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二章 成在他,败在朕
<><\/>
出兵的事,由不得马中锡反对,在这次走廊会议上就由张周拍板定下来。
马中锡回到巡抚衙门时,他的人已经把大箱小箱的东西都搬了出去,他知道要把官所腾出来给张周住,而他案桌上还摆着先前那份没写完的乞老归田的奏疏。
“中丞,天马上就黑了,要是今天写不完的话,赶不及送出去。”
属官之前见马中锡在请辞事情上很是坚决,等再看到马中锡回来,就觉得好像马中锡的态度和举止变了。
能做到宣府巡抚级别的官吏,在大明朝近乎是仅次于侍郎尚书级别的文官,这位马巡抚在心中想什么,可不是属官能琢磨明白的。
马中锡拿起笔来,多少显得有几分犹豫。
但他还是运笔如飞一般,将这份请辞的上奏写好。
“连夜送去京师。”
马中锡似乎也想明白了。
属官问道“您是否已跟那位张制台打过招呼?若是您贸然请辞的话,他或许要刻意刁难。”
属官觉得有必要提醒一句。
你这么请辞,你可以说是自己厌倦了官场,但张周可以告你临阵脱逃,还可以找各种借口来搞你。
上司搞下级,方法多得很。
马中锡脸色老气横秋,态度无比坚决“老夫行的正坐得直,问心无愧。无论他要做何,老夫都不会再陪他胡闹!”
属官面色尴尬,他就差没问,那位张制台还能做什么?
不是说来演炮、演兵、开矿的?难道他还有别的差事?
……
……
张周当晚就冒雨搬进了巡抚衙门内。
屋舍很多,但还是不够张周带来的人住的,很多锦衣卫也只能挤在临时所设的通铺房间,张周为了体现跟将士患难与共,还亲自去通铺视察过,每人发了二百文钱作为日常生活补贴。
但视察结束之后,他就回自己的大房间,躺在高床软枕上回忆着京城家里的自在生活。
“遗憾啊,身边无女眷,这日子不好过。”
张周明显属于饭饱没事干,就想思点什么的人。
随即门口刘贵来通报“老爷,唐主事来了。”
张周这才收拾心情,到了后堂见了一脸踟躇甚至有点惶恐不安的唐寅。
“师弟啊,你怎来这里了?我可没说你要住在这,地方太小,没给你安排房间。”张周一脸遗憾之色道。
唐寅道“在下住在驿馆就好。”
张周点点头。
有觉悟。
唐寅问道“制台您先前提到要出兵时,可有让在下协同马副总兵出兵的打算?”
张周这才知道为何唐寅这副神色,可能是觉得自己的退缩,让张周不得不临时调遣别人去协同出兵,而本身由他出兵才是最合适的。
“伯虎,你实话说,你想去吗?”
别看唐寅比张周年长几岁,但论资排辈,张周作为师兄就是可以拿出师长的派头。
唐寅道“在下不善于弓射,或也不适应长途策马奔袭。在下想问,张制台是准备以何人前去?”
“王伯安,你不知道他有建功立业之心?”张周还很纳闷。
唐寅怎么说跟王守仁也是一起到偏头关的,虽然二人去偏关的目的有所不同,但怎么说二人也是同年进士,又一起在研武堂做事,难道唐寅对王守仁的志向毫无所知?
“他不是……”
“你是想说,他去大名府为王威宁治丧?差事嘛,随时都可以变动,再者说了,研武堂麾下这么多勋贵、将官,目前都到了西北,为何只有他去做一些不痛不痒的事情?以他对军政的热忱,由他协同出兵,自然是再好不过。”
“若是他不愿前去呢?”
唐寅问出个深深困扰他的问题。
张周笑道“他不去你去,谁让你是我师弟呢?”
唐寅似乎瞬间得到了他想要的答案,先前只是隐约的惶恐不安,此时却好像把这种不安给迸发出来。
张周起身来,拿出奚落神色道“放心,你若也不想去,我会再找他人,如此建功立业的机会可不是人人都有的。你跟我才是同门师兄弟,好机会我还想留给你,你可别在这里给我丢人!”
“知道了。”
唐寅那叫一个无地自容啊。
但他的确不敢跟随远征的骑兵突袭威宁海,这似乎超出他心中的预期,他也不觉得自己有这般的能耐。
……
……
整军的事,当晚就在进行中。
由马仪挑选部分将士,配合京营的人,同时张周还会派出孙上器和刘贵一同跟着去……他们去的目的是当“监军”的。
说是对马仪放心,但该有的监督还是要有的。
当天张周也马上写了上奏,连夜传往京师,也好让朱佑樘知道此战的详细计划。
翌日上午,这份计划书便已摆在朱佑樘面前。
戴义和萧敬等人都是噤若寒蝉的样子,因为他们提前并不知道张周要突袭威宁海的事,他们也不知道皇帝是否知晓。
但他们也明白,但凡是张周的主张,哪怕是完成这种来回近千里的突袭,皇帝也会完全支持的。
“陛下,随同一起送来的,还有宣府巡抚马中锡乞归的上奏,他说年老体迈无法承担治理宣府的重担,还说最近几年身体每况愈下……”
戴义说此话的时候,也在等着皇帝发威。
张周说要出征,马中锡作为张周的头号部下,居然说要请辞。
这么不配合的事,不是找麻烦?
