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8章 容精魄存智慧
窦氏,不,追溯到南北朝时期,应该是纥豆绫氏,据说是当初祖上窦章为东汉大鸿胪,后因窦武之难北逃匈奴改姓纥豆陵,后鲜卑入主中原恢复汉姓窦氏。
但几百年前的事情谁说的清楚
皇帝还说他们祖上是老子呢,出身低微,显赫后攀附祖宗,这事在中原太寻常了。而被攀附者有时也大开方便之门,甚至能亲自找上门来指着不知多少代前的族谱,说这就是你的祖上,然后续辈分。
但自古强行攀附的却是少之又少,当然,除了当初的八柱国除外,人家那才叫一个霸气。拿着刀子架在脖子上,就问你承不承认吧
但具体如何,真实的历史早已面目全非,现在人家说是窦氏嫡传,难道还有人站出来否认不成
自从窦诞去世后,窦家的大权就落在了河南窦氏三祖房的窦威之手。然,扶风平陵窦氏主宗却不承认其地位,渐渐疏远。
不过,两家都分开不知多少年了,早年纥豆绫氏回归汉姓,千年世家窦氏既没承认,也没否认,其中意欲不得而知。
但自从到了前隋,两家渐渐有了合流之势。但自从扶风平陵窦氏家主窦诞死后,其子年幼,窦氏也多仰仗河南三祖房。于是,现在根本就理不清其中的弯弯绕绕。两家既有合作也有竞争,但无可否认,纥豆绫氏早已成为历史,现在只有河南窦氏三祖房,也就是东汉大鸿庐窦章后裔
要是窦诞未死,怎么也不可能轮到如此境地,毕竟平陵窦氏和李家实在亲密至极,不管是李渊环视李世民都对其信任有加,甚至多次违反律法力保窦诞。
窦诞乃是李渊的女婿,也是李世民的表哥。窦诞的父亲,是唐初宰相窦抗。窦抗是李渊的大舅子,也是李世民的舅舅。李渊本着亲上加亲的原则,把庶次女襄阳公主嫁给窦诞。
这样一来两家简直不分彼此,可见其中信任。
然窦抗英明一世,但他的儿子窦诞却是个不成器的。
窦诞是皇子皇女的表哥兼姐夫,李世民想利用窦诞的身份,让窦诞当宗正卿,去管理皇子皇女。李世民为了抬举窦诞,还授予他右领军大将军,进莘国公爵位。
李世民给了姐夫窦诞这么高的官职和爵位,就是希望姐夫能镇住皇弟和皇妹们。
只可惜,窦诞非但没有镇住皇弟和皇妹们,反而捅了娄子,被人弹劾了。
李世民没办法,只好把窦诞召进宫中,询问姐夫怎么回事。不问不要紧,一问就让李世民怀疑人生了。
新唐书窦诞传记载,原文是“太宗与语,昏谬失对”。
什么意思呢
意思就是说此人与皇帝奏对时,连说话都不会了。
见到姐夫如此蠢笨,只好下诏曰“诞比衰耗,不能事,朕知而任之,是谓不明。且为官择人者治,为人择官者乱。其以光禄大夫罢就
这下是彻底失望,就说这样的人,不能做事,朕让他去做事,是朕的失误,最后只能以光禄大夫让其归家。
李世民因为窦诞的事情,下诏承认错误。太上皇李渊被窦诞坑过,也被迫向臣子承认错误。武德三年,窦诞带着小舅子李元吉干了荒唐事。李渊护犊子,袒护女婿窦诞。李纲据理力争,逼着李渊处理窦诞。李渊没办法,只好向李纲道歉。
反正这家伙就是个没心的,专擅长坑岳父和小舅子。李渊是窦诞的岳父,结果被窦诞坑了。李世民和李元吉是窦诞的小舅子,结果都被窦诞坑了。窦诞这么坑,跟他的亲爷爷窦荣定有关。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这是家传渊源,就是因为一句话少自贬损。
窦荣定是隋文帝杨坚的姐夫,在北周的时候,就娶了杨坚的姐姐杨氏。隋文帝改朝换代的时候,窦荣定立了大功。隋文帝北击突厥,窦荣定也挂帅出征,立下赫赫战功。窦荣定对于隋朝的功劳,比凌烟阁功臣柴绍对唐朝的功劳还大。
