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 咱信你个鬼
“是。”毛骧领命后离去。
朱元璋:“留下的人做什么?”
朱标:“坐以待毙。”
朱元璋:……
“你小子皮痒了是吧。”朱元璋咬牙切齿。
朱标回过头来,看到朱元璋那生气得恨不得弄死自己的模样,勾了下嘴角,云淡风轻的笑着。
如今这局势,倒是变得有趣起来了。
朱标走到火堆旁坐下。
“虽说,这粮草我们是不缺的,可明玉珍不是傻子,这都有几日了,定会派人前来查探的。”
“他查探和你做准备有什么关系?”
“自然是有点关系的。但,父亲你应当知道,如今这地方,局势对我们来说,没有好处。“
朱元璋大大的翻白眼。
都知道没好处了,还这么淡定。
他都不想说这臭小子是不是脑袋有坑了。
“明玉珍围困我们,迟迟没有行动,两方面的原因。我想,应该用不了多久,明玉珍就要行动了。”
“那你呢?”
朱元璋着急得狠狠的翻白眼。
这都什么情况了,不该如此淡定,臭小子还这般,当真是不见棺材不掉泪!
朱标悠悠的口气就像是春天的风:“明玉珍想看什么,就让他看什么。”
说完,他偏过头来,对着朱元璋自信的勾唇:“不日,便会有答案了。到时候定让你刺激一下。”
“呵呵!”朱元璋冷笑着翻了个白眼。
表情里明晃晃的五个字——咱信你个鬼!
朱标没有解释。
这几日,新兵吃的主要是野菜,野味,还有一些粮草。
下午的时候,朱标去看了堆放粮草的地方。
见粮草还比较多,再加上这附近的野菜,野味,再坚持个一个月不成问题。
但,不能这么浪费了。
朱标让锦衣卫吩咐下去,即日起,减少吃食,大家困顿寥落。
虽说新兵们不知道朱标为何做此吩咐。
但殿下吩咐了,他们只需要照做就是。
从晚上开始,朱标摆烂了。
倚靠在火堆旁,就是一晚上。
第二日也只是随便吃了点。
新兵们的状态也不如从前了。
明玉珍在困了他们五天后,探子回来禀告明玉珍,朱标以及那些新兵,状态差了一些,但似乎不是很着急,暂时没有打架斗殴的事件发生。
闻言的明玉珍也觉得这是预料之中的。
想来朱标收买人心的本事尤为厉害,才能诓骗得这些新兵心甘情愿的为他卖命。
再来几日,必定会内讧的。
明玉珍让探子继续盯着,他们则按兵不动。
三日后,毛骧带着他的几名好手回来了。
毛骧仔细的跟朱标汇报重庆的地形。
“山路崎岖,十分不好走。重庆是一个类似葫芦的城门是最小的地方,里面都建造了防御装置,不远处就是大山,从军事堡垒里能看到山中的情况,日夜都有人看守着。绕着重庆城过去,就会到剑门关。剑门关那地方,是出了名的易守难攻。”
这情形,果然鹤预料中的一样。
看来,想要突破,当真是十分困难的。
这朱标也是,这等情况,就该多带一些人过来,刷刷刷的直接强攻,看明玉珍还敢不投降!
朱标闻言,脸色没有变化。
他点了头后,让毛骧继续说。
“微臣在回来的时候,看到明玉珍的人还在原处盯着,并未靠近。”
朱标:“不日就会靠近了。”
转眼之间已经快十日了。
明玉珍可不会无限度的等下去,一直等到他坚持不了,去投降。
“如今,我们该怎么办?”
“只能正面强攻了。”
朱元璋冷笑一声:“看看,折腾来,折腾去,还不是只能这样。朱标你这脑子也真是不好用!明明就这么一个结果,就不能直接起来干啊。”
说着朱元璋来气了,一巴掌拍在朱标身旁的石头上:“你这混小子,明知是这种结果,来的时候做好安排,今日就该回去了!”
朱标悠悠的看过来:“没你说的那么简单!”
“就有!”
