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零七章 无解的困局

    猫儿庄城外。

    朱祐樘望着前面一望无际的草原,陷入到沉思之中。

    先祖曾几次出征草原,但结果基本上都是无功而返,甚至还酿成大祸,而自己作为一个中庸保守的皇帝,竟御驾亲征进入到草原的领地,却还能进得如此坦然,甚至不用担心鞑靼人来袭。

    麾下有精兵猛将,还有值得信任的带兵之人,朱祐樘觉得自己人生很满足。

    “父皇,儿臣能去那边看看吗?好壮观啊。”

    朱秀荣骑在马上。

    她刚学会骑马没多久,本来朱祐樘是不允许她骑马的,但在出关后,朱秀荣似乎非常喜欢这种骑马而行的感觉,在多次恳求之下,朱祐樘心软也就答应了。

    朱秀荣骑的马相对来说会矮一些,且显得很温顺,朱祐樘并不允许她骑马疾行,一路上都是有人牵着她的马。

    朱祐樘道:“你要骑马过去?”

    “是啊父皇,我想骑马到处走走。”朱秀荣道,“骑马真好玩,就是不知道过了那座山会是什么地方。”

    说着,朱秀荣指着远处的山峰道。

    朱祐樘道:“还是草原,具体是哪,朕也不清楚。”

    朱秀荣笑着问道:“那威宁海在哪?距离这里很远吗?”

    “没有多远了。”旁边的杨鹏笑着回答道,“公主殿下,再往前走个一百多里,就是威宁海,走得快一些,两三天就能到。”

    朱祐樘摇摇头道:“两三天才能走一百里,那也太慢了。先锋人马一天都能行军一百二三十里,这边也要加快,及早到威宁海。正是春暖花开的地方,朕想到威宁海看看驻牧的情况,如果有时间,朕还想去河套走一走。希望秉宽能把草原平定,朕想去的地方太多了。”

    ……

    ……

    草原深处。

    一场战事,接连进行了一天一夜。

    唐寅所部经受了自从进入草原之后,最为严峻的一战。

    大明此时仍旧基本上无兵员的损失,却是在这一战中,折损将士超过千人……同样的,令鞑靼人造成了四五千人的兵马折损,双方近乎是硬碰硬的较量。

    一直到天黑之后,鞑靼人材终于撤兵。

    “从昨夜到现在……鞑子疯了。”徐经从前线回来。

    所谓的前线阵地,距离中军营帐也就二三里的距离,这是唐寅为了保证大军驻扎的纵深,不得不安排如此的扎营格局。

    徐经回来之后,第一时间找到唐寅。

    这一战唐寅并没有在第一线,而一直在留意后方鞑靼人的动向。

    因为在山峦的另一边,也就是西北方向,鞑靼人也有两三万的兵马在活动,在这一战中,这些鞑靼兵马虽然形成了一定的滋扰,但没有发动大规模的突袭。

    唐寅抬头看了徐经一眼,道:“照如今这形势看来,援军已经距离我们不远了。”

    徐经道:“伯虎你是说,朝廷派援军来?鞑靼人是觉得我们要两军汇兵了,所以跟疯狗一样与我们交战?”

    这边唐寅还没回答,就见到张锐带着两三名护卫回来,而张锐身上还有血迹,胳膊上的盔甲都碎了,但并没有见到张锐受什么伤。

    “小公爷,您这是?”徐经打量过去。

    张锐道:“鞑子从东边埋伏了一路人马,突然杀过来,给击退了。东边守军的数量太少,火弹都打完了,最后是靠兵器的肉搏才打退他们……折了二百多弟兄……现在将士们已经在换防了。”

    徐经突然想到什么,对唐寅道:“伯虎,现在麻烦也来了,南边第一线的将士,火弹数量也在急剧减少。如今火弹数量,可能连入草原时的三成都不到了,如果再这么损耗下去,咱连突围的火弹都没有了。”

    唐寅冷声道:“都到这份上,还想着突围?”

