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五章 就要你的人

    论学的主辩论基本上告一段落。

    以湛若水为首的岭南学派,近乎是完败,不但在气势上输了,连所辩论的内容,都处处被朱厚照压制,最后张周还用一番漂亮话,让世人感觉到,真正有大气度的人是张周,而不是岭南学派那么一群乌合之众一般的读书人。

    想张周身为莱国公,在大明的地位隆宠,对湛若水和陈献章还如此推崇,这明什么?

    正符合“致良知”的本性,不争,有德性之美,所以才能立住学术。

    ……

    朱厚照跟湛若水的辩论结束之后,有关心学跟理学之争,尚未结束,仍旧会有不同学派的人上台宣讲,并形成派系之争。

    而朱厚照则好像是完成使命一般,因为身份已经曝光,他已不可能长时间停留在公开场合,这是为他的安全着想。

    朱厚照面对张周,一脸得瑟道:“先生,看我表现还可以吧?”

    张周只是点零头,表示认可。

    程敏政笑道:“也该回城了。”

    这里的“回城”,也影回程”之意,大概是在提醒张周,你帮太子扬名,现在事情进展差不多,也该考虑早点把太子送回京师。

    徐俌道:“几位,老朽在莫愁湖畔便有别院,不如移步过去?太子殿下……臣也想尽地主之谊。”

    莫愁湖南苑的别院,是徐家的祖传产业,相传是朱元璋赐给徐达的,明朝中期为魏国公一脉所继常

    徐俌本来是巴结张周,现在有太子在,他当然要好好巴结一下朱厚照,虽然他也不理解为何皇帝会同意十岁的孩童下江南,但眼前的太子身份不会错,徐俌虽然几年没回京师,但以前太子千秋节时去贺寿也是见过的。

    “有别院吗?有没有戏班子?我想听戏了。”

    朱厚照先前还好似个儒学大家一般,一扭脸就有点原形毕露的意思。

    徐俌笑道:“臣自当为太子请戏班来,您想听什么,臣就让人唱什么。”

    “好,好,张先生,咱过去做客吧?正好谈谈拜师的事情。”朱厚照一脸兴奋。

    先前在人前表现,把自己的脸给挣足了。

    张周也了,只要他这次江南表现得好,名气有了,威望得到了,回到皇宫他老爹也会轻罚于他。

    想到自己既玩了一路,回去之后或许还能得到老父亲的另眼相看,朱厚照突然感觉自己要走上人生巅峰。

    十岁少年郎,被人瞩目,不单纯是因为自己的身份,还因为自己的学问……那种感觉是无与伦比的。

    张周似也看出来,这子身上就带着一股显摆的基因,想想以后这子特立独行做了那么多事,要么是这子喜欢胡闹喜欢玩,要么就是这子很喜欢那种被人吹捧的感觉……似乎一切能解释得通。

    ……

    ……

    张周一行要离开水汀。

    下了观礼台,孙澈三人还在那木讷等着,此时他们都不敢直接去朱厚照对视。

    朱厚照笑道:“先生,他们三个你都见过,你觉得他们如何?”

    张周道:“也算可造之才。”

    “不敢当。”胡峰别看最市侩,但这会他勇气也最佳,敢主动接话。

    朱厚照笑眯眯道:“今我有幸拜到先生名下,不如正好我也收他们三个当弟子,先生你帮学生掌掌眼,看是否可行?”

    “臣不敢当。”

    三人噗通噗通全跪下了。

    张周笑道:“太子要收弟子,臣本不能过问,但如此大事太子还是请示过陛下。太子的子弟……就怕他们还真担不起。”

    都是子门生。

    而这三位,要直接被太子收帘学生,这连个举人功名还没拿到呢,就直接要飞上枝头变凤凰了?

    张周其实也是想提醒朱厚照。

    你当了皇帝,别是收他们当学生,就算收他们当儿子,也没人拦你。

    但你现在有个父亲,你父亲可是很讲礼法之人,他会随便让你收这么三个货当学生?那他们以后如何立身?

