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三章 抽丝剥茧,一山更比一山高!

    “这是齐泰的认罪书!”

    东宫。

    朱允熞和姚广孝相对而坐。

    他从怀中拿出了一叠纸,递了过去。

    姚广孝细细读了一遍,道“太孙殿下准备如何处置呢?”

    朱允熞笑道“这正是我想询问你之事。”

    姚广孝道“依贫僧之见,将此书封存,束之高阁即可。”

    “不用送给皇爷爷御览吗?”朱允熞有些疑惑。

    “不用!”姚广孝摇了摇头。

    “黄子澄、齐泰与衡王相交莫逆,世所周知,陛下更是清楚无比。”

    “他两人所做之事,又非贪污受贿,都是为谁?”

    “若是仅止黄子澄一人,还可能是暗中行事,不曾知会衡王。”

    “可黄子澄还在狱中,齐泰本应最低调之际,却不惜为人开具兵部文书,只能是衡王的主意。”

    “齐泰一生为人谨慎,不会如此糊涂。”

    “这些事情,陛下一清二楚。”

    “你不禀明,便是顾念兄弟情谊。”

    “陛下说了“德礼在前,斧戮在后”。”

    “衡王犯了事,你不急着处罚他,不公布他的罪状,反而想去感化他,那就是德。”

    “之前黄子澄的事情,陛下劝伱直接杀他,亦有此中之意。”

    “黄子澄与衡王交情很深,你将他关着,难免让人以为你有意牵连衡王。”

    “他死了,那才能显示你的宽宏大量。”

    朱允熞默默点头。

    他没有想这么深远,但听姚广孝这么一说,认为深有其理。

    “杀齐泰的事,你做得很好。”

    姚广孝拿起茶壶,倒了两杯茶,递一杯给朱允熞,一杯留给自己。

    他端起来,饮了一口,才放下茶杯。

    “将齐泰与黄子澄一起处死,一同行刑,有两桩好处。”

    “其一,表明你无意借两人之名,再牵连他人,不顾骨肉之情,打击兄弟。”

    “这在陛下眼中,便是你的德行。”

    “其二,齐泰一死,衡王、常茂,都会以为他没有交待任何事情,以为自己还是安全的。”

    “如此一来,他们就可能继续冒险行事。”

    “待到事发,那是他们不知悔改,就怪不得别人了。”

    朱允熞笑道“是这么一个道理。”

    “蒋瓛已经查明,安庆公主和晋王的感情最为深厚,但如今晋王远在山西太原,若说与之谋划,未免也有些奇怪。”

    姚广孝道“智者谋算于万里之外,也不能排除此嫌疑。”

    朱允熞点头,道“晋王在诸王中,军功颇盛,不下于四叔燕王,若说他有什么野心,孤丝毫也不奇怪。”

    历史上的晋王朱棡,与燕王朱棣同为九大塞边王爷之一。

    而且所统领的军队,也不比朱棣少,与颖国公傅友德又是儿女亲家。

    在军中的影响力,不逊于燕王朱棣。

    他与朱棣不和。

    这也是老朱有意的安排。

    让他们互相牵制。

    只不过,历史上的晋王朱棡,在老朱临终前的两个月逝世了。

    如若不然,朱棣能不能造反成功,还是两说之事。

    当然,以朱允炆的“神操作”,也可能逼得他也反了。

    越有权势的藩王,当然也越有野心。

    “太孙殿下”姚广孝突然正色道“非是贫僧为燕王求情。”

    “燕王以前确实有谋夺储君之志。”

    “不过,自贫僧与郑和皆投太孙麾下,也已与燕王言明,令其再勿有半分非分之想。”

    “燕王是一个明白人。”

    “有太孙在,燕王绝不会有任何野望。”

    朱允熞哈哈大笑。

    朱棣野心勃勃。

    如若不然,当初第一次见到姚广孝的时候,就不会收留他了。

    不过,他并不在意这一点。

    这世间有野心的人很多,有能力的人很少。

    若说将所有有做皇帝念头的人全杀了,那只怕天下人要杀掉大半以上。

    他们当不了皇帝,无非是没有那个能力罢了。

    正如后世之人,谁还不想当世界首富呢。

    生在封建时代,谁又不想成为人上人?

    只要朱棣日后不再做什么,他也无意去深究。

    “孤知晓。”

    朱允熞轻轻带过,笑道“锦衣卫查阅了以前的资料,发现我那三哥,以前与安庆姑姑和欧阳伦交情也十分不错。”

    朱允熥算是武将勋贵一系。

    如果说常茂效忠的人是他,那就说得通了。

    借用朱允炆的手,嫁祸于朱允熞这个太孙。

    等到朱允熞被废或者被杀了,再将朱允炆的罪状告诉老朱。

    然后,他就可以坐收渔翁之利。

    朱允熞不能不朝这个方向去想。

    尽管朱允熥在他面前,始终是一副仁爱兄长的模样。

    但谁知道他是不是和朱允炆一样,也是一个演技高手呢。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欧阳伦背后的人,也有可能是他,那你准备如何处置?”姚广孝问道。

    “齐泰说他并不知道欧阳伦参与了此事。”

    朱允熞道“齐泰不大可能在此事上撒谎,他反正是要死了,连朱允炆都交待出来了,没理由保着一个都处死了的欧阳伦。”

    “那无非三种可能。”

    “一是朱允炆隐瞒了此事。”

    “二是常茂隐瞒了此事。”

    “三是朱允炆和常茂一起隐瞒了此事。”

    “孤认为,朱允炆隐瞒了可能性不大,他与常茂的关系,还不如与齐泰好。”

    “最有可能的,是常茂瞒着朱允炆和齐泰。”

    “不管常茂的背后是晋王也罢,吴王朱允熥也罢,我们想弄清楚,孤相信朱允炆更想弄清楚。”

    “如今,倭寇逃了,欧阳伦死了,齐泰死了,黄子澄也死了。”

    “朱允炆必定要查一个明白,为何倭寇之事,欧阳伦会参与其中。”

    “就让他去找常茂撕扯,派人紧紧盯着常茂即可。”

    “朱允炆去找他,他必然又会去找自己背后的人。”

    “只要盯着常茂,便可将他身后的人找出来。”

    姚广孝拍掌笑道“太孙殿下果然心思慎密,不错,不错!”

    “不过,无论对方是晋王也好,还是吴王也罢,就算查出来,也难以定罪。”

    老朱可不想看到骨肉相残,朱允熞也不能做这种事。

    “无妨!”朱允熞淡淡一笑,道“别忘了,倭寇逃了!”

    (本章完)

    inf。in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