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一章 造神大戏!怎么能如此不要脸呢?
毫无疑问。
区区一个黄子澄根本无关轻重。
朱允熞的真正对手是文官集团。
再以此为基点,撼动整个封建礼教。
今日进城,他可是安排了一场大戏。
将黄子澄戴枷示众,不过是其中的一部分。
新军将士迈着整齐的步伐,扛着枪走进了城。
此时的金陵城中,百姓们早已翘首以待。
看到大军进城,顿时一个个激动的欢叫起来。
“这就是传说中神行千里,海上踏波的新军,看起来好像也没啥特别”
“还能让你看出来吗”
“也对,咱毕竟不是神仙,肉眼凡胎,看不透很正常。”
“听说新军背上扛的东西叫燧火枪,是太孙殿下发明出来的,可厉害了,正是靠着这东西,新军将士才能以一挡百。”
“我知道,我知道,据说那玩意儿,只要用手一扣,就会放出一道雷霆,将百丈之外的人炸死。”
“这么厉害吗那有了新军,是不是可以将北元给彻底灭了啊,年年征伐,总不是一个事吧。”
“哈哈哈,有太孙殿下在,我看剿灭北元,指日可待。”
……
百姓们兴高采烈的谈论着,看着一排排进城的新军,激动万分。
同时,也还都伸着脖子,望向后方。
毕竟,来看太孙殿下,才是今日的重头戏。
万众瞩目中,朱允熞乘坐的马车徐徐开来。
人群再度吹起了如雷鸣一般的欢呼声。
兴奋的百姓,疯狂的呼喊着。
“不愧是太孙殿下,我看他的车驾四周,都有金光弥漫。”
“哪有啊瞎说什么呢”
“你小子没有仙缘,当然看不到了。”
“真的嘛,不会吧”
“呵呵,说你还不信,我可是去天界寺特意求了一碗符水,喝了之后,能开天眼,通仙缘,堪破所有虚妄,看穿一切玄妙,所以才能看到太孙殿下坐驾的神奇。”
“还有这样的事那我也要去天界寺求一碗符水。”
“现在去就晚啦,太孙殿下都回宫了,伱还看什么啊我看你忠厚老实,是一个良善之人。我从天界寺求来的符水,还有一些。我便宜点送你,只要五十文一碗。这可是我花了一贯钱,才求来的。送与你是因有缘,收一点钱是为了看你诚心。你是否心诚,要不要来一碗呢”
“要!要!快给我来一碗!”
……
朱允熞坐在马车内,不用去看外面,也能想到是何等场景。
在他的车驾后,则是关押黄子澄的囚车。
再后面才是之前出城迎接的文武百官。
无论是文官勋贵,还是朝中重臣,皆是步行跟随。
百姓们很难看到这样的场景,顿时皆大呼过瘾。
今天这场热闹,当真没有白看。
“那辆囚车上关押的,是太孙殿下抓回来的倭寇吗看着好像也不是很凶啊!”
“一定就是了。你别看他现在这般老实,垂头丧气,那是被太孙殿下抓了,要不然可凶残了,杀人如麻,噬血如命,比恶魔更恶。”
“你们瞎说些什么呢我咋看着像是大理寺的黄大人啊”
“你没看错,他就是大理寺卿黄子澄。”
“哇,他为何成了囚犯,被戴枷示众啊。”
“不知道犯了什么罪。听说太孙殿下一回来,还未进城,就下令将黄子澄抓了。”
“人不可貌相,我看这黄子澄一定是勾结倭寇,做了什么伤天害理的事,太孙殿下才会拿人。”
“那还用说吗听说这家伙还曾经高中探花,想不到竟是一名恶贼!”