隋文帝想加封窦荣定三公的时候,窦荣定是右武卫大将军。窦荣定面对比宰相还高的三公之位,却对小舅子杨坚说“卫、霍、梁、邓,若少自贬损,不至覆宗。”
把窦荣定这句话翻译一下,就是说“如果卫青家族和霍去病家族、梁冀家族、邓骘家族稍微退让一点,就不会招来灭族之祸了。”
窦荣定说这话,就是对小舅子杨坚摆明了态度。杨坚见姐夫不肯要三公之位,只好作罢。窦荣定武功非常厉害,是隋文帝倚重的大将。隋文帝刚刚登基,就让窦荣定镇守山东。窦荣定也不含糊,马上就犯罪,让隋文帝免了他的职务。
于是,虽在高位,却深得帝心,视为心腹。
窦荣定在眼看就要位极人臣的时候,干出了坑小舅子的事情。小舅子杨坚见姐夫没有野心,对姐夫非常放心。窦荣定得以富贵善终,爵位由儿子窦抗继承。
资治通鉴记载,窦抗是李渊的大舅子。李渊开国之后,对窦抗非常倚重。李渊让窦抗出任宰相,还让他担任左武卫大将军之位。窦抗出将入相,人臣之贵到了极点。
窦抗出将入相之后,开启“少自贬损”的模式。窦抗不管
国家大事,只顾吃喝玩乐。李渊认为窦抗不太称职,在窦抗死后,给窦抗追加谥号曰密。谥法考记载,追补前过曰密,这个谥号可不太好啊。
窦荣定、窦抗、窦诞都是在眼里就要到达人臣之贵极点的时候,干出点出格的事情来。
尤其是窦诞,在岳父和小舅子当朝的时候,总是表现出蠢得让人怀疑人生的样子来。窦家代代装傻,代代富贵。
但你以为这就完了
没错,后面还有
窦抗的曾孙女,是李隆基的生母,大唐昭成顺圣皇后窦氏。窦家出了两位大唐皇后,富贵绵延不绝。与之相比,长孙家族,高士廉家族,柴绍家族等大唐朝皇亲国戚,都是富不过三代。
柴绍是李渊最能打的女婿,他的老婆李秀宁,是李渊唯一的嫡长女。柴绍成了凌烟阁功臣,给子孙赚下了一份大家业。按照原来的历史,柴绍的儿子不懂“少自贬损”的道理,结果闹出了柴令武谋反案。柴绍辛辛苦苦打拼,结果被坑爹的儿子败光家业。
长孙无忌是李世民的大舅子,是凌烟阁
姬松要是敢和他同流合污,怕是也不得善终
少自贬损者,聪明不可用尽,便宜不可占尽之意也。“少自贬损”这四个字,可谓是字字珠玑,读懂了这四个字,可以受用一辈子。
可以说,这一家子都是聪明人,此番陇西军事贵族向姬松发难,而平陵窦氏却置身事外,理由是家中少主年幼,为陛下亲军,不能理事。
于是,此番看似窦氏和陇西贵族在和相斗,但作为底蕴最为深厚的平陵窦氏主宗却并没有参与,这其中要是没有一点其他的的意欲,能信
窦诞长子窦孝慈袭爵莘国公,为左卫将军,这样都三十好几的人,说年幼鬼都不信。但人家就是这样说,明摆着不参合这事,伱能拿人家怎么办
论亲疏,人家是窦诞长子,皇帝的亲外甥,论家世,人家千年世家,底蕴非常,更是深受世家尊崇,这样的人你能怎么办
但好在窦氏不参合此事,也就是说也不会坏事,这也算是不错的消息。
这也就是姬松听到是河南窦氏领头,宇文、元、于、独孤、赵、侯莫氏为主体的联盟,心中已经有数,所以才不屑一顾。
要是平陵窦氏参合,那就有的玩了,窦氏皇帝亲信,你让皇帝帮谁
这几家中,独孤家只剩下独孤谋还算不错,其余者,元家、赵家、侯莫家已然没落,只是在边军中还有些势力,毕竟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烂船还有三斤钉呢。
不过和现在姬氏相比,却是相形见绌了,就是长安的一彪勋贵就够他们喝一壶的了。
于是,在关陇贵族子弟在军中受到排挤的消息传回各家后,众人齐聚窦威之子,袭爵延安郡公,岐州刺史窦恽府邸。
