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肃正朝纲,攘外安内 第112章:赏东厂,世家大族之隐患
京师。
大乾东宫。
三宝太监迈着小碎步,向着习政殿的方向,一路狂奔。
他这一次也算是一位大功臣。
李林甫的一些其他谋划,东厂的暗探也有调查到,还有李林甫的暗探,也被他们给解决了。
这才是太子的双眼。
不仅可以看。
还要解决一些暗夜之下的事情。
他已经两天三夜没合眼了。
李林甫谋反之前,他要时刻注意李林甫的动向,要第一时间给萧奕预警。
李林甫谋反的那天晚上,他也要注意李林甫那些人的动向,不放过任何一个贼子。
如今,他还要监视亲王、太守们的动静。
关键还是京师。
废除丞相制度,虽然经过了萧奕的铁血手腕,还请了永安郡王岳山和太傅张久陵坐镇,百官们也只能低头支持。
但是那些个大学士们,还有那些个士子,可不安分呢。
一旦,谁敢不遵监国太子旨意办事。
在监国太子萧奕问罪他之前,他先夷了谁三族。
他三宝太监也有几分脾气呢。
这差事是真要命啊。
有一些士子已经跪在了皇城外,请求太子殿下收回废除丞相制度的诏令,推举贤臣担任丞相之职,以辅佐太子监国。
他是真不知道,对待那些貌似不怕死的文弱士子,应该如何处理。
太棘手了!
太子殿下杀伐果断,可是那些文弱士子们,不能随便杀啊!
一旦动了刀。
那就寒了天下读书人的心。
太子好不容易收拢的人心可能也因此而散了。
“臣拜见殿下,恭安。”
三宝太监一入殿内。
立刻强打起精神,向着坐在那儿的萧奕,叩拜行礼。
恭敬程度,无以言表。
“三宝啊。”
“这一次差事,有些棘手吧”
“倒是辛苦你了,免礼,赐座。”
萧奕放下奏折,看向一脸疲惫,眼圈发黑的三宝太监。
此人用起来很趁手,也很忠心,倒是不能太累着他了,此事过后,也要给一些好处才是。
“不棘手,不棘手……。”
“能辅佐殿下铲除奸相,肃正朝纲,乃是微臣之职责所在,更是微臣三生有幸,得殿下器重,必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三宝太监不卑不亢,却也真的是被萧奕器重之后,自身的才华有了展示的机会,心中很是敬重。
“殿下,微臣这一次前来,正是有要事禀报。”
三宝太监从袖内掏出一本册子,怀吉太监立刻上前接过,呈了上去。
册子不大,上面盖有东厂番印。
在怎么见不得光的组织,也有着自己的一个官署,自然也要有官印。
这是保证内容的真实性。
萧奕打开册子,看了一眼。
上面记载了萧政到江夏之地以后的一系列动作,还有董琢的应对之法。
速度,不可谓不快。
三宝太监,办事果然给力。
不愧是能一直跟在萧棣身边,成为了大乾司礼监掌印太监的人。
“很好!”
“三宝,这次你又立了一个大功,怀吉,你拿着孤的令牌,让人从府库那里再拿出三百万贯钱财。”
“一百万贯,是赏赐给你的,还有两百万贯,赏赐给那些为大乾隐藏在黑夜之下的暗桩们吧。”
“他们也不容易,有了钱,也可改善一下伙食。”
“这次除奸相,你办事有功,赏千年人参一根、犀角镂雕鹤鹿同春杯、青花折枝花果纹梅瓶、乌银梅花自斟壶。”
萧奕也是大气。
直接赏赐了不少珍贵古玩。
三宝太监就只是一个太监,已经成为了司礼监掌印太监,也无法继续升官加爵。
而且,宦官不得干政。
他的心中也很清楚,不能给三宝太监的权力太大了。
不然,又是第二个李林甫。
他是有办法可以镇住三宝太监这样的人。
但是以后的帝王会不会镇得住,还是一个问题。
赏赐这些古玩。
再加上钱财。
再给三宝太监撑撑腰。
也就够了。
这一次,铲除了李林甫,就可以施行很多仁政,从而改善民生。
民富则国强。
只要不出问题,大乾千千万万百姓之心,将会全站在朝廷一边。
有了百姓支持。
那可是先天立于不败之地。
“谢殿下!”
三宝太监心中感动不已,有了这些钱,他可以做更多事情。
他虽然身体已经残疾了,但是却也有着一颗远大志向的心,不想甘愿就此做一个太监。
太子乃是一代明君,以后定然会再兴大乾,可能真的可以建立一个前所未有的盛世王朝。
那便是真正青史留名。
他也想跟着一起,成为千古一帝身边的一位能臣啊!
