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探病2
靳南雪苦笑:“我这个做女儿的常年难得回去看望父母一次,没得生病了倒叫父母牵挂的,我那庶妹快要出阁了不好出门走动,左右我这里有丫头们尽心伺候,再过几日也就无碍了。”
苗若昕闻言深有同感,女子一旦嫁出去做了别人家儿媳,不论是回娘家还是请娘家兄弟姐妹上门探望都不是容易的事。
首先要经过夫家同意,上头婆婆宽厚待人倒还好,若是碰上个面慈心狠的,少不得在这些事上难为儿媳。
见苗若昕一脸关切,靳南雪笑着转移话题道:“苗姐姐,其实我挺羡慕你的,一个人操持伯府中馈已经够忙碌,还能自己打理名下那么多的田产铺子,忠远伯世子真是好福气,娶了你这个能干的贤内助。”
苗若昕见她恭维自己不由一笑:“你嘴巴还真甜,咱们这些人家,要坐稳当家主母的位置哪个不是能干的?对了,听说妹妹那两个铺子的生意如今越发好起来,这都是妹妹能干。
我特意吩咐了我们家采买的下人去光顾妹妹的生意,前几天下人买回了几个新式带水箱、烤箱的炉子,据说你家铺子里这种炉子好多人家抢着要,生意好的不得了,我给自己院子的小厨房还放了一个呢,说起来妹妹才是最能干的那个。”
两人说起外面的生意,靳南雪也来了精神,最近她生病还没来得及了解铺子里的情况,不想竟在这儿听到了好消息,不自觉坐直了身子,拉着苗若昕讨教起生意经来。
苗若昕也不吝啬,从打理自家的杂货铺一一说起来,说着说着想起这几日碰到的一桩生意。
苗若昕:“……说起来这书局整体挺好的,可惜我那好闺蜜不善经营,主要是她对做生意不感兴趣,眼下手头正好缺银子,她就想把这书局盘出去。若盘给陌生人她还有些舍不得,所以就想让我接手,说是我若想接手的话只要两千两银子就可以,我正寻思着要不要买下来。
对了,这人你也认识,就是上次我们伯府赏菊宴上你见过的那位,裴侍郎府中的少夫人,饶氏。”
靳南雪心思一动:“原来是她。”
靳南雪想起来那位裴侍郎府中的少夫人饶氏,一个书卷气息很浓的温润女子,那天赏菊宴上她们两个也说过几句话,当时并未深交,但饶氏跟她留下的印象很好。
之后她派沉香出去给几位夫人府上送图纸和玩偶,其中也给饶氏送了,记得当时饶氏回赠的是自己家脂粉铺子里一套上好的胭脂水粉,两人算是有过交集。
靳南雪来了兴趣:“不知是怎样的书局?苗姐姐可去见过?”
苗若昕见她似有意便细说起来:“就在城北朱雀街上,位置不错,那书局我前天刚去看过,五间宽的铺面,后面还连着两进的院子,前面一进用来印书、做库房,后面一进可以住人,生意最火的时候雇了十几个伙计呢。
后来书局生意不行了,到如今只留下四五个手艺好的师傅,还有一个掌柜,一个账房,这些人手都算在那两千两里面,一并转让。
也是饶家妹妹跟我交情好不想让别人占了这便宜,这么大的铺面还有熟练的人手,若是盘给别人少说要三千五百两以上,只要会经营,盘下来倒是一桩好事。
我有些琢磨不定,毕竟我手下的陪嫁铺子,做的都是酒楼,杂货铺、布坊这些生意,书局我也没什么经验,若不是你上次跟我说想要找机会做生意,我都想不起跟你说这个,不知妹妹可感兴趣?”
感兴趣,当然感兴趣!
可是,想到自己囊中羞涩,靳南雪不由小声道:“的确有些兴趣很想试一试,可惜说来惭愧,妹妹手头目前拿不出这么一大笔银子来,若是想要盘下来得容我仔细想想。”
脑子里已经飞速盘算起自己到底能拿出多少来。
苗若昕却双手一拍:“嗨!银子不是问题,主要是看妹妹你有没有这个兴趣,要是有的话不如我们两个一起盘下来,只要你拿定主意银钱方面尽力就行,有多少拿多少,剩下的都算我出,算咱们两个合作,到时候赚了钱按入股分,你看如何?”
