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7章 淮西的试探,大明战神李景隆!

    他心中五味杂陈,百感交集,如同吞下了一颗苦胆一般,苦涩难言。

    将领们的抱怨还在继续,声调越来越高,甚至夹杂着一些谩骂和不敬之语。他们的情绪越来越激动,仿佛要将心中所有的不满都倾泻出来。

    汤和的眉毛微微皱起,他的目光扫过众人,停留在每一个人的脸上,试图从他们的神情中找到一丝冷静和理智。然而,他看到的,只有满腔的怒火和深深的不甘。

    “汤帅,您说句话啊!”络腮胡将领的声音里带着一丝恳求,也带着一丝逼迫,“咱们兄弟们,都指望着您呢!”

    汤和缓缓抬起头,他那深邃的目光如同两柄利剑,直视着眼前的众人,锐利而又充满威严,将厅堂内嘈杂的声音瞬间压了下去。他张了张嘴,似乎想要说些什么,但最终还是没有发出声音,只是从喉咙里发出了一声低沉的叹息。

    “此事……”

    厅堂内的氛围如同被一层沉重的幕布紧紧包裹,将领们的抱怨此起彼伏,如同潮水般涌来。

    汤和坐在主位上,面沉如水,那双深邃的眼睛仿佛能看透人心,却始终没有开口。

    他能感受到这些老兄弟的不满和委屈,也知道他们的担忧并非空穴来风。

    络腮胡将领的怨言仍在继续,声音如同闷雷一般震得人耳膜发疼:“老子当年提着刀砍人的时候,他们还在娘胎里呢!”他粗壮的胳膊猛地一挥,将桌上的酒碗扫落在地,清脆的碎花四溅,如同他此刻暴怒的情绪。

    另一位将领附和道:“是啊,汤帅!咱们这些老兄弟,哪一个不是在战场上滚过几回的?如今却要被那些文绉绉的家伙指指点点,真是……真是让人窝火!”他猛地一拳砸在桌子上,发出沉闷的响声,木屑飞溅,桌子也跟着晃动了一下,仿佛也承受不住他心中的怒火。

    汤和始终没有开口,他只是静静地听着,目光如同深潭一般,深不见底。

    他深知,这些都是跟着他出生入死,为大明朝立下汗马功劳的功臣,如今却要被边缘化,这让他们如何能够接受?

    “汤帅……”一个声音打破了这片沉寂,是先前那络腮胡的将领,语气中带着试探和一丝不易察觉的焦急,“您是不是……已经有了主意?”

    汤和抬起头,目光如炬,扫过在座的每一张脸。

    这些都是跟随他多年的兄弟,从战场上厮杀下来的老伙计。

    他们脸上的焦躁和不安,他都看在眼里。

    他缓缓开口,声音沉稳而有力,仿佛寒冬里破冰的利刃:“老兄弟们的心情,我都知道。现在朝堂上的风向,对咱们淮西一脉的确不利。与其坐以待毙,不如主动出击。”

    众将领听闻此言,精神一振,纷纷挺直了腰板,目光中充满了期待。

    “那汤帅的意思是……”一个身材魁梧的将领迫不及待地问道。

    汤和没有立刻回答,而是站起身,走到厅堂中央,背对着众人,望着窗外呼啸的寒风。

    他的声音低沉而有力,传入每个人的耳中,“现在最要紧的,是摸清陛下的心思,试探一下他对咱们淮西的态度。”

    此言一出,厅堂内再次陷入一片寂静。

    众将领面面相觑,显然汤和的这个决定出乎他们的意料,但又不得不承认,这是当前最为稳妥的办法。

    “那……汤帅打算派谁去试探?”一个声音小心翼翼地问道。

    汤和缓缓转过身,目光如鹰隼般锐利,在每一个将领的脸上扫过。

    他的眼神,仿佛带有实质性的压力,让被他注视的人都感到一阵莫名的紧张。

    众将领纷纷屏住呼吸,不敢发出任何声响,生怕错过了汤和的任何一个字。

    厅堂内的气氛再次变得紧张起来,仿佛暴风雨前的宁静,所有人都意识到,接下来汤和要说的话,很可能将决定他们未来的命运。

    汤和的目光,最终停留在了李景隆的身上,那目光,锐利而深邃,仿佛能洞穿人心。

    李景隆心中一凛,下意识地挺直了腰板,等待着汤和接下来的话。

    “景隆,”汤和的声音低沉而有力,仿佛在寒冬中燃起了一束火光,“你身份特殊,又是陛下的亲信,最合适去做这件事。”

