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西楼的第一个短篇
在跟贺之行结束通话后。</br>王默便停下了码字,开始在网络上查询关于《书阁》的信息。</br>这一查,还真让他意外连连。</br>在当今互联网高度发达的社会,基本上九成九的报业和杂志都倒闭了,可是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创立的《书阁》杂志社,却坚挺到了如今。甚至它非但没有陷入困境,还成为了当今文坛的风向标,跟《墨海》、《文学风华》并称为当今世界的三大文学圣地。</br>《书阁》能有如此成绩,主要得益于它不固步自封。</br>当互联网兴起后,《书阁》根本不像其它报社一样冥顽不灵,而是马上创办了自己的论坛网络,与时俱进。做到了线上线下结合。</br>因为它的领军人物知道,书本是永远不会过时的,互联网的发展并不是给纸质杂志带来了毁灭性的灾难,而是带来了另外一个层面的机遇。</br>因此在线上线下的相互交融下,《书阁》成功打破了困境,成就了如今的辉煌。</br>当今。</br>《书阁》杂志在全球有着数千万忠实用户,每个月的杂志销量高达数百万册。至于《书阁》论坛,更是流量惊人,每日在线人数稳定在十万以上,日流量同样稳定在百万,最高更是超过千万之数。</br>“厉害~”</br>王默暗暗赞叹。</br>在这个流量时代,短视频、短剧为王的社会,一個纯粹以文学性为主题的论坛能做到日流量百万以上,绝对有它的本事。</br>又看了一下《墨海》和《文学风华》两个杂志社。</br>发现它们的运营模式、规模基本上跟《书阁》一个调调。</br>看来大家都是你抄我、我抄你,共同进化出了一条最适合生存的道路。</br>对比了一番。</br>王默最终还是选择了《书阁》,没有什么理由,其实这三个杂志社都差不多,选《书阁》纯粹是先入为主。</br>“既然选定了对象,那接下来就要选文章了。”</br>王默眨了眨眼睛。</br>选什么文章?</br>短篇?</br>散文?</br>诗歌?</br>抑或其它的类型?</br>刚才贺之行的话浮现在他脑海中。</br>贺之行的建议是让他投稿散文,因为贺之行觉得他写的散文最符合西方特色,最能得到杂志社的认可。</br>只不过,贺之行没有看到此刻王默嘴角勾起的神秘笑容。</br>谁说他最擅长散文了?</br>既然《书阁》是以短篇为核心,那他当然要去投稿短篇!</br>唯有在对方最专业的领域征服他们,才能让“西楼”的名气在最短的时间内传开。</br>而且王默知道,在文学界,唯有长篇或者短篇,透露出来的文学性才最高,其作品也最能让文坛大家承认和认可。</br>散文?</br>诗歌?</br>这些东西都需要长期的浸润和陶冶。</br>当然,如果你的诗歌能强大到泰戈尔的高度,那也能平地惊雷。不然写短篇就是能在短时间内成名的最佳办法。</br>说做就做。</br>王默马上沉入了系统中,打开了系统商城。</br>很快便找到了关于西方文学的短篇分类。</br>对于西方的短篇,王默记忆中有着诸多的经典名篇。</br>比如:《变色龙》、《我的叔叔于勒》、《百万英镑》……等等,因为这些短篇都是当年他上学时课本中的内容。</br>能够被华夏官方选为孩子们的课本学习内容,便足以看出它们有多么的优秀。</br>“选哪篇呢?”</br>王默心中有些不太确定。</br>他声望足够,根本不担心买不起。</br>他在乎的是自己拿出的第一篇短篇,不能太过于惊艳、也不能太过于平庸。</br>太惊艳了,让自己起点太高反而不好。</br>可若是太平庸,那自己拿出的作品又无法征服众人。</br>所以如何找到一篇合适的作品,来平衡这个点很重要。</br>“这篇?不行,太优秀了。”</br>“这篇?也不行,太平庸了。”</br>王默第一次感觉自己患了选择综合征,犹豫不决。</br>直到差不多一两个小时后,他才挑选出了一篇作品:《一碗清汤荞麦面》。</br>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一碗清汤荞麦面》估计都不是那么熟悉。可是在地球的文学界,只要说起这个名字,估计都会如雷贯耳。</br>它是扶桑国作家的作品。</br>虽然王默对扶桑国无感,但不得不承认这个国家的文学底蕴十分深厚,光是诺奖获得者便有好几个,尤其是陪跑了无数年的“村上春树”更是被华夏广为人知。</br>这篇《一碗清汤荞麦面》,前世王默就阅读过好几遍。