再拿这些来让朕笑谈!小朝会到此结束,各自忙碌去吧!”
“遵命!”
众大臣齐声应道。
……
正午时分。
一家酒馆内。
吕本与道衍和尚交谈着。
“大师。”
吕本意味深长地低语:“龙座的态度,便是如此,您意下如何?”
“不会吧?这也能接受?”
姚广孝嘴角抽搐,手中的烤肉瞬间失去了诱人的香气。
姚广孝怔愣半晌,才缓缓放下手中的餐叉,不住地摇头。
对面。
吕本兀自享用着美食,一副世事皆与我无关的模样。
姚广孝从袖筒中抽出一方丝帕,擦拭嘴角,笑道:“看来,龙座对这位义子的信任深不可测啊!龙座……果真不愧为龙座,早已预见了未来的各种可能,显然并未打算让朱林承担任何责任,恐怕这下,那位保不定晚节的徐达元帅就要遭殃了!这朱林……真是个神奇的存在啊!”
“何出此言?”
吕本疑惑地眨了眨眼。
“吕大人。”
姚广孝淡然一笑:“事实再明显不过,朱公子凭借超凡的才华赢得了龙座无尽的信任,现在看来,即使是王子也难以企及他的地位!想不到啊想不到,正值盛年的龙座竟宠爱着这样一位奇人,实在让贫僧感到惊讶。”
“言辞需谨慎啊。”
吕本吓了一跳,险些咬到舌头。
“吕大人,不必紧张。没什么需要忌讳的!龙座信赖一个少年商人之事,京师早有耳闻!然而,许多人只看见朱公子的风光,却未思考他所做的事情,如梦幻泡影般,一旦接连失败,大明的安稳恐怕就会受到威胁!青龙城的建设耗费亿万金银与无数人力物力,万一无法助力北伐成功,激起民愤,龙座又不愿让朱公子受过,那么这个责任只能由徐达来担,这样一来,燕王作为徐达的女婿,恐也将受牵连啊。”
姚广孝脸上的笑意渐消,陷入了深思。
……
燕王府。
府邸内外。
仆人们正在整理行装。
后日。
燕王即将告别京都,浩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