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无知的代价
第四章:无知的代价
无知可惧,但唾弃无知后的偏见更甚。这句话往往有深远的含义。
巨量的信息与新事物往往是令人最头疼的东西,从十几页的职业守则开始,工作目标,内容以及职能部门介绍,人员配比,技能要求。执照考核手册,教用书,行业规划此时正以数据的形态存于随行电脑中,并转译为人类能够理解的样子,但千分之几毫秒便能传输完成的数据人类却要花几年的时间理解。每到此时此景相信所有人都会对那个传说中的“学习装置”抱有憧憬——
但是现实之所以为现实,就是因为其总与人们的想法背道而驰。“学习装置”其实原名为脑内信息传输装置,对于不同人的脑内构造往往需要不同的处理方式,新认知与旧知识往往有着巨大冲突,使之性能产生了严重的不可控性,遂被禁止民间使用,并陷入长期的优化过程。
此时对新工作烦恼的人便是久世,有过黑历史的他奢望工作的一帆风顺的确要求过高,但面对困境时至少希望有人提供帮助。
中央城市的建造往往是一个国家的大事,尤其对于科技的进步与民生的调控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事物往往不是一成不变的,临海区域的发展和隔海城市的建造是个巨大的负担,边域城市尚未准备迎接科技创新的冲击,尤其此时急缺高级人员的协助,城市外表的风光只留存于表面,无论何种时代,进步与生存的重压都几乎落在每个人肩上,这也是久世破格入职的原因。
只是来到边缘城市的他却依旧能感受到异样的眼光。
造成这样无人帮扶的局面久世其实能够理解。
记录共享的时代
(本章未完,请翻页)
,谁都对久世的过去稍有了解。自空间站蜀山的废弃已经过去几年了,曾经的“久世”还拥有自己的本名,当时的他也曾是公务人员,并且还是联合空间站特批的督导人员,职责为监督国际联合研究与异常行为防范。直到研究事故导致了空间站的停转,作为督导人员的他难辞其咎,异常的是,蜀山空间站中“绯门”的所有研究人员与随行人员大部分下落不明。至少对外是按这样发布的,也是所有人们能够知道的公开信息。
但其实未发表的记录才是重点,“蜀山”的幸存者中全部都是低级别的实习人员与安保队。唯一高级人员的他自然是调查的重点,但奇怪的是他对研究事故忘得一干二净。不光如此,一切有关“人”身份信息的记忆全部消失,包括所有认识的人,甚至他自己。
无论是公开信息还是未发布信息,“叛逃”的怀疑不知不觉间落下,他却无法找出任何有力的反驳,纵使最终因证据不足将其释放。但经过商讨,高层一致决定剥夺他对“天络”的使用能力,甚至没有还原他本来的身份信息,就连名字也被写入机密。
于此久世便诞生了。
此刻他略微想念教令院和曲令院的工作,教育部门和文艺部门的古久令人难掩好感,纵使因被贬而发配民生工作的久世,也不失对其的感激,何况也通过推荐而再次任职于中央城市工作,这已经是莫大的荣幸。
只是预言仍旧令人担忧,对于城市的调查工作也需进行。
透过悬窗,久世看向未命名的城市,高度使人的身形微不可见,距离使人的声音低不可闻。抬头仰望,“天络”正微微反射透过云层的日光,临海的城市多雨,水滴砸落,窗景愈发模糊
(本章未完,请翻页)
,天空也变得阴暗,海面也看不见风浪,但他能想象到风浪的凶险,纵使高墙雄伟,人对于海洋仍心存敬畏。
稍加仔细观察,高墙在视线可辨认的极限划出了一道断续的弧线,每一道都包围着一片区域,那就是隔海城市,墙间接壤之处是复古动力列车的停靠站,墙的尽头可以见到巨大的水堰和动力设施,曾经海洋和陆地的接壤处是海水的冲刷带,岩层松动无法建造大型设施,同样也无法建造大型水力设施,所以“新湾”这座隔海小型城市与现在脚下这座尚未命名的城市存在着一道海水形成的分界线,但中间的巨型联合桥梁“绝海”挡住了海水的身影跨过了海洋缓冲区,十几座不同型号的绝海桥梁使得陆地与隔海城市形同接壤,从桥梁的缝隙间可以隐约看见海的身影。
如此雄伟的工程甚至可以说中央城市的建造就是为了隔海城市而施行的,甚至以后还将建造更多的隔海城市从而连接成为发展群,中央城市相应而生,便是此刻脚下尚未完工的城市。
难以想象怎样才能导致人灾的发生,久世想起了预言,其模糊性和未知性为城市的景色带来了一丝诡谲。或许人正承受着无知的代价,甚至还未认识到无知本身。
他回过身,工作时间尚未结束,不能因为未知的恐惧而阻断日常的运转,无论如何人类依旧忙于生存。
“下班以后能有些空闲去调查。”久世这样想着
“或者找一些走访任务,顺道一同去城区了解情况。”他已经为以后的工作做出了打算。
云层间漏过些许阳光,但不一会便消失不见,只得透过云层找到光的“影子”,但云层终无法遮住光辉,想必不久一定会迎来明媚的天气吧,只是希望不要被晒昏了头脑。
