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跟预想中的不一样
“清姐,清姐。”
刚进屋就听到声音,陈二狗直接转身出来,冲院墙边的林安没好气哼了一声,“干啥?”
这老货,警惕心也太强了吧!
就在林安腹诽陈二狗时,陈清走了出来,“咋了?”
当着陈二狗的面,林安不好多说什么,“我要去县城一趟,中午不回来吃饭了,等俺爸妈回来,你跟他们说一声。”
“中。”
……
小林村隶属于豫省驿站市平西县,如果直接说平西县,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这个小县城。可若是提及‘小麦亩产7300斤’,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肯定有印象。
平西县城不大,经济状况也很普通,唯一说得起嘴的应该就是地理位置了。
东临京广铁路,西傍107国道,两大交通要道从平西县城穿过,无论南下还是北上都很便利。
此时的平西县城远远不如后世,低矮民房随处可见,街道也比较狭窄,柏油路零星散落着坑洼,雨水沉积其中。
阳光从阴云中钻出,逐渐变得炽烈,湿漉漉的地皮被高温炙烤,空气闷热让人喘不过气来。
林安蹲坐在树荫下的马路牙子上,背心紧紧粘在身上,顾不上汗水顺着下巴滴落,直勾勾盯着马路对面的门店。
“平西县嘉陵摩托经销处。”
林安的目标很明确,没有本钱支撑,只能从最低级的维修工开始。
所以,来到县城的第一时间,林安直接找到此时最大的摩托车经销店,只不过他没有贸然去找老板,而是选择在马路对面蹲守观察。
将近两个小时蹲守观察,仅仅两人进入门店,其中一人只在店里待了几分钟。
以林安的经验分析,这人或许有购买摩托车的想法,但短时间内应该不会有实际行动,要不然不会这么快就出来。
另外一人待的时间比较长,离开时老板一直送到门外,看样子购买意向比较明显。
眼瞅着老板返回店内,重新拿起报纸,林安决定不再等了,起身推着自行车朝对面走去。
将自行车停好,林安径直走进店内。
老板看样子也就四十来岁,国字脸络腮胡,身材有些微胖。并没有以貌取人轻视林安,放下报纸从桌子后面走出来热情打招呼,“小兄弟要看摩托车?随便看。”
林安扫视屋内,除了摆放整齐的十几辆摩托车,根本没有看到任何维修工具和配件,心中立刻有了答案,这里不修摩托车。
这种现象并不罕见,哪怕是后世,同样有只卖车不修车的老板。
原因很简单,要么是不懂维修技术,但手里有钱,做了这门生意。要么就是懂点技术,但是嫌弃维修的脏活累活,看不上维修的利润。
在卖方市场的大环境下,这种现象会持续很长时间,反正现在售后服务意识还没普及,根本不影响经营卖货。
简单思索过后,林安笑着开口:“老板,怎么称呼?”
络腮胡这才反应过来,眼前这个年轻人不像是来买车的,眉眼间多了一丝狐疑,“周建国。”
林安主动伸手,“周老板你好,我叫林安,想跟你聊聊。”
周建国有些懵,眼前这人说话颇有章法,一点都看不出毛头小子的青涩稚嫩,不自觉有了好奇。
“坐下说。”
两人在靠近门口的桌子旁坐下,周建国主动问道:“你想跟我聊什么?”
“周老板,平时来咱们这修车的多吗?”
周建国直接摇头:“我这里不修车。”
“是我没说清楚。”
林安承认自己的失误,重新问道:“我的意思是,不知道你这里不修车,但主动找上门想要修车的人多吗?”
“遇到过几次,不多。”周建国好奇心更重,反问道:“你是干啥的?”
“我会修摩托车。”
“你会修摩托车?”
周建国半信半疑打量林安,追问道:“你会修什么毛病?”
“大到拆卸重装发动机,小到换机油补轮胎,我都能修。”说起专业技能,林安语气中满是自信。
周建国听笑了。
驿站市的嘉陵摩托车批发商是自己的战友,如果不是战友极力劝说,自己根本不会辞掉旱涝保收的公职来干个体户。
最早了解考察摩托车生意时,自己就想过要不要学习维修技术,毕竟是上万块钱的大物件,如果坏了不能修,良心方面多少有些过意不去。
这种想法直接被战友否定,理由很充分。
现在能买得起摩托车的人并不多,一个县城一年才能卖出去多少辆摩托车,上万块钱的大物件,只要不是磕着碰着,肯定不能轻易出毛病。
就算有个别摩托车出了毛病,只要不影响正常骑行,老百姓不见得舍得花钱修。如果出了大毛病,半吊子维修水平也不见得能修好,还不如让厂家发送零部件,直接更换。
战友手下有一个接受过摩托车厂家技术培训的维修工,学习了几个月,遇到发动机出问题的情况一样麻爪,可见摩托车维修技术有多难学。
相比起费力不讨好的维修,更换零部件既轻松又赚钱。真要遇到需要更换零部件的摩托车,直接把维修工派过来就行了,反正平西县距离驿站市不远。
开店经营半年,事实证明战友说的是对的。
看起来也就二十岁左右的年轻人竟然说自己能拆卸重装发动机,周建国如何能够相信?