人活一世,为名为利。
“殿下。”
“还有一事。”
“今日告示一出,京师的一些士子不止一次集合抗议、作乱,如今更是跪在了东宫外,请求殿下收回废除丞相制度的诏令。”
“暗探查到此事乃是有人刻意为之,其中,有着晋王的人,还有……燕王殿下的人。”
三宝太监低着头,小声禀报。
“嗯,此事,你继续观察一下,借此机会,彻查一下京师的暗桩,顺藤摸瓜,清楚那些人在京师的眼线,以后,孤还有用。”
萧奕淡淡道。
废除丞相制度的压力之大,他早就预料到了。
他又不是朱元璋那样开局一个碗打下江山的开国皇帝,说废除丞相制度就直接废了。
他现在不过是监国太子而已。
萧棣没有醒过来,就算是醒过来,估计也不太同意他废除丞相之职。
等到三宝太监走了之后。
萧奕靠在椅子上沉思。
前世的历史上,唐朝时期就面临着世家大族隐患,李世民想要为自己的皇子求取五姓女,结果别人还不答应。
等到了武周时期,女皇以酷吏之手段,削弱了世家大族的势力。
可这又如何
世家,依旧是世家,传承不断。
宋朝也好。
明朝也罢。
也都有着传承几百年的世家存在。
什么衍圣公之后。
又或者是这公,那公之后。
科举考试,看的依然还是出身,还是世家大族的背景。
要是不让这些嚣张跋扈,自恃清高的世家们,知道敬畏。
他以后的谋划,更难以开展。
武则天是直接杀,杀李家的人,杀世家大族的人。
萧奕觉得自己现在还不行,杀人不能永远解决世家大族这个问题。
那怎么办
世家大族是怎么来的
也都是祖上有几个入朝为官,且还是二品、三品什么的,也都是文臣武勋之流,凭借着自身清贵,成为了大家族。
就算是换了朝代。
他们的底蕴也很深厚,因为他们家族的人多啊,特别是读书人。
皇帝想要治理天下,终究是离不开读书人。
萧奕右手轻点桌子。
世家大族也并非是团结一气。
还是那个方法。
拉拢一批。
打压一批。
扶持一些新的世家大族。
什么五姓七望。
都不过是人罢了。
是人,那都会有着七情六欲。
帝王掌控至高无上的权柄。
资源很大,如何利用,才是关键。
大乾东宫。
三宝太监迈着小碎步,向着习政殿的方向,一路狂奔。
他这一次也算是一位大功臣。
李林甫的一些其他谋划,东厂的暗探也有调查到,还有李林甫的暗探,也被他们给解决了。
这才是太子的双眼。
不仅可以看。
还要解决一些暗夜之下的事情。
他已经两天三夜没合眼了。
李林甫谋反之前,他要时刻注意李林甫的动向,要第一时间给萧奕预警。
李林甫谋反的那天晚上,他也要注意李林甫那些人的动向,不放过任何一个贼子。
如今,他还要监视亲王、太守们的动静。
关键还是京师。
废除丞相制度,虽然经过了萧奕的铁血手腕,还请了永安郡王岳山和太傅张久陵坐镇,百官们也只能低头支持。
但是那些个大学士们,还有那些个士子,可不安分呢。
一旦,谁敢不遵监国太子旨意办事。
在监国太子萧奕问罪他之前,他先夷了谁三族。
他三宝太监也有几分脾气呢。
这差事是真要命啊。
有一些士子已经跪在了皇城外,请求太子殿下收回废除丞相制度的诏令,推举贤臣担任丞相之职,以辅佐太子监国。
他是真不知道,对待那些貌似不怕死的文弱士子,应该如何处理。
太棘手了!
太子殿下杀伐果断,可是那些文弱士子们,不能随便杀啊!
一旦动了刀。
那就寒了天下读书人的心。
太子好不容易收拢的人心可能也因此而散了。
“臣拜见殿下,恭安。”
三宝太监一入殿内。
立刻强打起精神,向着坐在那儿的萧奕,叩拜行礼。
恭敬程度,无以言表。
“三宝啊。”
“这一次差事,有些棘手吧”
“倒是辛苦你了,免礼,赐座。”
萧奕放下奏折,看向一脸疲惫,眼圈发黑的三宝太监。
此人用起来很趁手,也很忠心,倒是不能太累着他了,此事过后,也要给一些好处才是。
“不棘手,不棘手……。”
“能辅佐殿下铲除奸相,肃正朝纲,乃是微臣之职责所在,更是微臣三生有幸,得殿下器重,必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三宝太监不卑不亢,却也真的是被萧奕器重之后,自身的才华有了展示的机会,心中很是敬重。
“殿下,微臣这一次前来,正是有要事禀报。”
三宝太监从袖内掏出一本册子,怀吉太监立刻上前接过,呈了上去。
册子不大,上面盖有东厂番印。
在怎么见不得光的组织,也有着自己的一个官署,自然也要有官印。
这是保证内容的真实性。
萧奕打开册子,看了一眼。
上面记载了萧政到江夏之地以后的一系列动作,还有董琢的应对之法。
速度,不可谓不快。
三宝太监,办事果然给力。
不愧是能一直跟在萧棣身边,成为了大乾司礼监掌印太监的人。
“很好!”
