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八章 悄然的改变

    就在王小石睡得正酣的时候,集训基地的运动科研中心还在紧张忙碌着。

    “张主任,这是6号队员王小石的数据。”

    一名医疗技术人员将今天的分析报告交给了中心主任张建伟。

    张建伟是刚从国家田管中心调过来的,主要负责集训期间新训练理论的数据采集分析以及改建完善工作。

    “看这样子这个‘临边界训练法’还是起到了一定作用,暂时还没有影响训练的伤势发生。”

    “张医生的建议很好,要及时发现和改进传统训练方法中的错误,减少运动员受伤几率。”

    “好吧,他的数据传到北体和田管中心各一份,等会按照张医生要求对阻力跑的器械进行改进,你们连夜拿出一个方案,明天下午我要看到新的训练器材。”

    听到张主任这么一说,小年轻技术员不有得哀嚎了一声。

    往年冬天他也到基地帮过忙,但从未有像这次一样忙个不停。

    不少高水平运动员都突然增加了一个运动医学团队,对他们的训练进行了较大的调整。

    而他和其他同事的工作就是根据他们的反馈进行配合。

    而开发相应的训练器材就是工作重点之一。

    冬训期间只有短短一个月,每天接到的各类订单千奇百怪,而他们必须在一夜之内拿出可行性方案并实施。

    为此,基地内甚至专门建设了一个小型机械加工厂,负责生产改进后的训练设施。

    等王小石第三天来到训练场,看到的就是一个全新的阻力训练背心。

    “这是新开发的训练设备,穿在身上压力就会分散到整个上半身,对腰背的负荷就会少很多,相应的就会减少受伤的可能。”

    享受同等待遇的还有苏饼甜、董冰等人。

    “小苏,试试这个阻力器械,这个角度已经经过调整应该完全贴合你大腿发力的方向。”

    “小董,这是一组形体动态分析芯片,刚研制出来的,用来纠正你的动作。”

    ......

    今年的高原集训,国家田径队因王小石正在悄然发生变化,从训练理念、手段以及训练器械都在改变。

    而这一切也将在未来带来一股全新的中国体育风暴。

    另一边,经过几天的调整,现在王小石已完全适应了高原训练。

    不得不说年轻就是好,现在每天的训练都在一点点加量,但他吃得好睡的香。

    先前的不适早就无影无踪,一周后的午餐时间,也就在这时他才发现,青训营里有还个熟人。

    日后在东京奥运会上夺得银牌的朱小明。

    朱小明和他同年,是n省人,以前也在王佳所在的省体工队训练。

    所以两人很是熟悉。

    “师兄,我来给你介绍一下这是我原来队里的高手小明哥,跳远可厉害了。”

    当然厉害了,人家后来可是奥运银牌,现在虽然练的是跳远,不过马上就会改练三级跳远了。

    “你好,我叫王小石,练跳高的。”

    “朱小明,王佳原先的队友,我知道你,‘东方神石’。”

    朱小明和王小石击了下拳头,然后对王佳说道,“这才是真正厉害的高手,破过全国纪录的。”

    “是十四岁纪录!再说了,这里面那么多拿过世界大赛奖牌的,我一个小萝卜头哪敢谈高手。”

    “迟早的事!”

    朱小明是个自来熟的人,端起一盆饭菜坐到两人旁边说道,“你上次中运会还跳了两米一四,好家伙,这成绩我教练都说了不起!”

    “你也不差,说不定以后你俩都会在大赛上拿奖。”

    王小石也笑着回应到。

    几人都是少年,而海埂基地娱乐稀缺,训练又累,做完康复个个都是上床就睡。

    反倒是吃饭时间是大家唯一放松休闲的时刻,一番交谈大家都熟捻后,话匣子便都打开了。

    “你们知道么我听说咱们这个青训营今年还是第一次成立少年训练营,来了好多十四岁甚至十三岁的。”

    朱小明把自己打探来的消息告诉两人,随即醒悟过来,自己的这个小师弟可不就是少年训练营的么。

    “嗯,小明哥,是的,我们跳远队就都是十三十四岁的。”

    “而且我还打听到,那些真正的高手都是有专门的运动医学团队服务,每天都有人给他们贴芯片,知道那是啥么高科技耶!”