果不其然,朱佑樘闻言后厉声喝斥道“大战在即,他却想要抽身事外?难道他心中所谓的公义,比大明边疆的安定还要重要?此等时候他若走了,让谁来接替他,治理后勤、军饷等事务?”
戴义道“张先生身边或也有能人。”
“你是说唐寅之流吗?都嫩了一点,除非让王琼去,但偏关的防备也不能有丝毫松懈。”
朱佑樘大笔一挥,“请辞的事让他暂时不用想了,此战结束之后,不管胜败,他想去哪去哪。朕绝不会拦着他!”
正说着,门口有小太监进来。
萧敬过去对接过,回来后说道“陛下,三位阁老,还有马尚书、英国公已在殿外候见。”
西北有战事将要发生,朱佑樘不像他老爹,更多时候还是想问问朝中正统文官的意见,他也不想跟朝中大臣的关系闹得太僵。
……
……
乾清宫内。
张周上奏的详细出兵计划,在刘健、李东阳、谢迁、马文升和张懋五人之间传阅,朱佑樘神色平静,也没着急让他们给出意见。
以朱佑樘的估算,这群人除了张懋之外,大概上来都会反对。
但在几人传阅结束之后,由马文升打头的发表意见中,却没有按照朱佑樘料想的路数来。
马文升道“若火筛中帐的确在威宁海以北,从兴和出兵绕大青山出兵也无不可。但只以三千骑兵突袭,或有陷入重围之可能。威宁海周遭,并非只有满官嗔部一部,以往威宁侯出兵时,也是趁着风雪昼伏夜出,三百里路不到却潜行二十日方抵达。”
朱佑樘皱眉道“马卿家你是觉得,秉宽的出兵计划太过于张扬,很容易提前泄露了风声?”
马文升也没想到皇帝这么直接,但他就是这意思。
人家王越奇袭威宁海,白天藏起来晚上行动,从大同镇出兵走了二十多天才到威宁海,结果你却想从宣府出兵,多走近二百里路却想三五天抵达,就没见过你这么突袭的。
你这是怕别人不知道吧?
张懋道“陛下,以老臣所知,如今大青山一线并无狄夷活动的迹象,或真可以做到神不知鬼不觉。”
出兵的事,由不得马中锡反对,在这次走廊会议上就由张周拍板定下来。
马中锡回到巡抚衙门时,他的人已经把大箱小箱的东西都搬了出去,他知道要把官所腾出来给张周住,而他案桌上还摆着先前那份没写完的乞老归田的奏疏。
“中丞,天马上就黑了,要是今天写不完的话,赶不及送出去。”
属官之前见马中锡在请辞事情上很是坚决,等再看到马中锡回来,就觉得好像马中锡的态度和举止变了。
能做到宣府巡抚级别的官吏,在大明朝近乎是仅次于侍郎尚书级别的文官,这位马巡抚在心中想什么,可不是属官能琢磨明白的。
马中锡拿起笔来,多少显得有几分犹豫。
但他还是运笔如飞一般,将这份请辞的上奏写好。
“连夜送去京师。”
马中锡似乎也想明白了。
属官问道“您是否已跟那位张制台打过招呼?若是您贸然请辞的话,他或许要刻意刁难。”
属官觉得有必要提醒一句。
你这么请辞,你可以说是自己厌倦了官场,但张周可以告你临阵脱逃,还可以找各种借口来搞你。
上司搞下级,方法多得很。
马中锡脸色老气横秋,态度无比坚决“老夫行的正坐得直,问心无愧。无论他要做何,老夫都不会再陪他胡闹!”
属官面色尴尬,他就差没问,那位张制台还能做什么?
不是说来演炮、演兵、开矿的?难道他还有别的差事?
……
……
张周当晚就冒雨搬进了巡抚衙门内。
屋舍很多,但还是不够张周带来的人住的,很多锦衣卫也只能挤在临时所设的通铺房间,张周为了体现跟将士患难与共,还亲自去通铺视察过,每人发了二百文钱作为日常生活补贴。
但视察结束之后,他就回自己的大房间,躺在高床软枕上回忆着京城家里的自在生活。
“遗憾啊,身边无女眷,这日子不好过。”
张周明显属于饭饱没事干,就想思点什么的人。
随即门口刘贵来通报“老爷,唐主事来了。”
张周这才收拾心情,到了后堂见了一脸踟躇甚至有点惶恐不安的唐寅。
“师弟啊,你怎来这里了?我可没说你要住在这,地方太小,没给你安排房间。”张周一脸遗憾之色道。
唐寅道“在下住在驿馆就好。”
张周点点头。
有觉悟。
唐寅问道“制台您先前提到要出兵时,可有让在下协同马副总兵出兵的打算?”
