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6章 女主的妹妹5

    大家下车卸下行李,赶车的大爷连招呼都没打,就直接走了,张常富知道他是担心那些牲口,也不阻拦。

    四周黑灯瞎火的,大家借着月光根本看不清四周。

    幸好这时后面跟着的张志永过来了,他打开村里唯一的手电筒,用拗口的普通话对大家说道:“大家好!俺叫张志永,是村里的会计。”

    “俺们是昨天下午,才收到你们要来俺们村的消息,所以来不及收拾你们的住处,今晚你们就先在村委会睡觉,其他的明天再说,”

    “你们一会儿放下行李别收拾,先到俺家吃饭。”

    大家饿了一天,听到终于有饭吃,纷纷大声说对:“谢谢”

    “别客气!别客气!以后大家就是自己人了……”

    “别废话了,带他们进去放行李吧。”张常富站在一旁有些不耐烦的说。

    没办法,官大一级压死人。张志永本来还想说些欢迎大家的话,这下被张常富出声打断,只得尴尬的招呼大家,往村委会的院子里走……

    张志永,三十多岁,以前上过扫盲班。在这个村里算是为数不多的文化人,他那半吊子的普通话,就是跟扫盲班的老师学的。

    他平时就敬重有文化的人,听说这些城里来的知青,至少是个初中毕业,心里对这些知青能来自己村这件事儿很是重视。

    村委会的大门,是这个年代常见的黑漆木门,外墙就是普通的黄土墙。

    院子不大,一进去就能看见三孔窑洞,张志永让他们住最右边的两间。

    连个油灯都没点,大家也看不到窑洞里面的环境。

    宛央和钱小双,把行李往她们住的窑洞一丢,就出来了。

    五脏庙都快饿疯了,那还顾得上仔细摆放行李啊!男生那边也是差不多的情况。

    大家在来到院子里,就看见张常富还有张志永,在大门口小声嘀咕着什么。

    最后的只见张志永用火柴,给张常富点了一根烟,张常富便扬长而去了。

    其他人没听到二人说什么,宛央可是听的清清楚楚,因为她的听力眼力,要比正常人灵敏许多。

    其实就是张志永想让他们这些知青,一会吃的粮食算村里的,但张常富支支吾吾的没同意。

    看张志永转过身的一瞬间,目光闪过了几分不满,宛央心中就有谱了。

    他们之间的关系有裂痕,那她就好调拨了呀!

    知青下乡的第一年,国家每个月都会给知青发国家供应粮。

    他们刚来,还没遇到饥荒的时候,相信煽动大家还张志永家一点粮食,还是没问题的。

    而且本来今天就是要吃人家的,还给人家也是天经地义。

    当然,这对于宛央不是重点,重点是张志永对张常富不满,不管这不满有多少,她都得把他们之间的矛盾扩大化。

    张志永的家离村委会没多远,也就是百米的距离,只是要穿过两条胡同。

    他家住的也是窑洞,可能今天是因为他们这些远方来的客人,所以屋子里点了两盏煤油灯,很是亮堂。

    张志永把自己的加羊绒的蓝布大衣脱掉,放在铺满草席的土炕上,热情地招呼他们,“你们都到炕上坐,我家的婆娘在厨房给你们做饭呢!我去看看好了没!”

    一个名叫周继东的男知青,出声代表大家的感谢道:“太谢谢您了,张叔叔!”

    “你们可别叫俺张叔叔,俺们这个村几乎家家的姓张。”

    张志永长了一张国字脸,长相憨厚,说话的时候一笑,就带着几分和善,“等人多的时候你们一

    叫张叔叔,村里的老少爷们儿,能答应一大片呢!”

    他这样说个小玩笑,也是为了不让大家那么拘谨。周继东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问:“那我们叫您志永叔,您看可以吗?”

    “咋不行呢!你们就这样叫俺,村里像你们这么大的孩子,都是这样叫俺的。”说着他走到了门口,“俺去厨房看看就来,你们快坐到炕上暖和吧。”

    张志永开门出去后,屋子里就剩下他们这些知青。大家走到土炕边儿,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心里都在为一个事情纠结,那就是到底要不要脱鞋。

    炕上其实很简单,就一个不大的炕桌,墙根儿处有一个炕柜,柜子上面还有两床棉被。

    这大冬天,大家都穿着棉鞋,保不齐脚就会臭,而且一会儿还要吃饭,总不能闻着脚气吃吧!

    “宛央我们该怎么办?”钱小双看大家都尴尬的沉默不语,就没话找话的问身边的宛央。

    宛央故作思考了一下回道:“不如,我们等志永叔过来,看他怎样坐,我们就跟着怎样坐?”

    这边周继东接过话茬说:“只能这样了!”

    不这样的还能咋样?直接脱鞋肯定是不可能的,半大的孩子,谁还不要个面子。

    他们之间最小的,就是宛央这样的十六岁,最大的周继东也才不过才十九。

    没办法,在这特殊的年代,高中、大学都停课了,他们无学可上,工厂又不招人,才响应国家号召下乡落户的。

    按照历史的进程,他们这批人想回城,且有个好几年呢!

    在国家下令让大批知青回城之前,也是有些路子回去的,比如:上工农兵大学,这个是靠村里的推荐的。

    人家村肯定是要让自己村里的人优先,实在没合适的才会推荐知青们当兵、大病回城、多年后恢复高考……

    总之知青回城是相当的困难。

    很多人都是热情高涨的来,日思夜想的回去。

    窑洞的门一响,本来站的东倒西歪的他们,立刻绷直了自己的身体。

    张志永双手拿了一摞碗,还有一把竹筷子,肩膀推着门就进来了,看到他们都站的挺直,惊讶问道:“你们怎么不到炕上的暖和呢?一个个傻站着干嘛呢?”

    “我们只是客人,主人不坐,哪有客人现坐的道理!”回话的是周继东,在

    不知不觉中,他已经成为了大家的‘外交官’。

    张志永走过来,把手中的的碗筷放到炕桌上,不吝啬的夸赞道:“你们这些城里来的文化人,就是讲究!”

    这次周继东没有回话,大家心里明白,这根本不是讲究的事儿,而是脚气的事儿。

    张志永看他们都等着自己的坐,心想着也不能让他们等久了,就连忙上了炕。

    然而他不知道的是,他上炕的动作可谓是万众瞩目!

    在他身后,一共有七双闪亮闪亮的大眼睛,共同盯着他的鞋子看呢!见他不脱鞋,大家伙儿一起在心中松了口气儿。

    张志永坐好,向他们摆了手,“都别愣着了,你们快上来坐。”

    大家嘴上真诚地说着感谢,有序缓慢的上炕,最后围着炕桌盘腿坐下。

    “你们等一下,俺婆娘马上就把饭端上来。”张志永说完就开始给他们分碗筷,刚分了两个,大家就有眼色的自己拿。

    钱小双动作麻利,顺便就帮宛央拿过来了,手上动作刚停,便看向张志永问道:“志永叔,怎么没看到家里孩子呢?”

    “都在厨房帮俺婆娘干活呢!”

    “志永叔,您几个孩子啊?”

    “两个,一儿一女。”

    “志永叔真是好福气,儿女双全……”钱小双继续顺着张志永的话,和他唠起了家常。

    她这也算是他们的第二个‘外交官’,轻松缓解了他们与张志勇之间的陌生感,还有距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