人家都这么说了还有什么好犹豫的,靳南雪直接点头答应下来,又道:“不瞒姐姐,书局我以前从未接触过到底如何经营我也不懂,不过我平素喜欢看些闲书,都是些打发时间的话本子之类,所以对话本子的行情算是略懂一些,等书局运转起来,我这里可以提供新鲜好看的话本子,到时候怎么营销就看姐姐的了。”
苗若昕眼睛一亮:“你的意思是……”
靳南雪点头:“我能找到写话本子的人。”
她没敢说是自己写。
苗若昕:“那敢情好,妹妹既这么说了那再好不过,话本子只要写得好不愁卖不出去,说不定哪一本火起来,到时候不用说咱们的书局就算是盘活了。
不过,你说的写话本子的人可靠吗?可别咱们这边做好准备,人家那边新鲜出炉的话本子卖给了别家。”
靳南雪见她担心这个,抿嘴一笑拍了拍胸脯道:“绝对可靠,所以姐姐尽管放心。”
闻言苗若昕还有什么不放心的,笑道:“妹妹这么说我还有什么不放心的?那就这么说定了,其实对我来说这不过是投一笔银子的买卖,即便最后书局生意做得不好也无妨,咱们再把铺子盘出去就是,就冲那书局的规模、地段,转手出去也指定不赔,就是有些对不住饶家妹妹了。”
事情敲定两人立马说起合作的细节来,竟越说越觉得可行。
沉香和商陆两个在旁边伺候茶水也听得很是高兴,主子有了事情做,说不定身体就能很快好起来。
等说完了正事,两人兴头未尽,话锋一转又扯起京城最近流传的八卦。当然,多半都是苗若昕在讲,靳南雪边听边附和一两句。
“你可知道今日京城里流传了一桩丑事,啧啧啧,简直传得人尽皆知,都成了街头巷尾津津乐道的大笑话了。”
苗若昕闻言深有同感,女子一旦嫁出去做了别人家儿媳,不论是回娘家还是请娘家兄弟姐妹上门探望都不是容易的事。
首先要经过夫家同意,上头婆婆宽厚待人倒还好,若是碰上个面慈心狠的,少不得在这些事上难为儿媳。
见苗若昕一脸关切,靳南雪笑着转移话题道:“苗姐姐,其实我挺羡慕你的,一个人操持伯府中馈已经够忙碌,还能自己打理名下那么多的田产铺子,忠远伯世子真是好福气,娶了你这个能干的贤内助。”
苗若昕见她恭维自己不由一笑:“你嘴巴还真甜,咱们这些人家,要坐稳当家主母的位置哪个不是能干的?对了,听说妹妹那两个铺子的生意如今越发好起来,这都是妹妹能干。
我特意吩咐了我们家采买的下人去光顾妹妹的生意,前几天下人买回了几个新式带水箱、烤箱的炉子,据说你家铺子里这种炉子好多人家抢着要,生意好的不得了,我给自己院子的小厨房还放了一个呢,说起来妹妹才是最能干的那个。”
两人说起外面的生意,靳南雪也来了精神,最近她生病还没来得及了解铺子里的情况,不想竟在这儿听到了好消息,不自觉坐直了身子,拉着苗若昕讨教起生意经来。
苗若昕也不吝啬,从打理自家的杂货铺一一说起来,说着说着想起这几日碰到的一桩生意。
苗若昕:“……说起来这书局整体挺好的,可惜我那好闺蜜不善经营,主要是她对做生意不感兴趣,眼下手头正好缺银子,她就想把这书局盘出去。若盘给陌生人她还有些舍不得,所以就想让我接手,说是我若想接手的话只要两千两银子就可以,我正寻思着要不要买下来。
对了,这人你也认识,就是上次我们伯府赏菊宴上你见过的那位,裴侍郎府中的少夫人,饶氏。”
靳南雪心思一动:“原来是她。”
靳南雪想起来那位裴侍郎府中的少夫人饶氏,一个书卷气息很浓的温润女子,那天赏菊宴上她们两个也说过几句话,当时并未深交,但饶氏跟她留下的印象很好。
之后她派沉香出去给几位夫人府上送图纸和玩偶,其中也给饶氏送了,记得当时饶氏回赠的是自己家脂粉铺子里一套上好的胭脂水粉,两人算是有过交集。
靳南雪来了兴趣:“不知是怎样的书局?苗姐姐可去见过?”
