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打工人的福音;摄政王殿下英明神武!

    卫生条件的提高,为他们的生活带来了肉眼可见的好处。

    疾病的传染、爆发风险极大降低。

    再一个,就是饮食的更加科学、合理。

    每天都有热腾腾的饭菜,每天劳作完了之后,都不用担心饿肚子。

    这对帮工们来说,简直不要太幸福!

    当初他们当徭役的时候,下工了之后都是拖着疲惫不堪的身躯,回到自己的窝棚里,随便糊弄点吃的了就蒙头大睡。

    哪儿还有什么闲工夫去管自己吃得好不好,吃得饱不饱啊!

    能吊着命不死,就已经算是极好的了。

    由于徭役的卫生措施、安全措施都极为不规范,所以每次服徭役的过程中,都难免会有数量不少的人员意外去世。

    但是现在不同。

    摄政王朱柏所制定的帮工制度,非但卫生条件都搞好了,甚至还有一个临时的“公立医馆”可供众人看病就医,而且还能免费抓药、煎药。

    这种待遇,可是他们连想都不敢想的。

    等到众人发现这并不是在搞什么面子工程,或者说开玩笑之后,都不由纷纷赞叹起来。

    赞叹摄政王朱柏的伟大和仁慈。

    就拿东直门的第三一七伍来说吧。

    这个伍的五个人都是同村,当初来的时候就是因为看到了招募。

    只不过他们五人大字不识一个,当初也是听说摄政王朱柏在招募队伍,于是便立即挺身而出,表示愿意为摄政王效劳。

    他们倒不是觉得自己有多大的本事,但知道摄政王是个好人,是真心为他们老百姓考虑、做实事的。

    所以才没有半点迟疑。

    等回家收拾好了行囊,来到了应天府后才发现,原来他们并不是要去训练打仗,仅仅只是开拓地面,挖掘石头。

    这对第三一七伍的众人来说,就简直是小菜一碟了。

    当初在村子里的时候,他们也是挖地的一把好手!

    可惜锄头坏了,家里没钱去找镇上的铁匠重新打造一把锄头,只能将就着用。

    种地,还算凑合。

    只不过效率,肯定就没之前那么好了。

    现在出来,本想着在徭役结束之后,趁机在外面打打零工,没想到却居然有工钱发!

    在心里算了一算账,只要在这儿干上个三五天,别说重新打锄头,就算是买新的锄头的钱都够了!

    顿时,所有人的心里都充满了振奋。

    一个个每天都使出了吃奶的劲儿,努力做好自己的分内工作。

    正因如此,这个伍的效率也是最高的。

    几乎每天都能够提前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在验收之后,再去找勤务官领取额外的工作。

    额外的工作,报酬要更高一些。

    他们挥动锄头起来,也就更加卖力了。

    再说饮食。

    以往徭役吃东西那可都是自备干粮!

    想吃什么自己就带什么,吃完了就只能找别人借,或者写信问家里人要。

    这过程究竟有多么艰辛,暂且不说,光是需要消耗的时间,就漫长到了难以忍受。

    往往秋天寄出去的信笺,要等到冬天的时候才能收到回信。

    等真正到了那个时候,黄花菜都凉了!

    但是在摄政王的这个帮工队伍里,根本就不用担心吃的。

    每天只管干活就行了。

    剩下的事情,自然有其他人负责忙碌。

    于是,每天中午、下午各自两碗大米饭,再配上管够的红薯、玉米、蔬菜。

    这可比在家务农甚至都更加舒坦!

    众人对摄政王朱柏的赞美,从第一天开始,就没间断过!

    偏殿。

    摄政王朱柏将一众文臣所在的各部全都召集了过来。

    今天有要事商谈。

    可以说,今天的这次会议,将会影响乃至决定整个大明帝国未来百年的走向。

    此时,刘伯温、杨宪、解缙、宋濂、方孝孺等文官们,都在此处静静等待,屏息静听,恨不能把耳朵洗干净些,好更仔细地聆听摄政王的话语。

    “孤准备重新制定税收、以及确立官吏的月俸制度。”

    什么?!

    重新制定税收、重新确立官吏月俸?!

    这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尤其是刚刚稳定的国家来说,简直是尤为致命的!

    从历史之中便可知,一千多年的传承当中,从来没有过任何一个国家,敢于做出这等离经叛道的事情。

    这可是在动摇整个国家的根基了!

    大臣们虽然平素都是心向摄政王朱柏,并对他尤为敬重、仰慕,可是在这种原则性的问题上,依旧是保持了沉默。

    即便是最为支持摄政王朱柏的刘伯温,此时都保持了沉默,并没有在第一时间站出来表示支持和跟随。

    “诸位爱卿,为何沉默不语?有什么想说的,现在讲出来,孤可以为你们答疑解惑,总比你们自己去琢磨要强。”

    摄政王见没人开口,便主动说道。

    听了这番话,终于众人是七嘴八舌议论了起来,很快便有了人起头。

    “摄政王殿下,微臣有奏。”

    “讲。”

    “一国之本在于税收,我大明已经沿用、改良唐宋时代的税收数年,百姓们早已经形成了思维定势。现在如此大改,会不会引发不必要的恐慌啊?”

    宋濂主动站了出来,开口询问道。

    “尤其现在立国未稳,若是让有心人故意从中作梗,散播流言蜚语,恐怕会影响我大明的长治久安。”

    “此事看似小,却是影响深远,殿下不可不防啊!”

    既然有人开了这个口子,那么后面众人的话,也就说得要更加自然流畅了许多。

    方孝孺、杨宪也先后表达了自己的担忧。

    唯有解缙,一直沉默不语。

    在他的视角看来,虽然这个决定有些……荒唐?

    但他信的人是摄政王朱柏。

    所以,只要是从摄政王嘴里说出来的话,他都会无条件信任的。

    既然摄政王说改革税收、改革官吏的月俸,能够更好地保证大明帝国的长治久安,那么他就相信这话绝对是真的。

    等等,你问他为什么这么信任摄政王?

    他当初之所以去参加科举考试,就是奔着十二皇子朱柏而去的。

    一路从湘王朱柏跟随到摄政王朱柏,历经了这么多的事情。

    ......

    .....

    兄弟们,新鲜的稿子来咯!

    达到300催更立即加更

    还差4个发电加更!

    求催更,求发电支持!

    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