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书生治国,秀才朝廷!
暴昭心动了。
他突然起身坐到了苏阳这一桌。
瞧见这一幕,叶希贤也闭上了嘴,老老实实地在一旁站着。
别看他们二人同行,可是身份地位却是天差地别。
叶希贤不过是个正七品的监察御史,可暴昭却是刑部尚书,正一品的朝堂大员!
现在暴昭主动向苏阳释放出了善意,叶希贤自然不敢揪着苏阳不放了。
只是叶希贤有些狐疑,眼前这个市井小儿,有什么特殊的地方
难不成因为他口出狂言,是个不折不扣的无知狂生
“老夫观小友不凡,可否讨教一二。”
苏阳闻言脸色一正,“老先生严重了,小子只是个粗人,不敢承老先生讨教之名。”
暴昭也不客气,直接问出了他最关心的问题。
“自皇上即位后,宽省刑狱,核定官制,减免江南赋税,重用文人士大夫……形成以仁治天下的新气象,天下蔚然有大治之兆,为何小友却不看好”
苏阳再次打量了暴昭一眼,见他言行举止中都透露出一股堂皇中正之气,愈发觉得他不是普通人。
既然话都说到了这个份儿上,苏阳也就不藏着掖着了。
“宽省刑狱,本意是废除洪武朝的严刑峻法,不用严刑峻法约束天下子民,宣传以德服人,以期达到教化百姓、宽刑省狱的目的。”
“朝廷此举本意出发点是好的,但凡事过犹不及,老先生想过没有,洪武爷为何要大力推行严刑峻法”
“为了打击贪官污吏!”暴昭身为刑部尚书,自然对大明律令无比熟悉,下意识地给出了回答。
要说太祖爷对贪官污吏的痛恨,那是历朝历代所有帝王里面都排得上号的。
自大明鼎立山河之后,太祖朱元璋就发动并全程领导了史上最大最严的反腐肃贪运动。
他坚持“重典治国”的理念,以猛治国称,大力打击贪污。
在此期间,大批不法贪官被处死,包括开国将领朱亮祖,女婿驸马都尉欧阳伦,其中甚至因为郭桓案、空印案等数起惊天大案一举杀死数万名官员。
这场太祖朱元璋亲自领导的肃贪运动,历时之久、措施之严、手段之狠、刑罚之酷、杀人之多,为历朝历代所罕见。
可也正因为如此,虽然官员**的情况得到有效遏制,但是朝臣官员因此人心惶惶上下不安,甚至出现了文人不愿入仕为官的离谱现象!
暴昭曾经翻阅过刑部宗卷,每每读到空印案、郭桓案等牵连成千上万人的血腥大案时,也是忍不住倒吸了一口凉气。
“洪武爷以猛治国称,大力打击贪污,这原本无可厚非。”
“但所用严刑峻法实在太过严苛,如若还不进行改变,朝廷将会失去民心。”
“失去民心”苏阳笑了,“应该是失去士绅之心吧”
“太祖爷爱民如子,打击贪官污吏也是为了百姓,新帝甫一上位便废除了太祖爷制定的严刑峻法,可曾想过会迎来什么后果”
什么后果
暴昭闻言一愣,有些茫然地看向苏阳。
“那严刑峻法,正是套在官员缙绅脖子上的枷锁,令他们不敢贪腐受贿,不敢鱼肉百姓!”
“现在这套枷锁被去掉了,试想一下这些官员缙绅会做什么这就好比一个快要饿死的人,面前突然出现了一堆食物,老先生猜猜他们会做什么”
此话一出,暴昭脸色陡然一沉。
虽然苏阳这个比喻很不恰当,但是不难让人理解他的意思。
没有了严刑峻法加以威慑,那些官员缙绅肯定会放开手脚大肆贪腐,而且恰恰因为洪武年间把他们打压得很了,这些人甚至极有可能报复性地大肆贪腐,愈发肆无忌惮地搜刮民脂民膏!
“更何况新帝还一改太祖爷重武轻文的国策,重用文人士大夫,给予他们种种优待,试图拉拢士绅之心,这反而会更加助长官员缙绅的嚣张气焰!”
“小子可是听说了不少可笑的事情,官员罪至死者多全活之,这其中的猫腻,老先生应该比小子更清楚!”
官员罪至死者多全活之!
此言一出,暴昭不禁深深地看了苏阳一眼。
官员坐法依律当斩,但新帝即位后,却推行宽仁治国,以至于这些犯官非但没有被斩,反而只是受到轻飘飘的惩处,依旧为官一方。
而他们付出的代价,不过是耗费些银钱,找找关系,疏通一下门路罢了。
长此以往下去,整个大明朝堂恐怕都会变得乌烟瘴气,糜烂透顶!