</br>在许多翻译中,它也会被称为《一碗阳春面》。</br>他选中它,是因为这个短篇跟其它的短篇不同。</br>许多文学界的短篇,都是以讽刺、反转、抨击为核心,来凸出短篇文学的意义深刻。但这篇不同,它走的是温馨感人路线。</br>这在短篇界是很少见的。</br>不是说其它的家不愿意写这样的类型,实在温馨的题材不足以让读者们感受到更深的触动。</br>所以此次,王默决定来点新意。</br>当然他还有另外的原因:</br>其一:走温馨感人的路线,才符合西楼的人设。毕竟在大家心目中一个童话作家基本上都是带着一点童真的。如果自己上来就写《变色龙》,那人设改变的就太大了。在读者们看来不可避免会产生人格分裂感。</br>其二:面食啊,不正是跟华夏饮食完美符合?所以王默拿出它是一件顺理成章的事。</br>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虽然《一碗清汤荞麦面》是感人的内容,可它在界的地位一点都不低。</br>甚至因为这篇,全球的阳春面馆生意都好了不少。</br>“买!”</br>确定后,王默毫不犹豫就将它从系统商城中购买了下来。</br>他没有立即将其投稿给《书阁》,而是做了一些基本的改动,将里面扶桑国的背景特色改为了华夏风格。</br>修改过程很简单。</br>很快,王默就修改完毕,然后打开了《书阁》的投稿邮箱,将其投递了过去。</br>……</br>接下来,王默便继续写《西游记》,以每天三万字的速度递增。</br>按照这个速度,差不多一个月就能搞定。</br>当然英文版写出来也需要一段时间,但全部写好应该也就两个月时间。</br>很快。</br>时间便过去了一周。</br>这一日,王默刚想码字。</br>付红推门而入:“阿默,华夏方派来的专机已经到了,拟定下午三点返回华夏。西蒙、罗曼多等大师们都已经陆续前往机场,我们也需要回国了。”</br>王默道:“雄哥不回?”</br>付红点头:“是的,雄哥在这边还有许多要事处理,估计他还需要半个月时间才能回去。”</br>“好!”</br>王默知道袁雄事务繁忙,给袁雄打了个电话,便收拾东西跟着付红启程回国。</br>刚开始他们还想着低调。</br>奈何王默此刻的名气早已今非昔比,几乎每天都有一堆狗仔队在酒店下面蹲守。再加上西蒙、罗曼多等一行人实在太过于耀眼。</br>所以,只是短短时间,新闻就爆出来了。</br>【西蒙、罗曼多等二十多名音乐界最顶级的大佬一起跟着王默前往华夏,华夏派专机不远万里亲自接送。】</br>这个消息传承,登时一片惊呼声。</br>“我的天!这么多音乐大师去华夏?”</br>“什么情况?”</br>“他们都被华夏收买了吗?”</br>“不管怎样,如此多的音乐大佬前往华夏,对华夏的音乐界定然会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br>音乐界几乎掀起地震。</br>不论西蒙他们是带着什么目的前往华夏,可业内都明白,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华夏音乐文化将会一飞冲天,再加上“音乐之乡”的荣誉加持,华夏妥妥的要变成音乐王国了。</br>一日后,飞机平稳降落在魔都机场。</br>打开舱门,一股新鲜的空气一年扑来。</br>“还是祖国好啊。”</br>王默深深呼吸了几口,心中感慨。</br>出国一个多月的他终于再次回到了祖国的怀抱。</br>接下来,他腾出了三天时间陪伴着一群音乐界的老头子逛遍了魔都的各大标志性地方。直到三天后,这些大佬被央视请到了京城去采访,王默才空出时间。</br>“嗯?”</br>休息下来的王默忽然想起一件事:“我都将《一碗清汤荞麦面》投给书阁快一周时间了,怎么还没有回音?不会被某个编辑毙掉了稿子吧?”</br>虽然这个概率很小,但王默还是有些忐忑。</br>毕竟编辑不是万能的,有时候看走眼也不是不可能。</br>“算了,再等两三天。若是十天后还没有回应,我就将它投给《墨海》。”</br>王默暗道。</br>届时,《书阁》就不要怪自己了。</br>……</br>当王默心中腹诽的时候。</br>遥远的英吉丽,坐落在伦敦的书阁杂志社总部,此刻编辑部的上上下下正忙碌一片。</br>因为现在已经到了四月中旬。</br>一般来说,在四月二十号之前,编辑部就需要将五月份的《书阁》内容全部确定好,然后送给出版社,争取在二十五号之前确定五月的杂志月刊,并且进行全球铺货。