“读了那么多圣贤书,却不知道好好当一个忠臣,书都读到狗肚子里面去了吗”
“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朝中的大臣,哪个不是读了很多书的,可奸佞之辈,贪桩枉法者,又何曾少过”
“呸!我看着这道貌岸然的家伙,就气不打一处来,恨不能剥其皮,噬其骨。”
“谁还不是呢这种人,就该千刀万剐。”
……
百姓们用恶恨恨的眼神,盯着黄子澄。
若不是今日是大军凯旋回朝的日子,不好向囚车砸东西,吐口水,只怕唾沫星子,都得将他淹死。
黄子澄素来自认清高,何曾受过如此大辱
此际只恨不得将头埋进土里。
可偏偏戴着枷锁,连低头都只能低下去一点点。
身后,步行进城的功臣勋贵,文武百官,看着前方的囚车,不少人都在暗暗思索。
太孙殿下出城时斩李景隆,回城又抓黄子澄。
无论是武将勋贵,还是文官清流,皆不放在眼中,他到底想做什么呢
黄子澄又究竟犯了什么罪呢
他被捕之后,会牵连到多少人呢
各人有各人的想法,各人有各人的算计。
心思反而都不在今日的凯旋大典上。
行至一半,已经到了人群聚集最多的地方。
车马却忽然停了下来。
前方一名黑衣僧人,拦住了前进的方向。
僧人黑衣肃穆,宝相庄严,眼呈三角,形若病虎。
围观的百姓皆是一惊,太孙回朝之际,竟有人敢当街拦路
这是想和李景隆一样被斩吗
但看维持秩序的兵士并不驱赶那人,又觉是另有玄机。
“玉皇驾下大罗仙,雷音寺里菩萨身。”
“历练人间惠百姓,卓卓无依不受尘。”
“神行千里平倭乱,踏波海上灭贼军。”
“今日回朝赞歌颂,大明从此就太平。”
黑衣僧人大声吟诵。
马车内,朱允熞只觉得浑身皆起了一层鸡皮疙瘩。
这名黑衣僧,自然就是姚广孝。
也是他特意写信,安排姚广孝这样做的。
拿定了造神的主意,就不能放过任何一个良机。
凯旋回朝的机会,当然要好好利用起来。
只是听着这么不要脸的打油诗,朱允熞还是感到一阵阵不自在。
“唉,为了改革更顺利,让大明早日迈进新时代;为了造福天下苍生,亿万黎民,我也只好牺牲自己了。”
此时,姚广孝已双手合什,弯腰行礼,大声道:“贫僧道衍,恭迎太孙殿下凯旋回京。”
他此时还在新军前方,与朱允熞的车驾隔得较远,但他音量极大,一字一句,皆清晰入耳。
围观的百姓目睹这一幕,顿时都不再交头接耳,一个个屏气凝神,目不转睛的望着。
后面的文武百官,也皆是大惑不解,静静观察。
此时在场之人何止数万,本该人声鼎沸,此刻却偏偏又安静无比。
随即,前方的新军士卒,让开了一条道路,朱允熞的车驾缓缓前行,一径走到姚广孝身前不远。
在无数道目光的注视下,朱允熞乘坐的马车,车帘被撩开,他从里面走了出来,并不下车,而是站在马车的前室上,用稚声稚气的声音问道:“道衍妖僧,你为何拦孤车驾”
稚子声嫩,与成人大不相同。
其音有清灵之感,如雏鸟轻鸣,流水潺潺。
配上面前僧人拦车的场景,让围观的百姓,都感有几分神妙玄奇之意。
只觉眼前这名身着华服,身材不长,容貌似金雕玉琢般的娃儿,直若神明,忍不住就想要顶礼膜拜。
姚广孝弯腰拜道:“小僧昨夜禅定之时,得佛祖托梦,言太孙殿下本是大罗金仙,有菩萨心肠,不忍见天下百姓受苦,故舍弃千万年修为,不享无上洪福,宁愿下凡尘,入人间。”
“托生于帝王之家,受命于天,要解世间千般难,万种苦。”
“平定倭寇之乱,只是起步。日后功绩,更不可量。”
“佛祖托贫僧将太孙原来的身世,告之于殿下,唯愿殿下早已完成夙愿,得证正果,飞升回天,仍就仙班。”
“也告之于大明百姓,令人心安定,一齐来拥护殿下,各司其业,在太孙殿下的带领下,振大明,威四方,兴百业,令天下太平。”
“此后人人皆会不愁吃,不愁穿,大明国强民富,将迎来前所未有的繁华盛世。”
姚广孝说完,便跪拜了下去。
围观的数万百姓,一个个听得目瞪口呆。
这黑衣僧人,形象酷似庙里的怒目金刚,口中言语高谈阔论,必是得道高僧无疑。
听他这般话,太孙殿下果然是大罗金仙转世。
怪不得。
怪不得。
百姓们对于太孙七岁能文能武本就崇拜无比,私下里绝大多数人都认定他一定是仙佛之身。
此际听到高僧认可,顿时不再有半分疑惑。
数万百姓,也纷纷都跪了下去。
“参见大罗上仙!”