    李景隆听到这句话,心中涌起一股复杂的情绪。

    他明白,这既是一份信任,也是一份重担。

    他站起身,坚定地向汤和躬身行礼:“汤帅,属下定不负所托,一定不负使命。”

    厅堂内的气氛在这一刻变得更加凝重,众人纷纷点头,汤和的决策显然得到了大家的认同,没有人提出异议。

    每个人都知道,李景隆的此行,不仅关系到他们的安危,更关系到淮西集团的未来。

    “景隆,此行务必小心,”汤和的声音中带着一丝关切,“朝堂上的风向瞬息万变,你的一言一行都不可大意。”

    李景隆深吸一口气,感受到肩上的重压,但他没有退缩。

    他坚定地点头:“属下明白,定会谨慎行事。”

    众将领看着李景隆,汤和的眼神中也多了一份欣慰。李景隆转身,挺胸迈步,走出厅堂,迎着寒风,心中充满了决心。

    厅堂内,众将领的目光随他一同望向窗外,寒风呼啸,仿佛预示着未来的波澜。

    汤和沉声说道:“大家散了吧,各自做好准备,等待景隆的消息。”

    众人纷纷点头,依次离开厅堂,心中依旧充满了对未来的不确定。

    而李景隆的身影,逐渐消失在风雪之中,留下一句话在众人心头回荡:“我定不负所托。”

    风雪拍打着门窗,发出阵阵呼啸声,仿佛在为李景隆壮行,又仿佛在预示着未来的波澜。

    众将领目送李景隆离去后,也纷纷起身告辞。

    厅堂内原本热闹的气氛逐渐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种难以言喻的落寞。

    他们知道,接下来的日子将会更加艰难,但他们别无选择,只能默默承受着命运的安排。

    一个身材魁梧的将领走到汤和面前,拍了拍他的部位,沉声道:“汤帅,保重!”

    汤和点了点头,目送着一个个老伙计离开,直到厅堂内只剩下他一人。

    他走到窗前,望着窗外漫天飞舞的雪花,心中思绪万千。

    他知道,李景隆此行,凶险万分,但他别无选择,只能将淮西集团的命运,押在这个年轻人的身上。

    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感受着寒风带来的刺骨寒意。

    风雪越来越大,天地间一片苍茫,仿佛预示着未来的路,将会更加艰难。

    突然,门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打破了厅堂内的宁静。

    汤和眉头微皱,沉声问道:“何事?”

    “禀告汤帅,”门外传来一个侍卫的声音,“门外有一位自称‘叶琛’的先生求见。”

    夜色渐浓,风雪愈发肆虐,仿佛要将天地吞噬。

    汤和府邸内却灯火通明,将这寒冬的夜色撕开一道口子,暖黄的光晕映照着厅堂内老臣们疲惫的面容。

    他们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低声交谈,时不时叹息一声,在寒冷中努力寻找着一丝慰藉。

    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酒气,那是他们为了驱散寒冷和心中的不安而饮下的烈酒的味道。

    厅堂内的炭火烧得正旺,发出噼啪的声响,但却无法温暖老臣们冰冷的心。

    他们如同风浪中的扁舟,在朝堂的惊涛骇浪中摇摆不定,随时可能被倾覆。

    每个人都清楚,在这动荡的局势中,他们必须紧密团结,才能在这场生死博弈中生存下去。

    蓝玉那粗犷的声音打破了厅堂内的沉寂:“娘的,这鬼天气,真像朝堂上的那些个弯弯绕!”他用力地跺了跺脚,仿佛要将心中的不满发泄出来。

    “蓝玉,少说两句。”冯胜的声音低沉而稳重,他皱着眉头。

    傅友德也忍不住叹了口气,他那张饱经风霜的脸上充满了无奈:“哎,谁能想到,咱们这些战场上拼杀的老家伙,到了这把年纪,还要为这些勾心斗角的事情烦心?”

