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3-epxa:星辰
or3-epxa:星辰
当所有人以为战争会在几年内结束时,这前后持续二十多年的战争给了他们当头一棒,让那些最乐观的人们不得不学会以最悲观的眼光审视着整个世界;等到大部分在战争中苦苦挣扎的平民盼望着战争结束而不可得时,意料之外的转机终于为战争的结束奠定了基础。
没有人能够准确地说出全面崩溃开始于哪一刻,因为预期中将为美利坚帝国带来重创的美洲登陆战役迟迟没有发生。不知为何,逐渐在太平洋取得了全面优势的大东合众国仍然不打算支援他们远在中美洲地区的友军,这迟疑使得帝**终于得以抽出足够的兵力迅速从墨西哥南下以镇压企图扼住巴拿马运河的游击队。随着帝国海军被一分为二的危险消失,帝**的指挥官们恢复了往日的乐观。既然大东合众国看起来不打算直接进攻美洲,他们大可以凭借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继续和敌人对抗,直到在战争模式下持续运作了几十年的敌人被迫求和为止。
或许,他们只需要出卖仍在欧陆奋战的盟友,就能换来一个体面的停战协议。
然而,真正让局势恶化的却不是大东合众国的军队,而是成千上万从前线涌回后方的士兵。那些在墨西哥和中美洲的土地上拼杀了至少四年的老兵们突破了上级的封锁,顽强地回到乡间和城市,把自己所经历的一切如实地转告给自己的亲朋好友。直到这一刻,人们才惊觉帝国一直对他们开出了无法兑现的空头支票。二十多年了,是他们的军队一直征战世界各地,屠戮着成千上万的平民,而从未当真有任何一支军队能够踏上帝国的国土。
那一传言最终得到了证实,并迫使帝国的公民们去面对他们不愿相信的事实:这是一场属于他国的自卫战争,而他们是侵略者。打着捍卫自由的旗号持续作战二十多年的合众国和继承它的帝国,从未向公民们说出真相。
若是帝国对这些老兵们的胡言乱语充耳不闻,事情或许还不会变得更糟。但是,当堪萨斯的几十名返乡老兵忽然在同一天集体自杀后,当地的居民产生了难以遏制的恐慌。这份恐慌迅速传递到各地,伴随着更多的流言和指责,矛头对准了一直以来保持沉默的皇帝陛下和他的大臣们。
面对公民的质疑,帝**和管理相关事务的官员不得不再一次站在镜头前做出漏洞百出的解释。尽管他们的说辞完全缺乏依据,却成功地像往常那样发挥了恰如其分的作用。得到了自己想要的解释后,公民们心满意足地返回家中继续过着平凡的日子。只要战火还没有降临到他们身边,他们需要从帝国那里得到的只是一种象征性的表态。
不料,进入2024年夏季,情况急转直下。几个月前还向公民宣布各项电子消费品库存充足的官员和商人们突兀地进行了必要的技术性调整,简而言之便是以涨价来弥补对应的损失。从加利福尼亚到佛罗里达,凡是公民生存的必需商品,几乎没有哪一样能够逃得过这一轮涨价——在那些长期为帝**提供必要人力和资源的州,情况更为夸张,不仅实体商品平均涨价超过2倍以上,连许多用来维持义体正常运作的程序(非买断制)也搭上了涨价的顺风车,疯狂地向着常人不敢设想的价格一路狂奔。刚返回家里没几天的公民们又一次走上了街头,他们得到的不过是千篇一律的答案:只不过是技术性调整,没必要大惊小怪。
谁也不清楚调整会持续多久,在沉重的压力下,总会有人率先崩溃。到了2024年6月,住在大城市里的公民们不得不接受新的常见现象,那就是每天早上帮助邻居或是清洁工搬运倒毙街头的无业游民。忠实地按照原本设计的逻辑接受命令的程序只在乎它的使用者有没有按时上交使用费,至于因用户未能缴纳费用而直接停止功能会对用户本人造成怎样的致命影响,那实在不是一个程序能够理解的问题。或许连开发程序的工程师也不能理解。
一片死水之下是涌动着的暗流,曾经在数年前被帝**击溃的共和派再次集结起来,他们抓住了又一个机会,试图让已经数次遭受重创的组织起死回生并夺回他们的一切。本就只效忠于金钱和利益的帝**军官和士兵们并不在乎谁是雇主,只要价码令人满意,协助叛徒战斗也没什么——历史只承认赢家。
真正的叛徒会聪明地掩饰着自己的真实动机和想法,他们早已学会了埋伏在敌人之中,尽可能地避免自己的行动成为敌人埋葬自己的依据。然而,反抗的念头一旦像瘟疫一样蔓延开来,指望每一个持有相同观点的人整齐划一地保持克制就变得不现实了。起初,只有一些平日受尽上司和同僚欺压的军官暗地里抱怨着帝**和帝国;等到帝国的官员们慌张地表示他们没办法控制涨价的趋势时,连作为罪犯而加入军队的士兵也学会了借用他人的观点来装饰自己的罪恶。无论动机如何,只要沾上了这反抗者的身份,便俨然成了另一层意义的英雄。
既然他们在战场上打不过大东合众国的军队,难不成上帝还要制止他们回家之后冲着皇帝陛下的画像和照片唾骂几句吗?
