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刘虞与公孙瓒的理念之争
涿郡城外——
刘备与刘虞相对而立,关羽和张飞两人则站在刘备正后方,看着两人这最后的告别。
刘虞拍了拍刘备的肩膀,语重心长的嘱咐道:
“玄德,此次你去广宗,我就一句话送给你,你人生路不熟,兵微将寡,凡事以小心为上,万万不可因为一时冲动,而丢了身家性命啊!”
“我活了这么久,唯一悟得的道理,只有活下去,万事才有可能实现。”
“不然,一但死了,就如同梦中泡影般,什么都没有了。”
刘虞这番话说得那叫一个真情实感,显然是真把刘备当成了自己的子侄,不然也不会让刘备凡事以保命为上。
闻言,刘备心中颇为感动,对着刘虞躬身行礼道:“叔父放心,小侄一定三思而后行,定不会让您失望的!”
说起来,这还是刘备第一次真心实意的称呼刘虞为叔父,可见他心中有多么动容了。
自从穿越过来后,刘虞还是第一位这么真心诚意待他的长辈。
要不是,刘虞一直以来的帮助,就算他有远超这个时代的大局观,清楚知道东汉末年之后的发展轨迹,刘备也不会如此之顺。
一想到刘虞后面会因为理念不合,而被白马将军公孙瓒杀害,刘备便暗自下决心,定不会让这件悲剧发生。
说起来,也是刘虞自己作死,他本就不通武略,但因为与公孙瓒的矛盾,竟亲自率军进攻,还让士兵不要伤及无辜,只杀公孙瓒一个就行了。
而公孙赞久在军旅,又兵锋正盛,最终大胜刘虞并将其捉住,一点都不奇怪。
两人矛盾归矛盾,刘虞终究是公孙瓒的上司,在撕破脸之前,公孙瓒明面上只能忍着。
但是刘虞先动手,甚至有意杀死公孙瓒,矛盾由此完全公开,达到了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地步,最终战败只能愿赌服输,没什么好说的了。
从理想角度来说,两人的政治理念刚好互补,抚与剿相结合,虽然容易创造出一个盛世,但两人各有各自的想法,又没有人在中间充当润滑剂,怎么能不生出矛盾呢
刘备在脑海中不停思索着,有没有缓解刘虞与公孙瓒两人关系的可能性。
毕竟,以前姑且不说,就现在而言,刘虞还有公孙瓒两人与刘备之间,有着很深的关系。
刘虞这边就不用多说了,刘备与公孙瓒属于关系较好的同门师兄弟。
公孙瓒你可以说他残暴,说他不通人情世故,但不可否认的是,他对自己认可的人是真的好。
在《三国演义》中,公孙瓒对于刘备而言,是犹如恩人一般的存在。
要不是公孙瓒的相助,一穷二白的刘备前期恐怕会特别艰难。
讨伐董卓时,公孙瓒如果不是接纳刘备成为其部将的话,刘备根本就没有机会参与到这场盛大的战役之中去。
汜水关之战中,更是公孙瓒于袁绍面前引荐刘备,称其为汉室之胄,才使得袁绍乃赐座予刘备。
后面救援徐州时,公孙瓒虽说不看好,但还是增援了刘备好几千步骑兵,并还将赵云派去帮忙了,对刘备那真是没话说。
思索了片刻之后,刘备发现他们两人除非没在一起共事,不然矛盾是绝对无法避免的。
政治理念之争,可没那么容易解决。
毕竟,公孙瓒是个纯粹的民族主义者,典型的非我族类者其心必诛,而刘虞则主张以怀柔政策对待当地异族,尽可能不动干戈,发展边贸,改善民生。
先不谈,谁的政治理念更正确。
单说,之后的五胡乱华,异族霍乱华夏,汉人活得生不如死,就可以说明一些问题了。
也正因为如此,公孙瓒原本残暴凶狠的形象,一下子就扭转了过来,成为了华夏历史中赫赫有名的民族英雄。
但要说,刘虞的理念就完全错误,那也太过片面了。
刘虞对异族所施行的怀柔政策,还是有一定效果,最起码在他死后,不管是汉人百姓还是那些边境异族都为之痛惜。
后世之中的民族融合,无疑也证实了这一点的可行性。
总之,还是那么一句老话,需要恩威并用。
刘备并不排斥民族融合,相反还很支持。
当然了,在这的前提条件是,必须以汉人为主导。
“或者自己可以在其中充当个润滑剂。”
灵光从刘备脑海中一闪而过,不过紧随其后他便摇了摇头。
在刘备看来,自己充当润滑剂的前提是,要将刘虞和公孙瓒两人收入麾下。
但将这汉末的两路诸侯,给降服何其之难呀!