“参见太孙殿下!”
“大明繁荣昌盛!”
……
百姓们没有经过统一的话术培训,说的内容也都是乱七八糟,什么都有。
但恭敬和喜悦之情,却是溢于言表,没有半分假。
随着他们的跪下,便如骨牌被推倒一般。
沿着主干道两道,无论远近,金陵城的百姓,都纷纷跪了下去。
太孙殿下是大罗金仙转世的传言,也如同疾风闪电般,转瞬传遍金陵城。
这本就是大家的猜测,此际一个个恍然大悟,自然而然认可了这一说法。
后方的勋贵功臣,文武百官,则是全部都懵逼了。
这是啥情况
但看着周围的百姓都跪了下去,终于回过神来,慌乱跟着跪下。
“拜见大罗上仙。”
“拜见大罗上仙。”
……
朱允炆跪在地上,紧紧的握着拳头,咬着嘴唇。
他心中极度的不甘。
之前就因下毒的事,弄巧成拙,被变相软禁。
此次老朱让他率百官出来迎接储君,本以为是一个解脱的机会。
毕竟老朱的意思很明显,就是要他们兄弟重新和好。
朱允熞想必也不敢忤逆皇爷爷。
可万万也没想到,一见面,他就将自己最依仗的黄先生抓了,还戴枷示众。
现在又弄出这么一出。
摆明了是想将自己树为“神明”。
以后的地位,就更加无法撼动。
如此卑鄙下流无耻不要脸的做法,他是怎么想出来的呢
朱允炆万般不愿,但看这样的形势,也知道自己不得不跪,不能不拜。
文武百官,不少人都有这样的心思。
毕竟,他们当中,许多人对朱允熞可是非常不满的。
只是不敢表露出来。
今日的变故,让他们感到措手不及。
可大势之下,谁都要低头。
他们也只能拜伏在地,高呼大罗上仙,对朱允熞神仙转世的身份,表示认可。
马车上,朱允熞的目光扫过万千百姓,回头看了一眼已全数跪下的百官,嘴角边翘起一抹微不可察的弧度。
区区一个黄子澄根本无关轻重。
朱允熞的真正对手是文官集团。
再以此为基点,撼动整个封建礼教。
今日进城,他可是安排了一场大戏。
将黄子澄戴枷示众,不过是其中的一部分。
新军将士迈着整齐的步伐,扛着枪走进了城。
此时的金陵城中,百姓们早已翘首以待。
看到大军进城,顿时一个个激动的欢叫起来。
“这就是传说中神行千里,海上踏波的新军,看起来好像也没啥特别”
“还能让你看出来吗”
“也对,咱毕竟不是神仙,肉眼凡胎,看不透很正常。”
“听说新军背上扛的东西叫燧火枪,是太孙殿下发明出来的,可厉害了,正是靠着这东西,新军将士才能以一挡百。”
“我知道,我知道,据说那玩意儿,只要用手一扣,就会放出一道雷霆,将百丈之外的人炸死。”
“这么厉害吗那有了新军,是不是可以将北元给彻底灭了啊,年年征伐,总不是一个事吧。”
“哈哈哈,有太孙殿下在,我看剿灭北元,指日可待。”
……
百姓们兴高采烈的谈论着,看着一排排进城的新军,激动万分。
同时,也还都伸着脖子,望向后方。
毕竟,来看太孙殿下,才是今日的重头戏。
万众瞩目中,朱允熞乘坐的马车徐徐开来。
人群再度吹起了如雷鸣一般的欢呼声。
兴奋的百姓,疯狂的呼喊着。
“不愧是太孙殿下,我看他的车驾四周,都有金光弥漫。”
“哪有啊瞎说什么呢”
“你小子没有仙缘,当然看不到了。”
“真的嘛,不会吧”
“呵呵,说你还不信,我可是去天界寺特意求了一碗符水,喝了之后,能开天眼,通仙缘,堪破所有虚妄,看穿一切玄妙,所以才能看到太孙殿下坐驾的神奇。”
“还有这样的事那我也要去天界寺求一碗符水。”
“现在去就晚啦,太孙殿下都回宫了,伱还看什么啊我看你忠厚老实,是一个良善之人。我从天界寺求来的符水,还有一些。我便宜点送你,只要五十文一碗。这可是我花了一贯钱,才求来的。送与你是因有缘,收一点钱是为了看你诚心。你是否心诚,要不要来一碗呢”
“要!要!快给我来一碗!”
