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四章 卢氏娘子
第三百七十四章
卢娘子说话温声细语,给人印象不错。
她面对赵福生十分紧张,半低着脑袋,眼皮也下垂,不敢直视赵福生的眼睛,说话时不停的伸手去撩鬓角到耳朵后夹住,将她的不安展现得淋漓尽致。
赵福生看她神色,就猜出她内心之意。
虽说赵福生与卢娘子说话时已经尽量放轻音量,但她毕竟是镇魔司令司,且丁大同等人对她毕恭毕敬,这从某种程度上会加深卢娘子对她的恐惧心理。
想到这里,她扭头冲孟婆使了个眼色。
孟婆闻弦歌而知雅意,当即上前一步,双手揣在围裙前面的大口袋里,笑着说了一句:
“我听卢娘子的口音不像是本地人。”
赵福生虽说讲话时面露笑容,但她目光锐利,看人时不怒自威。
相较之下,孟婆年纪老迈,双腮下垂,显得脸颊略圆,笑起来时慈祥和蔼,宛如邻家老人,更使人凭添亲切感。
她说话语调慢悠悠的,很好的放缓了卢娘子内心的紧张。
孟婆话音一落,卢娘子就抿唇而笑,低声道:
“这位婆婆听出来了?我原本是通州人——”
“通州?”孟婆提高了些音量,笑道:
“竟没想到出门在外遇到了老乡呢。”
说完,又道:
“真是有缘份。”
“婆婆也是通州人吗?”卢娘子听闻这话,倒是好奇的抬起了头来。
这一抬头之下,倒方便了赵福生打量她。
她长了一张颇秀气的脸,脸颊略圆,下巴稍尖,一双眼睛也圆,鼻子稍短,人中也短。
虽说她的眼角、眉心等处已经出现了细细的皱纹,但卢娘子的面相显年轻,看着就像三十出头的样子。
“我原是常州人,后嫁到通州的,我夫家是通州人。”孟婆故意多说了两句。
这样闲话家常似的交流方式顿时卸下了一部分卢娘子的心防,她笑了起来,眼角出现两道剪刀似的纹:
“那果然也算是老乡,我娘家原是通州曹阳县的——”
有了这两句寒暄,紧绷的气氛立刻就松懈了许多。
卢娘子紧绷的身体也略微松展了些。
赵福生观察力敏锐,意识到这一点后立即就将目光落到了卢娘子怀里抱的小孩身上,笑着问了一句:
“这是你儿子?”
卢娘子初时听她说话,身体先是一紧,随即又放松了些。
她慈爱的低头盯着小孩看,又伸手替小孩理了理头发,温声说了一句:
“是啊,这是我的儿子,名叫盼儿。”
“盼儿?”赵福生愣了一愣。
卢娘子本名‘陈多子’,如今又给儿子起名‘卢盼儿’,既是多子,又是盼儿,仿佛她像是很缺儿子。
“嗯,这是我娘——”她叹了口气,欲言又止,接着低头看向儿子,满脸怜爱:
“我怕大人不喜孩子吵闹,叮嘱这孩子不要随意乱跑,哪知他自己跑到这边来了,惊扰了大人。”
“不碍事,既然来都来了,我们便闲聊几句。”赵福生笑道:
“这条船还得行一个月,大家要相处的时间还长呢。”
卢娘子腼腆的笑:
“大人说得是。”
赵福生见她逐渐放下心防,又道:
“我们昨夜才赶到昌平郡,今日出发时才听丁大同提及你们一家同行,对你们还不大了解呢。”说完后,她见卢娘子似是有些害怕,忙说道:
“我看你们这一行有老有少的,这一次出行不大方便吧?”
卢娘子就点头:
“大人慧眼,我们此行出发,确实是拖家带口,出行不大便利,幸亏托大人的福,坐船倒是方便了许多。”
这样一来一往的搭话,赵福生再问话时,便察觉到卢娘子的肌肉松驰,不再像先前一样恐惧,说话时语气正常了许多,也没有颤音。
她心中有数,便直言发问:
“总共几口人?”
卢娘子乖乖答道:
“同行连我母子在内,一共12人。”
“都有哪些人?”赵福生再问。
卢娘子就说道:
“我与爷夫妇二人,及一双卢家子女,还有舅爷一家三口,及我的母亲妹妹,并带了三名仆人。”
卢家人出行的人数不多,但是从卢娘子口中提到的称谓听来,可够复杂的。
赵福生心念一转,又问:
“听丁大同说,你们打算北上去上阳郡?”
