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王继恩的心思

    成都北城的城门外,战斗早已经结束,城门已经被官兵打开,在打扫完毕之后,迎接王师进城。王继恩骑在马上,抬起头望着巍峨高耸的城墙,心中又是一阵疑惑与迷茫。

    他不明白为何如此坚固的城池,竟然只坚持了一天就被攻破了,到底是这帮叛匪太无能了,还是自己带领的禁军士兵太勇猛了……

    这也难怪,面对这座坚固的城池与城内几万的叛匪士兵,王继恩是非常忌惮的,从不打无把握之仗的他,原本是决定筹集到足够的粮草与攻城器械之后才打算攻城,若不是因为北方辽人的大军压境,皇帝催促攻城,他也不会在今天仓促攻城的。

    原以为会是一场伤亡惨重的恶战,没想到却以如此戏剧性的结局收场。王继恩偏过头望向身边的一个中年人,开口问到:“张大人,您学问高深又久居蜀地,你说这成都城为何如此轻易就破了?”

    那中年人正是朝廷派来出任益州知府的张永。

    张永字复之,最初任职崇阳县令,后因政绩颇佳,被调到汴京,任枢密院直学士,后来出任益州知州,政绩斐然,在官员考核之中名列第一,是出了名的能臣干吏。所以在蜀中出现叛乱之后,赵光义首先想到的便是派张永前往蜀地坐镇,治理蜀中事物。

    张永一路随禁军南下,晚王继恩几日也来到了成都,正好赶上攻城。他也被禁军一日破城的战绩惊呆了。但经过分析思考之后,他总结出了原因。

    张永向王继恩拱了拱手,笑了笑开口答到:“王大人过誉了,下官虽曾任职蜀地,但对于带兵打仗却是远不及王大人的。依在下愚见,这是因为城里的人以前是光脚的,现在成了穿鞋的,所以不能打了……”

    “这些人因被欺压和贫困而造反,他们一无所有,所以没有牵挂,战斗力极强,却在事成之后变成了欺压别人的人,他们现在坐拥良田美食,娇妻豪宅,自然没有人再想去拼命了……哎,起于贫寒,却败于安乐,不可不令人深思啊……”张永长叹到。

    与张永这般文人的多愁善感不同,王继恩却没有这么多的感慨,他哈哈一笑,开口说到:“张大人高屋建瓴,远见卓识令人叹服啊,不过,对于这帮叛匪,我却是没有任何同情的,若是他们真的把我们拖在了这里,那么北面的辽人就更会不计代价的进攻我大宋,到时候国家板荡,神州沉浮,这些乱臣贼子便是最大的罪人!”

    张永点了点头,也是十分认同王继恩的看法。

    进得成都城之后,王继恩一边命令信使向汴京传递捷报,一边命令士兵打扫战场,清剿城内残敌,加固城墙。张永也在第二日进驻了成都府衙处理公务。

    进入城后的禁军士兵,首先便洗劫了各地的豪绅和叛军官员府宅,在抢无可抢之后便把目标对准了城内的百姓。

    这一违犯军纪的恶劣行为不但没有受到王继恩的制止,反而一些因此向王继恩进言的忠直将领却受到了王继恩的呵斥。

    一些将士见状也纷纷效仿,在城内掀起了一股抢掠的风气,从最开始的抢钱抢粮,演变成后来的强抢良家妇女。眼看实在看不下去了,王继恩才下令禁止在城中抢掠。这些如盗如匪的官兵这才有所收敛。

    官兵抢来的财物相当一部分上交给了王继恩,这也是他们为何敢如此肆无忌惮的原因。

    回到军营的上官博玉气哼哼的扔下兵器,犹自愤怒不已,自己今天向王继恩进言严肃军纪,却被王继恩一顿呵斥。

    一旁的杨云帆却是若有所思,上官博玉问到:“杨兄弟,这王大人如此的纵容士兵抢掠,难道就不怕重现王全彬平蜀时的悲剧吗?”

    王全斌乃是宋初名将,当初奉宋太祖赵匡胤旨意,率军平后蜀,只用了六十六天便平定了后蜀,俘虏后蜀国王孟昶。

    但一路的势如破竹冲昏了王全斌的头脑,认为蜀人软弱可欺,士兵随意凌辱抢掠蜀地百姓,他也不加以制止,后来导致蜀地百姓集体反抗,遍地烽火,赵匡胤用了两年的时间才平定叛乱,王全斌也被愤怒的赵匡胤一贬再贬,名声扫地,若不是朝臣劝阻,赵匡胤真想斩了王全斌以泄心头之愤。

    如今王继恩的行径像极了当年的王全斌,不得不使人担心旧事重现。

    听上官博玉如此相问,杨云帆犹豫了一会开口说到:“虽是如此,但我感觉王大人肯定是另有用意,前车之鉴,以王大人的聪慧,他应该不会不知道吧?”

    “哈哈,不错……”正在此时一声爽朗的笑声从屋外传来,正是剑门关守将上官正。

    “爹,你怎么回来了,不是今晚要陪王大人和张大人他们摆宴庆功吗?”上官博玉疑惑的问到。

    “爹今晚还有事要做,就不去掺和了……”上官正开口说到。

    “你们刚才说到王大人不去制止官兵抢掠之事,可想到什么原因了吗?”上官正捋须笑着开口问到。

    上官博玉闻言嘴角一撇,冷笑到:“还能有什么原因,因为下边的人都给王大人送钱呗,吃人嘴软拿人手短嘛,总不好再去因此为难手下之人……”

    上官正听完摇了摇头,又望向杨云帆,开口问到:“杨贤侄,你是怎么看的?”

    杨云帆皱眉沉思了一会儿,也摇了摇头,开口答到:“我猜王大人此番必是另有隐情,至于是什么,晚辈就不知道了,还望伯父解惑……”

    “是啊,爹,你要是知道什么,就快告诉我们吧……”上官博玉有些迫不及待的问到。

    上官正踱了几步,来到案基前坐下,幽幽的开口说到:“我们本来是准备苦战破城的,没想到却一日破城,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件大好事,对王大人来说却未必啊,你们想想,禁军来到蜀地近半个多月了,迟迟没有攻城,陛下一道旨意,这边便当天就破城了,这说明什么?”

    杨云帆震惊的望着上官正,开口说到:“你是说陛下会怀疑王大人……养寇自重?……”

    听到这上官博玉也是吓得冷汗直流,开口说到:“不会吧?这……成都城的形势我们都是知道的,谁能想到能一日破城?王大人谨慎起见也是没错的吧?毕竟!朝廷毕其功于一役,若是此战不胜,整个蜀地就都可能是李顺的了……”