苗若昕见她似有意便细说起来:“就在城北朱雀街上,位置不错,那书局我前天刚去看过,五间宽的铺面,后面还连着两进的院子,前面一进用来印书、做库房,后面一进可以住人,生意最火的时候雇了十几个伙计呢。
后来书局生意不行了,到如今只留下四五个手艺好的师傅,还有一个掌柜,一个账房,这些人手都算在那两千两里面,一并转让。
也是饶家妹妹跟我交情好不想让别人占了这便宜,这么大的铺面还有熟练的人手,若是盘给别人少说要三千五百两以上,只要会经营,盘下来倒是一桩好事。
我有些琢磨不定,毕竟我手下的陪嫁铺子,做的都是酒楼,杂货铺、布坊这些生意,书局我也没什么经验,若不是你上次跟我说想要找机会做生意,我都想不起跟你说这个,不知妹妹可感兴趣?”
感兴趣,当然感兴趣!
可是,想到自己囊中羞涩,靳南雪不由小声道:“的确有些兴趣很想试一试,可惜说来惭愧,妹妹手头目前拿不出这么一大笔银子来,若是想要盘下来得容我仔细想想。”
脑子里已经飞速盘算起自己到底能拿出多少来。
苗若昕却双手一拍:“嗨!银子不是问题,主要是看妹妹你有没有这个兴趣,要是有的话不如我们两个一起盘下来,只要你拿定主意银钱方面尽力就行,有多少拿多少,剩下的都算我出,算咱们两个合作,到时候赚了钱按入股分,你看如何?”
人家都这么说了还有什么好犹豫的,靳南雪直接点头答应下来,又道:“不瞒姐姐,书局我以前从未接触过到底如何经营我也不懂,不过我平素喜欢看些闲书,都是些打发时间的话本子之类,所以对话本子的行情算是略懂一些,等书局运转起来,我这里可以提供新鲜好看的话本子,到时候怎么营销就看姐姐的了。”
苗若昕眼睛一亮:“你的意思是……”
靳南雪点头:“我能找到写话本子的人。”
她没敢说是自己写。
苗若昕:“那敢情好,妹妹既这么说了那再好不过,话本子只要写得好不愁卖不出去,说不定哪一本火起来,到时候不用说咱们的书局就算是盘活了。
不过,你说的写话本子的人可靠吗?可别咱们这边做好准备,人家那边新鲜出炉的话本子卖给了别家。”
靳南雪见她担心这个,抿嘴一笑拍了拍胸脯道:“绝对可靠,所以姐姐尽管放心。”
闻言苗若昕还有什么不放心的,笑道:“妹妹这么说我还有什么不放心的?那就这么说定了,其实对我来说这不过是投一笔银子的买卖,即便最后书局生意做得不好也无妨,咱们再把铺子盘出去就是,就冲那书局的规模、地段,转手出去也指定不赔,就是有些对不住饶家妹妹了。”
事情敲定两人立马说起合作的细节来,竟越说越觉得可行。
沉香和商陆两个在旁边伺候茶水也听得很是高兴,主子有了事情做,说不定身体就能很快好起来。
等说完了正事,两人兴头未尽,话锋一转又扯起京城最近流传的八卦。当然,多半都是苗若昕在讲,靳南雪边听边附和一两句。
“你可知道今日京城里流传了一桩丑事,啧啧啧,简直传得人尽皆知,都成了街头巷尾津津乐道的大笑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