卢娘子一听这话,脸上露出愁色,点了点头:
“是,我们、我们打算与大人们同行,去了上阳郡,在文兴县附近下船——”
“家里出了事儿?”赵福生问。
卢娘子的眼圈逐渐便红了,有些不知所措,正为难间,突然远处传来有人喊她的声音:
“陈多子!”
喊话声是个女子。
说话的几人被这声音打扰,都不约而同的转头,卢娘子的脸上露出一丝无奈夹杂着畏怯之色。
“嗳,来了。”她应了一声,接着扭头来看赵福生,低声解释:
“是舅太太。”末了有些不安,双手压着小孩的肩膀:
“大人,我家里人来喊,我得回去了。”
赵福生没说话,而是转头往那妇人看去。
那妇人约四十岁,梳了简单的盘发,仅以一支银钗簪发,穿着一身朱红色的上衣,下配蓝色厚裙。
她的脸瘦长,嘴角两道八字纹,因眼角下垂,看起来有些凶相。
见到赵福生的打量,她似是有些害怕,嘴唇抖了抖,怯生生的喊了一句:
“大人。”
赵福生没有理睬她的招呼,而是转身去看蒯满周。
几人已经说了一会儿话,小丫头拿着球已经玩了一阵,而卢娘子怀里的小孩已经眼睛包满了水,咬着嘴唇忍哭。
她说了一句:
“满周,‘捡’到弟弟的球就还给他。”
蒯满周一听这话,瞬时心情大好,脆声声的应了一句:
“好!”
她也不是非想要球,就是看不顺眼别人有的她没有,当即想要就强行夺过来了。
本以为依赵福生脾气定会大声喝斥她不该抢人物品,却没料到赵福生并没有斥她,反倒对她一味庇护,这大大的满足了蒯满周心理,令她心情好极了。
此时见她说话也维护自己,小孩心中说不出的开心,就连被她说交出小球,小孩也并没有抗拒。
她将鬼线收起,把球放在掌心,往卢盼儿的方向递了过去:
“给。”
卢盼儿鼻涕流进嘴里,一时怯怯看向卢娘子,一手含进嘴中吸得‘滋滋’有味,不敢伸手去接。
“还不多谢姐姐,你这调皮的孩子哟——”卢娘子温声的说了一句。
小孩听到她的话,这才伸手从蒯满周手里把球拿回,乖乖应了一句:
“谢谢姐姐。”
“不客气。”赵福生笑眯眯的道。
这桩事情一了,卢娘子畏怯的看了远处的妇人一眼,低声道:
“打扰大人雅兴了,先失陪。”
“去吧。”
赵福生淡淡说了句。
这两母子拉着手远去,走近那妇人身侧时,妇人斥责:
“上船前大人们就叮嘱过,少去招惹这些贵人,如今卢老太爷去了,家里营生本来就日渐艰难,珠儿又出嫁在即,你不要惹事生非,到时出了祸事,连累我们——”
妇人连声的斥责声中,卢娘子倒是脾气很好,一一低声应是。
……
等这三人走了后,甲板上又恢复了安静。
孟婆看着几人背影,皱眉道:
“卢娘子看样子日子不好过啊——”
赵福生微微一笑:
“她应该不是卢育和的发妻。”
孟婆闻言微微有些吃惊。
她这些年走南闯北,与人打交道也多,从与卢娘子交谈的只言片语间倒看出了些端倪。
可赵福生还年轻,偏偏眼光竟也如此毒辣。
“大人看出来了?”
“这一次出行,卢家的主人共9人。”卢娘子提起这九人时,也很有意思。
她提到卢育和时,虽说是夫妻,却称其为‘爷’。
这称谓少了些夫妻的亲昵、随意,倒多了些恭敬。
赵福生猜测:
“兴许原本是妾室扶正。”
她并不是无端猜测,而是根据卢娘子自己提及的‘舅老爷’。
再加上舅太太对她的喝斥态度,十有八九卢娘子原本的出身不佳,这位舅太太指点她时才会如此随意。
孟婆听她这样一说,顿时来了兴致,问道:
“那大人可能猜得出来,卢家此行前往上阳郡文兴县是为了什么?”说完,又笑道:
“若大人这个也猜出来了,那才真是叫神了呢!”
