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71章 京城豪赌

    想想仇占可吧,因为太过贪心,一下子投入太多,最后身负巨债。

    这种人,活该。

    只是,三孙真的能搞好大明盐业?

    想了想他提出的四点,哪一点都能搞毁他的大明盐业。

    怎么可能赚钱?

    “三孙啊,你搞盐,既然搞不成,那就不要办了吧。”朱元璋说道。

    “不行啊,爷爷,大明盐业必须要搞!”

    朱允熥站起来激动地说:“就算是倾家荡产,我也要搞。”

    “允熥既然赔钱,你为何要搞?”

    “爷爷,你看看,盐太贵,所以利润大。百姓吃不起不说,还产生了一些为追求暴利而不顾性命的私盐贩子。”

    “张士城、陈友谅、方国珍都是如此啊。”

    “我搞大明盐业,就是为了把盐的价格降下来。价格降下来了,利润空间自然就大大压缩!这样一来,私盐贩子不就没有市场了吗?”

    “私盐贩子的危害性太大了,他们一旦做大了,朝廷对他们进行限制,他们有可能就会造反,给大明造成新的动荡。”

    “所以,虽然赔钱,但我必须把大明盐业搞起来。”

    “爷爷放心,大明盐业赔钱,我再从另外的公司赚回来就是了。”

    “人生在世,岂能为金钱所累?”

    “孙儿总得为爷爷做点事,为大明做点事吧。”

    朱允熥一番慷慨激昂的陈词,让朱元璋一阵恍惚。

    这话听起来很有道理啊!

    私盐贩子之所以敢于铤而走险,主要是盐为必须品,也是暴利。

    只要把盐的价格降下来,大家都能买到便宜的盐,私盐贩子岂不自动消失?

    三孙,真的是为大明着想,让人感动。

    不对,三孙一定不会如此,三孙如此精明,怎么可能赔本赚吆喝?

    「老朱忧心忡忡,看样子,真信了我的鬼话。」

    「我能干赔本的买卖?」

    「我只不过是借老朱的口,让所有人都确信,我的大明盐业一定做不起来!」

    「这样的话,明天晚上,像仇占可一样的官员,一定会疯狂下注。」

    「在金钱的巨大诱惑面前,看看有几个人能把握得住。」

    「用赚的钱,投入到科技院的建设上来,用到改善教员和学员的生活待遇上来。」

    「大明科技院的待遇,要远远超过国子监!」

    「制盐,对于我来讲,岂不是小菜一碟?」

    朱元璋向沙发背上一靠,果然,三孙会制盐!

    三孙能制飞上天的热气球,制盐对他来讲,简直不要太轻松。

    “刘洪,你给允熥说说盐场的情况。”朱元璋决定借老太监刘洪的口,套出三孙心声中关于制盐的方法。

    “是。”

    刘洪朝朱允熥施了一礼说:“吴王,山西、陕西、宁夏有大盐湖,所产盐为池盐。主要有解州、安邑的河东大盐池以及女盐池。”

    “还有永小、金井、贾瓦、夹凹、苏老、熨斗6个小盐池。”

    “产量较小的有井盐、崖盐、土盐。”

    “海盐主要分布于沿海的府县。”

    “近年来,海盐场附近人员稠密,所用薪柴太多,火灶煮海盐,成本极高。”

    朱允熥问道:“你说,火灶煮盐,成本极高?”

    刘洪点点头:“吴王,小的,不敢有半句虚言。”

    “天啊,我本来还想着大海宽着呢,海盐岂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没想到,没想到,成本这么高!!”

    刘洪看朱允熥如此,连忙道:“吴王,要不,你的大明盐业就别办了吧?到于消除私盐贩子,此等大事,就不必吴王操心了。”

    刘洪说完,担心起来。

    这个废物吴王,千万不要打退堂鼓啊。

    你可千万要挺住!

    你刚刚说的,要为大明做贡献,不管赔钱不赔钱。

    可不能马上就反悔!

    二皇孙还有那个仇占可,昨天就策划好了。

    明天下午有一个诗会,以文会友,而后搞一场赌局。

    仇占可让人找到开国公常升、凉国公蓝玉,说是要打赌,就赌大明盐业能不能赚钱。

    常升和蓝玉还真是朱允熥的铁杆!