要知道,战友求了多少次厂家,才拿到一个技术培训名额,眼前这个年轻人凭什么有机会学习维修机会?
嘴上没毛啊!
周建国没有直接拆穿年轻人夸下的海口,也没了继续聊下去的兴趣,淡淡道:“不好意思,我这里没打算修摩托车。”
林安不知道周建国的心理波动,但他能清晰感觉到周建国的态度变化,暗暗自问自己是不是说了什么不该说的话,让对方反感了?
眼瞅着周建国重新拿起报纸,林安知道对方是在无声送客,只能无奈起身。
从店里出来,林安并没有太多沮丧,跨上自行车寻找下一个目标。
……
坐在马路边,林安用方便面安慰连续多次抗议的肚子。花费几个小时,把县城的大街小巷转了个遍,却以失望告终。
整个平西县现在只有两个摩托车经销处,一个是销售嘉陵摩托车的周建国,另外一个是销售钱江摩托车的李群生。
这两人出奇一致,都不维修摩托车。
专业维修摩托车的店铺一个没找到,倒是遇到一个挂着摩托车维修牌子的摊贩,走近一看才知道那是挂羊头卖狗肉的,主业修自行车,顺带给摩托车打气补胎。
“跟预想中的情况不一样啊,哪里出问题了?”
林安紧锁着眉头翻找前世记忆,一点点回忆,丝毫不敢错过
……
上一世,陈清出事,失去复习机会后,林安跟大部分农村人一样卖力气赚钱。
1993年,豫省农村开始流行南下打工热潮,进工厂一个月两三百块钱的工资诱惑力太强了,林安没过多考虑,便毅然决然加入南下队伍。
在羊城工厂一个月两百三十块钱的工资,干了四年多总共攒了七千块钱,加上父母的积蓄,1997年把瓦房老屋推倒盖了三间大平房。
然后经人说媒,认识一个性格泼辣的女人。
其实林安不太喜欢这种性格的女人,奈何当时自己已经二十五岁,在农村绝对算是大龄青年,不太好找媳妇。
能找到愿意嫁的姑娘已经算是不错了,林安也不敢太挑剔。
结婚后,媳妇对公婆还算凑合,唯独与已经出嫁的姐姐林萍不合,严重时差点闹得断绝亲戚关系。
“只要她对咱爸妈好,我不跟她计较。以后我少来几次,你跟咱爸妈别怨我。”
姐姐的委屈,林安心里很清楚,但他夹在中间很难改变什么。
孩子出生后,为了维持生计,也是为了顾家,林安放弃外出打工,1998年开始跟人学修摩托车。
98年,摩托车已经有了取代自行车,成为新的结婚必备大件的趋势。
那时候,无论是摩托车销售,还是摩托车维修,都已形成规模,甚至可以说正在蓬勃发展期。
且不说经济条件比较好的县城,稍微大点的乡镇都有摩托车销售维修店,那时候无论是学习维修技术,还是开店自己经营,环境都是比较不错的。
跟师傅学习技术时,林安最喜欢请师傅喝酒,既能维护感情,让师傅多教些真本事,还能顺便听师傅聊行业内的故事。
“这一行的红利期,只要稍微懂点维修技术,赚钱就跟捡钱一样。”
“技术不过关?不会修还不会换新零件吗?换新零件可比维修赚的多。老百姓有几个懂维修的?咱们怎么说,他们就得怎么信!”
“上万块钱买的摩托车,总不能因为不舍得换几十、上百块钱的零件趴窝吧?越是精打细算的人,越能算明白这个账!”
“那时候我们都是白天修车,晚上进城找批发商买配件。”
“屁的本钱,都是先收顾客置换配件的定金,再拿钱去县城买配件。就算钱不够,批发配件的老板也敢赊给你,下次进货把之前的帐补上就行了。”
“不交定金?反正咱是先修交定金的车子,他愿意等就等呗,只要不怕耽误打工赚钱。除了常用的维修工具和消耗品,基本可以说是无本生意。”
“只可惜,我入行有点晚,错过了最好的行情。”
“大城市有钱人多,摩托车生意开始的早,咱们这小县城是九四、九五年以后才慢慢好起来的。”
……
想到这里,林安顿时恍然,原来问题出在时间节点上!