然后在五月一号的时候能让全世界所有的《书阁》读者购买到最新一个月的月刊。</br>可这一次。</br>总编梅尔文却看着眼前的稿子,眉头紧皱:“这就是你们确定的,五月份要刊登的十部短篇?”</br>旁边,几名主编心中忐忑,点了点头。</br>梅尔文见大家的表情,摇摇头叹气:“你们别紧张,我并没有说你们工作失职。只是我认为这几篇,较之过去几个月的稿子,几乎没有多少新意。当然,它们的水准依然不错,可架不住读者审美疲劳啊。”</br>顿了顿。</br>梅尔文随手拿起一片稿子,指着它道:“你看这篇《门后的秘密》,我在过去一年中至少看到了十个类似的创意,全都是讽刺拜金主义的。虽然它是著名家杰森的作品,文笔也在线,剧情也有一定的创新。但读者们看了十个八个类似的短篇,你觉得他们还会觉得有新意吗?”</br>几名主编摊了摊手。</br>其实类似的话,他们每个月都会听一次。</br>哪来那么多有新意的短篇啊?</br>是吧?</br>在短篇的领域里,就那么一些都已经被薅秃了的创意。许多时候他们编辑甚至只需要看到的题目,就能大概判断出其内容是什么了。</br>当然,在家们的世界里,一个同样的创意题材可以写出千千万万个不同的故事,只要自己脑洞足够大,那就永远没有灵感枯竭的时候。</br>这也是为何《书阁》如今依然每个月还能退出高质量月刊的原因。</br>又浏览了一遍稿件。</br>总编梅尔文摇摇头道:“虽然的质量都过关,但首座的位置,伱们觉得用哪一篇?”</br>首座!</br>几名主编闻言,都有些为难。</br>在《书阁》的月刊中,每一个月都会挑选出一篇最优秀的短篇,将它放在杂志最显眼的第一篇位置,并且梅尔文还会给它做出精心点评。</br>这篇,就被称为当月的“首座”。</br>基本上每一次能坐上首座的,都是当月精品中的精品。</br>如果它是知名作家的作品,那就是稳固神格。</br>但如果它是不知名作家的作品,那基本上就能一文封神。</br>譬如:历史上至少已经有十多位文坛的新秀,通过登上“首座”的位置而在文坛声名鹊起。</br>从这便能看出,首座的含金量。</br>只是,此刻的梅尔文问出话后。</br>大家都犹豫不决,因为他们知道这次的十篇,刊登在月刊上还算合格。但要成为首座就有点勉强了。</br>毕竟首座代表了当月短篇的最高水准,若是强行让某篇坐上去,很容易引起其他作家以及读者们的非议。</br>见到众人的表情,梅尔文揉了揉眉心:“总得选出一篇来,是不是?这样……中午之前,你们投票选出票数最高的作为首座。”</br>投票……算是下下之策,但没办法。</br>“是。”</br>“好的。”</br>几名主编点头答应。</br>在众人离去后。</br>梅尔文悠悠叹了口气,别看外界眼中《书阁》他的总编职位风光无限,可他却感受到了深深的压力。</br>来自互联网浪潮的压力。</br>来自《墨海》和《文学风华》两大竞争对手的压力。</br>来自读者们的压力。</br>所以每个月的月刊,他都做的战战兢兢,生怕失了水准。</br>就好比这个月,梅尔文是不太满意的,因为没有哪一篇能胜任首座的位置。</br>这样的月刊刊登出去后,大概率会引起外界的一些质疑。</br>但没办法。</br>他也想更好的,奈何没有啊。</br>即便是当今文坛最顶级的短篇家,也不是每个月都有作品创作出来的。</br>“也罢,这个月就这样吧。等下个月的时候,一定要重金约稿到一名分量足够的短篇家,来稳固杂志的地位。”</br>梅尔文心中思索着。</br>同时他拨通了一个电话,准备探一探两个竞争对手的情况。</br>可电话不打还好,这一打听,他脸色就变得难看起来。</br>因为他得到了消息:</br>这个月的墨海,约到了家诺兰的稿子。</br>而文学风华,则成功得到了安德鲁的最新短篇。</br>诺兰和安德鲁,这两人虽然不是当今世界上最顶级的短篇家,可依然声名显赫。在过去几个月,书阁曾经向两人发出了不下于五次的约稿请求,但全都失败了。</br>梅尔文之前还以为这几人是没有灵感。</br>但今天才知道,这两人居然早早就被竞争对手收买了。</br>很好!</br>Ins拉黑了!</br>梅尔文沉着脸。</br>五月的《书阁》月刊,本来就没有能挑大梁的稿子。可竞争对手拿出的作品却如此显赫,等五月的杂志刊发出来,书阁的遭遇怕是不妙。</br>怎么办?</br>现在再向名家约稿已经来不及,看来只能忍气吞声,等六月份再来挽尊。</br>只是……接下来的这一个月,自己怕是很难熬了。</br>摇摇头。</br>经过这么一折腾,梅尔文感觉自己没有了半点睡意。