……
朱允熞坐在马车内,不用去看外面,也能想到是何等场景。
在他的车驾后,则是关押黄子澄的囚车。
再后面才是之前出城迎接的文武百官。
无论是文官勋贵,还是朝中重臣,皆是步行跟随。
百姓们很难看到这样的场景,顿时皆大呼过瘾。
今天这场热闹,当真没有白看。
“那辆囚车上关押的,是太孙殿下抓回来的倭寇吗看着好像也不是很凶啊!”
“一定就是了。你别看他现在这般老实,垂头丧气,那是被太孙殿下抓了,要不然可凶残了,杀人如麻,噬血如命,比恶魔更恶。”
“你们瞎说些什么呢我咋看着像是大理寺的黄大人啊”
“你没看错,他就是大理寺卿黄子澄。”
“哇,他为何成了囚犯,被戴枷示众啊。”
“不知道犯了什么罪。听说太孙殿下一回来,还未进城,就下令将黄子澄抓了。”
“人不可貌相,我看这黄子澄一定是勾结倭寇,做了什么伤天害理的事,太孙殿下才会拿人。”
“那还用说吗听说这家伙还曾经高中探花,想不到竟是一名恶贼!”
“读了那么多圣贤书,却不知道好好当一个忠臣,书都读到狗肚子里面去了吗”
“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朝中的大臣,哪个不是读了很多书的,可奸佞之辈,贪桩枉法者,又何曾少过”
“呸!我看着这道貌岸然的家伙,就气不打一处来,恨不能剥其皮,噬其骨。”
“谁还不是呢这种人,就该千刀万剐。”
……
百姓们用恶恨恨的眼神,盯着黄子澄。
若不是今日是大军凯旋回朝的日子,不好向囚车砸东西,吐口水,只怕唾沫星子,都得将他淹死。
黄子澄素来自认清高,何曾受过如此大辱
此际只恨不得将头埋进土里。
可偏偏戴着枷锁,连低头都只能低下去一点点。
身后,步行进城的功臣勋贵,文武百官,看着前方的囚车,不少人都在暗暗思索。
太孙殿下出城时斩李景隆,回城又抓黄子澄。
无论是武将勋贵,还是文官清流,皆不放在眼中,他到底想做什么呢
黄子澄又究竟犯了什么罪呢
他被捕之后,会牵连到多少人呢
各人有各人的想法,各人有各人的算计。
心思反而都不在今日的凯旋大典上。
行至一半,已经到了人群聚集最多的地方。
车马却忽然停了下来。
前方一名黑衣僧人,拦住了前进的方向。
僧人黑衣肃穆,宝相庄严,眼呈三角,形若病虎。
围观的百姓皆是一惊,太孙回朝之际,竟有人敢当街拦路
这是想和李景隆一样被斩吗
但看维持秩序的兵士并不驱赶那人,又觉是另有玄机。
“玉皇驾下大罗仙,雷音寺里菩萨身。”
“历练人间惠百姓,卓卓无依不受尘。”
“神行千里平倭乱,踏波海上灭贼军。”
“今日回朝赞歌颂,大明从此就太平。”
黑衣僧人大声吟诵。
马车内,朱允熞只觉得浑身皆起了一层鸡皮疙瘩。
这名黑衣僧,自然就是姚广孝。
也是他特意写信,安排姚广孝这样做的。
拿定了造神的主意,就不能放过任何一个良机。
凯旋回朝的机会,当然要好好利用起来。
只是听着这么不要脸的打油诗,朱允熞还是感到一阵阵不自在。
“唉,为了改革更顺利,让大明早日迈进新时代;为了造福天下苍生,亿万黎民,我也只好牺牲自己了。”
此时,姚广孝已双手合什,弯腰行礼,大声道:“贫僧道衍,恭迎太孙殿下凯旋回京。”
他此时还在新军前方,与朱允熞的车驾隔得较远,但他音量极大,一字一句,皆清晰入耳。
围观的百姓目睹这一幕,顿时都不再交头接耳,一个个屏气凝神,目不转睛的望着。
后面的文武百官,也皆是大惑不解,静静观察。
此时在场之人何止数万,本该人声鼎沸,此刻却偏偏又安静无比。