其中忠于汉室的刘虞还好一点,只要刘备能展示出足够的资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劝说,收服他的可能性很大。
至于公孙瓒那就是倔脾气,而且死要面子,完全不怕死亡,哪怕最终兵败了,他最大的可能不是偷袭,而是直接自杀。
这只不过是《三国演义》中白马将军公孙瓒的性格,在这个全新的世界中,还没亲眼见过公孙瓒本卜的刘备也不是很确定。
不过,从原身脑海中求学的记忆来看,应该大差不差。
就在这时,刘虞点了点头道:“你们三兄弟都为惊世之才,特别是关张二人之勇,我生平也仅在寥寥几人身上见过,有此二人护佑,只要玄德你不孤身冒进,想来不说建功立业,保住性命应该绰绰有余。”
“叔父,我就先走了,等我的好消息吧!”
刘备也不再废话,直接跃身上马,大喝一声:“兄弟们,跟我走,目标广宗战场,誓讨国贼!”
“愿追随将军,誓讨国贼!”
关羽、张飞见状,立马带两千兵马,跟随着刘备的步伐,朝广宗战场所在地进发而去。
刘备等上千人,一路风餐露宿,在赶往广宗的路上,遇到了不少土匪山贼,他们没有任何犹豫直接宰了,顺便补充了一点粮草和军响。
千里之地虽说有些遥远,但在刘备等人的一心赶路之下,预计不到十日的功夫便能赶到了。
刘备与刘虞相对而立,关羽和张飞两人则站在刘备正后方,看着两人这最后的告别。
刘虞拍了拍刘备的肩膀,语重心长的嘱咐道:
“玄德,此次你去广宗,我就一句话送给你,你人生路不熟,兵微将寡,凡事以小心为上,万万不可因为一时冲动,而丢了身家性命啊!”
“我活了这么久,唯一悟得的道理,只有活下去,万事才有可能实现。”
“不然,一但死了,就如同梦中泡影般,什么都没有了。”
刘虞这番话说得那叫一个真情实感,显然是真把刘备当成了自己的子侄,不然也不会让刘备凡事以保命为上。
闻言,刘备心中颇为感动,对着刘虞躬身行礼道:“叔父放心,小侄一定三思而后行,定不会让您失望的!”