虽然脑袋依然隐隐作痛,可他还是强忍着疲惫的精神,打开了邮箱。</br>作为总编,他很少亲自审稿。</br>一般能让他处理的稿子,基本上都是主编也无法决策的,才让他来做出评判。</br>但今天他准备来审阅几篇稿子,排遣自己心中的闷气。</br>第一篇:垃圾。</br>第二篇:垃圾。</br>第三篇:垃圾中的战斗机。</br>这些人真的不正视一下自己的文学水平吗?如此没水准的稿子,别说是投稿书阁了,恐怕免费放出来都辣眼睛。</br>看了这些稿子,梅尔文感觉自己心中更闷了。</br>得!</br>真的是自己找罪受。</br>梅尔文扫了一眼邮箱中的投稿,正要关闭邮箱。</br>忽然目光微微一凝。</br>因为他看到了一个熟悉的名字。</br>“西楼?”</br>实在是过去的几个月,西楼这个华夏人在国际上有着很大的热度。</br>首先,十篇童话几乎颠覆了童话界,让文坛都震了几下。</br>接着,便是王默在国际音乐殿堂之夜上提了几次西楼,让西楼的名字再次进入了世人之眼。</br>正因为如此,所以梅尔文才在一长串的邮件中,一眼便看中了西楼的名字。</br>“不过这个西楼,应该不是童话大王西楼。”</br>梅尔文哑然失笑,摇了摇头。</br>西楼是写童话的,怎么可能来投稿短篇?</br>完全是两个赛道。</br>而且即使对方要写短篇,以西楼的咖位直接联系自己就行了,何必去投稿?</br>这不是多此一举吗?</br>如果王默听到这话,估计有些郁闷,他也想联系梅尔文啊,但是不认识啊,自己这一次虽然结交了一堆的名流,但根本没有文坛方面的关系。</br>主要都是商界的。</br>哪怕当初自己得到了童话大王的称呼,可根本就不认识业内的半个人。毕竟当初他可是将整个童话界的人都踩踏了一遍,那些人都恨他恨得牙痒痒的呢,更不可能跟他结交关系。</br>虽然笃定了这个西楼只是另外一个人。</br>但梅尔文还是提起了一点好奇心,打开了西楼的邮件。</br>“一碗清汤荞麦面?”</br>梅尔文微微皱眉。</br>显然名字让他没有太理解。</br>作为一个西方人,他接触的面都是番茄面、意面……等等。</br>清汤荞麦面是什么鬼?</br>梅尔文脑海中思索了片刻,发现自己找不到任何相关的记忆,索性不想了,直接点开了作品内容。</br>开篇十分的切题:</br>【对于面馆来说,最忙的时候,要算是大年夜了。魔都亭面馆的这一天,也是从早就忙得不亦乐乎。】</br>故事内容很清新。</br>或者说,是迥异于梅尔文之前看过的风格。</br>因为之前的短篇,基本上开篇便透露出浓浓的讽刺和金钱氛围,像眼前这种前面写了几段文字依然还是平淡如水生活气息的短篇,梅尔文几乎很少看到。</br>所以他有些好奇。</br>这是写散文吗?</br>这名叫“西楼”的人发来的文章并不是短篇,而是散文?</br>【“啊,……阳春面……一碗……可以吗?”女人怯生生地问。那两个小男孩躲在妈妈的身后,也怯生生地望着老板娘。</br>“行啊,请,请这边坐,”老板娘说着,领他们母子三人坐到靠近暖气的二号桌,一边向柜台里面喊着,“阳春面一碗!”</br>听到喊声的老板,抬头瞥了他们三人一眼,应声答道:“好咧!阳春面一碗——”】</br>又看了几段。</br>梅尔文眼中的奇怪神色更浓了。</br>文字读起来十分的舒服,可以看出作者的文字功底很精湛。</br>但是,他都已经看了好几百字了,却依然没有看到多少有特色的内容。</br>平淡。</br>温馨。</br>就好像是有一个人轻轻坐在自己的面前,絮语着一个生活中朴实无华的故事。</br>不过很快他就看出了一点东西了。</br>因为母子三人却只要了一碗阳春面,这明显就不够吃。但面馆的老板却多加了半堆进去,不经意的举动透露出了一股人间的真情。</br>“这……”</br>梅尔文心中微微一动,接着眼里有了认真。</br>不是吧?</br>莫非这个短篇故事写的是关于温情方面的内容?</br>摇了摇头,又觉得不太可能。</br>短篇要出色,一般都是在结尾来一个情理之中又出乎意料的反转,这样才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br>而温馨平淡的主题,显然不符合短篇的核心。</br>“也许,它后面的故事会有什么反转吧?”</br>梅尔文暗暗嘀咕,继续往下看。</br>但这一看,他瞳孔却渐渐变大,淡定的眼神深处升起了惊异。</br>(本章完)</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