那些真正忠诚的帝**军官立即以实际行动证明了他们的可靠:用更加隐蔽的手段让惹上麻烦的关键人物消失。他们不必担心有任何知情者对外公布消息,在这个新闻需要依赖发达的信息渠道才能被公众熟知的时代,没有任何媒体平台敢于和帝国对抗。谁不和帝国的立场保持一致,谁就是被大东合众国收买的间谍,这是帝国上下的共识。至于让那些昧着良心对抗帝国的叛徒忽然畏罪自杀,更是帝**的拿手好戏。
现在,不想反抗或是不想被扣上反抗者的名头后莫名其妙地从人群中消失的公民只有两种选择:要么加入到围捕反抗者的队伍之中,要么尽可能地逃避一切活动并声明自己是喜欢住在山林里的野人。
“我想,我们其实还有第三种选择。”
身穿黑色西服的青年男子摩挲着自己的光头,无聊地坐在公园的长椅上看着不远处的孩童玩耍。在他身旁,另一名身穿灰色西服、头发和西服颜色几乎没什么两样的青年疑惑地望着他。
“什么?”
“他们要是信任我们,我们就保持现状;要是他们怀疑我们是共和派,咱们就真的去当共和派。”
“这句话从你嘴里说出来,不管怎么看,都像是在嘲笑我。”库尔茨上校冷笑着,“……他们总是犹豫不决,经常错过机会。”
“你得理解他们,8年前共和派起义的那一次,能代表他们的精锐都被帝**消灭得一干二净,以至于现在利用共和派这个旗号活动的不过是一些对帝国不满的反对派——他们甚至不一定真的是我们认知中的共和派。”
埃贡·舒勒调整了一下视野范围,扫描着前方的树林。保持感官的敏锐是必要的,这能让他免于成为别人的工具或是被人送进陷阱。像他这样有着特殊身份的人物,每一次进入封闭场所时都要额外地注意周围的风吹草动,以免莫名其妙地在敌人手中丢掉了性命。
共和派是个松散而混乱的群体,其中集合了所有对帝国不满的反对者,既有旧时代的官僚和政客,也有新时代的年轻人,更不乏不被帝国重视的帝**军官。这些人能够聚集在一起,仅仅因为他们拥有一个共同的敌人:这个正在缓慢却不可避免地走向战败的帝国,和曾经承诺给公民带来自由和胜利却让公民失望的皇帝陛下。除去这一点,所谓的共和派几乎没有任何值得他们联合的基础。一些共和派主张依靠本土的公民来反抗,另一些则把希望寄托在帝国的敌人身上——即便是后者,也分为了支持俄国和支持大东合众国的两大不同派系。这些英勇而莽撞的反抗者集结成为几十个大小不一、互相之间没有统属关系的组织,各自单独从事反抗帝国的斗争。
比起活跃在前线的反抗者,潜伏在帝国内部的间谍更安全一些。他们能够借用帝国赐予他们的一切来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而后怀着一种悲天悯人的高尚使命感和近乎自我毁灭的错乱直觉去协助自己的战友们摧毁这个给予了自己一切荣华富贵的庞然大物。库尔茨上校勉强算是其中之一,而舒勒则根本不认为自己是共和派当中的一员。
“我选择支持你们,只不过因为我认为你们更能让人类的科学得到长久的进步。”他这样直言不讳地对库尔茨上校解释道,“下一次呢,就不要和我谈你们的理想了。”
“那如果事实最终讽刺地证明帝国在短期内更符合你的预期呢?”
舒勒没有直接回答,他拿过放在一旁的公文包,只是稍微打开皮包,朝着里面看了一眼,就迅速地把公文包放回了原来的位置。重新把视线投向原来的位置时,舒勒目不转睛地注视着正跟随自己的父母——他相信那两个把玩耍着的孩子带走的成年人大概具备这样的身份——离开的孩子,用带着浓重德语发音的英语反问道:
“看到那边的小孩子了吗?”
