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姐夫】

    自朝会之后,各部院有条不紊的运转。

    之所以能如此之快,得益于韩桢在山东时,就已经定下了政治架构,经过一年多的磨合,各部院官员以及补官,都已经熟悉了工作内容。

    如今搬到东京城,只需短暂的适应几天,便能迅速进入状态。

    其次,就是对胥吏们的改制,开始显现出成效。

    要知道,一个部门能否正常运转,官员并不是关键,重点是胥吏。

    官员只负责大方向,真正办差的,是底层胥吏。

    改制过后,胥吏改为补官,待遇与地位得到大幅度提升,同时打通了上升渠道。

    也就是说,在韩桢治下,其实已经没有所谓的胥吏了。

    全部变成了公务员。

    随着各郡县官员上任,第一件事就是推行摊丁入亩。

    摊丁入亩乃国策,不但能减轻百姓赋税压力,最关键的一点在于,可以有效防止土地兼并!

    两宋时期,是不禁止土地兼并的。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赵大得国不正,导致无法触动原有的利益集团,再加上新的利益集团上位,使得土地兼并问题进一步恶化。

    土地兼并,必然会导致流民激增。

    流民激增,是历朝历代最头疼的问题,因为一旦出现这种情况,那么距离大量农民起义也就不远了。

    赵宋是怎么解决的呢?

    冗军,外加发达的工商业兜底。

    百姓没了土地,要么被招收进厢军,要么就流窜到城里做工。

    本质上是用国家财政去解决流民问题,这显然是不对的,用国库的钱,为利益集团去买单。

    那国库的钱从何而来,是万千百姓一笔笔赋税累积而来。

    赵宋有钱吗?

    有钱!

    但都在利益集团手中,底层百姓连糊口都艰难。

    摊丁入亩,能最大限度抑制土地兼并。

    原因很简单,土地产出的财富是有限的,一亩地每年就一两石粮食,再多就没有了。

    若遇上灾年,连一石都没有,甚至颗粒无收。

    而实行摊丁入亩后,每多拥有一亩地,就需多承担一分田税。

    这就导致拥有土地的数目,存在一个阈值。

    一旦超过阈值,地主非但不赚钱,还得亏钱交赋税。

    种一万亩地亏钱,一千亩地小赚,换做你怎么选?

    当然,你也可以说,老子宁愿亏钱,也要田地。

    那这样韩桢也能接受,因为你把其他百姓的田税都交了,韩桢拿着这笔钱,可以发展工商业,在其他方面,对无田无地的百姓进行补偿。

    摊丁入亩是其一,其二就是限制麾下官员土地数量。

    韩桢规定每名官员最多拥有一百亩田地,再多督察院就介入了。

    其三就是海贸,将他们的目光,一点点从土地挪到丰饶的大海之上。

    海错生意只是第一步,等到远洋贸易商队组建后,组合拳将会接踵而至。

    韩桢费尽心思做这么多,甚至不惜让利给官员,就是为了治下百姓能吃口饱饭。

    还是那句话,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既然当了皇帝,总得为百姓们做点甚么。

    河北、京西、两淮等地的郡县主官,卯足劲丈量田地,清点人口,争取赶在夏收之前,把摊丁入亩在当地彻底推行。

    为何要赶在夏收前呢?

    一来是可以让普通百姓在夏收时,少交些田税。

    二来则是夏收在即,田里庄稼眼看着就要成熟了,地主士绅想跑也不舍得跑,沉没成本增加。

    ……

    将作监内。

    余伯庄与一众大匠围在一起,口中啧啧称奇。

    地面上,是一块水泥疙瘩,上面有刀劈斧砍的痕迹。

    经过一番测试后,余伯庄惊奇道“嘶!这水泥竟如此神奇!”

    一名大匠点头附和“确实神奇,密合性虽不如糯米灰浆,但硬度更甚。”

    余伯庄抚须道“关键之处,在于干燥成型极快,夏日只需一日,哪怕是冬日也最多三五日便可凝固。相比之下,糯米灰浆则需要数个月,甚至数年之久。”

    有了水泥这般神器,工期便能大大缩短,而今人手充足,又有一万余禁军的帮忙,完全可以赶在年节前完工。

    念及此处,余伯庄面色郑重的交代道“此物伱们仔细研究,多多请教山东来的同僚,谁若敢耽误了建造计划,休怪本官不讲情面。”

    修建蹴鞠场与廉租房,乃是官家交给工科院的第一项差事。

    不但要安稳办成,还得办的漂亮。

    袁工匠虽顶着工科院院长的职位,实则另有差遣,自那次在皇宫中与官家吃了一顿午饭后,余伯庄就再也没见过自己这位上司。

    袁院长去哪了,他隐隐也猜到了一些,只是装作不知道。

    毕竟军器监被剥离后,下辖的大匠一夜之间都不见了。

    整个东京城,慢慢恢复了往日的繁华,两处庞大的工地在如火如荼的建设着,带动了数万人就业,以及一大批服务业。

    服务业,是北宋的一大特色。

    或者说,是东京城独一无二的特色。

    你敢想象,这个时代的东京城已经出现了外卖员吗?