    “不然呢?”徐经道,“除了火弹,咱甚至都指望不上弓箭。咱将士带的弓箭极少,如果是要靠抢鞑靼人的箭矢去打仗,更不靠谱了。难道要靠最后那把刀去打仗吗?缺军粮就算了,如果跟以前一样,只能靠近身作战,只怕将士们折损会比他们大得多,对面可是有超过十万的兵马。”

    唐寅没有正面去解决徐经所说的困难,他道:“该换防就换防,也让将士们节省火弹,鞑靼人不到射程之内,一定不能用火铳,现在能用的炮弹数量也不多了,我们还要再坚持个十天左右,等到大明的援军到来。”

    “十天?”

    徐经差点要发表抗议。

    张锐道:“粮草基本上已经空了,抢也抢不来,鞑靼人还会继续攻击。咱的马匹已经宰杀了不少,其余的牲口基本上都没剩下。将士们先前的来的干肉基本上也没什么剩的……坚持个四五天还好说,如果是十天的话……”

    唐寅无奈道:“有一口吃的,就能多坚持几天。鞑靼人这几天攻势越是猛烈,说明他们也是强弩之末。”

    徐经道:“他们十万兵马来打我们,算什么强弩之末?或者十万都是少说了,若是算多点,可能二十万兵马也不止……”

    ……

    ……

    鞑靼人接连袭营。

    当晚鞑靼人又发动了新一轮的攻势。

    唐寅非常头疼。

    而当晚马仪也是从第一线撤回来,他是换防回来的,又赶紧来拜访唐寅,寻求突破困境之法。

    “大人,末将有一句不知当讲不当讲。”马仪道。

    “说。”唐寅继续研究地势图。

    马仪叹道:“实在不行的话,我们就先撤回到西北方向,那边虽有两三万鞑靼人驻守,但好在我们有机会将其一举歼灭,但一定要打鞑靼人一个措手不及。如果能打下来,我们或还能获得一些军粮物资,能坚持更久的时间。”

    唐寅道:“平虏侯,你觉得朝廷的援军,还有多久能到?”

    “末将不知。”马仪道,“不过对于军中将士来说,他们会认为,所谓的援军就是望梅止渴,于事无补。如今我们深入草原,大明的军队莫说找不到,就算能找到,短时间内或也到不了这地方。走不同的路,还能寻到一处来……这得多少巧合?”

    唐寅摇头道:“有蔡国公在,一切还是有可能的。”

    马仪道:“张大人的确是……世间活诸葛,但凡事也要看局面。大人,我这是为将士们所求的,前面鞑靼人的攻势太猛烈,今夜下来,不知又要有多少将士殒命,如果我们不翻过后面那座山,只怕明日一早,我们就跟鞑靼人在河两岸短兵相接了。”

    唐寅道:“既如此,那就听你的,今夜午夜之后,找到休战的时机,以手上现有的骑兵,让他们往北边突进,把北边的鞑靼人往后逼退十里以上。”

    马仪拱手道:“是。”

    “但如此……”唐寅也提出了难题,“我们将无法再驻守于水源之旁,这十里的路程,鞑靼人或会用别的方式来补上。如果他们用一拥而上的方法来与我们交战,我们也坚持不了多久。”

    马仪道:“听小公爷说,您的目标是要坚守十天。但若是不改变,恐怕连三天都坚持不下来。鞑靼人不计代价与我们交战,或是他们真打算以此来获得战场先机,也可能就是……大明的援军已快到来。能多坚持一天……也是好的吧。”

    唐寅感慨道:“是啊。能坚持一天,也是极好的。”

    ……

    ……

    午夜之后。

    大明军队开始了一场转移。

    这场转移并不是突围,只是换个阵地,把眼前已经被压到无进退空间的营地给放弃,即时往后退十里左右,重新找到扎营的地点。

    计划是好的……

    但在执行层面,会发生很多问题。

    尽管大明将士多数是知晓眼前的形势,但同样他们也知道,这一战他们是近乎没有生路的,除非是有外来的力量干扰这场战事。

    在兵马于午夜时分开始转移时,有部分人马所撤退的方向明显不对,以至于很快就发生了一场短暂的交火,大明有四五百将士直接陷入重围,最后被鞑靼人近万兵马包围后,没有任何人去支援。