“他们很幸福,不必担心生活带来的一切压力,也不用担心自己的生命随时受到威胁。不,他们甚至没有真正理解这个世界其实徘徊在地狱的边缘。”库尔茨上校似有感触,“……为了给下一代人创造出和平,哪怕只是一代人的和平,没有什么代价是过于高昂的。嗨,如果历史证明我们要在和平和自由里做个选择,到时候只有时间能够证明我们的抉择是不是正确的。”
“……要是他们的年纪再小一些,我只需要糖果和巧克力就能把他们从自己的父母身边拐走。”舒勒抬起右手推了推眼镜,他现在更多地把自己的眼镜当成一种装饰品,义体的出现几乎消灭了眼科疾病的概念,“很可笑,是不是?成年人都会觉得能被糖果轻松地拐走的孩子简直蠢得无可救药……但是,仔细想一想,事实不过是这些孩子的需求和意愿单纯得能够忽视其他因素的影响而已。实际上,我们也在不停地被类似的人贩子拐卖,只不过他们抛出来的诱饵不是糖果或是其他美味的食物……是任何能够让我们的胸膛中产生共鸣的……冲动。”
库尔茨上校那人工义眼的瞳孔猛地紧缩,他不经意地拍了拍灰色西服上的灰尘,从口袋里拿出一根电子烟,和舒勒一起观望着那其乐融融地游览着公园的一家人。
“还真是符合你们德国人的风格,既直截了当又不给人留下把柄。”
“我喜欢说实话,做学术最需要的就是严谨。”舒勒迟钝地笑了笑,甚至没有露出任何一颗牙齿,以至于他的笑容看上去像极了变形的小丑面具脸上的假笑,“……该出发了。”
“啊。”库尔茨上校点了点头,“算一算时间,也该我们动手了。”
“你应该明白这么做是没法改变世界的,更不可能让这个你口中处于地狱边缘的世界走向和平。”
“和平永远建立在基于对自身遭遇毁灭的恐惧之上。”
两人一前一后地离开公园,在公园大门附近找到了等候已久的卫兵。附近的街道旁只有这些恪尽职守的士兵游荡着,他们能够来到这里也全是因为自己的长官。普通市民想进来参观,得额外花钱才行。一来二去,最终连周边街道上的商铺都关门了。
“我们很可能只有这一次机会。”在卫兵的前呼后拥下回到专车内部后,库尔茨上校立即对舒勒说明了情况,“帝**下个月就要启动《白色战争计划》了,到时候他们还会把大批前线作战部队调回国内镇压共和派。”
“事情严峻到这种地步,共和派应该早点筹备起义了。”舒勒漫不经心地躺在座椅上,这些抽象而又具体的概念在他心中没有留下什么波澜,“……这样也好,不然我会担心你在未来的某一天被同样属于共和派但却对你的真实身份一无所知的【同伙】给逮捕。”
轿车里的其他军官们无奈地笑着,没有做出什么反驳。宁愿抛弃自己的前途并为此搭上性命的军人固然是勇士,但这种英勇无法掩饰他们的茫然失措和轻率。周密的计划一向只存在于纸面上,等到计划即将实施时,事先做好的准备全都成了摆设。
车子穿过华盛顿的大街小巷,经过数百名士兵的目送后,抵达了白宫前方。几名衣冠楚楚的官员和秘书就在附近等待着,他们一见自己需要接待的客人来访,忙不迭地上前迎接。
两名浑身上下找不到半点人类特征的士兵抢在他们前面拦住了舒勒,用仅有人体外形的金属手臂指着舒勒手中的公文包。
“随便。”舒勒大方地把公文包递给他们,“不过,别动我的口香糖和电子烟,那玩意是我在波多黎各买的。现在你们要是想去波多黎各,那可不容易啊。”
这些肩负特殊任务的士兵们把舒勒的包裹翻了个底朝天,除了必要的纸质文件、存储设备和舒勒所说的一些个人用品外,没找到任何值得怀疑的东西。当他们把公文包递给舒勒时,这个年纪轻轻就以光头形象示人的学者和技术专家很不客气地要求他们把所有物品摆放回原来的位置。
“这——”
“快点按他说的去做!”旁边的军官见状,连忙呵斥自己的手下,“……还愣在那里做什么?”