    朱小明这话一出,王佳便诡异地看了看王小石,“小明哥,我们石头哥身边一直都有这个团队。”

    “噢,对不起,原来真正的大佬就在身边,失敬失敬!求包养求抱大腿!”

    朱小明赶紧做出一副狗腿子模样,把邻桌的几个女运动员也逗乐了。

    听到这熟悉的台词,王小石一阵失笑。前世在国家队集训期间,这小子就最喜欢各种搞怪,让枯燥的训练多了不少乐子。

    没想到现在大家又都凑到了一起,这让他有了一种回到前世的感觉。

    今天下午是技术练习,虽说这次集训以体能和心肺功能为主,但跳高毕竟是一项集合了力量和技巧的运动。

    运动员还是必须时不时的巩固所学技术免得生疏。

    今天的这堂技术课是由国家跳高队主教练汪文培亲自上阵。

    他先是讲解了跳高的各个肌群的分工协作,以及跳跃的原理。

    这些王小石自然早就烂熟于心,但队伍中有不少十三、十四岁的少年,他们还从未接触过理论,因此听得格外认真。

    对于运动员来说,不明白这些的话,只要听从教练吩咐也能练出成绩。

    但想要成为一名顶尖运动员,就必须通晓相关的理论知识。

    知道怎么通过努力才能训练成什么样子。

    而且这些知识越早知道越好,有助于他们从小就有目的有计划的去补强自己。

    学完了理论就是实践,汪文培带着大家来到室内场地,让他们排着队一个个试跳。

    由于是教学课,跳高架的高度调的都不高,少年组的高度都是一米六左右,青年组的也不过一米八。

    每跳过去一人,他就会现场进行讲评,告诉大家刚才的技术动作哪些是合理的,哪些又需要改进。

    然后会让国家队的正式队员再演示一遍。

    这样的现场教学既让学员了解了自己的不足,也让其他观看的同学直观看到了正确的技术动作应该是怎样的。

    而轮到王小石试跳时,汪文培却是眼神一亮,他不是没有看过他的比赛视频。

    知道这个少年的技术非常全面,但现场看又是另一种感受。

    他几乎是擦着横杆跳过去的,目测收腿那一下,身体离横杆的距离非常接近最大理论值三厘米。

    这个三厘米是是指背越式跳高时,身体重心必须最少高于横杆三厘米,否则腰背腿会扫落横杆造成试跳失败。

    而王小石能做到这一点,显示了他极强的身体控制能力和绝佳的过杆技术。

    “跳得非常不错!王小石同学,你再来演示一下刚才的过杆动作。”

    汪文培的话让所有学员都将目光看向了王小石。

    刚才所有选手试跳之后都被汪文培指出了或多或少的毛病,但唯独他的试跳得到了主教练的高度赞许。

    回到先前出发的起跑点,王小石脚尖一点,身体轻快的向前跑去,八步之后就来到横杆前。

    身体随即向后一仰,脚尖借着助跑送来的力道往上一送,身体就轻盈的一跃而起。

    而后又是一个丝滑的转身过杆。

    “好!大家看清楚了么刚才王小石同学的这一跳非常完美,首先,他助跑的节奏很好,最后充分利用了速度将其转化为了向上动能。”

    “因此起跳的那一刻其实是借着跑动速度将自己抛向了空中,但在自己却并未用上太多的力。”

    “刚才这动作充分展现了跳高的技术特点,今天回去之后大家要好好琢磨这其中的道理,不要一味的强调练跳高就是练弹跳,技术才是保证弹跳力完全发挥的保障。”

    .......

    不得不说汪文培到底是国家队主教练,理论功底扎实,各类技术动作详解说得深入浅出。

    尽管前世王小石不止一次听他授课,但再次听来还是有新的收获。

    日子就在这样训练、再训练当中一晃而过。

    王小石原本还带了课本准备有空时复习一下,但每天训练后实在是太疲劳,基本都是康复按摩后加秒睡。

    那些课本来时是怎样现在还是怎样。

    直到冬训结束,最后也没翻过几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