张周这才知道为何唐寅这副神色,可能是觉得自己的退缩,让张周不得不临时调遣别人去协同出兵,而本身由他出兵才是最合适的。
“伯虎,你实话说,你想去吗?”
别看唐寅比张周年长几岁,但论资排辈,张周作为师兄就是可以拿出师长的派头。
唐寅道“在下不善于弓射,或也不适应长途策马奔袭。在下想问,张制台是准备以何人前去?”
“王伯安,你不知道他有建功立业之心?”张周还很纳闷。
唐寅怎么说跟王守仁也是一起到偏头关的,虽然二人去偏关的目的有所不同,但怎么说二人也是同年进士,又一起在研武堂做事,难道唐寅对王守仁的志向毫无所知?
“他不是……”
“你是想说,他去大名府为王威宁治丧?差事嘛,随时都可以变动,再者说了,研武堂麾下这么多勋贵、将官,目前都到了西北,为何只有他去做一些不痛不痒的事情?以他对军政的热忱,由他协同出兵,自然是再好不过。”
“若是他不愿前去呢?”
唐寅问出个深深困扰他的问题。
张周笑道“他不去你去,谁让你是我师弟呢?”
唐寅似乎瞬间得到了他想要的答案,先前只是隐约的惶恐不安,此时却好像把这种不安给迸发出来。
张周起身来,拿出奚落神色道“放心,你若也不想去,我会再找他人,如此建功立业的机会可不是人人都有的。你跟我才是同门师兄弟,好机会我还想留给你,你可别在这里给我丢人!”
“知道了。”
唐寅那叫一个无地自容啊。
但他的确不敢跟随远征的骑兵突袭威宁海,这似乎超出他心中的预期,他也不觉得自己有这般的能耐。
……
……
整军的事,当晚就在进行中。
由马仪挑选部分将士,配合京营的人,同时张周还会派出孙上器和刘贵一同跟着去……他们去的目的是当“监军”的。
说是对马仪放心,但该有的监督还是要有的。
当天张周也马上写了上奏,连夜传往京师,也好让朱佑樘知道此战的详细计划。
翌日上午,这份计划书便已摆在朱佑樘面前。
戴义和萧敬等人都是噤若寒蝉的样子,因为他们提前并不知道张周要突袭威宁海的事,他们也不知道皇帝是否知晓。
但他们也明白,但凡是张周的主张,哪怕是完成这种来回近千里的突袭,皇帝也会完全支持的。
“陛下,随同一起送来的,还有宣府巡抚马中锡乞归的上奏,他说年老体迈无法承担治理宣府的重担,还说最近几年身体每况愈下……”
戴义说此话的时候,也在等着皇帝发威。
张周说要出征,马中锡作为张周的头号部下,居然说要请辞。
这么不配合的事,不是找麻烦?
果不其然,朱佑樘闻言后厉声喝斥道“大战在即,他却想要抽身事外?难道他心中所谓的公义,比大明边疆的安定还要重要?此等时候他若走了,让谁来接替他,治理后勤、军饷等事务?”
戴义道“张先生身边或也有能人。”
“你是说唐寅之流吗?都嫩了一点,除非让王琼去,但偏关的防备也不能有丝毫松懈。”
朱佑樘大笔一挥,“请辞的事让他暂时不用想了,此战结束之后,不管胜败,他想去哪去哪。朕绝不会拦着他!”
正说着,门口有小太监进来。
萧敬过去对接过,回来后说道“陛下,三位阁老,还有马尚书、英国公已在殿外候见。”
西北有战事将要发生,朱佑樘不像他老爹,更多时候还是想问问朝中正统文官的意见,他也不想跟朝中大臣的关系闹得太僵。
……
……
乾清宫内。
张周上奏的详细出兵计划,在刘健、李东阳、谢迁、马文升和张懋五人之间传阅,朱佑樘神色平静,也没着急让他们给出意见。
以朱佑樘的估算,这群人除了张懋之外,大概上来都会反对。
但在几人传阅结束之后,由马文升打头的发表意见中,却没有按照朱佑樘料想的路数来。
马文升道“若火筛中帐的确在威宁海以北,从兴和出兵绕大青山出兵也无不可。但只以三千骑兵突袭,或有陷入重围之可能。威宁海周遭,并非只有满官嗔部一部,以往威宁侯出兵时,也是趁着风雪昼伏夜出,三百里路不到却潜行二十日方抵达。”
朱佑樘皱眉道“马卿家你是觉得,秉宽的出兵计划太过于张扬,很容易提前泄露了风声?”
马文升也没想到皇帝这么直接,但他就是这意思。
人家王越奇袭威宁海,白天藏起来晚上行动,从大同镇出兵走了二十多天才到威宁海,结果你却想从宣府出兵,多走近二百里路却想三五天抵达,就没见过你这么突袭的。
你这是怕别人不知道吧?
张懋道“陛下,以老臣所知,如今大青山一线并无狄夷活动的迹象,或真可以做到神不知鬼不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