这小小的插曲没有打搅大人物们的兴致,他们满怀歉意地向舒勒表示遗憾,并声称这些繁琐而略显冒犯的措施是维持基本安全的必要保证。时值夏日,白宫前方的草坪仍然枯萎着,不知道那负责打理草坪的园丁和工人是否因此而被解雇。
埃贡·舒勒手提公文包,在士兵们的监视和官员们的假笑中来到了这栋象征着帝国最高权力的建筑物前方。不出意外,他在大厅的角落中看到了那个熟悉的身影。只有他能够和那人交流,也正是那人让他起死回生并得到了继续探索真理的机会。
“……皇帝陛下的生活比我想象中的还要简朴。”进入白宫后,舒勒不由得赞叹皇帝那严于律己的个人作风,“您知道,总有些不怀好意的家伙声称皇帝陛下用纳税人的钱建造了豪华的宫殿,甚至还有人说他秘密地承包了一个岛屿供帝国的新贵们寻欢作乐……唉,我就知道那全然是胡扯。”
“没错。”一旁的官员连忙附和着,“这还用说?能从外国的侵略者手中保护公民自由的,除了陛下之外还能有谁呢?虽然说皇帝陛下确实做出过一些不合理的决定……但世上又没有从不犯错的人。”
没过多久,舒勒等待着的大人物便出现在了前方。和经常被展示在媒体中的形象相比,真实的皇帝看起来反而显得年轻一些,有人说他不停地对自己进行小幅度的改造来避免被人迅速地发现端倪。当其他人还在争论皇帝陛下那像极了火鸡的金发到底有没有变白时,舒勒已经无法从对方的脑袋上找到任何同白色相近的颜色了。
这无比尊贵的领袖本该稳重地迈着不大不小的步子、威严地走到舒勒面前,而后说些表示关照的废话,再真正同舒勒谈一谈该怎么针对他的某些小发明进行奖励。然而,当这位统治着整个帝国的大人物横冲直撞地来到舒勒前方并和舒勒热情地握手时,连陪同他的官员们都暗自感到晦气。
现在舒勒能够肯定地说,有一项传言是完全真实的:皇帝陛下和别人见面时酷爱用力和对方握手,似乎让别人的手部麻痹才能使得他产生些许成就感。
“尊敬的——”
“我们现在正需要这样的专家。”还没等舒勒问候对方,皇帝陛下喋喋不休地开口了,“可以预见的是,舒勒先生研发的新程序能够极大程度地提高士兵在战场上的生存机会……你们应该都听说过,他每天的工作时间平均超过20个小时。”这位曾经做过商人的皇帝甩着蓬松而飘逸的头发,继续向着旁边的下属宣传他的想法,“过去我们的失败源自哪里?是公民没有为自由而牺牲个人的勇气,这种勇气应当落实到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上。大东合众国的工人每个月只放假两天,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大概也接近二十个小时了——他们就是靠着这种不要命的疯狂让我们步步后退。”说到这里,沉醉在自娱自乐中的皇帝陛下这才想起来自己原本要做什么,他略带歉意地又同舒勒握手表示敬意,然后继续向着下属发号施令:“……我们不仅需要战场上的英雄,也需要这样留在本土为捍卫自由的战争奉献一切的坚实后盾。为了表彰舒勒博士的功劳,我觉得咱们是时候正式设立一些必要的头衔了。”
身处漩涡中心的舒勒完全不在乎这些溢美之词,他来到这里的目的只有一个。通过对【规则】的研究,舒勒找到了能够被他认定为漏洞的生存办法,并不惜用自己的性命做一次尝试。尽管他经常在口头上只表示对技术和知识的热爱,但他同样不介意为麦克尼尔未来的任务探索一些可行的办法。做好了必要的全部备份工作后,在这场冲突中不持有任何立场的舒勒决定承担这个没人敢于执行的命令。与其说是命令,不如说是自我的请愿。
震耳欲聋的爆炸声惊动了外面的警卫,他们回过头,惊恐万分地发现身后被滚滚浓烟笼罩,整栋建筑物陷入了火海之中。之前按照上级的命令一丝不苟地封锁街道以防勾结共和派的市民上街的卫兵不知所措,他们的电子脑里被牢固地刻下了对规章的严格遵守,唯独没人想起来安排一下事项的优先级。
终于有一名士兵离开了岗位,向着正在迅速吞噬着枯萎草坪的火场冲去。
“喂,你这家伙,果然没按照规矩安装程序……”身后的其他士兵怒不可遏地举起了手中的步枪,“又是一个反贼!”