    最后的结果,就是这四五百将士除了几十人突围出来之外,剩下的全军覆没。

    虽然这四五百将士也对鞑靼人造成近两千人的伤亡,但还是那个问题,鞑靼人的兵马太多了,以至近乎是源源不断的,无论他们损失多少都不是问题,而大明这边死一个都是少一个有生力量。

    终于。

    在黎明时分时,大明的军队撤退到了预设的区域。

    这里距离河岸已经有七八里的距离,但好在鞑靼人的扎营推进策略受到阻碍。

    也跟鞑靼人在西北方布置的兵马战斗力低下有关……大明的火铳,尤其是瞬发的燧石铳威慑力巨大,除非是鞑靼人最精锐的骑兵,否则鞑靼普通士兵也无法抵挡战场上的恐惧。

    交战之后,任何靠近大明军队的鞑靼士兵,也都想着撤走,把前面第一线留给别的人马,让别人去送死。

    ……

    ……

    天亮后,唐寅马上布置人手原地驻扎。

    因为此时雪已经融化,大明军队眼下遇到最大的问题,是饮水问题,人要喝水,马匹也需要喝水,而大明军队在撤退前虽然准备了一批水,但因为军中大部分的马匹已经在之前缺粮时被宰杀,运送水不方便,每个士兵近乎也只能懈怠个两三天的水。

    这已经近乎是极限。

    “鞑子有追上来吗?”唐寅在驻兵之后,马上从夜不收斥候那问询有关战场的局面。

    “还没有,不过照道理来说,先前咱的营地,很可能已经落进鞑靼人之手了。”张锐走过来道,“平虏侯已带兵马把山的这头给按住,防止鞑靼人的营地推进过快,不过前线目前还没有爆发战事的消息传来。”

    徐经走过来道:“太惨烈了。昨夜一战,将士们折损不少。除了东边那一战,在河谷也发生一场战事……咱现在可能也就剩下五千多兵马了……”

    “让各营把损失报上来。”唐寅道,“现在要整顿士气,发动一轮反击。趁着鞑靼人刚占据我们河谷的营地,立足未稳,再反击回去。”

    张锐道:“大人,我们现在剩下的火弹已不多,似乎已经不足以支撑我们反击。我们或还要留着部分,防备他们来袭。”

    唐寅冷声道:“他们知道我们剩下多少火弹吗?”

    “具体数量,他们是不会知晓的。”张锐道,“但他们会估算,其实过去这些天,我们在应对他们反击时,已无法用天火药去炸他们的营地,很多士兵甚至用刀锋去与他们交战,他们会做推算的。”

    徐经道:“伯虎,还是立足于防守吧。实在不行,布置个千把人的队伍,完成一次突围也好啊。”

    显然徐经是不想死的。

    他希望自己在那千把人突围的队伍中,所以才会提出如此的提议。

    “不可能。”唐寅道,“如今我们是进无进路,更无退路可言,要么功成名就,要么兵败身死。”

    徐经道:“这哪还有功成名就的机会?就算援军来了,我们也没法跟援军配合,做前后夹击啊。鞑靼十几万兵马,我们现存的火弹加在一起,恐怕也没剩下两万了吧?之前每个士兵都有几十发火弹,而现在……一人能剩个两三发就不错了。”

    张锐道:“还不至于如此悲观。具体数量问题,最好不要对外泄露,让第一线的将士有更多的火弹……节省火弹的做法,也可能会让鞑靼人觉得咱是强弩之末。”

    “拼吧。”唐寅道,“最后十天。”

    徐经问道:“不是只应该坚守九天了吗?若是真坚持到九天后,援军不来,那我们……”

    “闭嘴!”唐寅此时似乎是彻底烦躁了,怒道,“当初我们被困在孤城,几个月都坚持下来了,现在我们手头上有火器,让鞑靼人不敢碰我们的锋芒,就算是战局如此不利,我们仍能与之做到相持,还想怎样?难道让我们投降吗?”

    张锐道:“唐大人息怒。我们也在想办法往外派斥候,探听南边的消息……若有援军到来,定也可最快传到军中上下,到时将士们必定会信心百倍。”

    “没消息,那就是偃旗息鼓了。”徐经坐在那,似乎已经有点要躺平的意思。

    认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