她话音一落,原本叉开十根短瘦手指的蒯满周也好奇的抬起了头。
赵福生见小孩感兴趣,便也来了兴致,笑着说道:
“我猜是为了送嫁卢育和女儿的。”
“什么?”
孟婆听到这里,愣了一愣。
“送嫁?”她心念一转,随即想到了先前那舅太太喝斥的话:珠儿出嫁在即。
“一个叫珠儿、一个叫盼儿,卢娘子提到过二人之间有一双子女。”赵福生说道:
“卢盼儿是陈多子生的,那么珠儿兴许是卢育和发妻所生。”
从舅太太对陈多子态度轻慢可以看出,这与卢家同行的舅爷一家应该是原配的亲属。
至今原本舅家还与卢家有往来,且能同行,可见彼此关系不差,由此可推——“卢育和应该是个死了妻子的鳏夫。”
孟婆面露惊色,随即赞同的点了点头:
“大人说得有理。”
赵福生又道:
“卢家的舅太太提及珠儿出嫁在即,可陈多子又说出行是有女儿的,再加上舅家同行,想必是送嫁。”
说到这里,她皱了下眉头:
“但是如果真是送嫁,应该是喜事一桩,可这卢家人却不见喜色,反倒提起回上阳郡文兴县时面露愁容——”
她想起今晨丁大同说有故友要同行时提及的原话:家中出了些事。
由此可见,这卢家的婚事恐怕另有波折。
赵福生笑道:
“算了,少管人家闲事,反正我们只是同行,只要一路不出事,到了文兴县便分开了。”
孟婆也是经历过大风大浪的人,闻言点头:
“大人说得是,我们此行是为了护送鬼胎,自然是不要节外生枝是最好的。”
几人又说了几句话,见清晨浓雾没有消散的迹象,上船的新鲜劲儿一过,便都又各自回船舱歇息了。
到了晌午之后,船上有丫头来传唤,说是备了膳食,众人去大厅用餐。
赵福生早晨吃得不多,这会儿也不算很饿,不过坐在舱内也无聊,若是大厅人多,正好坐坐,听人说说闲话——再不济听丁大同提一提近两年昌平郡发生的鬼案,长长见识也是好的。
三人去了厅内,果然见昌平郡的人都到齐了。
昨夜见过的几个熟面孔都在,除了驭鬼者们之外,还有约十来个令使也在,见到赵福生一来,都齐刷刷的站起身,表情变得拘谨了许多。
赵福生示意众人各自落座。
万安县的人也在,此时往她靠了过来。
舱内摆了五六张大桌,桌上放了各式样的炖菜。
这会儿冬季,船舱上提前储存了不少食物,种类还算丰富,散发了阵阵饭菜香。
丁大同引着赵福生至主位坐下,她看了菜式一眼,接着转头看丁大同:
“你们先前在说什么,说得这样热闹。”
丁大同连忙道:
“正提到卢家人,大人,那卢家的妇人先前送来了一钵饭,说是她亲自做的,来向大人赔罪,今日冲撞到了大人了。”
说完,丁大同指了指桌上一个盖了盖子的砂锅。
那砂锅比汤碗大,盖了盖子,从盖子的细眼儿处,有热气冉冉升起,夹杂着一股特殊的香气。
孟婆见此情景,伸手去揭盖子。
只见盖子下是一钵黄米煮的饭,米饭油亮抱团,上头淋了以瘦肉、笋干、菇子所烧的浇头,那浇头将米饭浸润,看上去便令人胃口大开。
孟婆眼睛一亮,赞了一句:
“卢娘子真是好巧手。”
丁大同听她一赞,又偷偷看了赵福生的表情一眼,心中也很满意,对卢家人的印象立即就好了,也跟着表扬:
“还很懂事,大人稍后尝尝,如果喜欢,后头让这卢娘子来你身边侍候。”
赵福生笑着看孟婆拿干净碗呈饭,一面回丁大同:
“人家只是借船同行的,没必要干这种杂活,这样的饭尝一回就行了。”
丁大同不以为然:
“能侍候大人,是她福气,若我会做饭,我天天给大人做。”
“……”
一旁张传世听了这话,脸上露出鄙夷之色,想要吐槽两句,又不知如何下口——这随意乱咬人也是一门技术活,涉及到赵福生,张传世就谨慎了。
今天是个好
卢娘子说话温声细语,给人印象不错。