怀着对皇帝陛下的憧憬和敬爱而加入了护卫队的年轻士兵到死也不会理解为什么他的同伴会向他开枪。
后记a(1/5)end
当所有人以为战争会在几年内结束时,这前后持续二十多年的战争给了他们当头一棒,让那些最乐观的人们不得不学会以最悲观的眼光审视着整个世界;等到大部分在战争中苦苦挣扎的平民盼望着战争结束而不可得时,意料之外的转机终于为战争的结束奠定了基础。
没有人能够准确地说出全面崩溃开始于哪一刻,因为预期中将为美利坚帝国带来重创的美洲登陆战役迟迟没有发生。不知为何,逐渐在太平洋取得了全面优势的大东合众国仍然不打算支援他们远在中美洲地区的友军,这迟疑使得帝**终于得以抽出足够的兵力迅速从墨西哥南下以镇压企图扼住巴拿马运河的游击队。随着帝国海军被一分为二的危险消失,帝**的指挥官们恢复了往日的乐观。既然大东合众国看起来不打算直接进攻美洲,他们大可以凭借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继续和敌人对抗,直到在战争模式下持续运作了几十年的敌人被迫求和为止。
或许,他们只需要出卖仍在欧陆奋战的盟友,就能换来一个体面的停战协议。
然而,真正让局势恶化的却不是大东合众国的军队,而是成千上万从前线涌回后方的士兵。那些在墨西哥和中美洲的土地上拼杀了至少四年的老兵们突破了上级的封锁,顽强地回到乡间和城市,把自己所经历的一切如实地转告给自己的亲朋好友。直到这一刻,人们才惊觉帝国一直对他们开出了无法兑现的空头支票。二十多年了,是他们的军队一直征战世界各地,屠戮着成千上万的平民,而从未当真有任何一支军队能够踏上帝国的国土。
那一传言最终得到了证实,并迫使帝国的公民们去面对他们不愿相信的事实:这是一场属于他国的自卫战争,而他们是侵略者。打着捍卫自由的旗号持续作战二十多年的合众国和继承它的帝国,从未向公民们说出真相。
若是帝国对这些老兵们的胡言乱语充耳不闻,事情或许还不会变得更糟。但是,当堪萨斯的几十名返乡老兵忽然在同一天集体自杀后,当地的居民产生了难以遏制的恐慌。这份恐慌迅速传递到各地,伴随着更多的流言和指责,矛头对准了一直以来保持沉默的皇帝陛下和他的大臣们。
面对公民的质疑,帝**和管理相关事务的官员不得不再一次站在镜头前做出漏洞百出的解释。尽管他们的说辞完全缺乏依据,却成功地像往常那样发挥了恰如其分的作用。得到了自己想要的解释后,公民们心满意足地返回家中继续过着平凡的日子。只要战火还没有降临到他们身边,他们需要从帝国那里得到的只是一种象征性的表态。
不料,进入2024年夏季,情况急转直下。几个月前还向公民宣布各项电子消费品库存充足的官员和商人们突兀地进行了必要的技术性调整,简而言之便是以涨价来弥补对应的损失。从加利福尼亚到佛罗里达,凡是公民生存的必需商品,几乎没有哪一样能够逃得过这一轮涨价——在那些长期为帝**提供必要人力和资源的州,情况更为夸张,不仅实体商品平均涨价超过2倍以上,连许多用来维持义体正常运作的程序(非买断制)也搭上了涨价的顺风车,疯狂地向着常人不敢设想的价格一路狂奔。刚返回家里没几天的公民们又一次走上了街头,他们得到的不过是千篇一律的答案:只不过是技术性调整,没必要大惊小怪。
谁也不清楚调整会持续多久,在沉重的压力下,总会有人率先崩溃。到了2024年6月,住在大城市里的公民们不得不接受新的常见现象,那就是每天早上帮助邻居或是清洁工搬运倒毙街头的无业游民。忠实地按照原本设计的逻辑接受命令的程序只在乎它的使用者有没有按时上交使用费,至于因用户未能缴纳费用而直接停止功能会对用户本人造成怎样的致命影响,那实在不是一个程序能够理解的问题。或许连开发程序的工程师也不能理解。
一片死水之下是涌动着的暗流,曾经在数年前被帝**击溃的共和派再次集结起来,他们抓住了又一个机会,试图让已经数次遭受重创的组织起死回生并夺回他们的一切。本就只效忠于金钱和利益的帝**军官和士兵们并不在乎谁是雇主,只要价码令人满意,协助叛徒战斗也没什么——历史只承认赢家。
真正的叛徒会聪明地掩饰着自己的真实动机和想法,他们早已学会了埋伏在敌人之中,尽可能地避免自己的行动成为敌人埋葬自己的依据。然而,反抗的念头一旦像瘟疫一样蔓延开来,指望每一个持有相同观点的人整齐划一地保持克制就变得不现实了。起初,只有一些平日受尽上司和同僚欺压的军官暗地里抱怨着帝**和帝国;等到帝国的官员们慌张地表示他们没办法控制涨价的趋势时,连作为罪犯而加入军队的士兵也学会了借用他人的观点来装饰自己的罪恶。无论动机如何,只要沾上了这反抗者的身份,便俨然成了另一层意义的英雄。
既然他们在战场上打不过大东合众国的军队,难不成上帝还要制止他们回家之后冲着皇帝陛下的画像和照片唾骂几句吗?