(本章完)
无知可惧,但唾弃无知后的偏见更甚。这句话往往有深远的含义。
巨量的信息与新事物往往是令人最头疼的东西,从十几页的职业守则开始,工作目标,内容以及职能部门介绍,人员配比,技能要求。执照考核手册,教用书,行业规划此时正以数据的形态存于随行电脑中,并转译为人类能够理解的样子,但千分之几毫秒便能传输完成的数据人类却要花几年的时间理解。每到此时此景相信所有人都会对那个传说中的“学习装置”抱有憧憬——
但是现实之所以为现实,就是因为其总与人们的想法背道而驰。“学习装置”其实原名为脑内信息传输装置,对于不同人的脑内构造往往需要不同的处理方式,新认知与旧知识往往有着巨大冲突,使之性能产生了严重的不可控性,遂被禁止民间使用,并陷入长期的优化过程。
此时对新工作烦恼的人便是久世,有过黑历史的他奢望工作的一帆风顺的确要求过高,但面对困境时至少希望有人提供帮助。
中央城市的建造往往是一个国家的大事,尤其对于科技的进步与民生的调控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事物往往不是一成不变的,临海区域的发展和隔海城市的建造是个巨大的负担,边域城市尚未准备迎接科技创新的冲击,尤其此时急缺高级人员的协助,城市外表的风光只留存于表面,无论何种时代,进步与生存的重压都几乎落在每个人肩上,这也是久世破格入职的原因。
只是来到边缘城市的他却依旧能感受到异样的眼光。
造成这样无人帮扶的局面久世其实能够理解。
记录共享的时代
(本章未完,请翻页)
,谁都对久世的过去稍有了解。自空间站蜀山的废弃已经过去几年了,曾经的“久世”还拥有自己的本名,当时的他也曾是公务人员,并且还是联合空间站特批的督导人员,职责为监督国际联合研究与异常行为防范。直到研究事故导致了空间站的停转,作为督导人员的他难辞其咎,异常的是,蜀山空间站中“绯门”的所有研究人员与随行人员大部分下落不明。至少对外是按这样发布的,也是所有人们能够知道的公开信息。
但其实未发表的记录才是重点,“蜀山”的幸存者中全部都是低级别的实习人员与安保队。唯一高级人员的他自然是调查的重点,但奇怪的是他对研究事故忘得一干二净。不光如此,一切有关“人”身份信息的记忆全部消失,包括所有认识的人,甚至他自己。
无论是公开信息还是未发布信息,“叛逃”的怀疑不知不觉间落下,他却无法找出任何有力的反驳,纵使最终因证据不足将其释放。但经过商讨,高层一致决定剥夺他对“天络”的使用能力,甚至没有还原他本来的身份信息,就连名字也被写入机密。
于此久世便诞生了。
此刻他略微想念教令院和曲令院的工作,教育部门和文艺部门的古久令人难掩好感,纵使因被贬而发配民生工作的久世,也不失对其的感激,何况也通过推荐而再次任职于中央城市工作,这已经是莫大的荣幸。
只是预言仍旧令人担忧,对于城市的调查工作也需进行。
透过悬窗,久世看向未命名的城市,高度使人的身形微不可见,距离使人的声音低不可闻。抬头仰望,“天络”正微微反射透过云层的日光,临海的城市多雨,水滴砸落,窗景愈发模糊
(本章未完,请翻页)
,天空也变得阴暗,海面也看不见风浪,但他能想象到风浪的凶险,纵使高墙雄伟,人对于海洋仍心存敬畏。
稍加仔细观察,高墙在视线可辨认的极限划出了一道断续的弧线,每一道都包围着一片区域,那就是隔海城市,墙间接壤之处是复古动力列车的停靠站,墙的尽头可以见到巨大的水堰和动力设施,曾经海洋和陆地的接壤处是海水的冲刷带,岩层松动无法建造大型设施,同样也无法建造大型水力设施,所以“新湾”这座隔海小型城市与现在脚下这座尚未命名的城市存在着一道海水形成的分界线,但中间的巨型联合桥梁“绝海”挡住了海水的身影跨过了海洋缓冲区,十几座不同型号的绝海桥梁使得陆地与隔海城市形同接壤,从桥梁的缝隙间可以隐约看见海的身影。
如此雄伟的工程甚至可以说中央城市的建造就是为了隔海城市而施行的,甚至以后还将建造更多的隔海城市从而连接成为发展群,中央城市相应而生,便是此刻脚下尚未完工的城市。
难以想象怎样才能导致人灾的发生,久世想起了预言,其模糊性和未知性为城市的景色带来了一丝诡谲。或许人正承受着无知的代价,甚至还未认识到无知本身。
他回过身,工作时间尚未结束,不能因为未知的恐惧而阻断日常的运转,无论如何人类依旧忙于生存。
“下班以后能有些空闲去调查。”久世这样想着
“或者找一些走访任务,顺道一同去城区了解情况。”他已经为以后的工作做出了打算。
云层间漏过些许阳光,但不一会便消失不见,只得透过云层找到光的“影子”,但云层终无法遮住光辉,想必不久一定会迎来明媚的天气吧,只是希望不要被晒昏了头脑。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