她面对赵福生十分紧张,半低着脑袋,眼皮也下垂,不敢直视赵福生的眼睛,说话时不停的伸手去撩鬓角到耳朵后夹住,将她的不安展现得淋漓尽致。
赵福生看她神色,就猜出她内心之意。
虽说赵福生与卢娘子说话时已经尽量放轻音量,但她毕竟是镇魔司令司,且丁大同等人对她毕恭毕敬,这从某种程度上会加深卢娘子对她的恐惧心理。
想到这里,她扭头冲孟婆使了个眼色。
孟婆闻弦歌而知雅意,当即上前一步,双手揣在围裙前面的大口袋里,笑着说了一句:
“我听卢娘子的口音不像是本地人。”
赵福生虽说讲话时面露笑容,但她目光锐利,看人时不怒自威。
相较之下,孟婆年纪老迈,双腮下垂,显得脸颊略圆,笑起来时慈祥和蔼,宛如邻家老人,更使人凭添亲切感。
她说话语调慢悠悠的,很好的放缓了卢娘子内心的紧张。
孟婆话音一落,卢娘子就抿唇而笑,低声道:
“这位婆婆听出来了?我原本是通州人——”
“通州?”孟婆提高了些音量,笑道:
“竟没想到出门在外遇到了老乡呢。”
说完,又道:
“真是有缘份。”
“婆婆也是通州人吗?”卢娘子听闻这话,倒是好奇的抬起了头来。
这一抬头之下,倒方便了赵福生打量她。
她长了一张颇秀气的脸,脸颊略圆,下巴稍尖,一双眼睛也圆,鼻子稍短,人中也短。
虽说她的眼角、眉心等处已经出现了细细的皱纹,但卢娘子的面相显年轻,看着就像三十出头的样子。
“我原是常州人,后嫁到通州的,我夫家是通州人。”孟婆故意多说了两句。
这样闲话家常似的交流方式顿时卸下了一部分卢娘子的心防,她笑了起来,眼角出现两道剪刀似的纹:
“那果然也算是老乡,我娘家原是通州曹阳县的——”
有了这两句寒暄,紧绷的气氛立刻就松懈了许多。
卢娘子紧绷的身体也略微松展了些。
赵福生观察力敏锐,意识到这一点后立即就将目光落到了卢娘子怀里抱的小孩身上,笑着问了一句:
“这是你儿子?”
卢娘子初时听她说话,身体先是一紧,随即又放松了些。
她慈爱的低头盯着小孩看,又伸手替小孩理了理头发,温声说了一句:
“是啊,这是我的儿子,名叫盼儿。”
“盼儿?”赵福生愣了一愣。
卢娘子本名‘陈多子’,如今又给儿子起名‘卢盼儿’,既是多子,又是盼儿,仿佛她像是很缺儿子。
“嗯,这是我娘——”她叹了口气,欲言又止,接着低头看向儿子,满脸怜爱:
“我怕大人不喜孩子吵闹,叮嘱这孩子不要随意乱跑,哪知他自己跑到这边来了,惊扰了大人。”
“不碍事,既然来都来了,我们便闲聊几句。”赵福生笑道:
“这条船还得行一个月,大家要相处的时间还长呢。”
卢娘子腼腆的笑:
“大人说得是。”
赵福生见她逐渐放下心防,又道:
“我们昨夜才赶到昌平郡,今日出发时才听丁大同提及你们一家同行,对你们还不大了解呢。”说完后,她见卢娘子似是有些害怕,忙说道:
“我看你们这一行有老有少的,这一次出行不大方便吧?”
卢娘子就点头:
“大人慧眼,我们此行出发,确实是拖家带口,出行不大便利,幸亏托大人的福,坐船倒是方便了许多。”
这样一来一往的搭话,赵福生再问话时,便察觉到卢娘子的肌肉松驰,不再像先前一样恐惧,说话时语气正常了许多,也没有颤音。
她心中有数,便直言发问:
“总共几口人?”
卢娘子乖乖答道:
“同行连我母子在内,一共12人。”
“都有哪些人?”赵福生再问。
卢娘子就说道:
“我与爷夫妇二人,及一双卢家子女,还有舅爷一家三口,及我的母亲妹妹,并带了三名仆人。”
卢家人出行的人数不多,但是从卢娘子口中提到的称谓听来,可够复杂的。
赵福生心念一转,又问:
“听丁大同说,你们打算北上去上阳郡?”