身为刑部尚书,暴昭早就对此不满了,曾多次上奏新帝,奈何每次都是石沉大海。
不得不承认,苏阳这话确实一针见血!
新帝对士绅缙绅,好得有些过头了!
苏阳打开了话匣子,索性一次说个痛快。
“新帝更改官制,将通政司改名为通政寺,大理寺改为大理司等等,这些改革只是名称上的变化,追求锐意复古,并无实际意义,徒增干扰罢了!”
“新帝减免江南赋税,这确实有利缓解了江浙地区与朝廷之间的矛盾,但是直接减免江南的重赋重税,那朝廷税收又如何保证”
“江南赋税沉重,必须革新税法,否则仅靠减免赋税只是做表面功夫罢了,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至于那位希古先生(方孝孺)想要在江南推行什么‘井田制’,那更是滑天下之大稽了!”
一旁叶希贤听到这话,再也忍耐不住内心的火气。
听苏阳说这么一大通,合着皇帝陛下推行的各项新政都毫无意义
作为建文皇帝的小迷弟,叶希贤现在恨不得将苏阳下狱治罪!
“呵,一个市井小儿也敢妄议国事,难道你比朝堂之上的衮衮诸公还懂吗”
“黄口孺子,真是不知所谓!”
苏阳闻言也不动怒,话已经说到了这个份儿上,你听不听得进去那是你的事情!
暴昭深吸了一口气,略显不悦地抬头看了叶希贤一眼,后者立马噤若寒蝉,不敢再吭声。
苏阳这番话暴昭那是越听越心惊,越听越觉得有道理。
因为新政推行得太过顺利了,朝野上下都是鼎力支持!
原来根源问题出在这上面!
所谓的建文改制不过是流于形式浮于表面,未能从根本上面解决问题。
而那些官员士大夫反倒是乐得如此,欺上瞒下暗自贪腐,形成所谓的太平盛世!
他们之所以不反对,是因为改制对他们有利,更便于他们贪腐受贿!
反倒是那些所谓的仁政,从未落到过实处!
老百姓可曾得到过切实的益处
这样的改制,这样的新政,真的有必要吗
一时间,暴昭心乱如麻。
“老先生!”
“或许您还不知道吧”
“民间已经开始给朝廷取了一个雅号。”
雅号
什么雅号
暴昭闻言一愣,隐约觉得不安。
苏阳和煦地笑了笑,吐出了四个字。
“书生治国,秀才朝廷!”
他突然起身坐到了苏阳这一桌。
瞧见这一幕,叶希贤也闭上了嘴,老老实实地在一旁站着。
别看他们二人同行,可是身份地位却是天差地别。
叶希贤不过是个正七品的监察御史,可暴昭却是刑部尚书,正一品的朝堂大员!
现在暴昭主动向苏阳释放出了善意,叶希贤自然不敢揪着苏阳不放了。
只是叶希贤有些狐疑,眼前这个市井小儿,有什么特殊的地方
难不成因为他口出狂言,是个不折不扣的无知狂生
“老夫观小友不凡,可否讨教一二。”
苏阳闻言脸色一正,“老先生严重了,小子只是个粗人,不敢承老先生讨教之名。”
暴昭也不客气,直接问出了他最关心的问题。
“自皇上即位后,宽省刑狱,核定官制,减免江南赋税,重用文人士大夫……形成以仁治天下的新气象,天下蔚然有大治之兆,为何小友却不看好”
苏阳再次打量了暴昭一眼,见他言行举止中都透露出一股堂皇中正之气,愈发觉得他不是普通人。
既然话都说到了这个份儿上,苏阳也就不藏着掖着了。
“宽省刑狱,本意是废除洪武朝的严刑峻法,不用严刑峻法约束天下子民,宣传以德服人,以期达到教化百姓、宽刑省狱的目的。”
“朝廷此举本意出发点是好的,但凡事过犹不及,老先生想过没有,洪武爷为何要大力推行严刑峻法”
“为了打击贪官污吏!”暴昭身为刑部尚书,自然对大明律令无比熟悉,下意识地给出了回答。
要说太祖爷对贪官污吏的痛恨,那是历朝历代所有帝王里面都排得上号的。
自大明鼎立山河之后,太祖朱元璋就发动并全程领导了史上最大最严的反腐肃贪运动。
他坚持“重典治国”的理念,以猛治国称,大力打击贪污。
在此期间,大批不法贪官被处死,包括开国将领朱亮祖,女婿驸马都尉欧阳伦,其中甚至因为郭桓案、空印案等数起惊天大案一举杀死数万名官员。
这场太祖朱元璋亲自领导的肃贪运动,历时之久、措施之严、手段之狠、刑罚之酷、杀人之多,为历朝历代所罕见。
可也正因为如此,虽然官员**的情况得到有效遏制,但是朝臣官员因此人心惶惶上下不安,甚至出现了文人不愿入仕为官的离谱现象!