    他们你一言我一语,将心中的担忧和无奈倾泻而出,却找不到一条明确的出路。

    他们都是久经沙场的将领,铁血男儿,却在权力斗争面前感到束手无策。

    这种无力感,让他们倍感焦虑和迷茫。

    “诸位,”汤和的声音再次响起,他走到众人面前,“我知道大家心中不安,但我们不能自乱阵脚。李景隆已经出发去试探陛下的态度,我们现在能做的,就是相信他。”

    他的声音,如同寒冬中的一缕阳光,温暖了老臣们冰冷的心房。

    他们纷纷点头,眼中重新燃起了希望的火焰。

    纵然前路充满未知,但他们仍然愿意相信,只要团结一心,就能度过眼前的难关。

    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厅堂内的情况逐渐平静下来。

    老臣们不再像之前那样焦虑和不安,他们开始各自整理衣衫,准备离开。

    尽管心中仍然充满了担忧,但他们已经做好了迎接未来的准备。

    他们相互道别,声音低沉而有力,其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期许和对彼此的信任。

    “汤帅,我等告退。”众将领齐声说道,他们的声音整齐而有力,仿佛在向天地宣告他们的决心。

    汤和看着他们一个个离开,心中充满了感慨。

    他知道,他们就像一棵棵饱经霜的老树,扎根在风雨飘摇的土地上,顽强地生存着。

    就在这时,门外再次传来急促的脚步声,打破了厅堂内的寂静。

    侍卫的声音带着一丝焦急:“汤帅,叶先生说有要事求见!”

    汤和眉头紧锁,

    汤和心中一凛,一种不祥的预感涌上心头。

    “快请!”他沉声说道。

    叶琛快步走进厅堂,脸上带着一丝凝重。

    “汤帅,方才得到消息,李景隆求见陛下!”叶琛语气急促,目光中带着一丝担忧。

    汤和闻言,心中咯噔一下,一股寒意从脚底直窜头顶。

    他知道,李景隆此来,必不寻常。

    李景隆裹紧貂裘,顶着风雪回到宅院。

    鹅毛大雪纷纷扬扬,落在他的肩头,瞬间融化成冰冷的水珠,渗透进衣衫,带来一阵刺骨的寒意。

    他搓了搓冻僵的双手,哈出一口白气,推开沉重的院门。

    他匆匆回到房间,将身上的貂裘脱下,扔在椅子上。

    房间里烧着炭火,温暖的空气让他紧绷的身体稍微放松了一些。

    但他心中的焦虑却丝毫没有减退,反而愈发强烈。

    他躺在床上,翻来覆去,怎么也睡不着。

    淮西众将的嘱托,像一块巨石压在他的胸口,让他喘不过气来。

    他眼前浮现出汤和那饱经风霜的面容,以及蓝玉那双充满期许的眼睛。

    他们将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了他身上,他不能让他们失望。

    可是,陛下的态度又让他捉摸不透。

    他该如何开口?

    又该如何说服陛下?

    这些问题像一团乱麻,在他的脑海中纠缠不清,让他心烦意乱。

    窗外风雪呼啸,屋内炭火噼啪作响。

    李景隆睁着眼睛,望着帐顶,思绪万千。

    他感到前所未有的疲惫,却又无法入睡。

    他知道,明日进宫,将是一场硬仗。

    他必须做好万全的准备,才能应对一切可能发生的变数。

    次日清晨,李景隆早早起身,穿戴整齐,前往皇宫。

    风雪已经停了,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清冽的气息。

    他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保持冷静。

    皇宫巍峨壮丽,红色的宫墙在晨曦中显得格外庄严。

    他穿过层层宫门,来到御书房外,静静地等候着。

    “宣李景隆觐见!”太监尖细的声音打破了宫殿的宁静。

    李景隆整理了一下衣衫,迈步走进了御书房。

    “臣李景隆,参见陛下!”他恭敬地行礼道。

    朱柏坐在龙椅上,目光深邃地望着他,缓缓开口:“李将军,你今日进宫,有何要事?”

    李景隆的心跳不自觉地加快了几分,他抬起头,小心翼翼地观察着朱柏的神色。

    皇帝的脸庞在晨光中显得有些模糊,但那双深邃的眼睛却仿佛能够看穿人心,让他感到一丝压迫感。

    他知道,今日的这场面,绝不能有丝毫的差池。

    他将头垂得更低,脑海中飞快地盘算着。

    昨夜辗转反侧,他已经将所有可能出现的情况都预想了一遍,也设想了各种应对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