那些真正忠诚的帝**军官立即以实际行动证明了他们的可靠:用更加隐蔽的手段让惹上麻烦的关键人物消失。他们不必担心有任何知情者对外公布消息,在这个新闻需要依赖发达的信息渠道才能被公众熟知的时代,没有任何媒体平台敢于和帝国对抗。谁不和帝国的立场保持一致,谁就是被大东合众国收买的间谍,这是帝国上下的共识。至于让那些昧着良心对抗帝国的叛徒忽然畏罪自杀,更是帝**的拿手好戏。
现在,不想反抗或是不想被扣上反抗者的名头后莫名其妙地从人群中消失的公民只有两种选择:要么加入到围捕反抗者的队伍之中,要么尽可能地逃避一切活动并声明自己是喜欢住在山林里的野人。
“我想,我们其实还有第三种选择。”
身穿黑色西服的青年男子摩挲着自己的光头,无聊地坐在公园的长椅上看着不远处的孩童玩耍。在他身旁,另一名身穿灰色西服、头发和西服颜色几乎没什么两样的青年疑惑地望着他。
“什么?”
“他们要是信任我们,我们就保持现状;要是他们怀疑我们是共和派,咱们就真的去当共和派。”
“这句话从你嘴里说出来,不管怎么看,都像是在嘲笑我。”库尔茨上校冷笑着,“……他们总是犹豫不决,经常错过机会。”
“你得理解他们,8年前共和派起义的那一次,能代表他们的精锐都被帝**消灭得一干二净,以至于现在利用共和派这个旗号活动的不过是一些对帝国不满的反对派——他们甚至不一定真的是我们认知中的共和派。”
埃贡·舒勒调整了一下视野范围,扫描着前方的树林。保持感官的敏锐是必要的,这能让他免于成为别人的工具或是被人送进陷阱。像他这样有着特殊身份的人物,每一次进入封闭场所时都要额外地注意周围的风吹草动,以免莫名其妙地在敌人手中丢掉了性命。
共和派是个松散而混乱的群体,其中集合了所有对帝国不满的反对者,既有旧时代的官僚和政客,也有新时代的年轻人,更不乏不被帝国重视的帝**军官。这些人能够聚集在一起,仅仅因为他们拥有一个共同的敌人:这个正在缓慢却不可避免地走向战败的帝国,和曾经承诺给公民带来自由和胜利却让公民失望的皇帝陛下。除去这一点,所谓的共和派几乎没有任何值得他们联合的基础。一些共和派主张依靠本土的公民来反抗,另一些则把希望寄托在帝国的敌人身上——即便是后者,也分为了支持俄国和支持大东合众国的两大不同派系。这些英勇而莽撞的反抗者集结成为几十个大小不一、互相之间没有统属关系的组织,各自单独从事反抗帝国的斗争。
比起活跃在前线的反抗者,潜伏在帝国内部的间谍更安全一些。他们能够借用帝国赐予他们的一切来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而后怀着一种悲天悯人的高尚使命感和近乎自我毁灭的错乱直觉去协助自己的战友们摧毁这个给予了自己一切荣华富贵的庞然大物。库尔茨上校勉强算是其中之一,而舒勒则根本不认为自己是共和派当中的一员。
“我选择支持你们,只不过因为我认为你们更能让人类的科学得到长久的进步。”他这样直言不讳地对库尔茨上校解释道,“下一次呢,就不要和我谈你们的理想了。”
“那如果事实最终讽刺地证明帝国在短期内更符合你的预期呢?”
舒勒没有直接回答,他拿过放在一旁的公文包,只是稍微打开皮包,朝着里面看了一眼,就迅速地把公文包放回了原来的位置。重新把视线投向原来的位置时,舒勒目不转睛地注视着正跟随自己的父母——他相信那两个把玩耍着的孩子带走的成年人大概具备这样的身份——离开的孩子,用带着浓重德语发音的英语反问道:
“看到那边的小孩子了吗?”