朱元璋跟朱标杠上了。
朱标一脸的嫌弃,没再和朱元璋争辩。
他知道老头子所说的那种方法。
以明玉珍如今的实力,想要和朝廷硬钢,绝对不行。
可如今的朝廷,正实行仁德政策,重商业,农业,兵防就想对弱一点。
若攻打策略出现问题,国家必定会动荡。
届时,靠着重庆的有利地形,拖延一段时间,说不定就能胜利了。
所以他才不愿意用最大的牺牲来打这一场仗。
“你还在等什么!”
朱元璋见朱标不说话,催促道。
朱标依旧不语。
“哎,臭小子不高兴就直接不开口?你什么意思?想做什么?”
朱标无奈的叹息一声:“你所说的办法,我并非不知道,只是那样有多大的伤亡?”
“你害怕受伤,士兵们又不害怕流血牺牲?”
朱元璋:“打仗哪里有不牺牲的,多给点补贴不就得了。多大点事儿,值得你纠结了那么长的时间!”
“但不论怎样,护住他们的性命,对他们,对他们的小家都是好事。待战争结束后,他们还需要生活的啊。”
“就算要生活,那也是国家重要,没有国,哪里来的家,既然选择了当兵,那就要做好流血牺牲的准备!”
朱标:……
得了。
老头子跟一头驴一样。
朱标坐了下来,闭上眼睛。
毛骧指挥手下的人,已经把地形图画了出来。
这几日,他还在派人出去,争取寻找可以攻克明玉珍的地方和契机。
朱标就拿着地形图研究。
明玉珍在等待了几日后,发现朱标这一行人没有突然好转,还每况愈下,心里盘算着,应当是差不多了。
就命令军队继续前进,缩小范围。
同时,朱标得到了这消息。
他吩咐下去,让大家按兵不动。
翌日,明玉珍的探子回去禀告他,他们的人发现了一条可以出去的小径。
在小径的深处,发现了几户人家。
探子上前去打探了一下,得知前几日有四个人出去过。
其中有一人是太子朱标。
得知此消息,明玉珍瞬间慌乱,却很快就调整好了状态。
他问探子,可有粮草运进来。
探子说没有,只是回来的时候,又多了一个人。
一个上了年纪,满脸严肃的人。
朱元璋:“留下的人做什么?”
朱标:“坐以待毙。”
朱元璋:……
“你小子皮痒了是吧。”朱元璋咬牙切齿。
朱标回过头来,看到朱元璋那生气得恨不得弄死自己的模样,勾了下嘴角,云淡风轻的笑着。
如今这局势,倒是变得有趣起来了。
朱标走到火堆旁坐下。
“虽说,这粮草我们是不缺的,可明玉珍不是傻子,这都有几日了,定会派人前来查探的。”
“他查探和你做准备有什么关系?”
“自然是有点关系的。但,父亲你应当知道,如今这地方,局势对我们来说,没有好处。“
朱元璋大大的翻白眼。
都知道没好处了,还这么淡定。
他都不想说这臭小子是不是脑袋有坑了。
“明玉珍围困我们,迟迟没有行动,两方面的原因。我想,应该用不了多久,明玉珍就要行动了。”
“那你呢?”
朱元璋着急得狠狠的翻白眼。
这都什么情况了,不该如此淡定,臭小子还这般,当真是不见棺材不掉泪!
朱标悠悠的口气就像是春天的风:“明玉珍想看什么,就让他看什么。”
说完,他偏过头来,对着朱元璋自信的勾唇:“不日,便会有答案了。到时候定让你刺激一下。”
“呵呵!”朱元璋冷笑着翻了个白眼。
表情里明晃晃的五个字——咱信你个鬼!
