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65章 欢迎仪式再来一遍

    殿中人反应各异。

    兵部尚书齐泰接到杭州方面的报告之后,第一时间是感到,不可能!

    朱允熥不可能如此厉害!

    肯定是陛下亲自授意,让杭州这么写的!

    杭州的奏报绝不能耽误。

    但是现在当堂向二皇孙汇报,保不齐二皇孙会如何想。

    因为这消息,二皇孙的内心一定不高兴。

    干脆就递给杨溥,杨溥一念,二皇孙就会暗暗迁怒于杨溥。

    本来,齐泰是想从兵部推选一个进入内阁的。

    谁知道当时陛下没有同意,反而让这个名不见经传的杨溥进入了内阁。

    齐泰一看杨溥,就感到很不顺眼。

    于是,齐泰顺手把杭州的奏报给了杨溥。

    兴奋之下的蓝玉又让杨溥重新念了一遍。

    刚才朱允炆要求杨溥不要念细枝末节,哪知道这些细枝末节居然有如此丰富而重大的信息!

    比如说,杭州的六百名窝寇,居然是窝国的太子带队!

    窝国的太子叫足利义持,陛下亲自砍下了他的脑袋。

    说是让锦衣卫保存好首级,回来之后用以祭奠太子朱标的在天之灵。

    大仇得报!

    朱标总算是可以安息了。

    常升此时激动了,立马大喊:“陛下御驾亲征,窝寇悉数被斩,大明威武!”

    武将们大声喊道:“大明,威武,威武!”

    武将们的声音太大,朱允炆的耳朵都被震得嗡嗡响。

    杨溥的奏报对于如何出海、如何剿灭窝寇、如何抓住陈友谅余部,语焉不详。

    文臣们小声议论,都从对方眼中看出了一丝不安。

    灭了八百名窝寇、抓住了陈友谅残部,固然可喜。

    但是大明的未来,却不容乐观!

    陛下显然是在不遗余力地在培养朱允熥,并且还是在拔苗助长。

    朱允熥的能力人所共知。

    他当上储君,大明的未来,一定是走下坡路的。

    武将们吼过之后,大殿中突然一片寂静。

    大家各怀心思。

    本来,已经快要明晰的争储局面,又变得复杂起来。

    朱允熥在这次杭州灭窝、海上剿窝过程中,究竟发挥了什么作用、发挥了多少作用?

    恐怕要等到陛下回来之后才能得到真相。

    毕竟,去了那么多人,经过多人对比和印证,总会真相大白的。

    杨溥收起了奏折,看了看几个内阁成员说道:“铁铉铁大人,还在刑部大牢。”

    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到了杨溥身上。

    杨溥,你真的是哪壶不开提哪壶!

    二皇孙哪个地方最痛,你专捅哪里!

    当时,铁铉是因为相信吴王不会从杭州城逃走而质疑朱允炆消息来源的准确性。

    在兵部尚书齐泰的建议下,朱允炆将其投入大牢。

    现在,从杭州来的正式奏报已经证明了,朱允熥没有逃。

    那么,铁铉也就没有罪!

    其实,杨溥说的这句话,完全是多此一举。

    兵部尚书齐泰暗道,杨溥此人,还是嫩了一点。

    就算是杨溥不提出此事,朱允炆也会悄悄交待刑部,把铁铉给放了。

    说不定还会命人给铁铉一些补偿。

    如果不把铁铉给安抚好,等陛下回来,铁铉据实以告,朱允炆在陛下心目中的地位就要大大下降。

    杨溥当众提出此事,等于是把朱允炆给挤到了墙角,连个回旋余地都没有。

    朱允炆也是要面子的,杨溥这是削了二皇孙的面子。

    看来,杨溥真的是朱允熥的人。

    朱允炆的脸,一阵红,一阵白,艰难地挤出几个字:“铁铉,放,放了吧。”

    刑部尚书王峕说道:“铁铉不能就这么放了,他在里面大骂,口出不敬之语,岂能——”

    杨溥朗声道:“王大人,铁铉受刑之时,难道还能向您唱颂歌不成?”

    王峕怒向杨溥:“杨大人,家有家规,国有国法,如果人人都像铁铉——”

    “够了!”朱允炆一甩袖子:“放了!”

    王峕立马不吭声了。

    此时,门口站着的刑部主事急匆匆走过来道:“王大人,铁铉已经出大狱了。”

    铁铉已经出大狱了?

    “谁放的铁铉?好大的狗胆!!”

    刑部主事吞吞吐吐地说:“是陛下,是陛下放的。”

    刷地一下,王峕的脸变得煞白,与朱允炆的一样。

    第0165章欢迎仪式再来一遍

    “陛下,回来了?”朱允炆急忙问道。

    刑部主事连忙报告:“陛下还没回来,吴王先回来了。吴王带来了陛下口谕,让放了铁铉。”

    “我们实在是无能为力啊。”

    刑部主事又来了一句,让朱允炆立马上头。

    这句话,说得太直白了。

    是个傻子都能听得出来。

    刑部为了阻止铁铉出狱,得多努力啊。

    陛下有口谕,他们想阻拦也无能为力。

    由此可见,朱允炆就是故意与铁铉为难、故意与吴王为难。

    有些事,可以做,但不能说呀。

    “散朝!”

    朱允炆拂袖疾步而去。

    大殿之中顿时炸开了锅。

    文臣们议论纷纷。

    武将们面露喜色,看向文臣时,个个趾高气扬。

    常升喊住了吏部尚书康桢:“康大人啊,听说窝寇厉害得紧,窝刀锋利得紧呐。看看吴王——”

    “开国公,我家里有急事,先走了。”

    常升又喊住了齐泰:“齐大人,吴王带的那些个矿工,可真是好兵啊,是不是可以将他们收入地方卫所——”

    “开国公,我家里也有急事,先走了。”

    拦住大理寺少卿:“柯大人,你说三天时间,练出一支部队,咱怎么觉得,不可能呢?”

    “开国公,我家里有更急的事,先走了。”

    常升急了,这些个文官,想听你们说说允熥的好,你们家里都有急事?

    什么急事?

    内急?

    “常升,快走,回去把允熥叫到家里来,咱摆酒庆贺!”

    蓝玉伸出蒲扇般的大手拍了拍:“诸位,今个晚上,都过来参加,一醉方休、不醉不归!”

    一帮子武将粗声粗气,纷纷答应。

    ……

    朱允熥将铁铉和杨氏领出来之后,让杨氏先回家。

    引着铁铉进入院子,从系统空间里取出药品、酒精、绷带等,让方孝孺过来学着处理伤口。

    方孝孺表面上仍是朱允熥的专用教授,但内心早已被朱允熥的才学所折服。

    此时,朱允熥说什么,方孝孺就做什么。

    “这是酒精,得先处理一下伤口的脓血,消消毒,杀杀菌,再配以中药,才能恢复得更好。”

    朱允熥说的,方孝孺并不能理解。

    “吴王,消毒倒是明白一些,但杀菌是什么?”

    在朱允熥看来是很简单的一件事,但方孝孺却是如听天书。

    也难怪,细菌这东西太微小,没有显微镜根本发现不了。

    如何解释?

    只能从方孝孺能够理解的角度来分析和解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