说起来,这还是刘备第一次真心实意的称呼刘虞为叔父,可见他心中有多么动容了。
自从穿越过来后,刘虞还是第一位这么真心诚意待他的长辈。
要不是,刘虞一直以来的帮助,就算他有远超这个时代的大局观,清楚知道东汉末年之后的发展轨迹,刘备也不会如此之顺。
一想到刘虞后面会因为理念不合,而被白马将军公孙瓒杀害,刘备便暗自下决心,定不会让这件悲剧发生。
说起来,也是刘虞自己作死,他本就不通武略,但因为与公孙瓒的矛盾,竟亲自率军进攻,还让士兵不要伤及无辜,只杀公孙瓒一个就行了。
而公孙赞久在军旅,又兵锋正盛,最终大胜刘虞并将其捉住,一点都不奇怪。
两人矛盾归矛盾,刘虞终究是公孙瓒的上司,在撕破脸之前,公孙瓒明面上只能忍着。
但是刘虞先动手,甚至有意杀死公孙瓒,矛盾由此完全公开,达到了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地步,最终战败只能愿赌服输,没什么好说的了。
从理想角度来说,两人的政治理念刚好互补,抚与剿相结合,虽然容易创造出一个盛世,但两人各有各自的想法,又没有人在中间充当润滑剂,怎么能不生出矛盾呢
刘备在脑海中不停思索着,有没有缓解刘虞与公孙瓒两人关系的可能性。
毕竟,以前姑且不说,就现在而言,刘虞还有公孙瓒两人与刘备之间,有着很深的关系。
刘虞这边就不用多说了,刘备与公孙瓒属于关系较好的同门师兄弟。
公孙瓒你可以说他残暴,说他不通人情世故,但不可否认的是,他对自己认可的人是真的好。
在《三国演义》中,公孙瓒对于刘备而言,是犹如恩人一般的存在。
要不是公孙瓒的相助,一穷二白的刘备前期恐怕会特别艰难。
讨伐董卓时,公孙瓒如果不是接纳刘备成为其部将的话,刘备根本就没有机会参与到这场盛大的战役之中去。
汜水关之战中,更是公孙瓒于袁绍面前引荐刘备,称其为汉室之胄,才使得袁绍乃赐座予刘备。
后面救援徐州时,公孙瓒虽说不看好,但还是增援了刘备好几千步骑兵,并还将赵云派去帮忙了,对刘备那真是没话说。
思索了片刻之后,刘备发现他们两人除非没在一起共事,不然矛盾是绝对无法避免的。
政治理念之争,可没那么容易解决。
毕竟,公孙瓒是个纯粹的民族主义者,典型的非我族类者其心必诛,而刘虞则主张以怀柔政策对待当地异族,尽可能不动干戈,发展边贸,改善民生。
先不谈,谁的政治理念更正确。
单说,之后的五胡乱华,异族霍乱华夏,汉人活得生不如死,就可以说明一些问题了。
也正因为如此,公孙瓒原本残暴凶狠的形象,一下子就扭转了过来,成为了华夏历史中赫赫有名的民族英雄。
但要说,刘虞的理念就完全错误,那也太过片面了。
刘虞对异族所施行的怀柔政策,还是有一定效果,最起码在他死后,不管是汉人百姓还是那些边境异族都为之痛惜。
后世之中的民族融合,无疑也证实了这一点的可行性。
总之,还是那么一句老话,需要恩威并用。
刘备并不排斥民族融合,相反还很支持。
当然了,在这的前提条件是,必须以汉人为主导。
“或者自己可以在其中充当个润滑剂。”
灵光从刘备脑海中一闪而过,不过紧随其后他便摇了摇头。
在刘备看来,自己充当润滑剂的前提是,要将刘虞和公孙瓒两人收入麾下。
但将这汉末的两路诸侯,给降服何其之难呀!
其中忠于汉室的刘虞还好一点,只要刘备能展示出足够的资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劝说,收服他的可能性很大。
至于公孙瓒那就是倔脾气,而且死要面子,完全不怕死亡,哪怕最终兵败了,他最大的可能不是偷袭,而是直接自杀。
这只不过是《三国演义》中白马将军公孙瓒的性格,在这个全新的世界中,还没亲眼见过公孙瓒本卜的刘备也不是很确定。
不过,从原身脑海中求学的记忆来看,应该大差不差。
就在这时,刘虞点了点头道:“你们三兄弟都为惊世之才,特别是关张二人之勇,我生平也仅在寥寥几人身上见过,有此二人护佑,只要玄德你不孤身冒进,想来不说建功立业,保住性命应该绰绰有余。”
“叔父,我就先走了,等我的好消息吧!”
刘备也不再废话,直接跃身上马,大喝一声:“兄弟们,跟我走,目标广宗战场,誓讨国贼!”
“愿追随将军,誓讨国贼!”
关羽、张飞见状,立马带两千兵马,跟随着刘备的步伐,朝广宗战场所在地进发而去。
刘备等上千人,一路风餐露宿,在赶往广宗的路上,遇到了不少土匪山贼,他们没有任何犹豫直接宰了,顺便补充了一点粮草和军响。
千里之地虽说有些遥远,但在刘备等人的一心赶路之下,预计不到十日的功夫便能赶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