朱标没有解释。
这几日,新兵吃的主要是野菜,野味,还有一些粮草。
下午的时候,朱标去看了堆放粮草的地方。
见粮草还比较多,再加上这附近的野菜,野味,再坚持个一个月不成问题。
但,不能这么浪费了。
朱标让锦衣卫吩咐下去,即日起,减少吃食,大家困顿寥落。
虽说新兵们不知道朱标为何做此吩咐。
但殿下吩咐了,他们只需要照做就是。
从晚上开始,朱标摆烂了。
倚靠在火堆旁,就是一晚上。
第二日也只是随便吃了点。
新兵们的状态也不如从前了。
明玉珍在困了他们五天后,探子回来禀告明玉珍,朱标以及那些新兵,状态差了一些,但似乎不是很着急,暂时没有打架斗殴的事件发生。
闻言的明玉珍也觉得这是预料之中的。
想来朱标收买人心的本事尤为厉害,才能诓骗得这些新兵心甘情愿的为他卖命。
再来几日,必定会内讧的。
明玉珍让探子继续盯着,他们则按兵不动。
三日后,毛骧带着他的几名好手回来了。
毛骧仔细的跟朱标汇报重庆的地形。
“山路崎岖,十分不好走。重庆是一个类似葫芦的城门是最小的地方,里面都建造了防御装置,不远处就是大山,从军事堡垒里能看到山中的情况,日夜都有人看守着。绕着重庆城过去,就会到剑门关。剑门关那地方,是出了名的易守难攻。”
这情形,果然鹤预料中的一样。
看来,想要突破,当真是十分困难的。
这朱标也是,这等情况,就该多带一些人过来,刷刷刷的直接强攻,看明玉珍还敢不投降!
朱标闻言,脸色没有变化。
他点了头后,让毛骧继续说。
“微臣在回来的时候,看到明玉珍的人还在原处盯着,并未靠近。”
朱标:“不日就会靠近了。”
转眼之间已经快十日了。
明玉珍可不会无限度的等下去,一直等到他坚持不了,去投降。
“如今,我们该怎么办?”
“只能正面强攻了。”
朱元璋冷笑一声:“看看,折腾来,折腾去,还不是只能这样。朱标你这脑子也真是不好用!明明就这么一个结果,就不能直接起来干啊。”
说着朱元璋来气了,一巴掌拍在朱标身旁的石头上:“你这混小子,明知是这种结果,来的时候做好安排,今日就该回去了!”
朱标悠悠的看过来:“没你说的那么简单!”
“就有!”
朱元璋跟朱标杠上了。
朱标一脸的嫌弃,没再和朱元璋争辩。
他知道老头子所说的那种方法。
以明玉珍如今的实力,想要和朝廷硬钢,绝对不行。
可如今的朝廷,正实行仁德政策,重商业,农业,兵防就想对弱一点。
若攻打策略出现问题,国家必定会动荡。
届时,靠着重庆的有利地形,拖延一段时间,说不定就能胜利了。
所以他才不愿意用最大的牺牲来打这一场仗。
“你还在等什么!”
朱元璋见朱标不说话,催促道。
朱标依旧不语。
“哎,臭小子不高兴就直接不开口?你什么意思?想做什么?”
朱标无奈的叹息一声:“你所说的办法,我并非不知道,只是那样有多大的伤亡?”
“你害怕受伤,士兵们又不害怕流血牺牲?”
朱元璋:“打仗哪里有不牺牲的,多给点补贴不就得了。多大点事儿,值得你纠结了那么长的时间!”
“但不论怎样,护住他们的性命,对他们,对他们的小家都是好事。待战争结束后,他们还需要生活的啊。”
“就算要生活,那也是国家重要,没有国,哪里来的家,既然选择了当兵,那就要做好流血牺牲的准备!”
朱标:……
得了。
老头子跟一头驴一样。
朱标坐了下来,闭上眼睛。
毛骧指挥手下的人,已经把地形图画了出来。
这几日,他还在派人出去,争取寻找可以攻克明玉珍的地方和契机。
朱标就拿着地形图研究。
明玉珍在等待了几日后,发现朱标这一行人没有突然好转,还每况愈下,心里盘算着,应当是差不多了。
就命令军队继续前进,缩小范围。
同时,朱标得到了这消息。
他吩咐下去,让大家按兵不动。
翌日,明玉珍的探子回去禀告他,他们的人发现了一条可以出去的小径。
在小径的深处,发现了几户人家。
探子上前去打探了一下,得知前几日有四个人出去过。
其中有一人是太子朱标。
得知此消息,明玉珍瞬间慌乱,却很快就调整好了状态。
他问探子,可有粮草运进来。
探子说没有,只是回来的时候,又多了一个人。
一个上了年纪,满脸严肃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