暴昭曾经翻阅过刑部宗卷,每每读到空印案、郭桓案等牵连成千上万人的血腥大案时,也是忍不住倒吸了一口凉气。
“洪武爷以猛治国称,大力打击贪污,这原本无可厚非。”
“但所用严刑峻法实在太过严苛,如若还不进行改变,朝廷将会失去民心。”
“失去民心”苏阳笑了,“应该是失去士绅之心吧”
“太祖爷爱民如子,打击贪官污吏也是为了百姓,新帝甫一上位便废除了太祖爷制定的严刑峻法,可曾想过会迎来什么后果”
什么后果
暴昭闻言一愣,有些茫然地看向苏阳。
“那严刑峻法,正是套在官员缙绅脖子上的枷锁,令他们不敢贪腐受贿,不敢鱼肉百姓!”
“现在这套枷锁被去掉了,试想一下这些官员缙绅会做什么这就好比一个快要饿死的人,面前突然出现了一堆食物,老先生猜猜他们会做什么”
此话一出,暴昭脸色陡然一沉。
虽然苏阳这个比喻很不恰当,但是不难让人理解他的意思。
没有了严刑峻法加以威慑,那些官员缙绅肯定会放开手脚大肆贪腐,而且恰恰因为洪武年间把他们打压得很了,这些人甚至极有可能报复性地大肆贪腐,愈发肆无忌惮地搜刮民脂民膏!
“更何况新帝还一改太祖爷重武轻文的国策,重用文人士大夫,给予他们种种优待,试图拉拢士绅之心,这反而会更加助长官员缙绅的嚣张气焰!”
“小子可是听说了不少可笑的事情,官员罪至死者多全活之,这其中的猫腻,老先生应该比小子更清楚!”
官员罪至死者多全活之!
此言一出,暴昭不禁深深地看了苏阳一眼。
官员坐法依律当斩,但新帝即位后,却推行宽仁治国,以至于这些犯官非但没有被斩,反而只是受到轻飘飘的惩处,依旧为官一方。
而他们付出的代价,不过是耗费些银钱,找找关系,疏通一下门路罢了。
长此以往下去,整个大明朝堂恐怕都会变得乌烟瘴气,糜烂透顶!
身为刑部尚书,暴昭早就对此不满了,曾多次上奏新帝,奈何每次都是石沉大海。
不得不承认,苏阳这话确实一针见血!
新帝对士绅缙绅,好得有些过头了!
苏阳打开了话匣子,索性一次说个痛快。
“新帝更改官制,将通政司改名为通政寺,大理寺改为大理司等等,这些改革只是名称上的变化,追求锐意复古,并无实际意义,徒增干扰罢了!”
“新帝减免江南赋税,这确实有利缓解了江浙地区与朝廷之间的矛盾,但是直接减免江南的重赋重税,那朝廷税收又如何保证”
“江南赋税沉重,必须革新税法,否则仅靠减免赋税只是做表面功夫罢了,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至于那位希古先生(方孝孺)想要在江南推行什么‘井田制’,那更是滑天下之大稽了!”
一旁叶希贤听到这话,再也忍耐不住内心的火气。
听苏阳说这么一大通,合着皇帝陛下推行的各项新政都毫无意义
作为建文皇帝的小迷弟,叶希贤现在恨不得将苏阳下狱治罪!
“呵,一个市井小儿也敢妄议国事,难道你比朝堂之上的衮衮诸公还懂吗”
“黄口孺子,真是不知所谓!”
苏阳闻言也不动怒,话已经说到了这个份儿上,你听不听得进去那是你的事情!
暴昭深吸了一口气,略显不悦地抬头看了叶希贤一眼,后者立马噤若寒蝉,不敢再吭声。
苏阳这番话暴昭那是越听越心惊,越听越觉得有道理。
因为新政推行得太过顺利了,朝野上下都是鼎力支持!
原来根源问题出在这上面!
所谓的建文改制不过是流于形式浮于表面,未能从根本上面解决问题。
而那些官员士大夫反倒是乐得如此,欺上瞒下暗自贪腐,形成所谓的太平盛世!
他们之所以不反对,是因为改制对他们有利,更便于他们贪腐受贿!
反倒是那些所谓的仁政,从未落到过实处!
老百姓可曾得到过切实的益处
这样的改制,这样的新政,真的有必要吗
一时间,暴昭心乱如麻。
“老先生!”
“或许您还不知道吧”
“民间已经开始给朝廷取了一个雅号。”
雅号
什么雅号
暴昭闻言一愣,隐约觉得不安。
苏阳和煦地笑了笑,吐出了四个字。
“书生治国,秀才朝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