不过,他已经辞去刺史之职,现在只留下爵位在身。
此时,大堂之外早已被戒严,擅自入内者杀。
窦恽坐于上首,左边是独孤谋,右边是元家主。其他人却都是年轻一辈,老一辈都已经作古,或者失去了进取之心,不问世事。
说实话,当真正了解这个军事联盟后,就连姬松都不得不感叹他们的强大。他们祖上有归化胡人,有汉家豪强,也有平民百姓。
能从南北朝那样的黑暗中杀出一条血路,可见其勇气和毅力。八柱国的历史意义不光是如此,后世史学家陈寅恪金明馆丛稿二编曾言“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
又有“融治关陇胡汉民族之有武力才智者”,此集团中人“入则为相,出则为将,自无文武分途之事”之言。
他们的存在有其历史意义,因为他们身份是胡汉混杂,长时期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联姻之下更是难分彼此
这也就导致了不管是胡人统治的王朝,还是南朝都对其不是那么防备,甚至吸收容纳,最后更是相互融合。
隋朝杨家也曾是北周宇文氏麾下臣子,从历史的大里程上来说,这是优胜劣汰的结果。融合胡汉两家之长的北方氏族,以及关陇军事贵族,出则为将,入则为相,一扫汉末三国以来文人颓势,世家不作为之态。
可以说他们融合了汉家的智慧和胡人的血勇,正是因为这点,不论是前隋还是大唐都是武德充沛。按照后世理论,血脉杂交更容易出现出色的孩子。这或许是就是隋唐两代能人辈出,妖孽之辈纵横的原因吧
当然,到底如何或许只有历史才能见证。
但当站在高位久了之后,他们早已忘记当初在黑暗时代的奋起和夙愿,成为了既得利益者。相比于汉人世家的控制舆论,不和皇家硬顶的虚伪姿态。关陇军事贵族就显得直接了许多,这也许也是血勇的表现。
在利益之争中,说不上谁对谁错,皇帝有自己诉求,希望王朝世世代代传下去,而掌握军权的关陇贵族也有自己诉求,那就是不能失去自己的权势和军队。
因为历史的教训告诉他们,一旦失去这些
,他们将任人宰割,毫无反手之力。要说他们脑后生反骨确实有些过了,但说他们桀骜不驯,野性难驯,那绝对是没一点错。
这就好比狼和狐狸,都是吃肉,狐狸或许是等待时机,但狼不同,他在狡猾的同时更加实际,只要有人招惹他们,那就是奋起反抗。
大有就算是死也要咬下对手一口肉的狠劲。
历代皇帝都想着驯服这些家伙,但很显然,就是到了现在虽然被压制的比较狠。但不管是世家还是皇帝都不曾对其赶尽杀绝。
这些人的祖辈都是赫赫有名的人物
,其中大多数人都是为大唐流过血的,甚至多有战死者,比如独孤家,死的就剩下独孤谋一个人苦苦支撑。
元家,于家等等都已没落良久。
说实话,不到万不得已姬松郑不想招惹这些人,大局观上来说,他们的存在对大唐是有积极意义的,至少他们理念和勇武,是这个民族不可或缺的东西。高层如此,这个民族就算再怎么衰败,总有重新复起的一天。
不然,当世家豪门消失,关陇贵族在唐末泯然众人,到了宋,汉人就彻底失去了血性,加上赵家的与文人共天下之说,本来是帝国两只脚的其中一只瘸了
但现在人家找上门来,姬松岂能坐以待毙
不给个深刻的教训,他们是永远不知道有些人,他们惹不起
这章介绍内容较多,但也是为了大家后面,唐初时期的世家门阀之间关系复杂,又有当初南下的胡汉豪强强行认祖归宗,更是令这段历史错综复杂。说句不太好听的话,要不是这些融合胡汉两家之长的人存在,就南朝那些人,呵呵,想要大一统难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免费找书加书可加qq群952868558
