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5 工程师的职责
()陈华点点头,“新的领导班子很年轻,一定会打开一个新局面的。酒书记是一个敢想敢干的人,马市长又是一名专业干部,工作起来应该能配合的很好。”
刘怀庆不置可否地端起茶水喝了一口,并没有接陈华的话。
陈华直觉有异,不过他也没有继续问下去,而是把目光转向王总和熊总,“王总,熊总,看来你们已经去看过市里面给特种氧化铝厂划拨的地块了?”
王总点点头,“今天下午,刘书记和薛总陪着我们去看过地方了,熊总看过后不太满意,熊总你说说吧!”
“陈博士,你也是学化工工程的,我们在选化工方面的厂址时,有很多需要考虑的因素,首先一条就是污染源和远离被污染区,对吧?”
“是的!”陈华点头。
熊总弯腰把靠在餐椅腿上的一个大大的黑色公文包拿了起来,放到自己的腿上,打开取出一份图纸展开铺到了地上。
“陈博士,你来看看,这是厂址位置以及周边的单位的位置地理图。”熊总招呼着陈华。
陈华起身走了过去。
刘怀庆、王总、薛总、姚青阳等人部起身围了过来。
陈华蹲下身子,随着熊总手指的地方看了起来。
熊总边指边说,“源水的西部山区因为在三线建设时,建立了几个大型的军工企业,所以源水的领导在六七十年代建厂时,就把一些重工业企业放到了城市的西面,殊不知这样做完忽略了企业对城市的污染问题。”
陈华点了点头说道“熊总,您说的非常对,城西是源水城的上风口,也是源水城的的水源地,绝对不能忽视。
这个污染问题早在八二年春节前,我就给县里的领导提了出来,所以我才建议回转窑的水泥厂应建在北面的孔山脚下,远离市区。而孔山上的石灰石也是生产水泥的主要原料,正好节约了原料的运输成本。”
“你说的没错,当时我到孔山上考察时,也是觉得水泥厂建在那里是最佳的选址,可惜了!
现在这个特种氧化铝厂的选址却是完地不考虑污染的问题,还说什么要把源水的工业企业集中在源水的西部,和山里面的军工企业连接起来,形成一条城西的工业走廊,这不是瞎胡闹吗?”熊总激动地说道。
陈华的眉毛拧了起来,“熊总,我明天去见见酒书记,一定要改变把城西作为工业走廊这种错误的想法,必须阻止在城西再建重工和化工企业以及所有带污染性的企业!”
熊总用赞许地眼光看着陈华,肚里憋了一下午的闷气,现在终于化解开了。刚才吃饭时,他一肚子的心思,半天都没有吃出饭菜的味道。
“好,陈博士,你明天见到酒书记的话,就跟他说,建企业是百年大计,一定要有长远的规划,不是当领导的一拍脑袋,在地图上画一个圈就行了,一定要综合地去考虑问题,它和城市以后的发展建设以及老百姓的生活都是息息相关的,其中包括下一代的健康成长都应该考虑进去。”
“我知道了,熊总,谢谢您老!您能为我们源水的百姓考虑的如此周到,我们都应该感谢您!”陈华真诚地感谢道。
“我们做技术工程的,眼睛不能光盯着那些冷冰冰的机器和管道,不顾所做的事情是否妨碍了这个社会发展的正常秩序。
我们工程师对社会是有责任的,作为建设的设计者,我们首先要尊重自然,维护生态平衡、珍惜天然资源、保存文化资产。这些都是我们在建厂之初首先要考虑进去的,而且时时刻刻都要记在心中。
陈博士,我们建造企业原本是为了造福一方百姓的,因为自己的玩忽职守或者不负责任,最终变成了危害一方百姓的罪人,愧对后人啊!”熊总用沉重的语气说道。
陈华思绪翻腾,他被熊总高尚的情怀感动了,他双眼直视熊总,双手一个抱拳拱手,“熊总,学生受教了,我会谨记您老今天所说的话!”
熊总被陈华的行为弄的一愣,他看了一眼陈华高大魁梧的身材,方正的小平头,眼中出现一丝恍惚,心中嘀咕道“这哪像是一个做学问的,怎么看都像是一个当兵的,不知道他的两个博士学位是怎么得来的?”
