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5章 新店开张
因为中间耽误了一个多小时,今天回来的比较晚,幸亏苏忆安骑的是自行车,不然就滞留在市里了。
当父母的自然是很担心了,苏忆安轻描淡写地说道:“有小子捣乱,被拿下了。”
白红梅感叹,“做点小生意,挣俩钱怎么这么不容易,难道饿死人好吗?”
“妈,以后这种牢骚话少说,你不是普通人。”
女婿是部队上的干部。
具体是种什么情况苏忆安只敢跟楚闻松说。
“老人不愧是烈属,太威武了。”
苏忆安说道:“谁说不是呢?我都自叹不如。”
“她的考虑是对的,我问问他们,做小买卖能不能合法化。”
“对你没影响吗?”
“咱自己的生意,让别人替咱冲在前面,不合适,我得做点什么。”
直到二月初,有关部门终于有了反馈,没有营业执照,可以颁发一张证明,做卤肉这个小生意合法,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借口抓捕、驱离、刁难。
不是营业执照,等于一张护身符,还是以李王氏的名义领到的。
这是李王氏和楚闻松互相配合促成的。
拿到了这张保证,苏忆安在做完卤肉之后,就在到处转,主要目的就是寻找合适的地方,准备开店。
没有个体户的存在,最热闹的地方就是供销社、农贸市场、食品站、工厂门口。
国人传统,男主外女主内,一日三餐吃什么,女人说了算,女人最爱去的地方就是农贸市场和食品站。
苏忆安就在这两个地方物色。
经过几天的考察,苏忆安选定了一个地方,在农贸市场的外面,是进入农贸市场的必经之地,又在食品站的辐射半径之内。
苏忆安有点拿不定主意,特地在休息日让楚闻松看了。
“我没经验,凭你的手艺在哪都能好卖。”
“你这是媳妇滤镜,没有参考价值。”
“什么叫媳妇滤镜?”
“就是,我的手艺不一定真好,因为是你媳妇,在你眼里就成了手艺好了,有点情人眼里出西施的意思。”
苏忆安拉着楚闻松一起进去看看,价格合适就盘下来。
里面的住户很热情地接待了他们,楚闻松穿着军装,两口子一看就不是什么普通人。
“这是我家的祖产,农贸市场还是我家的后院,以前让人家分了,前几天政府才还给我们的,租也不是不行,但我这个地方好,一间一年二十五。”
好家伙,直接比苏忆安租的三间还贵。
男人媳妇拉了拉他的袖子,还真是敢要,一排七间五间闲着,好不容易来了个租房子的,再把人家吓跑了。
这个价确实不符合苏忆安的预期,她租的话最低用两间,租金太贵了。
苏忆安拉了拉楚闻松的衣袖,转身就走。
现在没有个体户,满大街的房子,这里也不是什么风水宝地。
房主还以为苏忆安就是做做样子,让他主动降价的,结果走到拐角了,还不见苏忆安回头,他倒是着急了。
“同志,兴我出价,也兴你还价的嘛,我不要二十五,二十二行不行?”
这还是不符合苏忆安的心理价位,“一间十五,两间三十,同意咱就坐下谈,不同意那就算了,谁也不耽误谁。”
房主的脸都垮了,“你出的价也太低了,还不够损耗的……”
“你既然不同意,就没什么好谈的了,我们再去别的地方看看。”
房主一拍大腿,“行行行,十五就十五,我是看在你们是军人的份上,我信任人民解放军。”
切,楚闻松又不是突然冒出来的,你现在才看见?
苏忆安挑选了中间的两间,门窗相对完好,墙壁也比较干净的。
双方签了字,约束了价钱,先租五年,半年一付。租借期间,不得擅自涨价降价,不能拖欠房租。
“妹子,你要做什么生意啊?”
“等开张了你就知道了。”
房主问出了自己的疑惑,“个人不是不能做买卖吗?你们不怕抓?”