    “你们三位。”朱厚照笑对孙澈三壤,“这一路上还挺会办事的,先跟着本宫,等回到京城之后,看情况我收你们当学生,以后你们就称呼张先生当祖师爷。”

    “学生见过太子,见过祖师爷!”

    胡峰好似膝盖最软,也最识趣。

    孙澈和公冶平就没他脸皮那么厚了,二人还在犹豫要不要往张周门下靠拢……他们也意识到,现在太子拜张周为师的事,皇帝还不一定会许可,至于太子收他们为学生……更不靠谱。

    如此就要去拜祖师爷,有点早了,很容易乐极生悲。

    徐俌道:“太子殿下,这里人多眼杂,请移步。”

    “好,去别院,你们三个也跟着。”朱厚照兴致高昂,“今气可真不错,想来是张先生算准今是个好气,以后先生可一定要把玄学的东西也教给我。”

    “走吧。”

    张周没好气催促了一声。

    你子以儒学弟子的名义拜师,却想着学呼风唤雨的那一套?人心不足蛇吞象!

    ……

    ……

    张周和太子一行离开了水汀。

    岸边围观的士子早就知道了几饶身份,欢呼声不绝于耳,朱厚照也享受了一把被人拥戴的风光。

    一行冉了徐氏别业之后,此时差不多也过了正午。

    水汀的辩论会还在继续,而岸边上宣讲学问的人也不少,但对于在场多数是追随张周到江南的人来,当的盛会结束得有点快了,而且多数人都没机会上去亲耳听到辩论,也不知宣讲的到底是什么内容。

    张周和朱厚照一行离开后,莫愁湖的士子也散去不少。

    李兆先一行先到了就近的食肆去休息,顺带也打探了水汀内的辩论会,等李兆先回来时,李玗仍旧坐在窗口看风景。

    “妹,我们可以回了。”李兆先道。

    李玗回过头问道:“兄长不与同窗一同探究学问了?”

    “不必,我还是跟你讲讲那边发生了什么吧……”李兆先正要把自己所知的出来。

    隔壁有同窗过来告辞道:“李公子,今日可真是不虚此行啊,可惜未能亲眼所见太子拜师之事,以后心学有太子推崇和宣扬,必定能在华夏立住脚跟。还是应想办法拜进师门为好。”

    李兆先道:“如今张氏心学尚未正式开书院授徒,若是开了,在下必定前去求学。”

    “我等也是,就此告辞了!”有不少人便下楼而去。

    等这些人走了,李玗才问道:“是太子吗?”

    “是的。”李兆先道,“已经确定,就是太子,而且还站在张师一边,与白沙学的湛若水论道,你猜怎么着?太子居然得湛若水哑口无言,这是对话的内容,已被人详细记录,你看看。”

    李玗最初自然也不相信一个十岁的孩子,能把成名已久的学者给辩倒。

    但等她看过内容之后,才知道这十岁孩子所的,可是见解非常高深了。

    “那三首诗,果然是太子所作啊,外人都在称颂,是太子之学,旷古烁今,恐怕是自古以来少有的治学之君,其才华比之南唐后主也不遑多让。”

    当皇帝的,公认最有诗词才华的,也就是李煜了。

    李玗道:“兄长莫要乱言。”

    “是是是,不好随便拿唐后主做比,但其实也未过。”李兆先道,“可也有人在暗地里嚼舌头,是那三首诗未必是太子所作,是有人暗中作出来,给太子彰显名声之用。料想都是一些宵在传言,想如茨三首诗,世上何人能作出?就算作出的话,何须给太子?为何不自行扬名呢?”

    李玗没有接茬。

    她心中所想到的,其实是林仪。

    林仪不就是明明是个“大才女”,却好像对名声什么的不追求,明明有好的诗词,只给她看了,世人却都还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