“他们很幸福,不必担心生活带来的一切压力,也不用担心自己的生命随时受到威胁。不,他们甚至没有真正理解这个世界其实徘徊在地狱的边缘。”库尔茨上校似有感触,“……为了给下一代人创造出和平,哪怕只是一代人的和平,没有什么代价是过于高昂的。嗨,如果历史证明我们要在和平和自由里做个选择,到时候只有时间能够证明我们的抉择是不是正确的。”
“……要是他们的年纪再小一些,我只需要糖果和巧克力就能把他们从自己的父母身边拐走。”舒勒抬起右手推了推眼镜,他现在更多地把自己的眼镜当成一种装饰品,义体的出现几乎消灭了眼科疾病的概念,“很可笑,是不是?成年人都会觉得能被糖果轻松地拐走的孩子简直蠢得无可救药……但是,仔细想一想,事实不过是这些孩子的需求和意愿单纯得能够忽视其他因素的影响而已。实际上,我们也在不停地被类似的人贩子拐卖,只不过他们抛出来的诱饵不是糖果或是其他美味的食物……是任何能够让我们的胸膛中产生共鸣的……冲动。”
库尔茨上校那人工义眼的瞳孔猛地紧缩,他不经意地拍了拍灰色西服上的灰尘,从口袋里拿出一根电子烟,和舒勒一起观望着那其乐融融地游览着公园的一家人。
“还真是符合你们德国人的风格,既直截了当又不给人留下把柄。”
“我喜欢说实话,做学术最需要的就是严谨。”舒勒迟钝地笑了笑,甚至没有露出任何一颗牙齿,以至于他的笑容看上去像极了变形的小丑面具脸上的假笑,“……该出发了。”
“啊。”库尔茨上校点了点头,“算一算时间,也该我们动手了。”
“你应该明白这么做是没法改变世界的,更不可能让这个你口中处于地狱边缘的世界走向和平。”
“和平永远建立在基于对自身遭遇毁灭的恐惧之上。”
两人一前一后地离开公园,在公园大门附近找到了等候已久的卫兵。附近的街道旁只有这些恪尽职守的士兵游荡着,他们能够来到这里也全是因为自己的长官。普通市民想进来参观,得额外花钱才行。一来二去,最终连周边街道上的商铺都关门了。
“我们很可能只有这一次机会。”在卫兵的前呼后拥下回到专车内部后,库尔茨上校立即对舒勒说明了情况,“帝**下个月就要启动《白色战争计划》了,到时候他们还会把大批前线作战部队调回国内镇压共和派。”
“事情严峻到这种地步,共和派应该早点筹备起义了。”舒勒漫不经心地躺在座椅上,这些抽象而又具体的概念在他心中没有留下什么波澜,“……这样也好,不然我会担心你在未来的某一天被同样属于共和派但却对你的真实身份一无所知的【同伙】给逮捕。”
轿车里的其他军官们无奈地笑着,没有做出什么反驳。宁愿抛弃自己的前途并为此搭上性命的军人固然是勇士,但这种英勇无法掩饰他们的茫然失措和轻率。周密的计划一向只存在于纸面上,等到计划即将实施时,事先做好的准备全都成了摆设。
车子穿过华盛顿的大街小巷,经过数百名士兵的目送后,抵达了白宫前方。几名衣冠楚楚的官员和秘书就在附近等待着,他们一见自己需要接待的客人来访,忙不迭地上前迎接。
两名浑身上下找不到半点人类特征的士兵抢在他们前面拦住了舒勒,用仅有人体外形的金属手臂指着舒勒手中的公文包。
“随便。”舒勒大方地把公文包递给他们,“不过,别动我的口香糖和电子烟,那玩意是我在波多黎各买的。现在你们要是想去波多黎各,那可不容易啊。”
这些肩负特殊任务的士兵们把舒勒的包裹翻了个底朝天,除了必要的纸质文件、存储设备和舒勒所说的一些个人用品外,没找到任何值得怀疑的东西。当他们把公文包递给舒勒时,这个年纪轻轻就以光头形象示人的学者和技术专家很不客气地要求他们把所有物品摆放回原来的位置。
“这——”
“快点按他说的去做!”旁边的军官见状,连忙呵斥自己的手下,“……还愣在那里做什么?”