卢娘子一听这话,脸上露出愁色,点了点头:
“是,我们、我们打算与大人们同行,去了上阳郡,在文兴县附近下船——”
“家里出了事儿?”赵福生问。
卢娘子的眼圈逐渐便红了,有些不知所措,正为难间,突然远处传来有人喊她的声音:
“陈多子!”
喊话声是个女子。
说话的几人被这声音打扰,都不约而同的转头,卢娘子的脸上露出一丝无奈夹杂着畏怯之色。
“嗳,来了。”她应了一声,接着扭头来看赵福生,低声解释:
“是舅太太。”末了有些不安,双手压着小孩的肩膀:
“大人,我家里人来喊,我得回去了。”
赵福生没说话,而是转头往那妇人看去。
那妇人约四十岁,梳了简单的盘发,仅以一支银钗簪发,穿着一身朱红色的上衣,下配蓝色厚裙。
她的脸瘦长,嘴角两道八字纹,因眼角下垂,看起来有些凶相。
见到赵福生的打量,她似是有些害怕,嘴唇抖了抖,怯生生的喊了一句:
“大人。”
赵福生没有理睬她的招呼,而是转身去看蒯满周。
几人已经说了一会儿话,小丫头拿着球已经玩了一阵,而卢娘子怀里的小孩已经眼睛包满了水,咬着嘴唇忍哭。
她说了一句:
“满周,‘捡’到弟弟的球就还给他。”
蒯满周一听这话,瞬时心情大好,脆声声的应了一句:
“好!”
她也不是非想要球,就是看不顺眼别人有的她没有,当即想要就强行夺过来了。
本以为依赵福生脾气定会大声喝斥她不该抢人物品,却没料到赵福生并没有斥她,反倒对她一味庇护,这大大的满足了蒯满周心理,令她心情好极了。
此时见她说话也维护自己,小孩心中说不出的开心,就连被她说交出小球,小孩也并没有抗拒。
她将鬼线收起,把球放在掌心,往卢盼儿的方向递了过去:
“给。”
卢盼儿鼻涕流进嘴里,一时怯怯看向卢娘子,一手含进嘴中吸得‘滋滋’有味,不敢伸手去接。
“还不多谢姐姐,你这调皮的孩子哟——”卢娘子温声的说了一句。
小孩听到她的话,这才伸手从蒯满周手里把球拿回,乖乖应了一句:
“谢谢姐姐。”
“不客气。”赵福生笑眯眯的道。
这桩事情一了,卢娘子畏怯的看了远处的妇人一眼,低声道:
“打扰大人雅兴了,先失陪。”
“去吧。”
赵福生淡淡说了句。
这两母子拉着手远去,走近那妇人身侧时,妇人斥责:
“上船前大人们就叮嘱过,少去招惹这些贵人,如今卢老太爷去了,家里营生本来就日渐艰难,珠儿又出嫁在即,你不要惹事生非,到时出了祸事,连累我们——”
妇人连声的斥责声中,卢娘子倒是脾气很好,一一低声应是。
……
等这三人走了后,甲板上又恢复了安静。
孟婆看着几人背影,皱眉道:
“卢娘子看样子日子不好过啊——”
赵福生微微一笑:
“她应该不是卢育和的发妻。”
孟婆闻言微微有些吃惊。
她这些年走南闯北,与人打交道也多,从与卢娘子交谈的只言片语间倒看出了些端倪。
可赵福生还年轻,偏偏眼光竟也如此毒辣。
“大人看出来了?”
“这一次出行,卢家的主人共9人。”卢娘子提起这九人时,也很有意思。
她提到卢育和时,虽说是夫妻,却称其为‘爷’。
这称谓少了些夫妻的亲昵、随意,倒多了些恭敬。
赵福生猜测:
“兴许原本是妾室扶正。”
她并不是无端猜测,而是根据卢娘子自己提及的‘舅老爷’。
再加上舅太太对她的喝斥态度,十有八九卢娘子原本的出身不佳,这位舅太太指点她时才会如此随意。
孟婆听她这样一说,顿时来了兴致,问道:
“那大人可能猜得出来,卢家此行前往上阳郡文兴县是为了什么?”说完,又笑道:
“若大人这个也猜出来了,那才真是叫神了呢!”