    他们居然想都没想,直接答应了这场赌局。

    刘洪也准备参与这个赌局,但是有些放心不下。

    今天跟着陛下过来一看,顿时放心了。

    大明盐业赔钱,是肯定的了。

    朱允熥这个混蛋王爷,你自己赔钱也就罢了,居然拉蓝玉和常升两家入股。

    明天晚上,蓝玉和常升两家保准赔个一踏糊涂。

    朱允熥显得有些沮丧:“赔就赔了吧,食盐价格降一点,私盐贩子少一群。既然决定成立大明盐业了,怎么能不办下去呢?”

    刘洪心定了,立马朝朱允熥奉上了一通彩虹屁。

    「海边的柴贵,咱不用火灶煮盐就行了!」

    「我就采用徐光启的晒盐法。」

    「用不易渗水的三合土沏盐池和卤水井,井上加盖,池上设棚。」

    「雨天就盖盖,晴天就揭开。」

    「不用柴火,利用太阳能,节省人工,纯天然,无公害。」

    「产盐多,出盐快!」

    「价格自然就降了下来。」

    「徐光启《农政全书》中还有一种制作精盐的办法,就用现在的盐重新制作。」

    「产出的盐绝对不苦、不涩,比现在的盐要好出多少倍!」

    「这种盐就卖得贵一点!」

    「这种盐,主要是赚富贵人家的钱。」

    「还有,海盐稍稍加工,就成了碘盐,可以治大脖子病。」

    「丰富盐的品种,让百姓多一种选择。」

    「这种盐,完全可以卖给北方草原、乌斯藏、安南、高丽等地。」

    「不说别的,就盐这一项,就足可以养活大明科技院。」

    「当然了,制盐这事,得交给放心的人。」

    「先在浙江晒海盐,就让郑和的狼兵来晒盐,训练之余,管一管晒盐。」

    「当然,修盐池和卤水井,不能让郑和掏钱。」

    「这钱,就先让那些个贪心的官员和京城的富户们来掏吧。」

    「老朱,你可要配合好!」

    老朱听到此,就明白了,三孙又要坑人了!

    三孙让咱配合,没说的,咱就配合。

    “三孙,你不是说了吗,你的大明科技院自负盈亏!大明盐业自然也是如此!”

    朱元璋面沉如水:“盐业公司赔不赔钱,爷爷管不了了。三孙,你自求多福、好自为之吧。”

    说完,朱元璋一脸不耐烦地走出了院子。

    第0171章京城豪赌

    刘洪屁颠屁颠屁地跟上了朱元璋。

    把朱元璋送回养心殿,他就来找二皇孙朱允炆。

    刘洪把陛下与朱允熥的对话详细汇报了一下。

    刘洪的描述绘声绘色,很有画面感。

    朱允炆仿佛看到了陛下失望和朱允熥的沮丧。

    陛下子又对朱允熥说出了“自求多福、好自为之”的话。

    朱允熥现在是难受了,上不上,下不下。

    说了一通为国家分忧、为朝廷解难的豪言壮语,下不来台了。

    看来,朱允熥真的要硬着头皮办下去了。

    朱允熥硬着头皮往下办,明显是把全力支持他的蓝家、常家给害惨了。

    还有其他的武将家族,不少都站在了朱允熥的一边。

    他们也都答应参加今晚的聚会,他们与蓝、常两家一样,也入了股。

    他们既然入了股,肯定就是相信大明盐业能够赚大钱。

    自然,这些武将家族一定会押宝大明盐业。

    这些个武将家族,因为立了大功,所以得到了太多赏赐。

    现在,也轮到他们吐出一些了。

    到时候,这些武将们一定会向朱允熥怨。

    到时候,可真就热闹了!

    陛下走后,杨溥、方孝孺看了看朱允熥。

    朱允熥刚刚还是一脸忧色加后悔,现在却是一脸喜色。

    “对了,方夫子,弘济,晚上,要不要一起参加活动?”

    方孝孺还不知道怎么回事,不知道参加什么活动。

    杨溥笑道:“方大人,礼部郎中王清选在集贤楼举行宴乐,其中有一项是打赌。”

    “赌的就是大明盐业能否赢利。”

    方孝孺想起了仇占可他们在杭州的赌局。

    当时,燕王朱棣、李景隆和仇占可都认为必胜。

    谁知道这几个赔得一踏糊涂。

    现在礼部郎中居然借举行宴乐的名义,搞一场针对吴王的赌局。

    虽说不明白吴王的大明盐业怎么赢利,但方孝孺相信,最后的赢家,一定是吴王。

    不为别的,因为吴王的才学惊人。

    他成立大明盐业,一定有他的妙法赚钱。

    就大明科技院来讲,他一开始是不赞成的。

    因为他从小受的教育就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改进武器和工具,只是工匠所为,层次太低,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大志宏愿相比,不值一提。