但几百年前的事情谁说的清楚
皇帝还说他们祖上是老子呢,出身低微,显赫后攀附祖宗,这事在中原太寻常了。而被攀附者有时也大开方便之门,甚至能亲自找上门来指着不知多少代前的族谱,说这就是你的祖上,然后续辈分。
但自古强行攀附的却是少之又少,当然,除了当初的八柱国除外,人家那才叫一个霸气。拿着刀子架在脖子上,就问你承不承认吧
但具体如何,真实的历史早已面目全非,现在人家说是窦氏嫡传,难道还有人站出来否认不成
自从窦诞去世后,窦家的大权就落在了河南窦氏三祖房的窦威之手。然,扶风平陵窦氏主宗却不承认其地位,渐渐疏远。
不过,两家都分开不知多少年了,早年纥豆绫氏回归汉姓,千年世家窦氏既没承认,也没否认,其中意欲不得而知。
但自从到了前隋,两家渐渐有了合流之势。但自从扶风平陵窦氏家主窦诞死后,其子年幼,窦氏也多仰仗河南三祖房。于是,现在根本就理不清其中的弯弯绕绕。两家既有合作也有竞争,但无可否认,纥豆绫氏早已成为历史,现在只有河南窦氏三祖房,也就是东汉大鸿庐窦章后裔
要是窦诞未死,怎么也不可能轮到如此境地,毕竟平陵窦氏和李家实在亲密至极,不管是李渊环视李世民都对其信任有加,甚至多次违反律法力保窦诞。
窦诞乃是李渊的女婿,也是李世民的表哥。窦诞的父亲,是唐初宰相窦抗。窦抗是李渊的大舅子,也是李世民的舅舅。李渊本着亲上加亲的原则,把庶次女襄阳公主嫁给窦诞。
这样一来两家简直不分彼此,可见其中信任。
然窦抗英明一世,但他的儿子窦诞却是个不成器的。
窦诞是皇子皇女的表哥兼姐夫,李世民想利用窦诞的身份,让窦诞当宗正卿,去管理皇子皇女。李世民为了抬举窦诞,还授予他右领军大将军,进莘国公爵位。
李世民给了姐夫窦诞这么高的官职和爵位,就是希望姐夫能镇住皇弟和皇妹们。
只可惜,窦诞非但没有镇住皇弟和皇妹们,反而捅了娄子,被人弹劾了。
李世民没办法,只好把窦诞召进宫中,询问姐夫怎么回事。不问不要紧,一问就让李世民怀疑人生了。
新唐书窦诞传记载,原文是“太宗与语,昏谬失对”。
什么意思呢
意思就是说此人与皇帝奏对时,连说话都不会了。
见到姐夫如此蠢笨,只好下诏曰“诞比衰耗,不能事,朕知而任之,是谓不明。且为官择人者治,为人择官者乱。其以光禄大夫罢就
这下是彻底失望,就说这样的人,不能做事,朕让他去做事,是朕的失误,最后只能以光禄大夫让其归家。
李世民因为窦诞的事情,下诏承认错误。太上皇李渊被窦诞坑过,也被迫向臣子承认错误。武德三年,窦诞带着小舅子李元吉干了荒唐事。李渊护犊子,袒护女婿窦诞。李纲据理力争,逼着李渊处理窦诞。李渊没办法,只好向李纲道歉。
反正这家伙就是个没心的,专擅长坑岳父和小舅子。李渊是窦诞的岳父,结果被窦诞坑了。李世民和李元吉是窦诞的小舅子,结果都被窦诞坑了。窦诞这么坑,跟他的亲爷爷窦荣定有关。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这是家传渊源,就是因为一句话少自贬损。
窦荣定是隋文帝杨坚的姐夫,在北周的时候,就娶了杨坚的姐姐杨氏。隋文帝改朝换代的时候,窦荣定立了大功。隋文帝北击突厥,窦荣定也挂帅出征,立下赫赫战功。窦荣定对于隋朝的功劳,比凌烟阁功臣柴绍对唐朝的功劳还大。
隋文帝想加封窦荣定三公的时候,窦荣定是右武卫大将军。窦荣定面对比宰相还高的三公之位,却对小舅子杨坚说“卫、霍、梁、邓,若少自贬损,不至覆宗。”