苏忆安没说话,房主秒懂,是因为这个不苟言笑的男人呗,不管到什么时候,还是有权好啊。
接下来就是装修了,要低调,不宜张扬。
苏忆安找了一个大工和一个小工,把地面用水泥抹了一遍,墙用白石灰重新粉刷,屋顶用棚布重新做了一个吊顶。
门窗该修的修,玻璃该换的换,装修完一算账,小五十块钱又没了。
苏忆安尽量低调,就做了一个三角木牌放在门口,上面写了两个大字卤肉,下面是一串小字:卤猪蹄猪头猪肝猪肺猪肚大肠……
二月底装修的房子都干了,选了二十二开业,这一天宜开市交易祭祀祈福。
刘相云陈石榴都知道苏忆安今天开业,特地来给她帮忙捧场。
早上九点钟,两大桶卤肉从李王氏那边,驮了过来。今天是秦绍刚的休息日,一群女人没一个敢放鞭炮的,多亏有秦绍刚。
一挂又响又长的鞭炮,把去农贸市场的人,过路的人引过来了。
“干嘛的这是?谁家娶媳妇?”
“铺子开业。”
“啊?投机倒把?”
“快闭上你的嘴,也不看看站在那儿的是谁。”
那人探头一看,“妈呀,李老太!”
李老太在三十岁以上的人当中,知名度很高,在这个不爱红妆爱武装的年代,为解放做出巨大的牺牲的李王氏,那就是正义的化身。
李老太投机倒把?收回去重说。
门口放着一张桌子,桌子上放着两盆卤肉,李王氏往桌子面前一站,中气十足地说道:“各位老少爷们,我李老太献丑了,整了两大盆卤肉,都来帮我尝一尝,提提意见,免费的,尝尝不要钱,好吃再买。”
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猜不透为什么,肉那么贵,白吃?
有两个泼辣的,主动凑上前去,李王氏递给她们一人一只签子,签子上有一小块卤肉。
“尝尝。”
苏忆安承认她摸索了几个月,手艺仅仅算很不错,远远达不到唇齿留香,吃后不忘的地步。
但是,这是七十年代,清煮一块肉都贼香的年代。
【作者题外话】:作者是查阅资料写的这一章,不对之处,切勿追究。作者就是纸上谈兵,没有一点经验,也没有经历过。
当父母的自然是很担心了,苏忆安轻描淡写地说道:“有小子捣乱,被拿下了。”
白红梅感叹,“做点小生意,挣俩钱怎么这么不容易,难道饿死人好吗?”
“妈,以后这种牢骚话少说,你不是普通人。”
女婿是部队上的干部。
具体是种什么情况苏忆安只敢跟楚闻松说。
“老人不愧是烈属,太威武了。”
苏忆安说道:“谁说不是呢?我都自叹不如。”
“她的考虑是对的,我问问他们,做小买卖能不能合法化。”
“对你没影响吗?”
“咱自己的生意,让别人替咱冲在前面,不合适,我得做点什么。”
直到二月初,有关部门终于有了反馈,没有营业执照,可以颁发一张证明,做卤肉这个小生意合法,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借口抓捕、驱离、刁难。
不是营业执照,等于一张护身符,还是以李王氏的名义领到的。
这是李王氏和楚闻松互相配合促成的。
拿到了这张保证,苏忆安在做完卤肉之后,就在到处转,主要目的就是寻找合适的地方,准备开店。
没有个体户的存在,最热闹的地方就是供销社、农贸市场、食品站、工厂门口。
国人传统,男主外女主内,一日三餐吃什么,女人说了算,女人最爱去的地方就是农贸市场和食品站。
苏忆安就在这两个地方物色。
经过几天的考察,苏忆安选定了一个地方,在农贸市场的外面,是进入农贸市场的必经之地,又在食品站的辐射半径之内。
苏忆安有点拿不定主意,特地在休息日让楚闻松看了。
“我没经验,凭你的手艺在哪都能好卖。”
“你这是媳妇滤镜,没有参考价值。”
“什么叫媳妇滤镜?”