    不过这会儿还不叫外卖员,叫帮闲。

    除开负责送餐之外,还身兼导游、陪玩等数职。

    禁军军营工地上,无数百姓分成若干个小队,正在挖掘地基。

    烈日高照,毒辣的太阳晒得人太阳穴一阵阵胀痛。

    “十一哥,俺不行了。”

    赵榛一屁股坐在地上,张着嘴大口大口喘着气,汗水止不住的往下淌。

    一旁的赵模见状,苦笑道“本来还有五十贯,做点小本买卖,或买头牛在乡下垦田多好,如今好了,吃了上顿没下顿,还得卖苦力糊口。”

    赵榛年纪还小,没有娶妻纳妾,属于一人吃饱全家不饿,可他还有妻儿要养。

    赵榛苦笑道“俺只当十四姐儿来京后,看在阿娘的面子上,总归得救济一些,哪成想竟这般绝情!”

    赵模抱怨道“都怨你,非要大手大脚的花钱,如今连累的俺也跟着受苦。”

    在赵榛的怂恿下,哥俩儿这段时日过得很是潇洒。

    没事就下顿馆子,吃完便去逛逛瓦市子。

    结果几天时间,赵福金给的五十贯安家费,就花了个精光。

    本以为十四妹来京后,会看在一母同胞的份儿上接济他们,然而左等右等始终等不来人。

    哥俩儿实在饿得没法子,只得到工地上做工。

    一日八十文工钱,勉强够糊个口。

    闻言,赵榛顿时不干了,嚷嚷道“十一哥你这话俺就不爱听了,饭你也吃了,酒你也喝了,怎地这会儿全怪俺头上来了。哦,感情是俺拿刀架你脖子上,威胁你吃的?”

    赵模正欲反驳,却听一声爆喝传来“你俩又在偷懒,赶紧干活,否则一人扣二十文工钱!”

    见监工恶狠狠盯着他们,兄弟两继续挥舞着锄头。

    赵榛口中骂骂咧咧道“狗奴才,迟早要你好看。”

    “你在嘀咕个甚?”

    没成想,那监工耳力不错,立马上前质问。

    赵榛缩了缩脖子“没……没甚么。”

    监工倒是不会打骂他们,但要是被扣了工钱,十一哥铁定会揍自己。

    所以,赵榛还是忍了。

    “陛下来了!”

    忽地,远处传来一阵喧闹。

    监工也顾不得他们了,赶忙小跑着过去围观。

    韩桢身着一席粗麻衣裳,面带笑意的说道“天气炎热,皇后亲手熬了些卤梅汁,让朕送来给大伙儿解解暑。”

    “陛下万福,皇后万福!”

    闻言,百姓们纷纷跪地拜谢。

    一车车卤梅汁,被运进工地,由监工们负责分发。

    “真好喝啊,还放了沙糖!”

    “那是自然,皇后娘娘亲手熬的哩!”

    只一碗卤梅汁,便收买了做工百姓的心。

    韩桢端着一碗卤梅汁,就这么大喇喇地坐在地上,与百姓们交谈。

    “工钱给的可足?”

    “足!”

    工人们连忙点头。

    一旁的余伯庄听得心惊胆颤,生怕麾下官员鬼迷心窍,上下其手。

    见到工人们这般说,他不由松了口气。

    韩桢朗声道“莫要怕,若有人敢肆意克扣工钱,只管到开封府告状,开封府不受理,就去皇城,朕替你们做主。”

    “俺们晓得了。”

    工人们顿时喜笑颜开。

    就在这时,一名工人战战兢兢的问道“陛下,这房子盖好了,真的给俺住?”

    韩桢反问道“你是城东窝棚的住户?”

    “是。”

    那工人小鸡啄米般点着头。

    韩桢又问“开封府可遣人登记了?”

    工人答道“登记了。”

    韩桢笑道“既是城东窝棚的住户,又登记了信息,届时等盖好了,自会分一间给你住。还是那句话,没分到房子,只管来皇城,朕替你做主!”

    “多谢陛下,多谢陛下!”

    那工人激动之下,跪在地上连磕了几个响头。

    韩桢转头问道“余侍郎,廉租房工期几何?”

    余伯庄保证道“回陛下,有了水泥这等神器,臣有信心在年节前建成。”

    韩桢满意的点头道“好,年节前让城东窝棚区的百姓们入住,否则唯你是问。”

    一碗卤梅汁喝完,又与工人们交谈了一阵,韩桢拍拍屁股站起身,准备起身离去。

    “姐夫!”

    就在这时,一道身影扑来,伴随着一声高呼。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