把窦荣定这句话翻译一下,就是说“如果卫青家族和霍去病家族、梁冀家族、邓骘家族稍微退让一点,就不会招来灭族之祸了。”
窦荣定说这话,就是对小舅子杨坚摆明了态度。杨坚见姐夫不肯要三公之位,只好作罢。窦荣定武功非常厉害,是隋文帝倚重的大将。隋文帝刚刚登基,就让窦荣定镇守山东。窦荣定也不含糊,马上就犯罪,让隋文帝免了他的职务。
于是,虽在高位,却深得帝心,视为心腹。
窦荣定在眼看就要位极人臣的时候,干出了坑小舅子的事情。小舅子杨坚见姐夫没有野心,对姐夫非常放心。窦荣定得以富贵善终,爵位由儿子窦抗继承。
资治通鉴记载,窦抗是李渊的大舅子。李渊开国之后,对窦抗非常倚重。李渊让窦抗出任宰相,还让他担任左武卫大将军之位。窦抗出将入相,人臣之贵到了极点。
窦抗出将入相之后,开启“少自贬损”的模式。窦抗不管
国家大事,只顾吃喝玩乐。李渊认为窦抗不太称职,在窦抗死后,给窦抗追加谥号曰密。谥法考记载,追补前过曰密,这个谥号可不太好啊。
窦荣定、窦抗、窦诞都是在眼里就要到达人臣之贵极点的时候,干出点出格的事情来。
尤其是窦诞,在岳父和小舅子当朝的时候,总是表现出蠢得让人怀疑人生的样子来。窦家代代装傻,代代富贵。
但你以为这就完了
没错,后面还有
窦抗的曾孙女,是李隆基的生母,大唐昭成顺圣皇后窦氏。窦家出了两位大唐皇后,富贵绵延不绝。与之相比,长孙家族,高士廉家族,柴绍家族等大唐朝皇亲国戚,都是富不过三代。
柴绍是李渊最能打的女婿,他的老婆李秀宁,是李渊唯一的嫡长女。柴绍成了凌烟阁功臣,给子孙赚下了一份大家业。按照原来的历史,柴绍的儿子不懂“少自贬损”的道理,结果闹出了柴令武谋反案。柴绍辛辛苦苦打拼,结果被坑爹的儿子败光家业。
长孙无忌是李世民的大舅子,是凌烟阁
姬松要是敢和他同流合污,怕是也不得善终
少自贬损者,聪明不可用尽,便宜不可占尽之意也。“少自贬损”这四个字,可谓是字字珠玑,读懂了这四个字,可以受用一辈子。
可以说,这一家子都是聪明人,此番陇西军事贵族向姬松发难,而平陵窦氏却置身事外,理由是家中少主年幼,为陛下亲军,不能理事。
于是,此番看似窦氏和陇西贵族在和相斗,但作为底蕴最为深厚的平陵窦氏主宗却并没有参与,这其中要是没有一点其他的的意欲,能信
窦诞长子窦孝慈袭爵莘国公,为左卫将军,这样都三十好几的人,说年幼鬼都不信。但人家就是这样说,明摆着不参合这事,伱能拿人家怎么办
论亲疏,人家是窦诞长子,皇帝的亲外甥,论家世,人家千年世家,底蕴非常,更是深受世家尊崇,这样的人你能怎么办
但好在窦氏不参合此事,也就是说也不会坏事,这也算是不错的消息。
这也就是姬松听到是河南窦氏领头,宇文、元、于、独孤、赵、侯莫氏为主体的联盟,心中已经有数,所以才不屑一顾。
要是平陵窦氏参合,那就有的玩了,窦氏皇帝亲信,你让皇帝帮谁
这几家中,独孤家只剩下独孤谋还算不错,其余者,元家、赵家、侯莫家已然没落,只是在边军中还有些势力,毕竟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烂船还有三斤钉呢。
不过和现在姬氏相比,却是相形见绌了,就是长安的一彪勋贵就够他们喝一壶的了。
于是,在关陇贵族子弟在军中受到排挤的消息传回各家后,众人齐聚窦威之子,袭爵延安郡公,岐州刺史窦恽府邸。
不过,他已经辞去刺史之职,现在只留下爵位在身。
此时,大堂之外早已被戒严,擅自入内者杀。
窦恽坐于上首,左边是独孤谋,右边是元家主。其他人却都是年轻一辈,老一辈都已经作古,或者失去了进取之心,不问世事。