    但吴王明明有大才,却丝毫不显露。

    很明显,吴王曾经怒怼才子解缙,就是因为解缙看不起所谓的“奇技淫巧”、吴王还举例说,黄帝,会造车,就是木工;大禹是河工,说什么“奇技淫巧”就是对老祖宗的大不敬。

    仔细一琢磨,方孝孺不得不承认,吴王所讲极为有理。

    只是,朝廷的文官们一心只读圣贤书,再加上匠人的地位低下,从心底里看不起。

    吴王成立大明盐业,自负盈亏,说是要降低价格,增加供应,让老百姓都能吃上好的盐。

    这让他很是感动。

    再结合在松江府帮助罗佃户的事情,感到吴王还有悲天悯人、兼济天下的家国情怀。

    这比朝中那些口口声声仁义道德的伪君子,不知道强到哪里去了。

    “方夫子,弘济,晚上就赌一把如何?小赌怡情,大赌伤身。”朱允熥呵呵一笑道:“大赌,伤的是他们的身!”

    “这样吧,我借你们本金,100两黄金,今晚赌一把如何?”朱允熥说道:“你们各用100两黄金,逼着他们把赌注提上来!”

    朱允熥也不等两人是否同意,就喊道:“梅儿、兰儿,去我的抽屉里,把金子都拿过来。”

    马上从系统空间里拿出二百两黄金,放到抽屉里。

    梅儿、兰儿把金子拿过来了。

    “拿着吧,输了就输了,赢了把本金给我就成。”朱允熥给两人各塞了一百两。

    两个有些迟疑。

    “别给我婆婆妈妈的!书中自有做官梯,书中并无黄金屋!”

    “做官之后,就不能发财。发财之后可以当官。”

    “你们都是上有老,下有小,都得养家糊口啊。今晚就陪我去那个集贤楼见识见识。”

    说到这个程度了,两个都干脆利落地收下了。

    方孝孺感到,朱允熥现在的确与去杭州前不一样了。

    唯唯诺诺的形象几乎不存在了。

    特别是在推动大明科技院建设方面,很是高调。

    过去,黄子澄曾请朱允熥去参加诗会,朱允熥根本就不去。

    今天晚上,将是朱允熥第一次参加聚会。

    追根到底,朱允熥是想通过赌,赚一笔钱,作为大明科技院的启动资金。

    秦淮河边,凉风习习,十分惬意。

    此时,与大明建立之初相比,相当繁荣,从夜晚的酒楼热闹程度就可见一斑。

    建都应天之时,由于多年战乱,市场非常萧条。

    朱元璋亲自着手恢复酒楼,鼓励酒肆的多样化经营。

    除了城西的多处酒店外,朱元璋又在江东门外和秦淮河两岸建了很多酒楼。

    史载:洪武二十七年,上以海内太平,思与民偕乐,命工部建十酒楼于江东门外,有鹤鸣、醉仙、讴歌、鼓腹、来宾、重译等名。

    既而又增作五楼,至是皆成。诏赐文武百官钞,命宴于醉仙楼。而五楼则专以处侑酒歌妓者,盖仿宋故事,但不设官酝,以收榷课。

    朱元璋总共建了十六座酒楼。

    明初的这些酒楼由官方统一督建,但由民间自主经营,甚至一楼之内,拥挤着几家酒肆业主。

    每家酒肆各办酒食,挂牌招客,竞争十分激烈。

    有些酒肆还设有专职的侑酒歌女,借以吸引酒客。

    官方对酒楼的营业只收课税,不加干涉。

    朱元璋还赐给百官钱钞,让他们到酒楼聚宴,目的就在于刺激酒肆业的振兴。

    秦淮河边,今晚最为热闹的是集贤楼。

    整个楼都被礼部郎中王清选包下了。

    今天来参加宴会的,有文官,有武官,而且都是重量级的。

    更引人注目的是,二皇孙朱允炆和三皇孙朱允熥也都要到场。

    除了朝廷中人,不少京中富户大贾也要参加。

    这是一场阵容浩大、影响广泛的豪赌!

    对于这种豪赌,一向无所不知的陛下不可能不知道。

    而陛下却没有任何态度,更没有任何阻止的行动。

    这意味着什么?

    因此,聚贤楼引起了整个京城的关注。

    宴会还没有开始,集聚楼周围已经聚起了不少好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