“就是,我的手艺不一定真好,因为是你媳妇,在你眼里就成了手艺好了,有点情人眼里出西施的意思。”
苏忆安拉着楚闻松一起进去看看,价格合适就盘下来。
里面的住户很热情地接待了他们,楚闻松穿着军装,两口子一看就不是什么普通人。
“这是我家的祖产,农贸市场还是我家的后院,以前让人家分了,前几天政府才还给我们的,租也不是不行,但我这个地方好,一间一年二十五。”
好家伙,直接比苏忆安租的三间还贵。
男人媳妇拉了拉他的袖子,还真是敢要,一排七间五间闲着,好不容易来了个租房子的,再把人家吓跑了。
这个价确实不符合苏忆安的预期,她租的话最低用两间,租金太贵了。
苏忆安拉了拉楚闻松的衣袖,转身就走。
现在没有个体户,满大街的房子,这里也不是什么风水宝地。
房主还以为苏忆安就是做做样子,让他主动降价的,结果走到拐角了,还不见苏忆安回头,他倒是着急了。
“同志,兴我出价,也兴你还价的嘛,我不要二十五,二十二行不行?”
这还是不符合苏忆安的心理价位,“一间十五,两间三十,同意咱就坐下谈,不同意那就算了,谁也不耽误谁。”
房主的脸都垮了,“你出的价也太低了,还不够损耗的……”
“你既然不同意,就没什么好谈的了,我们再去别的地方看看。”
房主一拍大腿,“行行行,十五就十五,我是看在你们是军人的份上,我信任人民解放军。”
切,楚闻松又不是突然冒出来的,你现在才看见?
苏忆安挑选了中间的两间,门窗相对完好,墙壁也比较干净的。
双方签了字,约束了价钱,先租五年,半年一付。租借期间,不得擅自涨价降价,不能拖欠房租。
“妹子,你要做什么生意啊?”
“等开张了你就知道了。”
房主问出了自己的疑惑,“个人不是不能做买卖吗?你们不怕抓?”
苏忆安没说话,房主秒懂,是因为这个不苟言笑的男人呗,不管到什么时候,还是有权好啊。
接下来就是装修了,要低调,不宜张扬。
苏忆安找了一个大工和一个小工,把地面用水泥抹了一遍,墙用白石灰重新粉刷,屋顶用棚布重新做了一个吊顶。
门窗该修的修,玻璃该换的换,装修完一算账,小五十块钱又没了。
苏忆安尽量低调,就做了一个三角木牌放在门口,上面写了两个大字卤肉,下面是一串小字:卤猪蹄猪头猪肝猪肺猪肚大肠……
二月底装修的房子都干了,选了二十二开业,这一天宜开市交易祭祀祈福。
刘相云陈石榴都知道苏忆安今天开业,特地来给她帮忙捧场。
早上九点钟,两大桶卤肉从李王氏那边,驮了过来。今天是秦绍刚的休息日,一群女人没一个敢放鞭炮的,多亏有秦绍刚。
一挂又响又长的鞭炮,把去农贸市场的人,过路的人引过来了。
“干嘛的这是?谁家娶媳妇?”
“铺子开业。”
“啊?投机倒把?”
“快闭上你的嘴,也不看看站在那儿的是谁。”
那人探头一看,“妈呀,李老太!”
李老太在三十岁以上的人当中,知名度很高,在这个不爱红妆爱武装的年代,为解放做出巨大的牺牲的李王氏,那就是正义的化身。
李老太投机倒把?收回去重说。
门口放着一张桌子,桌子上放着两盆卤肉,李王氏往桌子面前一站,中气十足地说道:“各位老少爷们,我李老太献丑了,整了两大盆卤肉,都来帮我尝一尝,提提意见,免费的,尝尝不要钱,好吃再买。”
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猜不透为什么,肉那么贵,白吃?
有两个泼辣的,主动凑上前去,李王氏递给她们一人一只签子,签子上有一小块卤肉。
“尝尝。”
苏忆安承认她摸索了几个月,手艺仅仅算很不错,远远达不到唇齿留香,吃后不忘的地步。
但是,这是七十年代,清煮一块肉都贼香的年代。
【作者题外话】:作者是查阅资料写的这一章,不对之处,切勿追究。作者就是纸上谈兵,没有一点经验,也没有经历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