她话音一落,原本叉开十根短瘦手指的蒯满周也好奇的抬起了头。
赵福生见小孩感兴趣,便也来了兴致,笑着说道:
“我猜是为了送嫁卢育和女儿的。”
“什么?”
孟婆听到这里,愣了一愣。
“送嫁?”她心念一转,随即想到了先前那舅太太喝斥的话:珠儿出嫁在即。
“一个叫珠儿、一个叫盼儿,卢娘子提到过二人之间有一双子女。”赵福生说道:
“卢盼儿是陈多子生的,那么珠儿兴许是卢育和发妻所生。”
从舅太太对陈多子态度轻慢可以看出,这与卢家同行的舅爷一家应该是原配的亲属。
至今原本舅家还与卢家有往来,且能同行,可见彼此关系不差,由此可推——“卢育和应该是个死了妻子的鳏夫。”
孟婆面露惊色,随即赞同的点了点头:
“大人说得有理。”
赵福生又道:
“卢家的舅太太提及珠儿出嫁在即,可陈多子又说出行是有女儿的,再加上舅家同行,想必是送嫁。”
说到这里,她皱了下眉头:
“但是如果真是送嫁,应该是喜事一桩,可这卢家人却不见喜色,反倒提起回上阳郡文兴县时面露愁容——”
她想起今晨丁大同说有故友要同行时提及的原话:家中出了些事。
由此可见,这卢家的婚事恐怕另有波折。
赵福生笑道:
“算了,少管人家闲事,反正我们只是同行,只要一路不出事,到了文兴县便分开了。”
孟婆也是经历过大风大浪的人,闻言点头:
“大人说得是,我们此行是为了护送鬼胎,自然是不要节外生枝是最好的。”
几人又说了几句话,见清晨浓雾没有消散的迹象,上船的新鲜劲儿一过,便都又各自回船舱歇息了。
到了晌午之后,船上有丫头来传唤,说是备了膳食,众人去大厅用餐。
赵福生早晨吃得不多,这会儿也不算很饿,不过坐在舱内也无聊,若是大厅人多,正好坐坐,听人说说闲话——再不济听丁大同提一提近两年昌平郡发生的鬼案,长长见识也是好的。
三人去了厅内,果然见昌平郡的人都到齐了。
昨夜见过的几个熟面孔都在,除了驭鬼者们之外,还有约十来个令使也在,见到赵福生一来,都齐刷刷的站起身,表情变得拘谨了许多。
赵福生示意众人各自落座。
万安县的人也在,此时往她靠了过来。
舱内摆了五六张大桌,桌上放了各式样的炖菜。
这会儿冬季,船舱上提前储存了不少食物,种类还算丰富,散发了阵阵饭菜香。
丁大同引着赵福生至主位坐下,她看了菜式一眼,接着转头看丁大同:
“你们先前在说什么,说得这样热闹。”
丁大同连忙道:
“正提到卢家人,大人,那卢家的妇人先前送来了一钵饭,说是她亲自做的,来向大人赔罪,今日冲撞到了大人了。”
说完,丁大同指了指桌上一个盖了盖子的砂锅。
那砂锅比汤碗大,盖了盖子,从盖子的细眼儿处,有热气冉冉升起,夹杂着一股特殊的香气。
孟婆见此情景,伸手去揭盖子。
只见盖子下是一钵黄米煮的饭,米饭油亮抱团,上头淋了以瘦肉、笋干、菇子所烧的浇头,那浇头将米饭浸润,看上去便令人胃口大开。
孟婆眼睛一亮,赞了一句:
“卢娘子真是好巧手。”
丁大同听她一赞,又偷偷看了赵福生的表情一眼,心中也很满意,对卢家人的印象立即就好了,也跟着表扬:
“还很懂事,大人稍后尝尝,如果喜欢,后头让这卢娘子来你身边侍候。”
赵福生笑着看孟婆拿干净碗呈饭,一面回丁大同:
“人家只是借船同行的,没必要干这种杂活,这样的饭尝一回就行了。”
丁大同不以为然:
“能侍候大人,是她福气,若我会做饭,我天天给大人做。”
“……”
一旁张传世听了这话,脸上露出鄙夷之色,想要吐槽两句,又不知如何下口——这随意乱咬人也是一门技术活,涉及到赵福生,张传世就谨慎了。
今天是个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