陈华看到了熊总眼中的疑惑,他不想过多地为自己证明什么,弯腰帮熊总折叠好了图纸。
“熊总,这份图纸我可以先拿着吗?明天我想带着它去见酒书记。”
“陈博士,熊总那一份就送给你,我这里还有一份,不耽误事的。”薛总在旁边说道。
“谢谢!”陈华看了一眼薛总点点头。
“大家继续用餐,熊总,您老刚才都没有吃什么东西,现在有心情了吧?我刚才给您点了一份你最喜欢吃的南瓜蒸八宝饭,快坐下趁热吃吧!”王总很贴心地搀扶着熊总回到座位。
陈华看着王总的行为,不禁有些感慨。
早上,陈华和姚青阳在市宾馆吃过早饭,一个开车去了新的市委大院,一个则开着213回了太行山脉北山的家中看望快一年不见的父母。
姚青阳的家是一个地名叫瓮的山中盆地。瓮,顾名思义,就像是一个像装米面的陶器,口小肚大。
解放前,这里非常封闭,因为四面环山,里面住的百姓世世代代都没有离开过这个瓮,大家以为天就是头顶上那一片大。
解放后,政府的工作组进入这个地方,办了学校,人们才开始慢慢走出了瓮。
姚青阳是瓮里面走出的第一位大学生。
瓮是一个山青水秀的地方,瓮的外面是蜿蜒的黄河支流——沁河,当地人也称这条河为蟒河。
姚青阳站在沁河的堤坝上,望着滚滚东去的沁河水,心中的渴望越来越强烈,那就是让自己的家乡能够尽快的富起来。
他在海东呆了八年,看惯了那里灯红酒绿、昼夜喧嚣的生活,乍一回到这个只问鸟叫声,不见人影忙的大山中,反而觉得不习惯起来。但很快,他的内心便随着四周的静谧宁静了下来。
海东和这个山中的瓮同属一个国家的版块,可是两个地方的人们的生活差异却是一个天来一个地。
海东是个霓虹闪烁的不夜城,而他家乡的瓮中人却不知道电灯是个什么东西。
他微闭着眼睛,任凭晚秋的凉风把他的衣角掀起,秋虫在他的耳边不厌其烦地叫着,使他想起了自己还是娃娃时唱的歌谣秋凉,秋凉,快给娃们添衣裳
“爹,娘,乡亲们,我回来了,再也不走了!我们董事长说了,他一定会帮着我,让咱们瓮里面家家户户的屋里亮堂起来。”
刘怀庆不置可否地端起茶水喝了一口,并没有接陈华的话。
陈华直觉有异,不过他也没有继续问下去,而是把目光转向王总和熊总,“王总,熊总,看来你们已经去看过市里面给特种氧化铝厂划拨的地块了?”
王总点点头,“今天下午,刘书记和薛总陪着我们去看过地方了,熊总看过后不太满意,熊总你说说吧!”
“陈博士,你也是学化工工程的,我们在选化工方面的厂址时,有很多需要考虑的因素,首先一条就是污染源和远离被污染区,对吧?”
“是的!”陈华点头。
熊总弯腰把靠在餐椅腿上的一个大大的黑色公文包拿了起来,放到自己的腿上,打开取出一份图纸展开铺到了地上。
“陈博士,你来看看,这是厂址位置以及周边的单位的位置地理图。”熊总招呼着陈华。
陈华起身走了过去。
刘怀庆、王总、薛总、姚青阳等人部起身围了过来。
陈华蹲下身子,随着熊总手指的地方看了起来。
熊总边指边说,“源水的西部山区因为在三线建设时,建立了几个大型的军工企业,所以源水的领导在六七十年代建厂时,就把一些重工业企业放到了城市的西面,殊不知这样做完忽略了企业对城市的污染问题。”
陈华点了点头说道“熊总,您说的非常对,城西是源水城的上风口,也是源水城的的水源地,绝对不能忽视。
这个污染问题早在八二年春节前,我就给县里的领导提了出来,所以我才建议回转窑的水泥厂应建在北面的孔山脚下,远离市区。而孔山上的石灰石也是生产水泥的主要原料,正好节约了原料的运输成本。”
“你说的没错,当时我到孔山上考察时,也是觉得水泥厂建在那里是最佳的选址,可惜了!
现在这个特种氧化铝厂的选址却是完地不考虑污染的问题,还说什么要把源水的工业企业集中在源水的西部,和山里面的军工企业连接起来,形成一条城西的工业走廊,这不是瞎胡闹吗?”熊总激动地说道。
陈华的眉毛拧了起来,“熊总,我明天去见见酒书记,一定要改变把城西作为工业走廊这种错误的想法,必须阻止在城西再建重工和化工企业以及所有带污染性的企业!”