刚进屋就听到声音,陈二狗直接转身出来,冲院墙边的林安没好气哼了一声,“干啥?”
这老货,警惕心也太强了吧!
就在林安腹诽陈二狗时,陈清走了出来,“咋了?”
当着陈二狗的面,林安不好多说什么,“我要去县城一趟,中午不回来吃饭了,等俺爸妈回来,你跟他们说一声。”
“中。”
……
小林村隶属于豫省驿站市平西县,如果直接说平西县,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这个小县城。可若是提及‘小麦亩产7300斤’,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肯定有印象。
平西县城不大,经济状况也很普通,唯一说得起嘴的应该就是地理位置了。
东临京广铁路,西傍107国道,两大交通要道从平西县城穿过,无论南下还是北上都很便利。
此时的平西县城远远不如后世,低矮民房随处可见,街道也比较狭窄,柏油路零星散落着坑洼,雨水沉积其中。
阳光从阴云中钻出,逐渐变得炽烈,湿漉漉的地皮被高温炙烤,空气闷热让人喘不过气来。
林安蹲坐在树荫下的马路牙子上,背心紧紧粘在身上,顾不上汗水顺着下巴滴落,直勾勾盯着马路对面的门店。
“平西县嘉陵摩托经销处。”
林安的目标很明确,没有本钱支撑,只能从最低级的维修工开始。
所以,来到县城的第一时间,林安直接找到此时最大的摩托车经销店,只不过他没有贸然去找老板,而是选择在马路对面蹲守观察。
将近两个小时蹲守观察,仅仅两人进入门店,其中一人只在店里待了几分钟。
以林安的经验分析,这人或许有购买摩托车的想法,但短时间内应该不会有实际行动,要不然不会这么快就出来。
另外一人待的时间比较长,离开时老板一直送到门外,看样子购买意向比较明显。
眼瞅着老板返回店内,重新拿起报纸,林安决定不再等了,起身推着自行车朝对面走去。
将自行车停好,林安径直走进店内。
老板看样子也就四十来岁,国字脸络腮胡,身材有些微胖。并没有以貌取人轻视林安,放下报纸从桌子后面走出来热情打招呼,“小兄弟要看摩托车?随便看。”
林安扫视屋内,除了摆放整齐的十几辆摩托车,根本没有看到任何维修工具和配件,心中立刻有了答案,这里不修摩托车。
这种现象并不罕见,哪怕是后世,同样有只卖车不修车的老板。
原因很简单,要么是不懂维修技术,但手里有钱,做了这门生意。要么就是懂点技术,但是嫌弃维修的脏活累活,看不上维修的利润。
在卖方市场的大环境下,这种现象会持续很长时间,反正现在售后服务意识还没普及,根本不影响经营卖货。
简单思索过后,林安笑着开口:“老板,怎么称呼?”
络腮胡这才反应过来,眼前这个年轻人不像是来买车的,眉眼间多了一丝狐疑,“周建国。”
林安主动伸手,“周老板你好,我叫林安,想跟你聊聊。”
周建国有些懵,眼前这人说话颇有章法,一点都看不出毛头小子的青涩稚嫩,不自觉有了好奇。
“坐下说。”
两人在靠近门口的桌子旁坐下,周建国主动问道:“你想跟我聊什么?”
“周老板,平时来咱们这修车的多吗?”
周建国直接摇头:“我这里不修车。”
“是我没说清楚。”
林安承认自己的失误,重新问道:“我的意思是,不知道你这里不修车,但主动找上门想要修车的人多吗?”
“遇到过几次,不多。”周建国好奇心更重,反问道:“你是干啥的?”
“我会修摩托车。”
“你会修摩托车?”
周建国半信半疑打量林安,追问道:“你会修什么毛病?”
“大到拆卸重装发动机,小到换机油补轮胎,我都能修。”说起专业技能,林安语气中满是自信。
周建国听笑了。
驿站市的嘉陵摩托车批发商是自己的战友,如果不是战友极力劝说,自己根本不会辞掉旱涝保收的公职来干个体户。
最早了解考察摩托车生意时,自己就想过要不要学习维修技术,毕竟是上万块钱的大物件,如果坏了不能修,良心方面多少有些过意不去。
这种想法直接被战友否定,理由很充分。
现在能买得起摩托车的人并不多,一个县城一年才能卖出去多少辆摩托车,上万块钱的大物件,只要不是磕着碰着,肯定不能轻易出毛病。
就算有个别摩托车出了毛病,只要不影响正常骑行,老百姓不见得舍得花钱修。如果出了大毛病,半吊子维修水平也不见得能修好,还不如让厂家发送零部件,直接更换。
战友手下有一个接受过摩托车厂家技术培训的维修工,学习了几个月,遇到发动机出问题的情况一样麻爪,可见摩托车维修技术有多难学。
相比起费力不讨好的维修,更换零部件既轻松又赚钱。真要遇到需要更换零部件的摩托车,直接把维修工派过来就行了,反正平西县距离驿站市不远。
开店经营半年,事实证明战友说的是对的。
看起来也就二十岁左右的年轻人竟然说自己能拆卸重装发动机,周建国如何能够相信?