这小小的插曲没有打搅大人物们的兴致,他们满怀歉意地向舒勒表示遗憾,并声称这些繁琐而略显冒犯的措施是维持基本安全的必要保证。时值夏日,白宫前方的草坪仍然枯萎着,不知道那负责打理草坪的园丁和工人是否因此而被解雇。
埃贡·舒勒手提公文包,在士兵们的监视和官员们的假笑中来到了这栋象征着帝国最高权力的建筑物前方。不出意外,他在大厅的角落中看到了那个熟悉的身影。只有他能够和那人交流,也正是那人让他起死回生并得到了继续探索真理的机会。
“……皇帝陛下的生活比我想象中的还要简朴。”进入白宫后,舒勒不由得赞叹皇帝那严于律己的个人作风,“您知道,总有些不怀好意的家伙声称皇帝陛下用纳税人的钱建造了豪华的宫殿,甚至还有人说他秘密地承包了一个岛屿供帝国的新贵们寻欢作乐……唉,我就知道那全然是胡扯。”
“没错。”一旁的官员连忙附和着,“这还用说?能从外国的侵略者手中保护公民自由的,除了陛下之外还能有谁呢?虽然说皇帝陛下确实做出过一些不合理的决定……但世上又没有从不犯错的人。”
没过多久,舒勒等待着的大人物便出现在了前方。和经常被展示在媒体中的形象相比,真实的皇帝看起来反而显得年轻一些,有人说他不停地对自己进行小幅度的改造来避免被人迅速地发现端倪。当其他人还在争论皇帝陛下那像极了火鸡的金发到底有没有变白时,舒勒已经无法从对方的脑袋上找到任何同白色相近的颜色了。
这无比尊贵的领袖本该稳重地迈着不大不小的步子、威严地走到舒勒面前,而后说些表示关照的废话,再真正同舒勒谈一谈该怎么针对他的某些小发明进行奖励。然而,当这位统治着整个帝国的大人物横冲直撞地来到舒勒前方并和舒勒热情地握手时,连陪同他的官员们都暗自感到晦气。
现在舒勒能够肯定地说,有一项传言是完全真实的:皇帝陛下和别人见面时酷爱用力和对方握手,似乎让别人的手部麻痹才能使得他产生些许成就感。
“尊敬的——”
“我们现在正需要这样的专家。”还没等舒勒问候对方,皇帝陛下喋喋不休地开口了,“可以预见的是,舒勒先生研发的新程序能够极大程度地提高士兵在战场上的生存机会……你们应该都听说过,他每天的工作时间平均超过20个小时。”这位曾经做过商人的皇帝甩着蓬松而飘逸的头发,继续向着旁边的下属宣传他的想法,“过去我们的失败源自哪里?是公民没有为自由而牺牲个人的勇气,这种勇气应当落实到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上。大东合众国的工人每个月只放假两天,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大概也接近二十个小时了——他们就是靠着这种不要命的疯狂让我们步步后退。”说到这里,沉醉在自娱自乐中的皇帝陛下这才想起来自己原本要做什么,他略带歉意地又同舒勒握手表示敬意,然后继续向着下属发号施令:“……我们不仅需要战场上的英雄,也需要这样留在本土为捍卫自由的战争奉献一切的坚实后盾。为了表彰舒勒博士的功劳,我觉得咱们是时候正式设立一些必要的头衔了。”
身处漩涡中心的舒勒完全不在乎这些溢美之词,他来到这里的目的只有一个。通过对【规则】的研究,舒勒找到了能够被他认定为漏洞的生存办法,并不惜用自己的性命做一次尝试。尽管他经常在口头上只表示对技术和知识的热爱,但他同样不介意为麦克尼尔未来的任务探索一些可行的办法。做好了必要的全部备份工作后,在这场冲突中不持有任何立场的舒勒决定承担这个没人敢于执行的命令。与其说是命令,不如说是自我的请愿。
震耳欲聋的爆炸声惊动了外面的警卫,他们回过头,惊恐万分地发现身后被滚滚浓烟笼罩,整栋建筑物陷入了火海之中。之前按照上级的命令一丝不苟地封锁街道以防勾结共和派的市民上街的卫兵不知所措,他们的电子脑里被牢固地刻下了对规章的严格遵守,唯独没人想起来安排一下事项的优先级。
终于有一名士兵离开了岗位,向着正在迅速吞噬着枯萎草坪的火场冲去。
“喂,你这家伙,果然没按照规矩安装程序……”身后的其他士兵怒不可遏地举起了手中的步枪,“又是一个反贼!”
怀着对皇帝陛下的憧憬和敬爱而加入了护卫队的年轻士兵到死也不会理解为什么他的同伴会向他开枪。
后记a(1/5)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