“三宝,这次你又立了一个大功,怀吉,你拿着孤的令牌,让人从府库那里再拿出三百万贯钱财。”
“一百万贯,是赏赐给你的,还有两百万贯,赏赐给那些为大乾隐藏在黑夜之下的暗桩们吧。”
“他们也不容易,有了钱,也可改善一下伙食。”
“这次除奸相,你办事有功,赏千年人参一根、犀角镂雕鹤鹿同春杯、青花折枝花果纹梅瓶、乌银梅花自斟壶。”
萧奕也是大气。
直接赏赐了不少珍贵古玩。
三宝太监就只是一个太监,已经成为了司礼监掌印太监,也无法继续升官加爵。
而且,宦官不得干政。
他的心中也很清楚,不能给三宝太监的权力太大了。
不然,又是第二个李林甫。
他是有办法可以镇住三宝太监这样的人。
但是以后的帝王会不会镇得住,还是一个问题。
赏赐这些古玩。
再加上钱财。
再给三宝太监撑撑腰。
也就够了。
这一次,铲除了李林甫,就可以施行很多仁政,从而改善民生。
民富则国强。
只要不出问题,大乾千千万万百姓之心,将会全站在朝廷一边。
有了百姓支持。
那可是先天立于不败之地。
“谢殿下!”
三宝太监心中感动不已,有了这些钱,他可以做更多事情。
他虽然身体已经残疾了,但是却也有着一颗远大志向的心,不想甘愿就此做一个太监。
太子乃是一代明君,以后定然会再兴大乾,可能真的可以建立一个前所未有的盛世王朝。
那便是真正青史留名。
他也想跟着一起,成为千古一帝身边的一位能臣啊!
人活一世,为名为利。
“殿下。”
“还有一事。”
“今日告示一出,京师的一些士子不止一次集合抗议、作乱,如今更是跪在了东宫外,请求殿下收回废除丞相制度的诏令。”
“暗探查到此事乃是有人刻意为之,其中,有着晋王的人,还有……燕王殿下的人。”
三宝太监低着头,小声禀报。
“嗯,此事,你继续观察一下,借此机会,彻查一下京师的暗桩,顺藤摸瓜,清楚那些人在京师的眼线,以后,孤还有用。”
萧奕淡淡道。
废除丞相制度的压力之大,他早就预料到了。
他又不是朱元璋那样开局一个碗打下江山的开国皇帝,说废除丞相制度就直接废了。
他现在不过是监国太子而已。
萧棣没有醒过来,就算是醒过来,估计也不太同意他废除丞相之职。
等到三宝太监走了之后。
萧奕靠在椅子上沉思。
前世的历史上,唐朝时期就面临着世家大族隐患,李世民想要为自己的皇子求取五姓女,结果别人还不答应。
等到了武周时期,女皇以酷吏之手段,削弱了世家大族的势力。
可这又如何
世家,依旧是世家,传承不断。
宋朝也好。
明朝也罢。
也都有着传承几百年的世家存在。
什么衍圣公之后。
又或者是这公,那公之后。
科举考试,看的依然还是出身,还是世家大族的背景。
要是不让这些嚣张跋扈,自恃清高的世家们,知道敬畏。
他以后的谋划,更难以开展。
武则天是直接杀,杀李家的人,杀世家大族的人。
萧奕觉得自己现在还不行,杀人不能永远解决世家大族这个问题。
那怎么办
世家大族是怎么来的
也都是祖上有几个入朝为官,且还是二品、三品什么的,也都是文臣武勋之流,凭借着自身清贵,成为了大家族。
就算是换了朝代。
他们的底蕴也很深厚,因为他们家族的人多啊,特别是读书人。
皇帝想要治理天下,终究是离不开读书人。
萧奕右手轻点桌子。
世家大族也并非是团结一气。
还是那个方法。
拉拢一批。
打压一批。
扶持一些新的世家大族。
什么五姓七望。
都不过是人罢了。
是人,那都会有着七情六欲。
帝王掌控至高无上的权柄。
资源很大,如何利用,才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