要知道,战友求了多少次厂家,才拿到一个技术培训名额,眼前这个年轻人凭什么有机会学习维修机会?
嘴上没毛啊!
周建国没有直接拆穿年轻人夸下的海口,也没了继续聊下去的兴趣,淡淡道:“不好意思,我这里没打算修摩托车。”
林安不知道周建国的心理波动,但他能清晰感觉到周建国的态度变化,暗暗自问自己是不是说了什么不该说的话,让对方反感了?
眼瞅着周建国重新拿起报纸,林安知道对方是在无声送客,只能无奈起身。
从店里出来,林安并没有太多沮丧,跨上自行车寻找下一个目标。
……
坐在马路边,林安用方便面安慰连续多次抗议的肚子。花费几个小时,把县城的大街小巷转了个遍,却以失望告终。
整个平西县现在只有两个摩托车经销处,一个是销售嘉陵摩托车的周建国,另外一个是销售钱江摩托车的李群生。
这两人出奇一致,都不维修摩托车。
专业维修摩托车的店铺一个没找到,倒是遇到一个挂着摩托车维修牌子的摊贩,走近一看才知道那是挂羊头卖狗肉的,主业修自行车,顺带给摩托车打气补胎。
“跟预想中的情况不一样啊,哪里出问题了?”
林安紧锁着眉头翻找前世记忆,一点点回忆,丝毫不敢错过
……
上一世,陈清出事,失去复习机会后,林安跟大部分农村人一样卖力气赚钱。
1993年,豫省农村开始流行南下打工热潮,进工厂一个月两三百块钱的工资诱惑力太强了,林安没过多考虑,便毅然决然加入南下队伍。
在羊城工厂一个月两百三十块钱的工资,干了四年多总共攒了七千块钱,加上父母的积蓄,1997年把瓦房老屋推倒盖了三间大平房。
然后经人说媒,认识一个性格泼辣的女人。
其实林安不太喜欢这种性格的女人,奈何当时自己已经二十五岁,在农村绝对算是大龄青年,不太好找媳妇。
能找到愿意嫁的姑娘已经算是不错了,林安也不敢太挑剔。
结婚后,媳妇对公婆还算凑合,唯独与已经出嫁的姐姐林萍不合,严重时差点闹得断绝亲戚关系。
“只要她对咱爸妈好,我不跟她计较。以后我少来几次,你跟咱爸妈别怨我。”
姐姐的委屈,林安心里很清楚,但他夹在中间很难改变什么。
孩子出生后,为了维持生计,也是为了顾家,林安放弃外出打工,1998年开始跟人学修摩托车。
98年,摩托车已经有了取代自行车,成为新的结婚必备大件的趋势。
那时候,无论是摩托车销售,还是摩托车维修,都已形成规模,甚至可以说正在蓬勃发展期。
且不说经济条件比较好的县城,稍微大点的乡镇都有摩托车销售维修店,那时候无论是学习维修技术,还是开店自己经营,环境都是比较不错的。
跟师傅学习技术时,林安最喜欢请师傅喝酒,既能维护感情,让师傅多教些真本事,还能顺便听师傅聊行业内的故事。
“这一行的红利期,只要稍微懂点维修技术,赚钱就跟捡钱一样。”
“技术不过关?不会修还不会换新零件吗?换新零件可比维修赚的多。老百姓有几个懂维修的?咱们怎么说,他们就得怎么信!”
“上万块钱买的摩托车,总不能因为不舍得换几十、上百块钱的零件趴窝吧?越是精打细算的人,越能算明白这个账!”
“那时候我们都是白天修车,晚上进城找批发商买配件。”
“屁的本钱,都是先收顾客置换配件的定金,再拿钱去县城买配件。就算钱不够,批发配件的老板也敢赊给你,下次进货把之前的帐补上就行了。”
“不交定金?反正咱是先修交定金的车子,他愿意等就等呗,只要不怕耽误打工赚钱。除了常用的维修工具和消耗品,基本可以说是无本生意。”
“只可惜,我入行有点晚,错过了最好的行情。”
“大城市有钱人多,摩托车生意开始的早,咱们这小县城是九四、九五年以后才慢慢好起来的。”
……
想到这里,林安顿时恍然,原来问题出在时间节点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