熊总用赞许地眼光看着陈华,肚里憋了一下午的闷气,现在终于化解开了。刚才吃饭时,他一肚子的心思,半天都没有吃出饭菜的味道。
“好,陈博士,你明天见到酒书记的话,就跟他说,建企业是百年大计,一定要有长远的规划,不是当领导的一拍脑袋,在地图上画一个圈就行了,一定要综合地去考虑问题,它和城市以后的发展建设以及老百姓的生活都是息息相关的,其中包括下一代的健康成长都应该考虑进去。”
“我知道了,熊总,谢谢您老!您能为我们源水的百姓考虑的如此周到,我们都应该感谢您!”陈华真诚地感谢道。
“我们做技术工程的,眼睛不能光盯着那些冷冰冰的机器和管道,不顾所做的事情是否妨碍了这个社会发展的正常秩序。
我们工程师对社会是有责任的,作为建设的设计者,我们首先要尊重自然,维护生态平衡、珍惜天然资源、保存文化资产。这些都是我们在建厂之初首先要考虑进去的,而且时时刻刻都要记在心中。
陈博士,我们建造企业原本是为了造福一方百姓的,因为自己的玩忽职守或者不负责任,最终变成了危害一方百姓的罪人,愧对后人啊!”熊总用沉重的语气说道。
陈华思绪翻腾,他被熊总高尚的情怀感动了,他双眼直视熊总,双手一个抱拳拱手,“熊总,学生受教了,我会谨记您老今天所说的话!”
熊总被陈华的行为弄的一愣,他看了一眼陈华高大魁梧的身材,方正的小平头,眼中出现一丝恍惚,心中嘀咕道“这哪像是一个做学问的,怎么看都像是一个当兵的,不知道他的两个博士学位是怎么得来的?”
陈华看到了熊总眼中的疑惑,他不想过多地为自己证明什么,弯腰帮熊总折叠好了图纸。
“熊总,这份图纸我可以先拿着吗?明天我想带着它去见酒书记。”
“陈博士,熊总那一份就送给你,我这里还有一份,不耽误事的。”薛总在旁边说道。
“谢谢!”陈华看了一眼薛总点点头。
“大家继续用餐,熊总,您老刚才都没有吃什么东西,现在有心情了吧?我刚才给您点了一份你最喜欢吃的南瓜蒸八宝饭,快坐下趁热吃吧!”王总很贴心地搀扶着熊总回到座位。
陈华看着王总的行为,不禁有些感慨。
早上,陈华和姚青阳在市宾馆吃过早饭,一个开车去了新的市委大院,一个则开着213回了太行山脉北山的家中看望快一年不见的父母。
姚青阳的家是一个地名叫瓮的山中盆地。瓮,顾名思义,就像是一个像装米面的陶器,口小肚大。
解放前,这里非常封闭,因为四面环山,里面住的百姓世世代代都没有离开过这个瓮,大家以为天就是头顶上那一片大。
解放后,政府的工作组进入这个地方,办了学校,人们才开始慢慢走出了瓮。
姚青阳是瓮里面走出的第一位大学生。
瓮是一个山青水秀的地方,瓮的外面是蜿蜒的黄河支流——沁河,当地人也称这条河为蟒河。
姚青阳站在沁河的堤坝上,望着滚滚东去的沁河水,心中的渴望越来越强烈,那就是让自己的家乡能够尽快的富起来。
他在海东呆了八年,看惯了那里灯红酒绿、昼夜喧嚣的生活,乍一回到这个只问鸟叫声,不见人影忙的大山中,反而觉得不习惯起来。但很快,他的内心便随着四周的静谧宁静了下来。
海东和这个山中的瓮同属一个国家的版块,可是两个地方的人们的生活差异却是一个天来一个地。
海东是个霓虹闪烁的不夜城,而他家乡的瓮中人却不知道电灯是个什么东西。
他微闭着眼睛,任凭晚秋的凉风把他的衣角掀起,秋虫在他的耳边不厌其烦地叫着,使他想起了自己还是娃娃时唱的歌谣秋凉,秋凉,快给娃们添衣裳
“爹,娘,乡亲们,我回来了,再也不走了!我们董事长说了,他一定会帮着我,让咱们瓮里面家家户户的屋里亮堂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