随即,前方的新军士卒,让开了一条道路,朱允熞的车驾缓缓前行,一径走到姚广孝身前不远。
在无数道目光的注视下,朱允熞乘坐的马车,车帘被撩开,他从里面走了出来,并不下车,而是站在马车的前室上,用稚声稚气的声音问道:“道衍妖僧,你为何拦孤车驾”
稚子声嫩,与成人大不相同。
其音有清灵之感,如雏鸟轻鸣,流水潺潺。
配上面前僧人拦车的场景,让围观的百姓,都感有几分神妙玄奇之意。
只觉眼前这名身着华服,身材不长,容貌似金雕玉琢般的娃儿,直若神明,忍不住就想要顶礼膜拜。
姚广孝弯腰拜道:“小僧昨夜禅定之时,得佛祖托梦,言太孙殿下本是大罗金仙,有菩萨心肠,不忍见天下百姓受苦,故舍弃千万年修为,不享无上洪福,宁愿下凡尘,入人间。”
“托生于帝王之家,受命于天,要解世间千般难,万种苦。”
“平定倭寇之乱,只是起步。日后功绩,更不可量。”
“佛祖托贫僧将太孙原来的身世,告之于殿下,唯愿殿下早已完成夙愿,得证正果,飞升回天,仍就仙班。”
“也告之于大明百姓,令人心安定,一齐来拥护殿下,各司其业,在太孙殿下的带领下,振大明,威四方,兴百业,令天下太平。”
“此后人人皆会不愁吃,不愁穿,大明国强民富,将迎来前所未有的繁华盛世。”
姚广孝说完,便跪拜了下去。
围观的数万百姓,一个个听得目瞪口呆。
这黑衣僧人,形象酷似庙里的怒目金刚,口中言语高谈阔论,必是得道高僧无疑。
听他这般话,太孙殿下果然是大罗金仙转世。
怪不得。
怪不得。
百姓们对于太孙七岁能文能武本就崇拜无比,私下里绝大多数人都认定他一定是仙佛之身。
此际听到高僧认可,顿时不再有半分疑惑。
数万百姓,也纷纷都跪了下去。
“参见大罗上仙!”
“参见太孙殿下!”
“大明繁荣昌盛!”
……
百姓们没有经过统一的话术培训,说的内容也都是乱七八糟,什么都有。
但恭敬和喜悦之情,却是溢于言表,没有半分假。
随着他们的跪下,便如骨牌被推倒一般。
沿着主干道两道,无论远近,金陵城的百姓,都纷纷跪了下去。
太孙殿下是大罗金仙转世的传言,也如同疾风闪电般,转瞬传遍金陵城。
这本就是大家的猜测,此际一个个恍然大悟,自然而然认可了这一说法。
后方的勋贵功臣,文武百官,则是全部都懵逼了。
这是啥情况
但看着周围的百姓都跪了下去,终于回过神来,慌乱跟着跪下。
“拜见大罗上仙。”
“拜见大罗上仙。”
……
朱允炆跪在地上,紧紧的握着拳头,咬着嘴唇。
他心中极度的不甘。
之前就因下毒的事,弄巧成拙,被变相软禁。
此次老朱让他率百官出来迎接储君,本以为是一个解脱的机会。
毕竟老朱的意思很明显,就是要他们兄弟重新和好。
朱允熞想必也不敢忤逆皇爷爷。
可万万也没想到,一见面,他就将自己最依仗的黄先生抓了,还戴枷示众。
现在又弄出这么一出。
摆明了是想将自己树为“神明”。
以后的地位,就更加无法撼动。
如此卑鄙下流无耻不要脸的做法,他是怎么想出来的呢
朱允炆万般不愿,但看这样的形势,也知道自己不得不跪,不能不拜。
文武百官,不少人都有这样的心思。
毕竟,他们当中,许多人对朱允熞可是非常不满的。
只是不敢表露出来。
今日的变故,让他们感到措手不及。
可大势之下,谁都要低头。
他们也只能拜伏在地,高呼大罗上仙,对朱允熞神仙转世的身份,表示认可。
马车上,朱允熞的目光扫过万千百姓,回头看了一眼已全数跪下的百官,嘴角边翘起一抹微不可察的弧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