说实话,当真正了解这个军事联盟后,就连姬松都不得不感叹他们的强大。他们祖上有归化胡人,有汉家豪强,也有平民百姓。
能从南北朝那样的黑暗中杀出一条血路,可见其勇气和毅力。八柱国的历史意义不光是如此,后世史学家陈寅恪金明馆丛稿二编曾言“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
又有“融治关陇胡汉民族之有武力才智者”,此集团中人“入则为相,出则为将,自无文武分途之事”之言。
他们的存在有其历史意义,因为他们身份是胡汉混杂,长时期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联姻之下更是难分彼此
这也就导致了不管是胡人统治的王朝,还是南朝都对其不是那么防备,甚至吸收容纳,最后更是相互融合。
隋朝杨家也曾是北周宇文氏麾下臣子,从历史的大里程上来说,这是优胜劣汰的结果。融合胡汉两家之长的北方氏族,以及关陇军事贵族,出则为将,入则为相,一扫汉末三国以来文人颓势,世家不作为之态。
可以说他们融合了汉家的智慧和胡人的血勇,正是因为这点,不论是前隋还是大唐都是武德充沛。按照后世理论,血脉杂交更容易出现出色的孩子。这或许是就是隋唐两代能人辈出,妖孽之辈纵横的原因吧
当然,到底如何或许只有历史才能见证。
但当站在高位久了之后,他们早已忘记当初在黑暗时代的奋起和夙愿,成为了既得利益者。相比于汉人世家的控制舆论,不和皇家硬顶的虚伪姿态。关陇军事贵族就显得直接了许多,这也许也是血勇的表现。
在利益之争中,说不上谁对谁错,皇帝有自己诉求,希望王朝世世代代传下去,而掌握军权的关陇贵族也有自己诉求,那就是不能失去自己的权势和军队。
因为历史的教训告诉他们,一旦失去这些
,他们将任人宰割,毫无反手之力。要说他们脑后生反骨确实有些过了,但说他们桀骜不驯,野性难驯,那绝对是没一点错。
这就好比狼和狐狸,都是吃肉,狐狸或许是等待时机,但狼不同,他在狡猾的同时更加实际,只要有人招惹他们,那就是奋起反抗。
大有就算是死也要咬下对手一口肉的狠劲。
历代皇帝都想着驯服这些家伙,但很显然,就是到了现在虽然被压制的比较狠。但不管是世家还是皇帝都不曾对其赶尽杀绝。
这些人的祖辈都是赫赫有名的人物
,其中大多数人都是为大唐流过血的,甚至多有战死者,比如独孤家,死的就剩下独孤谋一个人苦苦支撑。
元家,于家等等都已没落良久。
说实话,不到万不得已姬松郑不想招惹这些人,大局观上来说,他们的存在对大唐是有积极意义的,至少他们理念和勇武,是这个民族不可或缺的东西。高层如此,这个民族就算再怎么衰败,总有重新复起的一天。
不然,当世家豪门消失,关陇贵族在唐末泯然众人,到了宋,汉人就彻底失去了血性,加上赵家的与文人共天下之说,本来是帝国两只脚的其中一只瘸了
但现在人家找上门来,姬松岂能坐以待毙
不给个深刻的教训,他们是永远不知道有些人,他们惹不起
这章介绍内容较多,但也是为了大家后面,唐初时期的世家门阀之间关系复杂,又有当初南下的胡汉豪强强行认祖归宗,更是令这段历史错综复杂。说句不太好听的话,要不是这些融合胡汉两家之长的人存在,就南朝那些人,呵呵,想要大一统难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免费找书加书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